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绩效管理的流程设计和技术方法介绍为主线,从绩效计划、绩效控制、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和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五个方面讲述了绩效管理的基本流程,从实际操作角度讲述了绩效考核的各种技术手段,包括基于目标管理的考核体系、基于关键绩效指标的考核体系、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考核体系、基于标杆管理的考核体系等,同时,针对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和具体的考核技术,书中穿插了大量经典案例。本书作为修订版,与上一版相比,内容更全面,模块更清晰,更易于学习掌握,并重点突出了当今知识经济及互联网的发展对绩效管理水平的影响情况,更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绩效管理的理念,真正建立系统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
付亚和,教授,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创始学者之一,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与评价中心主任,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受欢迎的老师,以实战经验丰富称著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在国内首先讲授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分析、企业薪酬管理、管理技能评价与开发等课程,是国家211工程人力资源管理课题负责人,并为80余家企业提供顾问和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
第1章 反思绩效考核 1
1.1 什么是绩效 1
1.2 什么是绩效考核 7
1.3 绩效考核的应用与不足 8
案例分析 华为――基于价值、围绕结果展开的绩效考核 9
第2章 拥抱绩效管理 13
2.1 绩效管理概述 14
2.2 绩效管理的意义 17
2.3 打造闭环的绩效管理系统 22
2.4 移动互联创新下的绩效管理 25
案例分析 德勤重构绩效管理 31
第3章 提升绩效管理能力 35
3.1 组织绩效管理水平诊断 35
3.2 提升绩效管理能力的方法和工具 41
案例分析 丰田的A3管理模式 45
第4章 绩效管理的基本流程 51
4.1 绩效管理流程 51
4.2 绩效管理系统中各环节的有效整合 55
第5章 绩效计划与指标体系的构建 57
5.1 绩效计划 58
5.2 构建绩效指标体系 62
案例分析 A公司的考核怎么了 81
第6章 绩效形成的过程控制 83
6.1 绩效管理过程控制的重要性与存在的误区 83
6.2 如何对绩效形成的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88
案例分析 盛强公司员工的绩效“闷包” 96
第7章 绩效考核与评估 98
7.1 绩效考核技术 99
7.2 绩效考核中的常见问题 129
7.3 提高绩效考核的有效性 136
案例分析 海底捞的绩效考核 140
第8章 绩效反馈与绩效面谈 143
8.1 绩效反馈概述 143
8.2 绩效面谈 146
8.3 绩效反馈的效果评估 150
8.4 组织一次有效的绩效面谈 152
8.5 开发有效的反馈技能 154
8.6 教练技术提升反馈与面谈的质量 155
案例分析 绩效考核新模式之绩效面谈 158
第9章 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 161
9.1 绩效考核结果应用的原则和常见问题 162
9.2 绩效考核结果的具体应用 164
案例分析 部门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利益紧密挂钩的矛盾 177
第10章 基于目标管理的考核体系 182
10.1 目标管理的起源 183
10.2 目标管理:现代绩效管理的思想基石 184
10.3 目标管理考核法的实施 189
10.4 目标管理法对其他绩效管理技术的影响 194
10.5 目标管理考核法遇到的困境 194
案例分析 绩效主义毁了索尼吗 196
第11章 基于关键绩效指标的考核体系 199
11.1 KPI概述 200
11.2 KPI的设计原则 203
11.3 KPI体系的构建 205
11.4 KPI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214
11.5 KPI应用的反思――OKR系统 217
案例分析 小米的“去KPI”化管理 220
第12章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考核体系 223
12.1 平衡计分卡概述 224
12.2 平衡计分卡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230
12.3 平衡计分卡的未来 235
案例分析 美国化学银行的平衡计分卡 236
第13章 基于标杆管理的考核体系 241
13.1 标杆管理的形成和演变 241
13.2 标杆管理的作用与分类 247
13.3 标杆管理的实施 252
13.4 标杆管理的问题及其突破方向 260
13.5 标杆管理对我国企业的借鉴意义 263
案例分析 施乐公司的标杆管理 265
第14章 绩效管理的发展趋势 268
14.1 绩效管理观念的变革 268
14.2 绩效管理变革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273
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其“接地气”的风格。作者并没有故弄玄虚,而是用一种非常朴实、贴近企业实际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绩效管理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方法。我在阅读过程中,常常能联想到自己公司在绩效管理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并且在书中找到了相似的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尤其是关于“绩效文化建设”的部分,作者强调了绩效管理并非孤立的制度,而是需要融入企业文化,需要全体员工的理解和支持。这一点对我启发很大。过去,我们更多地将绩效管理视为 HR 的职责,而忽略了它对整个组织的影响。这本书则清晰地勾勒出了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培训,让绩效管理成为一种组织共识,一种驱动组织发展的内在动力。我发现,很多看似难以解决的绩效问题,其实症结在于缺乏系统的认知和有效的沟通,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这方面的指引。
评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要想找到一本真正能提升工作效率、解决实际问题的书籍并非易事。我之前花费了不少时间和金钱,购买了各种关于管理、领导力、团队建设的书籍,但真正能让我眼前一亮的却不多。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一次意外的惊喜。它的结构非常清晰,从宏观的绩效管理战略,到微观的岗位设计、目标分解、结果评估,层层递进,逻辑严密。我尤其赞赏作者在书中提出的“绩效是能力和意愿的函数”这一观点,这让我对绩效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往,我们往往只关注员工的能力,而忽略了其内在的动机和意愿。这本书则强调了两者同等重要,并提供了如何同时关注和提升这两方面的具体方法。此外,书中大量的图表和案例,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也更容易让人理解和记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烫金的书名在深邃的背景下散发出沉稳的光泽,一眼就能感受到内容的专业性。我是在一次学术交流会上偶然注意到这本书的,当时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在分享自己的管理心得时,反复提及了其中的某个章节。这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我立刻下单购买。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作者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对绩效管理领域深厚的理解。书中对于绩效管理理论的梳理脉络清晰,从历史演变到前沿趋势,都有详尽的阐述。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理论时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将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概念,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变得触手可及。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对话,他不仅传授知识,更引导你思考,让你在理解理论的同时,也能洞察到实际应用中的关键。对于我这样希望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寻求平衡的研究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和宝贵的参考。
评分我一直认为,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具挑战性但也最能体现管理水平的领域之一。它既需要科学的量化,也需要艺术化的引导。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作者在书中不仅阐述了如何进行科学的绩效衡量,例如 SMART 原则的应用,KPI 的设定与分解,更重要的是,他强调了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让员工理解绩效评估的意义,如何通过建设性的反馈,帮助员工成长,如何在激励与约束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些都得到了深入的探讨。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辅导型绩效管理”的章节,作者认为,绩效管理不应该仅仅是“评估”,更应该是“赋能”。通过持续的沟通和辅导,帮助员工发现问题,改进不足,最终实现自我超越。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未来的绩效管理工作充满了信心。
评分我是一名 HR 部门的基层管理者,日常工作中经常被绩效评估的种种难题困扰:如何设计一套公平且能激励员工的评估体系?如何处理员工之间的绩效差异?如何将绩效结果与薪酬、晋升、培训等环节有效挂钩?带着这些疑问,我尝试了不少市面上的管理书籍,但很多都过于宏观,或者偏重理论,难以在实际操作中落地。直到我读到这本书,我才感觉像是找到了“救星”。它没有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直接切入实际操作层面,提供了非常具体、可操作的绩效管理工具和方法。书中对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层级的员工,都给出了差异化的绩效设计建议,并且详细讲解了如何进行目标设定、过程辅导、反馈沟通以及最终的评估与应用。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360度反馈”的章节,作者不仅分析了其优缺点,还提供了实际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这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就像一本“秘籍”,把绩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拆解得清清楚楚,让我能够有条不紊地去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评分工具书刚好工作中用到!
评分发货慢,物流慢,且书没有包装
评分书是正品 人力资源好帮手 很实用的
评分书嘛,京东的都挺好的。
评分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评分还不错的图书,继续看看吧
评分看看
评分看看
评分书这东西得看过才好评价好不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