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意无止境
定价:58.00元
作者:王芗斋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4435309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通过拳术达到通达天理,这是拳的本意。
2.拳道之大,实为民族精神之需要,学术之国本,人生哲学之基础,社会教育之命脉。
3.习拳不是为了打倒他人,也不是为了强壮肌体,而是通过拳术的修习,领悟天道人心,振奋民族精神。
4.一切套路,都是人为糊弄人的把式,不过是糊口的需要,而真正的拳术,是以拳理令人钦服,令自身学会如何遵重他人。
内容提要
此次将芗斋先生的作品进行汇辑,目的有三:
其一:对芗斋先生的著作进行一次全面的整理,使读者可以对先生的武学思想有一个全面了解。
其二:习拳不等于成为武夫,习拳的目的是通天彻地,开发智慧,得大自在。此为读者应用心体会处。
其三:芗斋先生曾说:拳道之大,实为民族精神之需要,学术之国本,人生哲学之基础,社会教育之命脉。如何振奋民族之精神,通透人生之哲学,就在于先明道理,而后时时修习。愿读者能时时进步。
目录
王芗斋生平大事记/1
纪念先父王芗斋/1
纪念王芗斋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祭文/1
部分 意拳总龟
意拳正轨/3
拳之刚柔相济论/37
拳道中枢/41
习拳一得/71
附:芗师语录并歌要/79
大成拳谱/85
意拳断手述要/105
意拳论(意拳原道:桩功与四形)/151
谈谈试力和试声/165
站桩功漫谈(养生桩)/167
养生桩简介/181
站桩功(初稿)/187
芗师日语随笔/199
附:意拳谱附条/219
第二部分 意拳散论及其他
王芗斋谈拳学要义(答记者问)/225
拳学新论/247
国术新论(一)/291
国术新论(二)/297
站桩功概述/307
站桩导论/311
附:王芗斋先生轶事琐谈/316
作者介绍
王芗斋,一代宗师、意拳创始人。1885年生于河北深县魏家林村。自1894年从郭云深大师学习形意拳。因其终年苦修苦练,寒暑不辍,深究拳理,倍受郭老青睐,故尽得郭老毕生拳学之精髓。弱冠之年,已成为一代名师。
坦白讲,我一开始对这本汇集了多门派精髓的“汇宗”类书籍持保留态度,因为“大杂烩”式的整理往往意味着样样通、样样松,难以达到专精的效果。然而,这本书出乎意料地在不同拳种的介绍之间找到了一个内在的逻辑连接点,这个连接点似乎就是那位被尊为“武林宗师”的王芗斋先生的武学思想核心。它不是简单地把太极的圆融和形意的直截了当拼凑在一起,而是试图挖掘它们在“意”念层面上的共通之处。这种高屋建瓴的视角,极大地提升了本书的价值。我个人尝试对照书中的桩功描述进行练习,发觉那种对身体重心的微妙调整和对内在精神状态的引导,确实与我以往接触到的功法有着细微但本质的区别,这种差异感,正是好书的魅力所在。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质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第一印象,那种略带古朴的封面设计,仿佛一下子就将人拉回到了那个刀光剑影、注重内功修行的年代。拿到手的时候,就能感受到书页的厚重,这不像是一些轻飘飘的现代武术读物,它有着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我个人非常看重一本武术书籍的“料”足不足,而这本书从目录和排版上就能看出编者在整理这些拳法传承上的用心。那些复杂的图解和文字描述,虽然初看有些晦涩,但细细品味,就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厚功力。特别是关于站桩的基础部分,我感觉作者并没有急于展示那些眼花缭乱的套路招式,而是着力于内气的培养和基础的扎实,这恰恰是很多初学者容易忽略却至关重要的环节。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态度,对于真正想深入理解和实践传统武学的人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福音。我期待着后续深入研读时,能从中领悟到真正的“意”与“境”。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于“养生”这一维度的重视,这使得它不仅仅是一本单纯的技击功法书。在很多章节的穿插中,作者都会提及如何通过特定的拳法练习来调和脏腑、疏通经络,将武术的实践上升到了维护生命健康的高度。这对于当下很多侧重于竞技和炫技的武术界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回归与提醒。王芗斋先生的拳道思想,似乎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弘扬,即武术的最高境界是内外兼修,刚柔并济,最终指向的是生命的和谐与长久。这种将技艺融入生活哲学的叙述方式,让我对后续的深入学习充满了期待,它不仅仅是拳谱,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安顿身心、臻于圆满的人生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处理方式,非常具有那个年代武术书籍的特色,虽然不像现代印刷品那样色彩鲜艳、线条流畅,但那种手绘的或者略显粗糙的图谱,反而更能体现出拳理的原始和精粹,少了些许商业化的修饰。我喜欢它在讲解一些关键发力点时,那种近乎于“禅机”的描述方式。比如,对“寸劲”的解释,它没有用过多的物理学概念去解构,而是着重于精神的贯注和身体的整体协调,这更符合传统武术强调的“心法”大于“技法”的精髓。对于真正想去体悟武术“气”的流转而非单纯追求肌肉力量的习练者来说,这种描述方式是极其宝贵的引导。阅读它,更像是在跟随一位老前辈的步伐,在历史的烟尘中寻找失落的真传。
评分作为一个常年练习传统武术的爱好者,我深知“秘笈”二字的分量,往往意味着很多不轻易外传的诀窍和心法。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一股扑面而来的“真传”气息。它不像市面上很多为了迎合大众而将技术简化、口语化的读物,这本书在术语的使用上非常讲究,保留了大量传统武术文献的专业性。这要求读者必须有一定的武术基础或者非常强的自学能力,否则可能光是理解那些名词的含义就要花费一番功夫。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对“形意”和“太极”两大体系的融合或区分的论述,它似乎在尝试构建一个更宏观的拳法哲学体系,而非仅仅罗列招式。这种高度的理论构建能力,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在拳学思想上的造诣。读起来,与其说是学习招式,不如说是在接受一场关于武术哲学的洗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