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师傅中国菜:家常闽菜

贺师傅中国菜:家常闽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加贝 著
图书标签:
  • 闽菜
  • 家常菜
  • 中国菜
  • 烹饪
  • 美食
  • 贺师傅
  • 食谱
  • 家宴
  • 地方菜
  • 菜谱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62229
版次:1
商品编码:1191352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贺师傅中国菜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136
字数:2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

  拍摄图片精致、唯美,让您一看就食欲大增!

  全国首创“傻瓜式”菜谱书,不用换算克数,大勺小勺调味做菜!

  贺师傅教你做中国八大名菜,广受欢迎的各菜系经典美食!

  56道超精致闽菜醇正鲜美,603幅详尽步骤图一看就懂!

  扁肉燕、福建炒饭、厦门沙茶面……

  搜罗闽南地道的风味小吃!

  鱼烧白、沙茶鱼丝、厦门蚵仔煎……

  以山珍海味著称的闽菜佳肴!

  太极芋泥、荔枝鸡球、鸡茸金丝笋……

  采用细致精致的烹调技法!

  厨盲男女下厨宝典,全世界99%吃货都想学!

  “贺师傅中国菜”系列,是以“详尽图解做菜步骤”为主要卖点的烹饪类图文书,真正为读者指导,将每一道菜的操作步骤、烹饪诀窍,都详尽地以精美的图片和详细的文字表现出来,目的就是让读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让读者不仅能欣赏精美的美食图片,重要的是还能亲手实际做出好吃的菜。

  本丛书“傻瓜式”烹饪法则,仅用大勺、小勺就调出好味,让厨房新手也能做出好菜。“贺师傅中国菜”系列独具匠心,贴近百姓生活,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是不可多得的详尽图解菜谱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介绍家常闽菜的菜谱书,书中介绍了各种经典闽菜:沙茶莲藕烧牛肉、鸡茸金丝笋、闽浙风情醉排骨、厦门蚵仔煎、太极芋泥、八宝鲟饭、厦门沙茶面、福州猪脚面线……让每一个闽菜爱好者都能分分钟做出属于自己的美味佳肴。书中详细的食材、调料用量,准确的制作分解步骤,让闽菜变得不再困难,照着做就好吃。

作者简介

  加贝

  本名贺鹏飞,国家特三级厨师,1972年生于内蒙古,15岁时从师学习厨艺,擅长川、湘、鲁、粤等多种菜系。年轻时背着两把菜刀走南闯北,用心寻觅中华饮食原本的味道,在不断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烹饪技艺。

  贺师傅怀着草原人广阔的胸怀和淳朴的性格,体味平常百姓家原始、简单、美味的家常菜式,秉持“少油、少盐、无味精”的原生态原则,希望将健康与美味带给每一个有缘人。


目录

01 口味独特的闽菜

02 烹调技法细腻精致

03 闽菜调味料一览


章节页:美味肉食

06茄汁猪排

08紫盖肉

10生煎肉

12酸甜竹节肉

14爆炒冬笋羊肚

16沙茶莲藕烧牛肉

18荔枝鸡球

20闽南啤酒鸭

22南煎肝

24沙茶鸡丁

26鸡茸金丝笋

28荔枝肉

30闽浙风情醉排骨

32当归牛腩

34爆糟肉

36北葱焖羊肉

38同安封肉

40烧肉粽

42三杯鸡


章节页:地道海鲜

46生煎明虾

48沙茶鱼丝

50鱼烧白

52菊花鲈鱼

54吉利虾

56淡糟香螺片

58虾仁扒芥兰

60虾片滑肉

62二冬鲍鱼

64海蛎豆腐汤

66虾枣汤

68蓝花晶鱼

70扳指干贝

72鸡汤汆海鲜

74红糟鱼片

76厦门蚵仔煎

78五彩珍珠扣

80蒜香鱿鱼环

82胡萝卜拌蜇丝


章节页 甜点主食

86福建炒饭

88太极芋泥

90扁肉燕

92海蟹糯米粥

94双钱蛋菇

96炸五香条

98八宝鲟饭

100厦门沙茶面

102飘香葱油拌面

104福州猪脚面线

106甜蜜枣核桃


章节页:新鲜蔬菜

110莲藕拌蕨菜

112蚝油茭白

114三色蒸蛋

116蛋拌豆腐

118瓜烧白菜

120真心豆腐丸

122莆田焖豆腐


前言/序言



《寰宇寻味:跨越大陆的家庭食谱》 引言:一桌菜肴背后的文化脉络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地域或派系的精细烹饪技艺,而是广阔地探索全球家庭餐桌上那些代代相传的、具有强烈地方风味和深厚情感连接的食谱。我们相信,每一道被珍藏的家常菜,都是一部无声的家族史,承载着特定时空背景下的风土人情、生活智慧与情感交流。 《寰宇寻味》的编纂历程,是一次漫长而细致的“寻根之旅”。我们跨越了文化和地理的界限,深入到世界各地普通家庭的厨房,记录那些被口头传承、鲜少见于专业典籍的烹饪方法。我们试图捕捉的,是那些被时间磨砺得恰到好处的平衡感:是香料的微妙运用,是火候的精准拿捏,更是食材在不同环境下所展现出的独特风味。 本书的结构,旨在提供一个多维度的烹饪视角,而非单一维度的技术指南。它更像是一本烹饪人类学的田野笔记,用食物的语言,讲述人与土地、人与人之间的故事。 --- 第一部分:欧罗巴的慢炖与炙烤——阳光下的风土滋味 本部分聚焦于欧洲大陆上,那些对时间抱有敬畏之心的烹饪哲学。这里的菜肴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文火慢炖,以释放出食材最深层的风味物质。 地中海的橄榄与海风: 我们探访了意大利南部和希腊岛屿的家庭,记录了他们如何利用当地特有的特级初榨橄榄油作为烹饪的基石。这里没有复杂的调味,重点在于凸显食材本身的“原味”。例如,一锅简单的“慢炖章鱼配番茄与罗勒”,其精髓在于对海鲜新鲜度的极致要求,以及番茄在低温中缓慢释放出的酸甜平衡。我们特别收录了一份来自西西里家庭的“腌渍柠檬皮配烤鱼”的方法,这不仅是一种保存技术,更是一种对酸味与咸味进行复杂对话的尝试。 中欧的谷物与烟熏: 深入德意志和奥地利腹地,我们观察了当地人如何巧妙地处理根茎类蔬菜和重口味的腌制肉品。这里的烹饪更注重“扎实感”与“满足感”。例如,一份传统的“黑面包搭配猪油渣与苹果酱”的组合,展示了如何在冬季提供持久的能量。我们详尽记录了一道波兰家庭流传下来的“酸菜炖肉(Bigos)”的制作秘籍,其中对不同种类酸菜的混合比例、烟熏香肠的选用,以及加入少量红酒或干蘑菇粉提升“深度”的技巧,提供了不同于商业化菜谱的细腻之处。 法兰西的“老派”风味: 本节探讨了法国非米其林体系下的家庭厨房。这里的菜式强调“基础酱汁的演变”——如何利用基础的白汁(Béchamel)或棕汁(Espagnole)作为出发点,根据家中现有食材快速演变出周日午餐的主菜。我们收录了一份注重“酥皮层次”的家庭派(Pâté en Croûte)的配方,其中对于黄油温度的控制、面团的冷藏时间,以及馅料中添加少量白兰地以增强风味的细节描述,极具参考价值。 --- 第二部分:亚洲的锅气与平衡——香料与米饭的协奏 亚洲的家庭烹饪艺术在于“速度”与“层次感”的完美结合。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利用高火快速炒出“镬气”,以及如何平衡五味(酸、甜、苦、辣、咸)是本部分的核心。 东南亚的酸辣平衡: 我们考察了泰国北部和越南南部的家庭厨房,这些地区的风味往往具有强烈的“冲击力”。例如,越南春卷的蘸酱,并非简单的鱼露兑水,而是精确到毫升的糖、柠檬汁、鱼露与蒜蓉的比例,以及如何通过油炸虾米来增加酱汁的“鲜味基底”。书中还记录了马来西亚家庭如何利用新鲜姜黄、香茅和南姜,为一道简单的椰浆鸡汤(Laksa的基础汤底)构建起复杂的前调、中调和后调。 东亚的“旨味”探寻: 本部分深入研究了日本家庭如何利用昆布、鲣鱼干等基础材料制作出每日的“出汁”(高汤),这被视为一切美味的源头。我们详述了如何根据季节调整昆布的浸泡时间,以及如何利用“二次高汤”来应对不同菜肴对鲜味浓度的要求。此外,我们也关注了韩国泡菜(Kimchi)在家庭中的“发酵哲学”,记录了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制作泡菜时,辣椒粉(Gochugaru)的粗细选择对最终口感的影响。 南亚的香料哲学: 不同于印度的专业餐厅,本书呈现的是南亚(如斯里兰卡和印度南部)家庭如何使用研磨的香料。重点在于“混合香料的顺序”。我们发现,很多家庭会根据当日的天气和主菜的性质,现场用小铁锅慢炒混合香料(Masala),例如,在潮湿天气中,会略微增加孜然和黑胡椒的比例来“祛湿提热”。 --- 第三部分:美洲大陆的融合与创新——移民厨房的生命力 美洲的家庭食谱是文化冲突与融合的产物,它记录了移民群体在陌生土地上,如何利用新的食材,重塑旧有的家乡味道。 拉丁美洲的玉米与豆类: 在墨西哥和秘鲁的家庭中,玉米和豆类是绝对的主角。我们展示了如何从零开始制作“碱水玉米面”(Nixtamalization)的过程,这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对玉米营养的科学利用。书中收录的“秘鲁酸橘腌鱼(Ceviche)”,强调了“虎奶”(Leche de Tigre)的制作,即用酸橙汁、洋葱、辣椒和高汤的混合物瞬间“烹煮”鱼肉的艺术。 北美新世界的“速度厨房”: 我们记录了美国和加拿大中西部家庭在快速生活节奏下发展出的烹饪方式——如何利用烤箱、慢炖锅(Slow Cooker)和高压锅,在短时间内提供营养均衡的晚餐。这里,对“一锅出”(One-Pot Meal)的优化成为核心,例如,如何通过分层放置不同烹饪时长的食材,实现在一个锅内完成复杂风味的融合。 结论:餐桌上的文化遗产 《寰宇寻味》旨在邀请读者放下对完美技术指标的苛求,转而欣赏食物中蕴含的朴素情感与坚韧的文化生命力。每一页记录的食谱,都意味着一双熟悉的手、一个温暖的厨房,和一个被代代相传的故事。烹饪的终极奥义,永远在于爱与分享。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忙碌的上班族,我常常在下班后感到疲惫,最希望的是能快速便捷地做出营养又美味的晚餐。 《贺师傅中国菜:家常闽菜》在这方面给了我很大的惊喜。书中收录的很多菜肴,从备料到烹饪,基本都能在半小时到四十分钟内完成。而且,贺师傅的食材选用也非常贴近生活,大多是我平时会在菜市场买到的。他还会提供一些关于食材替代的建议,这对于我这种偶尔会遇到某种食材缺货的情况来说,简直是福音。 书中对于一些经典闽菜的改良也让我眼前一亮。比如,“姜母鸭”这道大菜,在书中被拆解成了更适合家庭操作的版本,很多步骤都简化了,但风味依然保留。我特别喜欢他关于“如何在家做出媲美餐厅的白斩鸡”的讲解,对于鸡肉的选材、焯水技巧、以及配套的蘸料都有详细的步骤和图示,这让我对接下来的几次聚餐有了信心。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是一本菜谱,更像是一位贴心的厨房助手,指引着我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依然能为自己和家人准备一顿顿温暖又充满家常味道的闽南佳肴。

评分

我一直对地域性非常强的菜系情有独钟,而闽菜,以其清淡鲜美、注重原味的特点,更是我的心头好。 《贺师傅中国菜:家常闽菜》的出现,无疑让我看到了在家复刻这份美味的希望。《贺师傅中国菜:家常闽菜》的编排逻辑清晰,从基础的调味品介绍,到常见食材的处理方法,再到具体的菜肴讲解,层层递进,即使是对闽菜完全陌生的读者,也能循序渐进地学习。 书中对“福州鱼丸”的制作过程有细致入微的描述,从鱼肉的处理、淀粉的比例,到包馅的技巧,贺师傅都一一罗列。我过去一直认为鱼丸是很难在家制作的,但看了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只要掌握了关键步骤,一样可以做出Q弹爽滑的好味道。另外,书中还专门辟出了一章讲解闽南地区常用的几种汤品,比如“佛跳墙”的家庭版、“酸笋鸡杂汤”等等,这些汤品不仅滋补,而且在寒冷的季节喝上一碗,浑身都暖洋洋的,绝对是治愈系的美食。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家常菜,是能够穿越时空,连接人心的。而《贺师傅中国菜:家常闽菜》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不是一本冰冷的菜谱,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情感温度的烹饪指南。贺师傅在书中分享的不仅仅是菜肴的制作方法,更包含了他对食物的热爱,以及对家人、朋友的关怀。书中的许多菜名,如“阿嬷的红烧肉”、“爸爸的炸排骨”,都充满了温馨的回忆,让人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份纯粹的家的味道。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卤面”的介绍。卤面在闽南地区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承载了许多家庭的共同记忆。贺师傅不仅提供了几种不同的卤面做法,还详细介绍了如何熬制出鲜而不腻的汤底,如何处理各种配料才能保持最佳的口感。我看了之后,对制作卤面不再感到畏惧,反而充满了期待。这本书让我觉得,做菜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它鼓励我去动手,去尝试,去感受食物带来的幸福感。

评分

我一直对家常菜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承载着浓厚地方风味的菜肴。最近偶然间翻到了《贺师傅中国菜:家常闽菜》,虽然我还没来得及一一实践书中的每一个食谱,但仅仅是翻阅,就已经让我对闽菜有了全新的认识。贺师傅的文字带着一股亲切感,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邻居在娓娓道来,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大师”腔调,而是实实在在的“我家厨房”的烟火气。他对食材的选择、处理,以及调味的点滴细节都讲得非常透彻,让人觉得做菜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轻松在家中复刻的艺术。 比如,书中对红糟的使用就有非常细致的介绍,不只是简单地告诉你“加红糟”,而是解释了不同种类红糟的特点、如何让红糟的香味更好地释放,甚至还提到了如何自己制作红糟。这让我意识到,原来很多家常菜看似简单,背后却蕴含着如此多的学问。翻到“葱油海蛎煎”那页时,我更是忍不住咽了口水。贺师傅对火候的把握、面糊的配比、以及关键的“翻面技巧”都描述得极其到位,我甚至能想象出那金黄酥脆的外皮和鲜嫩多汁的内馅。而且,书中配的图片也十分诱人,色彩鲜亮,光影恰到好处,让人食欲大开,也更能激发尝试的冲动。

评分

在接触《贺师傅中国菜:家常闽菜》之前,我对闽菜的印象仅限于一些耳熟能详的招牌菜,总觉得它带着点神秘感,不易于在家尝试。但这本书彻底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贺师傅的语言风格极其朴实,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而是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分享他多年烹饪的经验和心得。翻开书,就像是走进了贺师傅的厨房,能闻到锅碗瓢盆碰撞的声响,听到油盐下锅的滋滋声,感受到一种浓浓的人情味。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食材“时令性”的强调。贺师傅不仅告诉我们如何烹饪,更引导我们关注食材的季节变化,在什么季节食用什么食材最为鲜美。这种对食材的尊重和理解,是做出一道好菜的基础,也是书中传递出的最重要的烹饪理念之一。当我看到“虾油拌面”的做法时,我简直无法自拔。那简单的几样食材,在贺师傅的妙手下,竟然能呈现出如此令人惊艳的风味。书中对虾油的熬制、面条的煮制以及最后的调味比例都做了非常清晰的讲解,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

评分

非常滿意.比起亞xx.更快.繼續努力!

评分

很不错

评分

在家也能吃到口味独特的闽菜啦!

评分

好非常完美的

评分

买的书比较多 不一一细评了 还可以吧

评分

东西很好。速度也很快。感谢京东。谢谢快递小哥。

评分

买的书比较多 不一一细评了 还可以吧

评分

这本书太好用了,

评分

有两本没有塑封,书皮坏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