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朱商业模式实践【套装共5册】透析盈利模式+重构商业模式+发现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

魏朱商业模式实践【套装共5册】透析盈利模式+重构商业模式+发现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商业模式
  • 盈利模式
  • 战略管理
  • 商业创新
  • 经济学
  • 管理学
  • 企业经营
  • 案例分析
  • 魏朱
  • 商业思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子午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254454
商品编码:11989563752
出版时间:2014-05-04

具体描述


透析盈利模式+重构商业模式+发现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1+2)(共5册)魏朱商业模式实践套装

(“魏朱六要素商业模式”核心要素尝试诠释,工具化盈利模式的创新与设计。)

 书   名: 透析盈利模式:魏朱商业模式理论延伸
 图书定价: 39元
 作 者:  林桂平 魏炜 朱武祥
 出 版 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 年5月
 ISBN 号: 9787111465690
 开   本:16开
 页   数:
 版   次:1-1

《透析盈利模式:魏朱商业模式理论延伸》

①清晰定义了盈利模式,介绍了其分析工具。

②分别从利益相关者、资源能力切入,阐释了盈利模式的收支来 源。

③分别介绍了固定、剩余和分成;进场费、过路费、停车费、油费、分享费;顾客定价;拍卖等不同收支方式。

④讲述了收支来源、收支方式结合到一起的组合 计价以及盈利模式的综合应用。

《透析盈利模式:魏朱商业模式理论延伸》
序一
序二
001 // 绪论 盈利模式:收支来源与收支方式
002 // 盈利模式并不等同于商业模式
009 // 盈利模式不只是定价
012 // 盈利模式:收支来源与收支方式
016 // 本书安排
017 // 致谢
018 // 第1章 收支来源之利益相关者
018 // 引子:你需要的全部东西都可以
020 // 盈利模式寻宝图:从pm0到pm11
025 // 互利共生:寻找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联
028 // 不是问题,收费才是
032 // 获得价值的利益相关者
035 // 广告模式的根本:获得的关注度
037 // 小结:让利益相关者之间实现持续互动
041 // 第2章 收支来源之资源能力
041 // 引子:小浣熊的大生意
043 // 定义:收支来源之资源能力
050 // 资源互补,形成借势
052 // 获取资源能力的两种方式
054 // 资源能力获取方式背后的战略驱动力
057 // 使用权比所有权更为重要
059 // 利用资源能力设计盈利模式
060 // 延伸设计:资源能力落差形成盈利模式设计源泉
063 // 第3章 固定、剩余和分成
063 // 引子:嘉兰图如何从固定收费转向分成收费
064 // 定义:固定、剩余和分成
066 // 固定贡献和可变贡献
067 // 交易价值:谁能为合作体创造更大价值
071 // 交易成本: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
074 // 交易:如何管理不确定性
077 // 固定、剩余和分成的决策矩阵
079 // 小结:固定、剩余和分成的灵活组合与变形
080 // 附录:影响固定、剩余和分成的其他因素
082 // 第4章 进场费、过路费、停车费、油费、分享费
082 // 引子:一个,多种收费
083 // 定义:进场费、过路费、停车费、油费、分享费
088 // 从进场费到分享费:定价,价值提升
090 // 从分享费到进场费:简单定价,成本节约
092 // 的识别与对策
095 // 小结:盈利模式背后的博弈结构差异
099 // 第5章 顾客定价:对一千个哈姆雷特定价
099 // 引子:“看着给”的餐厅
101 // 定义:顾客定价
103 // 信息不对称下的不定价决策
107 // 顾客定价带来价值提升
108 // 慎重采取“顾客定价”
112 // 小结:顾客定价与传统定价的比较
115 // 第6章 拍 卖
115 // 引子:服装也可以用拍卖
116 // 定义:拍卖定价
120 // 诱导竞争出价实现价值*大化
122 // 交易成本、下的综合效率抉择
125 // 一个拍卖,无穷组合
128 // 何时采取拍卖定价:稀缺性造成的强谈判能力是关*
132 // 第7章 组合计价(上)
132 // 引子:美国运通的百夫长卡反其道而行之
133 // 定义:组合计价
134 // 产品组合计价
152 // 第8章 组合计价(下)
152 // 消费群体组合计价
168 // 产品组合计价&消费者组合计价综合使用
174 // 第9章 盈利模式的综合应用
174 // 引子:神圣的宗教定价
175 // 商业地产的三国演义:万达、soho、深国投商置
186 // 选秀新爆点:“女声”vs“中国好声音”
194 // 廉价航空:节约时代之选
210 // 职业体育组织:*成功的足球俱乐部vs*伟大的篮球联盟

 

商品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商业模式实践套装(共4册:《重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1+2)》《发现商业模式》)
作者:, 著
市场价:169.0
ISBN号:23236609
出版社:

其他参考信息
装帧:平装开本:16语种:简体
出版时间:2014/12版次:1页数:4册


编辑
发现商业模式 :
相信《发现商业模式》是你真正了解商业模式的开始。但我更愿意看到,这是你创造更好商业模式的开始。
说到商业模式,人们自然会想起管理大师德鲁克的那句名言:当今企业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虽然我没找到这句话出自德鲁克的哪篇文章,但很显然,大家都认为这是他的一贯思想。在2006年年底创办《创富志》杂志时,我就把这本杂志定位为“关于商业模式的杂志”。
然而从此,我就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什么是商业模式?
答案很多,哪个正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帮助企业家“创造”商业模式。这才是问题的重点,相信也是这《发现商业模式》出现在您面前的原因。
我*赞同的答案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而这个答案,就是《发现商业模式》的作者朱武祥和魏炜两位教授首先提出来的。
我一直很惊奇,朱、魏两位教授何以会想出这个结论。而我对这一答案的理解,也随着对更多实际案例的消化而逐渐深入。
顾名思义,商业自古以来就体现为一系列的“交易”,商业模式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关于交易的结构”。但创造商业模式的思维,却要从“利益相关者”这个概念开始。
创造商业模式,要思考三个问题:一是不断思考谁是你的“利益相关者”;二是要分析这些利益相关者“有什么价值可以交换”;三是要设计共赢的“交易结构”。
朱、魏两位教授可以抓住要害,得出这样深刻的结论,我想是因为他们*大的乐趣就是和企业家面对面地讨论商业模式。
自从相识,我就沉浸在他们迸发出的巨大热情之中。这些年课上课下,他们都在谈论商业模式,习惯从商业模式角度看问题。+7他们的学问来自于实际,而他们的热情则在于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似乎是互联网使谈论“商业模式”成为时尚。它造就了这个剧变的时代,使不同地域的企业,低成本联系起来,各展所长。使得参与交易的“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多,并且都有机会获得满意的利益。
然而剧变,已经影响到每一个“传统”行业。
因为一旦用“商业模式”的思维来看待生意,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归纳在一个“行业”当中,甚至摆脱了公司、企业这些形式的束缚。你需要的,就是构建一个“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
所以,谁能创造全新的“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谁就更容易成功。这就是“商业模式”在这个时代*独特的魅力。
那么如何构建“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呢?抓住这一核心精神,“商业模式”的各个要素便依次展现开来:
你的“定位”是什么?建立什么样的“业务”?选择哪种“盈利模式”?需要哪些“关*资源能力”?构成怎样的“自由现金流结构”?
沿着这个思路,你会自觉地抓住一种创造“商业模式”的力量。在曾经出版的《创富志》杂志中,我们首先介绍了这一的思想,并称之为“魏朱商业模式模型”。

内容简介
重构商业模式 :
随着人工成本、社会责任、原材料价格等成本的上涨,国内众多企业原先奉行的技术、差异化和低成本战略已经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面对新的商业环境, 仅从战略、营销、技术创新、组织行为等方面调整改善,越来越难以奏效,重构商业模式已经成为企业持续发展、保持竞争优势的选择。《重构商业模式》通过全面 剖析商业模式重构的契机、方向和需要面对的挑战,深刻分析缤纷多彩的商业模式重构案例,力求为您展示一幅商业模式重构的全景图,导引您的企业在正确的时间 进行正确的商业模式重构,实现更的企业价值。

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深度解构商业模式密码:
许多精彩的商业模式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答案往往归结为企业家的独特经验和灵感,这使得商业模式的设计变得非常神秘。那么,商业模式的设计有没有规律或方 法呢?《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深度解构商业模式密码》提出了一套商业模式设计的工具,从定义、功能、要素内在自洽逻辑、设计等环节进行拓展,使商业模式的 设计有了衡量的标准,也使商业模式的内在逻辑清晰可见。

发现商业模式 :
创新已经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主题,但并不是只要有技术创新就可以枕无忧、傲视群雄、独步。创新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创新,一类是商业模式创新。 针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日益重要性,作者基于两年多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深入介绍了商业模式,结合现实商业环境中的大量企业案例,提出商业模式的一整 套概念体系,以便读者全面深入地理解、辨识和解构商业模式。

作者简介
魏炜,1965年12月出生于新疆农六师105团,湖南宁乡人。1990年在清华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 事企业战略管理、商业模式、组织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曾在新疆工学院和新疆大学工作,现为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院长,管理学教授,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实践 家商业模式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深圳长园集团、中兴通讯、大连獐子岛、新疆金风科技、新疆新能源、北京居泰隆等多家上市/非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或管理顾问。 主持参与过40余个企业管理咨询项目。
在《管理世*》、《经济与管理》、《统计与决策》、《创富志》等国内外学术和财经期刊发表论文50佘篇,出版论著:《发现商业模式》、《管理制度的经济分析与设计》、《现代企业管理》等。
朱武祥,1965年5月19日出生,江西安人。清华大学管理信息学士(1987年)、技术经济硕士(1989年)、数量经济学博士 (2002年)。现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公司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公司金融,包括:企业金融解决方案(企业金融工程),金融与商业模式设 计,资本运作与企业价值管理(战略投资、并购重组),金融市场管制与发展。现任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工程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农村 金融学会常务理事。
出版论著:《发现商业模式》、《商业银行突围》、《中国股票市场管制与干预的经济学分析》、《中国公司金融学》、《轻资产运营:以价值为驱动的资本战略》、《轻是美好的:企业的轻资产运营模式》。

目录

重构商业模式 :
序一
序二
前言
上篇 如何重构
第1章 什么时候重构
企业成长阶段
重构的契机

第2章 从哪里开始重构
商业模式与管理模式
重构定位
重构业务
重构盈利模式
重构关*资源能力
重构现金流结构

第3章 商业模式重构的方向
从固定成本结构到可变成本结构
从重资产到轻资产
盈利来源多样化
利益相关者角色的多元化
从刚硬到柔软
附录3A 金属玻璃与企业重构

第4章 商业模式重构的挑战
理念障碍
能力的诅咒
从熟悉领域到开拓新疆域
同样的行业,不一样的做事方式
从吃独食到分享未来收益
自废武功

下篇 缤纷重构
第5章 IBM:重构史诗
一步:前电子计算机时代
抢占先机:大型机之前3601Nr代
独孤求败:大型机之360时代
此消彼长:失去的10年
后发制人:前PC时代
几近灭顶:后Pc时代
起死回生:管理止血和硬件集成
全面复兴:软件集成
整合:知识集成
IBM启示录:进化重构成就不老神话

第6章 波音:从集中控制到协调合作
为什么重构
供应商参与飞机设计
供应商模块化,波音总装
波音转换角色

第7章 VISA:重构信用卡商业模式
信用卡典型的商业模式
美国银行建立的信用卡模式
“维萨组织”诞生
多方共赢的交易结构

第8章 BP:乱世重构,重整天下
繁荣后的危机
危机中的曙光:需求扩大,成本下降
BPsolar的商业模式
产业链一体化协同需要的关*资源能力

第9章 雷士照明:主动重构者*领市场
di一次重构:生产贴牌,渠道专卖
第二次重构:开拓“隐形渠道”
第三次重构:变革专卖店伏笔产业链
第四次重构:整体解决方案
重构,在*好的时候

第10章 天字朗通:重构的黄金三角
天宇朗通的“前世”
贴牌生产,渠道突破
技术集成,渠道发力,跨越式发展
3G时代,从中低端走向端的奋斗
黄金三角:持续盈利的秘诀

第11章 五朵金花:重构农村商业模式
穷则变,变则通
di一朵金花:花香农居
第二朵金花:幸福梅林
第三朵金花:江家菜地
第四朵金花:东篱菊园
第五朵金花:荷塘月色
资源有限创意无限:三圣花乡的新思考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五朵金花”启示录
参考文献


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深度解构商业模式密码:
序一 商业模式的三把标尺
序二 解释的背后
第1章 绪论:商业模式与全息交易结构
1.1 交易结构的交易价值、交易成本和交易
1.2 交易结构的六要素
1.3 从发现、重构到解释,从解释到竞争、设计

第2章 商业模式与交易价值、交易成本、交易
2.1 商业模式: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
2.2 好商业模式:价值创造,低价值耗散
2.3 商业模式的动态分析
2.4 商业模式的构成:六要素模型
2.5 商业模式与其他管理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第3章 交易成本*小的商业模式
3.1 起点站:农业合作社
3.1.1 生产:供应商合作社--阿斯米尔联合花卉拍卖合作社
3.1.2 服务:顾客合作社--居马
3.1.3 销售:顾客合作社--米格罗合作社
3.1.4 融资:顾客合作社--荷兰合作银行
3.2
第二站:住房合作社--瑞典的经验
3.3
第三站:雇员合作社--蒙德拉贡
3.4
第四站:无所有人--非营利机构
3.5
第五站:另一种慈善机构--社会企业
3.6 终点站:市场交易和所有权交易的平衡--兼论晋商
3.7 商业模式与结构性竞争优势

第4章 商业模式定位与战略定位
4.1 从战略定位和营销定位讲起
4.2 商业模式定位:利益相关者需求的满足方式
4.3 商业模式定位分析维度一:产权的转移
4.4 商业模式定位分析维度二:交易过程
4.5 商业模式定位分析维度三:产品、服务、解决方案、赚钱工具

第5章 赢利模式之收支方式一:固定、剩余和分成
5.1 资源能力的固定贡献与可变贡献
5.2 赢利模式的固定、剩余和分成
5.3 影响因素一:交易价值
5.4 影响因素二:交易成本
5.5 影响因素三:承受能力
5.6 如何确定赢利模式
5.7 赢利模式的组合
5.8 赢利模式的竞争

第6章 赢利模式之收支方式二:进场费、过路费、停车费、油费、
分享费
6.1 是否创造了新的交易价值
6.2 是否降低了交易成本
6.3 是否降低了交易
6.4 赢利模式背后是实力差异所导致的博弈结构差异

第7章 赢利模式之收支方式三:组合计价
7.1 产品组合计价
7.1.1 两部计价
7.1.2 "剃须刀-刀片"与"反剃须刀-刀片"
7.1.3 整体解决方案
7.1.4 超市货架
7.2 消费群体组合计价
7.2.1 交叉补贴
7.2.2 批量计价
7.2.3 分时计价

第8章 赢利模式之收支来源
8.1 盈利来自哪些资源能力、哪些业务
8.2 来自哪些利益相关者
8.3 从PM0到PM"X":为利益相关者编织一张生态价值网络
8.4 成本和收入的灵活转换

第9章 关*资源能力与企业价值创造
9.1 什么资源能力才是关*的
9.2 如何获得关*资源能力
9.3 资源能力优势如何转化成竞争优势
9.4 关*资源能力如何造就企业价值

第10章 现金流结构与内生金融
10.1 现金流结构功能一:度量企业价值
10.2 现金流结构功能二:诊断交易结构的优劣
10.3 现金流结构功能三:金融工具的设计依据
附录10A 金融工具的经济解释

第11章 平台型商业模式
11.1 平台型商业模式:正反馈性造就"多多益善"
11.2 为什么选择平台型商业模式:生机盎然的生态
11.3 平台的赢利模式:收支来源和计价方式
11.3.1 收支来源
11.3.2 定价方式
11.4 平台型商业模式的竞争与演化:以数字媒体平台为例

第12章 软一体化型商业模式
12.1 软纵向一体化:BP Solar的战略选择动因
12.2 软全产业链一体化:金风科技的商业模式进化
12.3 软一体化的资源能力要求
附录12A 一体化的战略动因分析
参考文献



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2)全彩版



发现商业模式 :

前言
上篇 透视商业模式
第1章 透视商业模式 2
1.1 再看施乐与佳能 2
1.2 雀巢的蒸馏咖啡 8
1.3 什么是商业模式 10
1.4 商业模式与管理模式有什么不同 19
1.5 本书采用的图例说明 21

第2章 定位 23
2.1 企业可以怎样定位 23
2.2 有什么样的资源能力:从飞马旅行社说起 25
2.3 客户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如家 27
2.4 制造大国的软件需求是什么:东软 31
2.5 改变你的位置:卡地纳健康医院 33
2.6 重新定位你的客户:挪宝空调 36
2.7 定位的角色 39

第3章 业务 40
3.1 什么是业务 40
3.2 飞格达:合作还是竞争 41
3.3 源美租赁:投资少、低、收益的业务 44
3.4 深发展:农村包围城市 46
3.5 通:从技术到标准的业务演化 50
3.6 利丰贸易:内外兼修 53
3.7 我们应该建立什么样的业务 57

第4章 关*资源能力 59
4.1 什么是关*资源能力 59
4.2 福记:集中的能力 61
4.3 Under Armour:设计和营销成就品牌 65
4.4 如家:连锁的标准化和统一化 67
4.5 游戏机:任天堂、索尼和微软的三国演义 71
4.6 天朗:借船出海 74
4.7 我们应该拥有什么样的资源能力 77

第5章 盈利模式 78
5.1 什么是盈利模式 78
5.2 构建好的盈利模式 79
5.3 利乐:享受竞争背后的整个市场 85
5.4 花样年物业管理公司:化经营,多样化盈利 88
5.5 怡亚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90
5.6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创建奥运盈利模式 93

第6章 自由现金流结构与企业价值 97
6.1 投资价值与自由现金流 98
6.2 商业模式、自由现金流与企业价值 100
6.3 北汽福田:有效利用资产杠杆,整合存量有效资产 106
6.4 Borders与*自由现金流结构比较 112
6.5 万豪酒店:轻重资产及其现金流分拆 113
附录6A 全部资本自由现金流和股权资本自由现金流计算实例 118

下篇 发现商业模式
第7章 家居整体服务提供商:居泰隆 122
7.1 定位 126
7.2 业务 127
7.3 关*资源能力 129
7.4 盈利模式 131
7.5 现金流结构 132
7.6 不一样的商业模式 133

第8章 风电产业价值链组织者:金风科技 136
8.1 风力发电行业概述 137
8.2 风机制造业价值链分析 138
8.3 专注型:Vestas的商业模式简介 141
8.4 贯穿型:Suzlon的商业模式简介 145
8.5 金风科技的商业模式 148
8.6 风电行业三种商业模式的比较 152

第9章 动漫产业链的打造者:宏梦 155
9.1 动漫行业:好大一块 155
9.2 迪士尼:品牌驱动下的授权帝国 156
9.3 hello kitty:*昂贵的一只猫 158
9.4 日本:剧本的成功和产业化的神话 160
9.5 蓝猫:七宗罪 162
9.6 宏梦=迪士尼+hello kitty? 163
9.7 中国的动漫业,路在何方 173

第10章 透视中国线缆业的商业模式 174
10.1 线缆产业世*级品牌的:远东 175
10.2 轻资产运营先锋:津成电缆 180
10.3 专而精、集而实的上上 182
10.4 洞悉产品发展动向的宝胜 185
10.5 中国线缆业商业模式透视 187

第11章 举重若轻:普洛斯和AMB 189
11.1 行业背景介绍 189
11.2 普洛斯 191
11.3 AMB 211
11.4 普洛斯与AMB的对比 234

第12章 做一个轻服装企业:美特斯?邦威 246
12.1 十年磨一剑:从传统服装生产企业到经营服装服饰
品牌的现代企业 247
12.2 轻企业的手法之一:生产外包 248
12.3 轻企业的手法之二:用渠道特许连锁经营做品牌管理 249
12.4 轻企业的手法之三:第三方物流 251
12.5 轻企业的手法之四:店面租赁 251
12.6 软企业关*资源能力之一:品牌管理能力 252
12.7 软企业关*资源能力之二:资源整合能力 253
后记 255
作者简介 258
参考文献 259


《商业进化论:中国本土企业生存与发展之道》 在全球化浪潮与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无数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沉浮。本书并非对已有的商业理论进行简单的复述或翻译,而是聚焦于中国本土企业在独特土壤中孕育出的生存智慧与发展脉络。我们深入挖掘那些在中国市场摸爬滚打,最终脱颖而出的企业案例,提炼出其内在的逻辑与可借鉴的模式。 第一章:本土基因的觉醒——认知中国市场的独特之处 任何商业模式的成功,都离不开对所处环境的深刻理解。中国市场,历经改革开放的洗礼,形成了其独有的生态系统。本章将带领读者超越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框架,去审视中国经济的“中国特色”: 消费场景的多元与演进: 从一线城市的精致消费到县域市场的实用需求,再到新兴经济体消费升级的澎湃动力,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与动态性。我们将分析不同地域、不同年龄层、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行为特征,以及科技进步如何重塑这些场景。 渠道的韧性与裂变: 传统渠道与新兴渠道的并存,线上线下融合的加速,以及私域流量的崛起,共同构成了中国特有的渠道格局。本章将探讨企业如何在这个错综复杂的网络中找到最佳的触达消费者路径,以及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与场景进行有效营销。 人才的供给与结构性短缺: 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背后,却存在着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问题。我们将分析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以及企业在人才吸引、培养和留存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尤其是对那些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政策环境的动态性与影响力: 中国的政策导向对商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章将研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监管政策等如何影响企业的战略选择与运营模式,并探讨企业如何在这种动态环境中保持战略的灵活性与前瞻性。 第二章:裂缝中的机会——发掘被忽视的市场空间 许多成功的本土企业,并非从一开始就瞄准了广阔的蓝海,而是善于在“裂缝”中发现机会。本章将聚焦于那些“小而美”或“细分而精”的市场探索: “下沉市场”的价值重估: 过去被低估的广大县域及农村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我们将分析其消费升级的潜力,以及不同于一线城市的商业逻辑,探讨企业如何在这个市场进行产品设计、价格策略和渠道布局。 “圈层经济”的精耕细作: 随着消费升级与个性化需求的涌现,围绕特定兴趣、价值观或生活方式形成的“圈层”成为重要的市场单元。本章将研究如何识别、理解并服务于这些细分圈层,通过社群运营、内容营销等方式建立深度连接。 “痛点挖掘”的极致主义: 很多伟大的产品和服务,源于对用户某个细微痛点的深刻洞察与极致解决。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企业如何通过用户调研、产品迭代,甚至颠覆式的创新,去解决那些长期被忽视但普遍存在的“痛点”。 “供给侧改革”的微观实践: 在宏观政策的指引下,企业如何在微观层面进行产品和服务的优化升级,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本章将探讨企业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工艺改进、服务升级等方式,提升产品附加值,创造新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章:模式的迭代与进化——中国企业的创新实践 商业模式并非一成不变,尤其在中国这样快速变化的经济体中,迭代与进化是企业生存的关键。本章将深入剖析中国企业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实践: “产品+服务”的融合之道: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单纯的产品销售已不足以建立长期竞争优势。本章将探讨如何将服务深度嵌入产品生命周期,从售前咨询、售中体验到售后保障,全方位提升用户价值,构建围绕产品和服务的生态。 “平台化”的生态构建逻辑: 从电商平台到内容平台,再到服务平台,平台化已成为许多企业实现规模化增长的重要路径。我们将分析不同类型平台的运作机制,以及企业如何从单点竞争转向生态构建,吸引并整合资源,实现多方共赢。 “数据驱动”的决策升级: 在数字化浪潮下,数据已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资产。本章将研究企业如何通过收集、分析和应用数据,实现精准营销、优化运营、产品创新,并将数据能力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轻资产”运营的智慧: 尤其在互联网时代,许多企业通过“轻资产”模式, leveraging 外部资源,实现了快速扩张。本章将探讨共享经济、外包服务、合作联营等多种“轻资产”运营模式的实践,以及如何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 “逆向工程”的本土化再造: 学习借鉴海外成熟模式,并结合中国本土实际进行“逆向工程”的再创造,是中国企业屡试不爽的策略。我们将分析这一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以及如何避免“形似神不似”的陷阱。 第四章:增长的加速度——规模化与可持续发展 当一个商业模式被验证可行后,如何实现规模化扩张并保持可持续增长,是企业面临的下一个挑战。本章将探讨中国企业在规模化增长中的经验与教训: “规模效应”的挖掘与放大: 如何通过规模化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并形成市场壁垒。本章将分析不同行业实现规模效应的关键因素,以及企业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技术赋能来放大规模效应。 “品牌溢价”的构建与维护: 在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中,品牌是企业最坚实的护城河。本章将探讨中国企业如何从产品、服务、文化等多个维度构建品牌价值,并实现品牌溢价,提升客户忠诚度。 “组织进化”的内在驱动: 伴随企业规模的增长,组织结构、管理流程、企业文化都需要随之进化。本章将研究如何建立敏捷、高效、富有创新精神的组织,以支撑企业的持续发展。 “风险控制”的未雨绸缪: 规模化增长往往伴随着更高的风险。本章将探讨企业如何识别、评估和管理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合规风险等,确保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保持稳健。 “社会责任”的战略考量: 在全球日益关注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社会责任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影响品牌形象和长期价值的重要因素。本章将探讨企业如何将社会责任融入核心战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第五章:穿越周期——中国企业的韧性与未来 经济周期如同潮汐,影响着商业世界的起伏。中国企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历了多次经济周期的洗礼,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章将展望中国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如何建立更强的穿越周期的能力: “全球化”的新语境: 在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如何重塑全球化战略,以更成熟、更稳健的姿态走向世界。 “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已成为中国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章将探讨企业如何将科技创新作为驱动力,引领行业变革。 “绿色发展”的必然趋势: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企业如何拥抱绿色理念,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人才红利”的再挖掘: 随着人口结构的改变,中国企业如何从人口数量优势转向人才质量优势,通过提升人力资本的价值,驱动企业持续创新与发展。 “商业道德”的基石作用: 在新时代的商业竞争中,诚信、公平、透明的商业道德,将成为企业赢得尊重与长远发展的基石。 本书致力于为中国本土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以及所有对中国商业实践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套深刻、系统且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洞察。我们相信,理解中国市场的独特性,发掘本土的创新机会,不断迭代商业模式,并以战略的眼光规划未来,是每一个渴望在中国这片沃土上实现基业长青的企业,必经的探索之路。

用户评价

评分

读了这套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商业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可以被“重构”的东西!我一直以来都觉得,一家公司一旦形成了某种运作方式,就很难再改变,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当下,要想突破困境,简直是难上加难。然而,这本书给了我完全不同的视角。它详细地讲解了如何识别现有商业模式的局限性,以及如何通过创新的组合,打破旧有的框架,创造出新的价值。特别是关于“客户获取”、“渠道通路”和“成本结构”等核心要素的重新组合,让我看到了很多过去被忽略的可能性。我之前总是在现有框架内修修补补,试图优化效率,但这本书告诉我,有时候需要的不是修补,而是“推倒重建”。它鼓励我去思考,能不能改变产品的交付方式?能不能找到新的客户群体?能不能通过合作优化成本?这些问题,以前我从来没有系统地问过自己。书里提到的“商业模式画布”也极大地帮助了我梳理思路,我甚至开始在白板上画出我公司当前的模式,然后尝试着去“重构”它。这种主动探索和变革的思维,是我在这套书中最大的收获。

评分

关于“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这绝对是这套书中最有深度、也最令人着迷的部分。我一直以为商业模式就是一套流程、一套营销策略,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商业模式的背后,其实是深刻的经济学原理在支撑。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诸如“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网络效应”等经济学概念,并将它们巧妙地融入到商业模式的分析中。这让我醍醐灌顶,原来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商业现象,都有着坚实的经济学基础。比如,为什么有些平台型企业能够快速扩张?为什么有些产品会形成垄断?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这本书里得到了清晰的解答。我之前对经济学总是有点敬而远之,觉得它离我的生意太远,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经济学与商业实践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不仅提升了我的理论认知,更重要的是,它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加宏观、更加科学的视角来审视我的商业决策。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商业,更是在学习一种理解世界运行规律的方法。

评分

这套书的内容之丰富、视角之多元,让我感到非常惊喜。每一本书都像是一个独立的宝藏,但又相互印证、层层递进,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知识体系。我之前读过的很多商业书籍,往往只聚焦于某一个点,比如营销、比如管理,但很少有这样一套系统地、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都覆盖到的教材。我喜欢它不仅仅是在讲“是什么”,更是在讲“为什么”和“怎么做”。从透析盈利的底层逻辑,到重构商业模式的创新路径,再到发现模式的敏锐洞察,最后到用经济学解释其背后的原理,这一系列的展开,让我对商业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理解。我感觉自己的商业知识体系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一种全新的思考商业问题的“框架”和“工具”。我甚至开始尝试将书中的方法应用到我的日常工作中,每一次尝试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启发。这是一套真正能够改变一个人商业思维的书,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商业感兴趣的人。

评分

我一直觉得自己对商业的理解,更偏向于“执行层面”,比如如何管理团队、如何控制成本、如何提高产品质量等等,但对于“商业模式”这个更宏观的概念,总是觉得有点虚无缥缈,不够接地气。直到我接触到这套书,尤其是其中关于“发现商业模式”的部分,我才茅塞顿开。作者并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有什么商业模式”,而是教你如何“去发现”潜在的商业模式。他通过分析大量的市场现象、用户行为,以及技术发展趋势,教会我如何从细微之处洞察机遇。我尤其欣赏他对于“未被满足的需求”的挖掘方法,以及如何将这些需求转化为可行的商业机会。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学习一种“商业侦探”的能力,你需要敏锐地观察周围的世界,从中找出那些别人看不到的、可以被商业化的“点”。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透彻,每一个案例都像是一堂生动的商业课,让我学到了很多识别和创造商业模式的实用技巧。我现在看事情的角度都变得不一样了,总是在思考“这里面有没有一个商业模式可以被挖掘?”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是在我经营多年的小生意经营中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而且是那种引爆了无数惊喜和可能性的炸弹!我一直以为自己对生意已经有了相当的理解,至少能保证公司不亏损,但读了这套书之后,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只是在“做事”,而没有真正“经营”。作者对于“盈利模式”的拆解,简直是庖丁解牛,精确且深刻。他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如何赚钱”,而是告诉你“为什么能赚钱”,以及“如何让赚得更多、更稳定”。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价值主张”的阐述,我之前总觉得只要产品好,客户就会来,但书里把客户需求、痛点、以及我们能提供的独特解决方案,像拼图一样一块块地清晰呈现出来。原来,我的产品好,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我有没有真正抓住客户“花钱的理由”。而且,他举的案例,有大企业的光鲜亮丽,也有小作坊的草根智慧,让我觉得这些理论离我并不遥远,是可以落地、可以借鉴的。读完第一册,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下一本,我感觉我的商业思维正在被彻底刷新,那些过去模糊不清的商业逻辑,现在仿佛都有了清晰的脉络。

评分

可以

评分

可以

评分

可以

评分

可以

评分

可以

评分

可以

评分

可以

评分

可以

评分

可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