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1. 发明方法/创新方法实践者、研究者和爱好者; 2. 需要解决技术问题、难题的工程技术、科研人员; 3. 理工科类高校师生。 中国的U-TRIZ,以功能为导向,以属性为核心,突破、升华了经典TRIZ!
SAFC模型,统一了物场、功能、因果、属性四个分析模型,分析问题快捷严谨。
汇总900多个科学效应,为工程产品的优化和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功能引擎!
提出人机合一进化趋势,丰富了TRIZ的技术系统进化理论!
●系统性强:从物质、能量、信息详解并梳理TRIZ知识体系
●实战性优:给出了大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作者亲历案例
●操作性好:首次提供了丰富便查的科学效应知识库
●可读性佳:适用于课堂教学、培训授课或自学参考
内容简介
《TRIZ进阶及实战 大道至简的发明方法》由三位国内著名TRIZ专家倾力合作、历时三年写成,详细介绍了作者多年来研究、应用TRIZ的全新成果,首次提出了中国的U-TRIZ,致力于解决工作中的各类技术问题、难题;有效提升个人、企业的创新能力,助力“两创工作”的开展。
本书的撰写结构充分考虑了继承性和可读性,在每章中先介绍和阐述经典TRIZ的内容,然后再介绍基于经典TRIZ所开发出来的U-TRIZ的内容,同时尽量介绍各种解题工具与功能的关联性,在内容和案例上尽量融入了工业4。0和互联网等先进要素。本书力求把一个案例用多个U-TRIZ工具加以分析和求解,以加深读者的认识和体验。
本书实践性突出,适合需要解决技术问题、难题的工程技术、科研人员;发明方法/创新方法实践者、研究者和爱好者;以及理工科类高校师生阅读使用。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值得反复阅读查阅的TRIZ图书。
作者简介
赵敏,中国发明协会发明方法研究分会会长,创新方法研究会理事,高级工程师。英诺维盛公司总经理。
曾在清华大学执教8年。曾在世界百强企业EDS以及SDRC、UGS、安世亚太、亿维讯等知名公司供职,历任技术/销售/市场之总监、总经理、副总裁、首席信息化专家、首席精益研发专家等职位。
专注于企业如何实现创新、转型的研究与实践33年,对TRIZ发明方法学、知识工程与知识管理、精益研发、工业4。0、智能制造等专题有着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发表文章和论文近百篇,协助企业解决百余技术难题。是U-TRIZ理论与SAFC模型创始人之一。著有《创新的方法》、《TRIZ入门及实践》、《知识工程与创新》等专著与合著。
张武城,原任北京机电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
现任清华大学技术创新中心研究员、中国发明协会发明方法研究分会名誉会长、创新方法研究会常务理事。曾发表多篇专业技术及技术创新方面的论文,著有《创造创新方略》、《技术创新方法概论》等。长期深入机关、企业、研究院所和大专院校开展创新方法培训活动,为企业解决众多技术难题。是U-TRIZ理论与SAFC模型创始人之一。
王冠殊,196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机电系,原任内贸部工程设计研究院研究室总工,曾荣获国家、部级和市级等发明奖及优秀工程设计奖。现任中国发明协会发明方法研究分会理事。2000年后从事TRIZ研究,被科技部科学技术院所联谊会聘为专职教授,著有《创造创新方略》著作,并为TRIZ方法应用培训班编写了多种讲义,是U-TRIZ理论与SAFC模型创始人之一,编译开发了U-TRIZ理论功能属性效应知识库。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概论1
第一节客观世界由物质、能量和信息构成2
第二节系统的定义、特性与种类3
第三节物质是运动和相互作用的5
第四节构建系统的目的是实现预设功能7
第五节系统问题的表现形式8
第六节用发明方法来解决发明问题9
第七节TRIZ若干学术流派10
第八节创新的基本定义与实施方式13
思考题16
第二章U-TRIZ的基本概念17
第一节功能18
第二节技术系统33
第三节资源与属性37
第四节矛盾与参数45
第五节理想化、理想度、理想化最终结果(IFR)52
思考题56
第三章技术系统进化法则与功能58
第一节技术系统是不断进化的59
第二节经典TRIZ的进化法则63
第三节现代TRIZ中的流进化法则84
第四节技术系统进化理论的发展与改进91
第五节技术发展预测分析及实例99
第六节对技术系统进化法则的理解与改进104
思考题114
第四章40个发明措施与功能116
第一节40个发明措施概述117
第二节围绕发明措施的理解与讨论122
第三节发明措施与技术系统的功能127
第四节发明措施与效应、属性和进化法则135
第五节发明措施与分离原理的关系136
第六节发明措施在多领域的应用138
思考题154
第五章物场标准解与功能156
第一节经典TRIZ的物场理论概述157
第二节经典TRIZ的基本物场模型158
第三节76个物场标准解概述164
第四节对物质和场的深入理解与讨论188
第五节信息化设备、传感器与物场195
第六节从场到功能201
思考题205
第六章科学效应与功能206
第一节科学效应概述207
第二节科学效应分类213
第三节对科学效应的深入理解与讨论220
第四节科学效应知识库226
思考题229
第七章解题流程:问题陈述与定义230
第一节经典TRIZ问题求解流程231
第二节U-TRIZ的解题流程232
第三节如何陈述一个工程问题233
第四节工程问题的再定义238
第五节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242
思考题246
第八章解题流程:问题分析247
第一节资源分析及属性分析248
第二节矛盾分析及矛盾属性分析253
第三节功能分析及功能属性分析258
第四节因果分析及因果属性分析263
第五节其他常用问题分析方法269
第六节SAFC模型分析及SAFC功能因果链276
思考题286
第九章解题流程:问题求解287
第一节矛盾类型问题的求解288
第二节物场类型问题的求解292
第三节功能化类型问题的求解294
第四节流类型问题求解299
第五节SAFC模型类问题求解300
思考题306
第十章行业应用案例307
案例一:某纪念堂外墙腐蚀问题308
案例二:解决充电电源生产工艺问题311
案例三:解决炭火烤肉的问题315
案例四:技术预测——医学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318
附录
附录1技术创新问题提交表321
附录2固、液、气、场不同形态物质实现功能的效应知识库323
附录3操作物质属性参数实现功能的效应知识库329
子表1——改变物质属性参数的效应表329
子表2——增加物质属性参数的效应表338
子表3——减少物质属性参数的效应表344
子表4——测量物质属性参数的效应表350
子表5——稳定物质属性参数的效应表354
附录4科学效应总表(922个效应)360
参考文献463
后记及致谢464
精彩书摘
《TRIZ进阶及实战 大道至简的发明方法》:
结果之四是导致了物质本身角色的多用性。物质在不同的问题状态下,在不同的分析情境中,可以具有不同的状态含义,如在功能分析时,物质可以理解为功能物质,在因果分析时,物质又可以理解为因果物质。在以U-TRIZ独创的SAFC模型做功能因果分析时,物质兼具功能物质和因果物质的含义。在物质相互作用之后,又会产生新的状态的物质,如“未压紧的蒙皮”、“压紧的蒙皮”或“变形的蒙皮”等,严谨的状态描述有助于较为彻底地分析问题,以获得解决问题的有用信息。请参见第八章。
结果之五是导致技术系统进化。技术系统的发展演变属于物质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当阻碍技术系统顺畅、圆满地实现预设功能的矛盾被消除时,或者说当技术系统的核心技术发生变化时,技术系统就发生了进化。如同生物系统进化、社会系统进化一样,技术系统进化也有明确、客观的进化规律。技术系统进化规律请参见第三章。
由相互作用而产生了有用功能和有害功能。有用功能和有害功能之间的关系,就是矛盾。相互作用在先,产生矛盾在后。先有相互作用,后有相互作用的不协调(即矛盾)。所有的相互作用不协调都可以最终表现为矛盾。因此,消除矛盾,可以首先从协调相互作用做起。如果协调相互作用无法奏效的话,那么最后转向消除微观层面的物理矛盾,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2.系统与能量
任何物质都携带能量。不管是势能、内能、化学能还是辐射能等。即使在绝对零度下,任何能量都应消失,但是依然有一种能量存在,即“真空零点能”。因此,一个常态的技术系统总是具有能量的,即使静止摆放的物品,也具有势能和内能等。
物质带有能量也就意味着携带某种“场”。物质与能量场的关系密不可分。作者认为:万物其内皆有场,万物其外皆有场。所有的场都由物质支持产生,没有物质就没有稳定的场;所有的物质都处于某种场内,至少具有势能和内能。某些特殊材料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其本身携带了某种形式的能量场,具有特殊的属性,如辐射、发光、形状记忆、变色、气味、磁性、超导等。参见第五章第四节。
……
前言/序言
基于模型化的方法实现发明,即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是苏联发明家阿奇舒勒的巨大成就。经典TRIZ,传播已久,成果无数。但其工具繁多,导向存异,研修耗时,业内人士一直着力改进。本书作者意图建立一种以功能为导向、以属性为核心的TRIZ理论体系,尽量实现工具和方法的统一。这个目标理论体系就是“UnifiedTRIZ”,简称U-TRIZ。
功能与物质的属性直接相关,两个物质的属性可以形成一个效应,施加在作用对象上构成一个功能。属性是通向功能之桥,调节属性可以改善或重构产品的功能。
本书展示了多项理论研究成果,如SAFC分析模型、40个发明措施与功能的联系、功能模型与物场模型的相互转换、属性操作调节功能的机理、增加生物特性进化趋势、人机合一进化趋势、物场模型与数字化/信息化/CPS的关系等,皆为作者首次提出的理论创新点。
作者对理想化的概念进行了反复思考和重新认识,提出了结构化的、逐步深入发展的理想化概念:理想化的最高标准,是任何产品功能都无为而治,自然实现。本书所倡导的价值观:顺应自然,大道至简,天人合一,共轭进化——自然系统与人工系统和谐一体,共生共赢。
作者深化了对物场的认识,认为万物其内皆有场,万物其外皆有场。场是构建数字化、信息化的基本要素。赛博系统(CyberSystem)基于物场的基本原理工作。因此,TRIZ是工程系统向智能系统进化的基础。
作者采用了诸如工业4。0、互联网、物联网、智能手机、电动车等新技术案例。在工具表格的选取上,未列出大家已熟知的矛盾矩阵表。
本书撰写结构,在章节上考虑了内容的继承性和可读性,在每章中先介绍经典TRIZ内容,再介绍U-TRIZ内容;在目录结构上兼顾到实操性和应用性,先介绍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工具,再按序讲解问题求解流程,最后给出若干参考案例。
本书包括以下重点内容:
介绍了U-TRIZ的五个基本概念,突出了对功能的介绍,提出了功能的多种不同的定义方式,强调了功能与属性参数和属性的关系,调物质节属性参数和属性就可以调节功能;
TRIZ进阶及实战大道至简的发明方法前言�r介绍了参数与属性的关系、资源与属性的关系,深入理解了与理想化有关的几个概念;
对物质的多种属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阐明了“物质、属性、参数、量值”之间的关系;
在进化法则部分,既介绍了经典TRIZ的进化法则,也介绍了现代TRIZ的进化法则(如流进化法则等),同时提出了U-TRIZ的两个全新的进化趋势——增加生物特性进化趋势和人机合一进化趋势;
在介绍40个发明措施时,介绍了发明措施的来历,介绍了发明措施水平的差异,说明了发明措施与功能、属性的关系,着力澄清措施、方法、原理的区别与联系,同时简介了40个发明措施在非工程领域的应用;
在物场介绍部分,除了介绍经典的76个标准解之外,还比较详细地论述了场与物质的关系,物场与功能、属性、效应的关系等,指出赛博系统(CyberSystem)都是基于物场的基本原理工作的,给出了从物场模型到功能模型的演变,为开发SAFC模型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科学效应部分,介绍了效应与功能的“链”式结构关系,效应与属性的关系、效应与超系统、物场的关系等,并介绍了构建多种效应与功能所对应的知识库的工作;
在问题陈述与定义中,特别加入了如何陈述在工程和科研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如何使用技术问题提交表来收集技术问题,如何去准确地定义和再定义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三种不同策略;
在问题分析部分,介绍了多种实用的问题分析工具,如从功能分析发展出来的功能属性分析,从因果分析发展出来的因果属性分析,现代TRIZ中的流分析、USIT中的粒子分析法等,特别是U-TRIZ独创的SAFC模型;
在问题求解部分,介绍了多种实用的解题工具,如物理矛盾求解、物场求解、流问题求解、功能化问题求解等,特别给出了SAFC模型的六种典型问题求解;
在附录中,在国内首次以多种表格的形式给出了丰富的科学效应知识库内容。由922个科学效应以及效应与功能、属性与功能表格所组成的效应知识库内容,可大大提升发明的效率。
本书适用的范围较广,凡有志于掌握TRIZ发明方法的人——初学者可以借此入门,已学者可以借此进阶,研究者可以获得新的线索,实践者可以提升实战能力。
本书近半内容对经典TRIZ内容有所发展,有所理论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也正因为如此,书中必定有些内容还不是很成熟,阐述未必到位,疏漏在所难免,恳请读者予以指正。在此提前致以衷心感谢!
赵敏
2015年9月
TRIZ 进阶及实战:大道至简的发明方法 引言: 在知识爆炸、技术迭代飞快的当下,创新能力已成为个人乃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然而,许多人常常陷入“灵感枯竭”的困境,认为创新是少数天才的专利,或是依赖于偶然的顿悟。事实并非如此。《TRIZ 进阶及实战:大道至简的发明方法》一书,正是为了打破这一迷思而诞生的。它并非是一本讲述“有哪些发明”的流水账,也不是一本罗列“有哪些 TRIZ 工具”的工具手册,而是深入剖析 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核心思想,通过进阶理论和丰富的实战案例,揭示一条通往高效、系统化创新的“大道”。这本书将引导读者从“凭感觉”的创新模式,转变到“有方法、有逻辑”的创新模式,让发明创造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而是人人可掌握的技能。 核心理念:打破思维定势,释放潜在创造力 TRIZ 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并非凭空捏造一套方法,而是从海量专利数据中提炼出的、具有普适性的创新规律。正如宇宙有其运行法则,发明创造也存在其内在的逻辑和模式。《TRIZ 进阶及实战》将带领读者深入理解TRIZ 的底层逻辑,即“问题背后有规律,规律指导解决方案”。 本书并非简单介绍 TRIZ 的基础概念,而是直击“进阶”与“实战”的核心。它将带领读者超越对 TRIZ 的初步认知,深入探索其更深层次的原理和更具操作性的应用技巧。读者将不再满足于了解 TRIZ 是什么,而是要学会如何真正地“用 TRIZ”。 进阶理论:从“形”到“神”的升华 《TRIZ 进阶及实战》的书名中的“进阶”二字,并非指单纯的罗列更复杂的TRIZ 工具,而是指对TRIZ 核心理论的深度挖掘和再阐释。 矛盾理论的精进: TRIZ 的核心之一是矛盾理论。本书将不仅解释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更会深入探讨它们产生的根源、不同表现形式以及如何通过更细致的分析来准确界定矛盾。读者将学会如何从模糊的问题描述中,精准地捕捉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真正矛盾,为后续的解决打下坚实基础。例如,对于一个“提高产品性能会导致成本上升”的技术矛盾,本书将引导读者进一步分析“哪些具体性能”与“哪些具体成本”之间存在矛盾,以及这种矛盾的“程度”如何,从而找到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理想化终极结果(IFR)的深化应用: IFR 是TRIZ 中一个极其强大的概念,它描绘了问题的理想解决方案。本书将不仅仅介绍 IFR 的定义,更会深入讲解如何通过反向思维、系统思维来构建和迭代 IFR,以及如何将 IFR 作为引导解决方案的“北极星”。读者将学习到如何避免被现有技术的限制所束缚,大胆设想极致的解决方案,并以此为目标,逐步逼近。例如,在解决“如何让电器在无人时自动关闭”的问题时,IFR 可能是“电器本身拥有自主意识,能够判断是否需要工作”。虽然这在目前技术上难以实现,但它可以引导我们思考“传感器”、“智能控制”等更接近现实的解决方案。 进阶的进化法则: TRIZ 的进化法则揭示了技术系统演进的普遍趋势。本书将不仅仅列举常见的进化法则,更会深入分析不同进化法则在不同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案例,以及如何通过组合和切换不同的进化法则来预测技术发展方向和创造新的解决方案。读者将学习到如何“借力”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而非被动地等待技术革新。例如,通过分析“周期性”,可以预见未来产品可能出现的“断点式”升级,从而提前布局。 系统思维与多尺度分析: 创新往往涉及对整个系统的理解和优化,而非仅仅局限于局部。本书将强调TRIZ 在系统工程中的应用,引导读者从宏观到微观,从产品到服务,从技术到商业模式,进行多尺度的分析。读者将学习如何识别系统中的子系统、超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找到更全局、更本质的解决方案。 实战案例:理论落地,方法生根 “大道至简”的意义在于,最深刻的道理往往蕴含在最简单的规律之中,而这些规律的威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显现。《TRIZ 进阶及实战》将大量篇幅用于展示 TRIZ 在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创新问题中的成功应用。 案例的深度与广度:本书的案例将不仅仅是“问题-工具-结果”的简单描述,而是会深入剖析每一个案例的“思考过程”。读者将看到,TRIZ 方法是如何被一步步应用,如何从对问题的理解,到矛盾的识别,再到选择合适的 TRIZ 工具,最终得出创新解决方案的完整脉络。案例的选取将覆盖从产品设计、工艺改进、营销策略到组织管理等各个领域,展现 TRIZ 的普适性。 实战技巧的提炼: 在展示案例的同时,本书将提炼出大量的“实战技巧”和“方法论”。这些技巧将帮助读者克服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例如如何“激活”TRIZ 工具,如何“引导”团队进行 TRIZ 讨论,如何“评估”TRIZ 解决方案的可行性等。 情景化学习: 读者在阅读案例时,将仿佛置身于实际的创新场景中,能够感同身受地理解问题的挑战,并跟随作者的思路,思考自己会如何运用 TRIZ。这种情景化的学习方式,将极大地提升学习效果和方法的迁移能力。 面向人群: 《TRIZ 进阶及实战:大道至简的发明方法》面向所有渴望提升创新能力的人群: 工程师与研发人员: 帮助他们突破技术瓶颈,开发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产品经理与项目负责人: 赋能他们更系统地解决产品开发中的难题,制定更具前瞻性的产品策略。 企业家与管理者: 引导他们建立以创新为驱动的企业文化,发掘新的商业机会。 学生与研究者: 提供一个系统学习和掌握创新思维的绝佳途径。 任何对创新感兴趣、希望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人: TRIZ 所传达的逻辑和方法,将是受益终生的宝贵财富。 总结: 《TRIZ 进阶及实战:大道至简的发明方法》并非一本“速成手册”,它是一扇通往更高级创新智慧的大门。它将引领读者深入理解TRIZ 的本质,掌握其精髓,并通过大量的实战经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创新能力。这本书将帮助您摆脱“凭感觉”的创新困境,拥抱“大道至简”的创新哲学,让发明创造成为一种可控、可预测、可重复的强大能力。通过本书,您将学会如何更有效地发现问题,更精准地定义问题,更系统地解决问题,最终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浪潮中,乘风破浪,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