巧厨娘:爱有温度,菜喜凉拌

巧厨娘:爱有温度,菜喜凉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谢宛耘 著
图书标签:
  • 家常菜
  • 凉拌菜
  • 快手菜
  • 夏日食谱
  • 健康饮食
  • 美食教程
  • 巧厨娘
  • 简单易学
  • 开胃下饭
  • 家厨美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ISBN:9787555212195
版次:1
商品编码:1165207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3-0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凉菜吃四季,暖爱伴一生。
  凉拌菜并不是夏季的专属菜品,而是犒劳您一年四季辛劳的必备美味。
  跟着宛耘老师的美图和视频做出适宜四季食用的150道凉拌菜,步骤简单,营养丰富,爱意暖暖。
  
  


  

作者简介

  谢宛耘,国家高级营养师,师从国际厨艺大师屈浩,曾任天津电视台《番茄生活王》《食全食美》《百医百顺》等栏目嘉宾主持。曾获中央电视台《中国味道》节目亚军,参与编纂多本美食书,并获邀担任该节目评委。在天津创办了宛耘生活厨房。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欣赏美食是一种生活态度。创造美食需要良好的心态,唯美的追求。宛耘的新菜创作和精致摆盘,无一不体现着她的这种心态和追求。
  尤令我难忘的是,一次在宛耘工作室做客,前菜端上来的竟是一袭雪白的新娘婚纱,上面还洒着粉色的小糖珠。细品后才得知,那不过是精心制作的普通白萝卜片。原来,宛耘的灵感来自一本时尚服装杂志的照片。这也说明,宛耘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中寻找创作灵感,最后演变成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佳肴。
  宛耘也极度关注食材来源和食品安全。记得那次与宛耘夫妇去阳澄湖探访有机农场。看到各种蔬菜水果,宛耘快活的像个孩子,不断向农场经理问长问短。
  我始终坚信,只有对生活抱有激情,才能引燃创作的激情,也才会造就杰出的厨师,而宛耘正是这样的人。
    ——罗毓瑜(Pauline D. Loh(新加坡籍北京媳妇,资深媒体工作者。现任中国日报高级编辑,是国务院聘请的特级外国专家。在国内外以英语写美食专栏,出版过数本烹饪书籍鼓励年轻人多在家做菜,多认识自己的饮食文化。)
  

  

目录

Part1 凉菜吃四季,暖爱伴一生

爱上凉拌菜,不只因简单 12

做好凉拌菜,汁料是关键 13

跟着学凉拌,攻略提前看 19


Part2春季凉拌菜

坚果菠菜 30

芝麻菠菜球 32

虾皮油菜苗 34

小米辣菜胆 35

荠菜银耳 36

油醋汁穿心莲 37

酥炸花椒叶 38

香椿芽拌豆腐 39

槐花紫薯泥 40

金蒜紫甘蓝 41

虫草花荷兰豆 43

酸奶百果香 44

酱卤鹌鹑蛋 45

五彩鸡蛋 47

香麻海带丝 48

杏干小排 49

青葱白肉 51

香拌里脊丝 53

美容酱猪蹄 55

醪糟鸡翅 56

鲜蚕豆小河虾 57

手撕虾仁鲜笋 59

豉香八带鱼 60

芝麻鲜鱿圈 61

干贝西芹 62


Part3夏季凉拌菜

辣炝圆白菜 64

金蒜油麦菜 65

津味老虎菜 66

老味芥末黄瓜墩 67

蓑衣黄瓜 69

青瓜酱笋干 70

盐渍瓜皮 71

熏油皮黄瓜丝 72

木耳苦瓜结 73

剁椒手撕蒜薹 75

酸汤葫芦丝 77

冰梅苦瓜 78

菠萝蜜苦瓜 79

番茄西蓝花沙拉 80

鸡蛋干紫甘蓝 81

青柠奶酪沙拉 83

鲜蚕豆奶酪沙拉 85

金蒜荷兰豆 86

XO酱香茄条 87

麻酱长茄豆角 89

老味蒜泥茄子 90

糖醋水萝卜 91

奶酪长茄 93

麻酱拌豇豆 94


Part4秋季凉拌菜

水晶茼蒿菜 119

泡椒藕带 120

香麻彩椒藕片 121

酥炸藕片 123

桂花糯米藕 125

酸菜土豆擦 127

鲜奶豆泥 129

紫薯豆泥沙拉 131

蜜糖紫薯百合 132

桂花蜜柚山药 133

野莓汁山药沙拉 134

蜜柚茶山药 135

紫米山药 137

金玉酿苦瓜 139

百合芦笋拌金瓜 141

桂花南瓜糖藕 143

椒香苤蓝 144

百合西蓝花 145

番茄青豆盅 146

青豆凤尾菇 147

青豆彩萝 149

花雕醉毛豆 150

青椒胡萝卜丝 151

酒醉茭白 152

杏仁红樱桃 153

陈醋豆干 154

豉香豆干 155

蛋皮素菜卷 157

西芹鲜桃仁 158

椰奶蜜果 159

鲜桃仁蔬果沙拉 161

赛蜜瓜 162

百合双耳 163

冰糖银耳雪梨盅 165

白果酱鲜菇 166

辣炝猪皮 167

桂香秘卤鸭掌 169

醋泡花生鲫鱼 171

口水带鱼 173

蛋网鲜虾卷 175

焦糖鲜果虾 176

蟹腿桃仁豆干 177

腐皮素菜包 178


Part5冬季凉拌菜

蒜蓉芥蓝 181

腰果菜心 183

脆菇花生豆 184

泡剁椒莲藕 185

五香炸藕片 187

椒香笋丝 188

梦幻纱裙 189

鞭炮豆腐 191

老胡同豆腐丝 192

菜蔬拌木耳 193

鲜椒双耳 194

剁椒双菇 195

黑椒口蘑 196

腐竹虫草花 197

彩椒拌鲜蘑 199

焦糖果圈猪颈肉 201

蒜泥白肉 202

豉香口水鸡 203

虎皮尖椒塞肉 205

手撕椒麻鸡 207

水波鸡肉卷 209

泰汁牛肉 210

蘸水肥牛 211

金针泡菜牛肉卷 213

无糖牛肉干 215

辣炝羊肾 216

鲜虾金针菇 217

鲜虾香菇卷 218


前言/序言

  美食,让生活更美好
  认识宛耘是在2012年,那是央视的《中国味道》第一季比赛时,首轮比赛后和评委们聊天时我们就一致认定这个选手功底比较扎实,创新意识很强,自身条件出众。虽然最后只取得亚军,但是她本人却很淡然:“亚军很好啊,说明比冠军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有些惋惜的我瞬间也释然了。
  赛后的宛耘没有从事普通的餐饮工作,而是在天津创办了一所中西餐教学、餐饮文化推广的学校。温婉优雅的环境、独具匠心的装饰、专业高档的设备、体贴周到的流程是我始料未及的。夫妇二人数次来京向我请教,与同门师兄弟们交流,我惊讶于他们对餐饮行业的理解、对厨艺研发的渴求、对传统技法的尊重、对市场趋势的研判。他们的执着感染着我,能用我几十年的餐饮教学经验给他们提供一点帮助令我非常欣慰。
  在我众多的徒弟中,宛耘是“另类”的。她没有经过专业厨师的学习成长之路,但是她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阅历,走南闯北、扩展视野是她的学习手段,潜心学习、博采众长是她的学习方法。严格地讲,她创办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校”,而是“现代生活沙龙”。她着力推广的不仅是餐饮文化,更是一种生活状态和生活态度,状态的影响可以产生量变,而态度的转化可以发生质变。她提供服务的,不是“高端客户”,而是“对美好生活品质有更高追求”的人们。传递一种对生活的积极向上才是她的最终目的。
  我相信,本书的菜品对很多人会有帮助的。没有昂贵的食材,没有高档的盛器,没有复杂的技法,没有过分的雕琢,只有普通人可以完成的家常菜,只有欢聚一堂的家宴味道。
  跟随着宛耘的脚步,你会发现生活——原来可以更美好。
  国际烹饪艺术大师,中国唯一亚洲大厨 屈浩








锦绣华章:人间烟火与诗意栖居 一卷光阴,尽揽世间风情。 本书并非聚焦于厨房的炉火纯青,也无意探讨食材的精妙组合。它是一部关于时间、记忆与情感的宏大叙事,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摹了二十世纪中叶至今日,一座南方古城由兴盛走向沉寂,又在现代化的浪潮中重新焕发生机的历程。它以“居”为核心,探究人与空间、人与人之间,那些无法被定义、却又紧密相连的情感纽带。 全书结构如同精巧的苏州园林,层层递进,步移景异。它分为“青砖旧梦”、“浮光掠影”、“榫卯之间”和“新芽破土”四个部分,共计三十余万字。 第一部分:青砖旧梦——沉淀于时光中的肌理 “青砖旧梦”部分,我们将时间定格在一个被高墙围拢的传统大宅院——“周家老宅”。这里并非一个简单的居住空间,而是不同阶层、不同命运的生命交汇点。 重点聚焦于: 家族的衰落与坚守: 周氏家族作为当地簪缨世族,如何在时代更迭中努力维持着昔日的体面与规矩。重点描绘了老太太陈氏,她对“礼”的执着,以及这份执着如何成为家族的盔甲,也成为束缚下一代的枷锁。我们详细描述了老宅的建筑细节,如雕花的窗棂、泛着油光的楠木楼梯,这些物质性的存在,如何固化了记忆,成为对抗遗忘的最后一道防线。 仆役的生存哲学: 不仅有主子的故事,更有那些依附于大宅生存的仆人阶层。例如,管家李叔,他的一生都在周家度过,他的忠诚背后,是对自身命运的深刻洞察与无奈接受。他的视角,提供了对“家”这一概念的另一种解读——家,既是庇护所,也是一座囚笼。 童年视角的失真与纯净: 故事通过周家最小的孙辈——一个名叫“宁远”的男孩的视角展开。在宁远眼中,那些复杂的成人世界的情感纠葛,被简化为光影、气味和一些模糊不清的对话。这一部分的笔触,追求的是一种近乎写实的、带有湿气的旧时光感。 第二部分:浮光掠影——个体在城市洪流中的漂泊 “浮光掠影”将时间线拉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城市开始扩张,老宅周边的传统街巷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工厂、百货大楼和水泥森林。 重点聚焦于: 空间与身份的断裂: 随着城市化进程,周家后人被迫离开老宅,分散到不同的新式公寓和集体宿舍中。本书细腻描摹了他们对旧日居所的怀念,以及在新环境中,如何努力建立新的“安顿感”。例如,一位留学归来的后辈,试图用现代设计理念改造自己的小公寓,却发现冰冷的线条无法承载厚重的家族记忆。 “邻里”关系的重构: 这一部分探讨了单元楼时代,邻里之间那种既亲密又疏离的复杂关系。不再是传统乡村式的紧密互助,而是基于共同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礼貌性交往。通过几个邻里之间的摩擦与和解,揭示了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微妙张力。 物质变迁下的情感流转: 叙述者关注那些“可携带”的物件,如何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比如,一把老旧的黄铜钥匙,一幅褪色的全家福照片,它们在不同的搬迁中辗转,其价值远超物品本身。 第三部分:榫卯之间——关于结构、修复与传承的隐喻 “榫卯之间”是全书的哲学核心部分,它将焦点从“人”的活动转移到“物”的结构,但这些结构依然是情感的载体。 重点聚焦于: 建筑的“身体”: 本章邀请了两位虚构的修复师,他们受托对周家老宅进行部分保留和改建。通过修复师的专业视角,我们深入剖析了传统木结构建筑的精妙,如榫卯的咬合、灰砖的呼吸。这不是一本技术手册,而是将建筑的“力学平衡”作为隐喻,来讨论家族关系的“平衡之道”。 “空白”的哲学: 中国传统建筑讲究“留白”,本书深入探讨了空间中的“空”。这种空,是留给想象的空间,是允许变动的余地。当现代生活不断将空间“填满”时,如何重新找回“留白”的意义,成为个体精神空间重建的关键。 时间的叠层: 修复过程中,总会发现旧时的痕迹——墙壁后的信件、地板下的物件。这些被时间覆盖的“叠层”,如同历史的切片,让当下的居住者得以窥见先人的生活,形成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 第四部分:新芽破土——在融合中寻找安居之所 “新芽破土”将视角带回当代,展现了家族后人在理解了过去之后,如何将传统精神融入现代生活,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居所”。 重点聚焦于: “家”的再定义: 这一部分不再执着于某一栋具体的房子,而是探讨“家”作为一种心境的达成。有人选择在都市中开辟一隅茶室,以仪式感对抗生活的琐碎;有人则选择在郊外,用现代材料,重建一种对自然和秩序的向往。 日常的仪式化: 书中描绘了当代角色如何从旧日的规矩中,提炼出适合现代生活的“仪式”。这些仪式可能只是一次精心准备的周末早午餐,或者是一套固定的阅读习惯,它们是精神上的锚点。 记忆的柔软化: 最终,对旧时光的怀念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成为一种温和的力量。周家后人学会了放下对“完美形态”的执念,接受生活的不确定性,并在不完美中,找到了真正的安宁与温度。 本书旨在探讨: 居住空间,是如何折射和塑造我们的生命轨迹?在快速流动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如何建立起坚实的精神坐标,使每一次归家,都能成为灵魂的休憩之所?它是一部关于“安顿”的深刻思考,关于我们与脚下这片土地、手中这些物件,以及心中那份难以言喻的牵挂,所建立的永恒联结。 适合读者: 历史爱好者、建筑文化研究者,以及所有对“故土情结”和“居住哲学”抱有好奇心的读者。这不是一本教你烹饪的书,而是一本教你如何“安居”的书。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的让我惊艳到了!拿到手的时候,书的质感就很好,封面设计也很有艺术感,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我一开始以为这只是一本普通的菜谱,但当我开始阅读之后,才发现它远不止于此。作者的文字非常有温度,像是和一位老朋友在聊天,分享她厨房里的故事和感悟。她对食材的理解,对烹饪的热爱,以及她对生活的态度,都通过那些看似简单的文字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读着读着,我仿佛也走进了她的厨房,闻到了那些诱人的香气,感受到了她下厨时的那份从容与喜悦。书里不只是告诉你怎么做菜,更多的是在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做菜,以及这样做菜背后的那些关于爱、关于记忆、关于生活的小细节。很多章节的开头都让我产生了共鸣,比如她写到某个食材时,会回忆起童年时与家人一起采摘的场景,或者某个菜肴背后承载的特殊意义。这些情感的注入,让这本书变得非常有灵性,不再是冰冷的文字和图片堆砌。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家常味道”的篇章,它让我意识到,最动人的味道往往就藏在我们最熟悉的生活里,不需要多么复杂的技巧,只需要一份用心和爱。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烹饪的灵感,更是一种生活的慰藉和启发,让人觉得即使是平凡的日子,也可以因为一点点用心而变得闪闪发光。

评分

老实说,我之前对烹饪一直没什么耐心,总觉得费时费力,而且效果也不尽人意。但这本书真的刷新了我对厨房的认知。作者的笔触非常有力量,她用一种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把那些复杂的烹饪技巧变得简单易懂,而且充满了趣味性。我尤其对她对“凉拌”菜的创新解读印象深刻,她打破了传统凉拌菜的固有思维,创造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组合,那些色彩的搭配,味道的层次,都让我觉得眼前一亮。书里不仅仅是提供菜谱,更多的是在分享一种“巧思”,一种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用最少的力气,做出最美味的食物的智慧。我跟着书里的方法尝试了几道菜,结果真的让我惊喜不已,味道比我预想的要好很多,而且准备起来也比我之前想象的要轻松许多。最吸引我的是,她对食材的理解和运用,总能找到最适合的烹饪方式,将食材的本味发挥到极致。这本书让我觉得,即使是普通人,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一些小技巧,也可以在厨房里挥洒自如,创造出令人赞叹的美味。它让我对烹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开始享受在厨房里动手的乐趣,那种成就感是无可比拟的。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简直是给那些和我一样,对厨房充满好奇但又有些畏惧的人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厨房小白,每次想尝试做点什么,不是手忙脚乱,就是成品惨不忍睹。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真的太友好了!它没有那些专业术语,没有让人望而生畏的复杂步骤,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一步步地引导你。作者就像一位耐心十足的老师,把每一个细节都讲得清清楚楚,甚至连一些小技巧,比如如何切菜更省力,如何调出恰到好处的味道,都毫不藏私地分享了出来。我跟着书里的教程尝试做了几道菜,意外地发现,原来我也可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最让我惊喜的是,书里很多菜式都非常适合平日里自己一个人吃,或者和家人朋友小聚的时候露一手。不需要提前准备太多复杂的食材,也不需要花上很长时间,就能做出既美味又健康的餐点。而且,作者在介绍每道菜的时候,都会穿插一些她自己对这道菜的理解,或者这个菜式背后的故事,这让整个烹饪过程变得更加有趣,不再是枯燥的执行指令。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一个亲切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走进美食的世界。它让我对烹饪重拾了信心,也让我对未来的厨房生活充满了期待。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被注入了一股暖流。作者的写作风格有一种独特的治愈力,她用一种非常柔和、亲切的方式,与读者分享她对烹饪和生活的热情。我尤其喜欢她描述那些“有温度”的烹饪过程,比如在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她是如何细心地准备一道简单的菜肴,那种慢下来的生活节奏,以及对每一个细节的专注,都让我心生向往。书里的一些小故事,比如她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美食的温馨场景,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情味。她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做菜,更是在传递一种关于爱与分享的生活态度。我尝试着按照书里的方法做了一些菜,发现即使是那些看似普通的食材,在她手里也能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更重要的是,在做的过程中,我仿佛也能感受到她所描述的那份平静和快乐。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烹饪可以是一种表达爱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为家人朋友准备一顿饭,来传递我们的关心和情感。它让我重新认识了厨房的意义,不再是油烟之地,而是充满爱与温暖的创作空间。它鼓励我用更积极、更温柔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有温度”的时光。

评分

我原本是对烹饪没什么特别感觉的,觉得也就是填饱肚子,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像是一本关于“味道”和“情感”的生活哲学。作者的文笔非常细腻,她用诗意的语言描绘着食材的质感,烹饪的过程,以及最终呈现在餐桌上的那一刻的温暖。我特别欣赏她对“凉拌”菜的独特理解,她让原本被认为简单的凉拌菜,充满了创意和层次感,无论是食材的选择,还是调味的搭配,都显得别出心裁。读到一些关于她如何从寻常食材中发掘出不寻常风味的描述时,我真的感到非常震撼。她就像一个魔法师,用最简单的方式,创造出最令人惊艳的味道。而且,书里很多内容都让我联想到自己过往的一些经历,比如某一道菜的味道,勾起了我年少时在外求学的回忆,那种思乡的情绪,被这道菜的味道勾勒得更加清晰。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触动人心最深处的情感,让我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感受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它让我意识到,食物不仅仅是用来果腹的,它承载着我们的记忆,我们的情感,以及我们对生活的热爱。

评分

书籍印刷好、内容也实用,不错。

评分

好好好………………:

评分

京东,值得信赖

评分

刚看不觉得怎么好,后来觉得写得还挺详细的,值得一看的一本好书

评分

宛耘老师的著作,超星级推荐。如果你是个烹饪方面的入门者真的强烈推荐!

评分

好好好………………:

评分

书很不错,老婆已开始实验了

评分

京东,值得信赖

评分

书很不错,老婆已开始实验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