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 名: | 透析盈利模式:魏朱商业模式理论延伸 |
| 图书定价: | 39元 |
| 作 者: | 林桂平 魏炜 朱武祥 |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4 年5月 |
| ISBN 号: | 9787111465690 |
| 开 本: | 16开 |
| 页 数: | |
| 版 次: | 1-1 |
《透析盈利模式:魏朱商业模式理论延伸》 ①清晰定义了盈利模式,介绍了其分析工具。 ②分别从利益相关者、资源能力切入,阐释了盈利模式的收支来 源。 ③分别介绍了固定、剩余和分成;进场费、过路费、停车费、油费、分享费;顾客定价;拍卖等不同收支方式。 ④讲述了收支来源、收支方式结合到一起的组合 计价以及盈利模式的综合应用。 |
| 《透析盈利模式:魏朱商业模式理论延伸》 序一 序二 001 // 绪论 盈利模式:收支来源与收支方式 002 // 盈利模式并不等同于商业模式 009 // 盈利模式不只是定价 012 // 盈利模式:收支来源与收支方式 016 // 本书安排 017 // 致谢 018 // 第1章 收支来源之利益相关者 018 // 引子:你需要的全部东西都可以 020 // 盈利模式寻宝图:从pm0到pm11 025 // 互利共生:寻找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联 028 // 不是问题,收费才是 032 // 获得价值的利益相关者 035 // 广告模式的根本:获得的关注度 037 // 小结:让利益相关者之间实现持续互动 041 // 第2章 收支来源之资源能力 041 // 引子:小浣熊的大生意 043 // 定义:收支来源之资源能力 050 // 资源互补,形成借势 052 // 获取资源能力的两种方式 054 // 资源能力获取方式背后的战略驱动力 057 // 使用权比所有权更为重要 059 // 利用资源能力设计盈利模式 060 // 延伸设计:资源能力落差形成盈利模式设计源泉 063 // 第3章 固定、剩余和分成 063 // 引子:嘉兰图如何从固定收费转向分成收费 064 // 定义:固定、剩余和分成 066 // 固定贡献和可变贡献 067 // 交易价值:谁能为合作体创造更大价值 071 // 交易成本: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 074 // 交易:如何管理不确定性 077 // 固定、剩余和分成的决策矩阵 079 // 小结:固定、剩余和分成的灵活组合与变形 080 // 附录:影响固定、剩余和分成的其他因素 082 // 第4章 进场费、过路费、停车费、油费、分享费 082 // 引子:一个,多种收费 083 // 定义:进场费、过路费、停车费、油费、分享费 088 // 从进场费到分享费:定价,价值提升 090 // 从分享费到进场费:简单定价,成本节约 092 // 的识别与对策 095 // 小结:盈利模式背后的博弈结构差异 099 // 第5章 顾客定价:对一千个哈姆雷特定价 099 // 引子:“看着给”的餐厅 101 // 定义:顾客定价 103 // 信息不对称下的不定价决策 107 // 顾客定价带来价值提升 108 // 慎重采取“顾客定价” 112 // 小结:顾客定价与传统定价的比较 115 // 第6章 拍 卖 115 // 引子:服装也可以用拍卖 116 // 定义:拍卖定价 120 // 诱导竞争出价实现价值*大化 122 // 交易成本、下的综合效率抉择 125 // 一个拍卖,无穷组合 128 // 何时采取拍卖定价:稀缺性造成的强谈判能力是关* 132 // 第7章 组合计价(上) 132 // 引子:美国运通的百夫长卡反其道而行之 133 // 定义:组合计价 134 // 产品组合计价 152 // 第8章 组合计价(下) 152 // 消费群体组合计价 168 // 产品组合计价&消费者组合计价综合使用 174 // 第9章 盈利模式的综合应用 174 // 引子:神圣的宗教定价 175 // 商业地产的三国演义:万达、soho、深国投商置 186 // 选秀新爆点:“女声”vs“中国好声音” 194 // 廉价航空:节约时代之选 210 // 职业体育组织:*成功的足球俱乐部vs*伟大的篮球联盟 |
| 商品基本信息 | |
| 商品名称: | 商业模式实践套装(共4册:《重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1+2)》《发现商业模式》) |
| 作者: | , 著 |
| 市场价: | 169.0 |
| ISBN号: | 23236609 |
| 出版社: | |
| 其他参考信息 | ||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 语种:简体 |
| 出版时间:2014/12 | 版次:1 | 页数:4册 |
| 编辑 | |
| 发现商业模式 : 相信《发现商业模式》是你真正了解商业模式的开始。但我更愿意看到,这是你创造更好商业模式的开始。 说到商业模式,人们自然会想起管理大师德鲁克的那句名言:当今企业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虽然我没找到这句话出自德鲁克的哪篇文章,但很显然,大家都认为这是他的一贯思想。在2006年年底创办《创富志》杂志时,我就把这本杂志定位为“关于商业模式的杂志”。 然而从此,我就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什么是商业模式? 答案很多,哪个正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帮助企业家“创造”商业模式。这才是问题的重点,相信也是这《发现商业模式》出现在您面前的原因。 我*赞同的答案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而这个答案,就是《发现商业模式》的作者朱武祥和魏炜两位教授首先提出来的。 我一直很惊奇,朱、魏两位教授何以会想出这个结论。而我对这一答案的理解,也随着对更多实际案例的消化而逐渐深入。 顾名思义,商业自古以来就体现为一系列的“交易”,商业模式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关于交易的结构”。但创造商业模式的思维,却要从“利益相关者”这个概念开始。 创造商业模式,要思考三个问题:一是不断思考谁是你的“利益相关者”;二是要分析这些利益相关者“有什么价值可以交换”;三是要设计共赢的“交易结构”。 朱、魏两位教授可以抓住要害,得出这样深刻的结论,我想是因为他们*大的乐趣就是和企业家面对面地讨论商业模式。 自从相识,我就沉浸在他们迸发出的巨大热情之中。这些年课上课下,他们都在谈论商业模式,习惯从商业模式角度看问题。+7他们的学问来自于实际,而他们的热情则在于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似乎是互联网使谈论“商业模式”成为时尚。它造就了这个剧变的时代,使不同地域的企业,低成本联系起来,各展所长。使得参与交易的“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多,并且都有机会获得满意的利益。 然而剧变,已经影响到每一个“传统”行业。 因为一旦用“商业模式”的思维来看待生意,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归纳在一个“行业”当中,甚至摆脱了公司、企业这些形式的束缚。你需要的,就是构建一个“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 所以,谁能创造全新的“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谁就更容易成功。这就是“商业模式”在这个时代*独特的魅力。 那么如何构建“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呢?抓住这一核心精神,“商业模式”的各个要素便依次展现开来: 你的“定位”是什么?建立什么样的“业务”?选择哪种“盈利模式”?需要哪些“关*资源能力”?构成怎样的“自由现金流结构”? 沿着这个思路,你会自觉地抓住一种创造“商业模式”的力量。在曾经出版的《创富志》杂志中,我们首先介绍了这一的思想,并称之为“魏朱商业模式模型”。 |
| 内容简介 | |
| 重构商业模式 : 随着人工成本、社会责任、原材料价格等成本的上涨,国内众多企业原先奉行的技术、差异化和低成本战略已经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面对新的商业环境, 仅从战略、营销、技术创新、组织行为等方面调整改善,越来越难以奏效,重构商业模式已经成为企业持续发展、保持竞争优势的选择。《重构商业模式》通过全面 剖析商业模式重构的契机、方向和需要面对的挑战,深刻分析缤纷多彩的商业模式重构案例,力求为您展示一幅商业模式重构的全景图,导引您的企业在正确的时间 进行正确的商业模式重构,实现更的企业价值。 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深度解构商业模式密码: 许多精彩的商业模式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答案往往归结为企业家的独特经验和灵感,这使得商业模式的设计变得非常神秘。那么,商业模式的设计有没有规律或方 法呢?《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深度解构商业模式密码》提出了一套商业模式设计的工具,从定义、功能、要素内在自洽逻辑、设计等环节进行拓展,使商业模式的 设计有了衡量的标准,也使商业模式的内在逻辑清晰可见。 发现商业模式 : 创新已经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主题,但并不是只要有技术创新就可以枕无忧、傲视群雄、独步。创新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创新,一类是商业模式创新。 针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日益重要性,作者基于两年多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深入介绍了商业模式,结合现实商业环境中的大量企业案例,提出商业模式的一整 套概念体系,以便读者全面深入地理解、辨识和解构商业模式。 |
| 作者简介 | |
| 魏炜,1965年12月出生于新疆农六师105团,湖南宁乡人。1990年在清华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 事企业战略管理、商业模式、组织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曾在新疆工学院和新疆大学工作,现为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院长,管理学教授,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实践 家商业模式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深圳长园集团、中兴通讯、大连獐子岛、新疆金风科技、新疆新能源、北京居泰隆等多家上市/非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或管理顾问。 主持参与过40余个企业管理咨询项目。 在《管理世*》、《经济与管理》、《统计与决策》、《创富志》等国内外学术和财经期刊发表论文50佘篇,出版论著:《发现商业模式》、《管理制度的经济分析与设计》、《现代企业管理》等。 朱武祥,1965年5月19日出生,江西安人。清华大学管理信息学士(1987年)、技术经济硕士(1989年)、数量经济学博士 (2002年)。现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公司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公司金融,包括:企业金融解决方案(企业金融工程),金融与商业模式设 计,资本运作与企业价值管理(战略投资、并购重组),金融市场管制与发展。现任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工程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农村 金融学会常务理事。 出版论著:《发现商业模式》、《商业银行突围》、《中国股票市场管制与干预的经济学分析》、《中国公司金融学》、《轻资产运营:以价值为驱动的资本战略》、《轻是美好的:企业的轻资产运营模式》。 |
| 目录 | |
重构商业模式 :
发现商业模式 : |
读了这套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商业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可以被“重构”的东西!我一直以来都觉得,一家公司一旦形成了某种运作方式,就很难再改变,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当下,要想突破困境,简直是难上加难。然而,这本书给了我完全不同的视角。它详细地讲解了如何识别现有商业模式的局限性,以及如何通过创新的组合,打破旧有的框架,创造出新的价值。特别是关于“客户获取”、“渠道通路”和“成本结构”等核心要素的重新组合,让我看到了很多过去被忽略的可能性。我之前总是在现有框架内修修补补,试图优化效率,但这本书告诉我,有时候需要的不是修补,而是“推倒重建”。它鼓励我去思考,能不能改变产品的交付方式?能不能找到新的客户群体?能不能通过合作优化成本?这些问题,以前我从来没有系统地问过自己。书里提到的“商业模式画布”也极大地帮助了我梳理思路,我甚至开始在白板上画出我公司当前的模式,然后尝试着去“重构”它。这种主动探索和变革的思维,是我在这套书中最大的收获。
评分关于“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这绝对是这套书中最有深度、也最令人着迷的部分。我一直以为商业模式就是一套流程、一套营销策略,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商业模式的背后,其实是深刻的经济学原理在支撑。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诸如“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网络效应”等经济学概念,并将它们巧妙地融入到商业模式的分析中。这让我醍醐灌顶,原来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商业现象,都有着坚实的经济学基础。比如,为什么有些平台型企业能够快速扩张?为什么有些产品会形成垄断?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这本书里得到了清晰的解答。我之前对经济学总是有点敬而远之,觉得它离我的生意太远,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经济学与商业实践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不仅提升了我的理论认知,更重要的是,它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加宏观、更加科学的视角来审视我的商业决策。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商业,更是在学习一种理解世界运行规律的方法。
评分这套书的内容之丰富、视角之多元,让我感到非常惊喜。每一本书都像是一个独立的宝藏,但又相互印证、层层递进,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知识体系。我之前读过的很多商业书籍,往往只聚焦于某一个点,比如营销、比如管理,但很少有这样一套系统地、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都覆盖到的教材。我喜欢它不仅仅是在讲“是什么”,更是在讲“为什么”和“怎么做”。从透析盈利的底层逻辑,到重构商业模式的创新路径,再到发现模式的敏锐洞察,最后到用经济学解释其背后的原理,这一系列的展开,让我对商业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理解。我感觉自己的商业知识体系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一种全新的思考商业问题的“框架”和“工具”。我甚至开始尝试将书中的方法应用到我的日常工作中,每一次尝试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启发。这是一套真正能够改变一个人商业思维的书,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商业感兴趣的人。
评分我一直觉得自己对商业的理解,更偏向于“执行层面”,比如如何管理团队、如何控制成本、如何提高产品质量等等,但对于“商业模式”这个更宏观的概念,总是觉得有点虚无缥缈,不够接地气。直到我接触到这套书,尤其是其中关于“发现商业模式”的部分,我才茅塞顿开。作者并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有什么商业模式”,而是教你如何“去发现”潜在的商业模式。他通过分析大量的市场现象、用户行为,以及技术发展趋势,教会我如何从细微之处洞察机遇。我尤其欣赏他对于“未被满足的需求”的挖掘方法,以及如何将这些需求转化为可行的商业机会。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学习一种“商业侦探”的能力,你需要敏锐地观察周围的世界,从中找出那些别人看不到的、可以被商业化的“点”。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透彻,每一个案例都像是一堂生动的商业课,让我学到了很多识别和创造商业模式的实用技巧。我现在看事情的角度都变得不一样了,总是在思考“这里面有没有一个商业模式可以被挖掘?”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是在我经营多年的小生意经营中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而且是那种引爆了无数惊喜和可能性的炸弹!我一直以为自己对生意已经有了相当的理解,至少能保证公司不亏损,但读了这套书之后,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只是在“做事”,而没有真正“经营”。作者对于“盈利模式”的拆解,简直是庖丁解牛,精确且深刻。他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如何赚钱”,而是告诉你“为什么能赚钱”,以及“如何让赚得更多、更稳定”。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价值主张”的阐述,我之前总觉得只要产品好,客户就会来,但书里把客户需求、痛点、以及我们能提供的独特解决方案,像拼图一样一块块地清晰呈现出来。原来,我的产品好,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我有没有真正抓住客户“花钱的理由”。而且,他举的案例,有大企业的光鲜亮丽,也有小作坊的草根智慧,让我觉得这些理论离我并不遥远,是可以落地、可以借鉴的。读完第一册,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下一本,我感觉我的商业思维正在被彻底刷新,那些过去模糊不清的商业逻辑,现在仿佛都有了清晰的脉络。
评分可以
评分可以
评分可以
评分可以
评分可以
评分可以
评分可以
评分可以
评分可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