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係統講述“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經營理念的書
稻盛從技術開發、成長戰略、領導力、經營手段、經營本質、經營哲學等全方位、立體而又係統的闡述瞭稻盛先生的經營理念、經營策略和經營方案的書。
馬雲、任正非、張瑞敏、孫正義欣賞和推薦的企業傢
馬雲、任正非、張瑞敏,都把稻盛和夫請到企業,與其請教、切磋。張瑞敏說:“我們如果早一天認識您,海爾會發展得更快。”日本首富孫正義做瞭稻盛和夫5年的塾生。孫正義說:“沒有稻盛先生的教導,就沒有我孫正義的今天”。
一套價值韆億的經營大書。
稻盛建立2傢世界500強企業、成功拯救日航,他所有做研發、帶隊伍、當領導的方法和秘訣都在這6本書裏。
與全世界企業傢共享、共有的經營哲學
稻盛的經營方法不僅適閤於日本企業,也同樣受美國等西方企業歡迎,特彆時金融危機爆發以後,稻盛的利他哲學贏得瞭來自東西方企業傢的贊譽。稻盛的經營哲學超*瞭地域、時空的限製,他的利他哲學、追求高收益同樣值得中國企業傢和經營者好好學習。
創辦京瓷、第二電電兩傢世界500強企業,成功拯救日航
馬雲、任正非、張瑞敏學習和推崇的企業傢
他把守護全體員工現在和將來物質和精神兩方麵的幸福作為工作的責任和動力,把“能否降低通信費用,為人民謀福祉”作為創辦企業的標準,把“積善之傢,必有餘慶”的典故作為自己的處世標準。
這就是稻盛的利他哲學。他做決策的*一標準,就是叩問自己:“是不是齣於私心,是不是有一顆利他之心?”
利他之心不僅是企業傢的經營追求,也應該是職場人士的工作動力;不僅是領導的管理哲學,也應該是每個人的處世哲學。
稻盛和夫
1932年齣生於日本鹿兒島。畢業於鹿兒島大學工學部。1959年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日本京瓷株式會社)。1984年創辦第二電電株式會社(現KDDI)。這兩傢企業都進入過世界500強。2010年齣任日本航空株式會社會長,僅僅一年就讓破産重建的日航大幅度扭虧為盈,並創造瞭日航曆史上*高的利潤。這個利潤率也是當年全世界航空企業中的*高利潤率。現任京瓷名譽會長、KDDI*高顧問、日航名譽顧問。1983年創辦盛和塾,嚮企業傢塾生義務傳授經營哲學。目前全世界的盛和塾塾生已超過9000人。1984年創立“稻盛財團”,並創設“京都奬”,被譽為“亞洲諾貝爾奬”。
曹岫雲
江蘇無锡人。企業經營者。現任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京瓷阿美巴管理顧問(上海)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著作《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由中日兩種文字齣版。翻譯稻盛和夫《活法》《乾法》等14部著作。翻譯*近六年來稻盛來華講演所有文稿。
推薦序
前言
經營者應該具備的人格/1
在盛和塾神戶塾長例會上的講話—1990年2月19日
盛和塾誕生的經過/2
創立京瓷之前/4
感受本田宗一郎的氣息/9
人格成長,拓展經營/16
經營需要勇氣/22
經營的要訣是銷售*大、費用*小/28
改變人的心理/33
領導力和判斷基準/45
在原郵政省的講演—1991年5月31日
領導必須有領導力/46
領導人的第*條件:給組織施加影響力/49
現在的經營狀態是日常判斷的積纍/52
“判斷基準”決定領導人的價值/55
追問下去的話,就追到瞭人的本能/57
理性判斷及其局限/63
在超*理性的靈魂層麵上進行判斷/71
人的本質是什麼?與外國乾部三天的討論/76
我們凡人,怎麼做纔能夠在靈魂層麵上判斷事物呢/80
“動機至善,私心瞭無”/82
領導人應該具備優秀的品格和哲學/87
企業的自我革新/97
在第十六屆研究開發管理科學講座上的講演
—1991年6月5日
發明發現屬於哲學的領域/98
“概念先行”的發想/99
無法自我革新的日本社會風氣/103
研究者的唯*依靠是內心的指針/105
缺乏高尚的人格,就抓不住事物的核心/109
蠻勇與真勇之間隻差一層薄紙/111
本能和理性的作用/115
遭遇睏難,不要逃避,要從正麵應對/117
拂去雜念,新天地顯現/119
經營和鬥魂/125
在劄幌盛和塾開塾儀式上的講話—1992年8月26日
領導人的哲學決定經營/126
守護員工不是輕鬆的事/131
馬拉鬆賽的鬥魂/135
與其“不言實行”,不如“有言實行”/141
竭盡全力緊跟先頭團隊/145
持續超速奔跑,促進成長發展/149
人們認為“絕不可能做成”的事,我們做/154
讓企業經營好轉的哲學/161
在盛和塾關東地區塾長例會上的講話—1994年8月9日
當社長應有的心態/162
社長心得八條/162
為什麼經營需要哲學/165
營造公司風氣的是員工的心/170
關愛體貼中包含烈風般的嚴厲/172
利他的動機導緻成功—創建通信事業/175
善意並購是業績提升的關鍵/179
提高心性,拓展經營/193
在*一屆領導人經營講座上的講演—1995年5月12日
提高心性,拓展經營/194
企業經營由領導人的思維方式和意誌決定/196
公司的業績就是經營者的意識本身/202
依靠樸實的判斷基準,纔有瞭今日的京瓷/207
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213
人用“心”判斷事物/221
不能用本能、感覺、感情、理性進行判斷/223
你的靈魂知道“何謂正確”/229
至少一天靜心20分鍾/232
全體員工對哲學産生共鳴瞭嗎/236
讓哲學“血肉化”/240
不斷追問自己:“動機善嗎?私心無嗎?”/242
第二電電的成功證明瞭思維方式的重要性/248
為瞭日本社會的繁榮/258
在企業經營中的“六項精進”/265
在第五屆盛和塾全國大會第二天的講話
—1996年7月6日
人生的目的、意義/266
人生隻有一次,不能從頭再來/268
為社會、為世人盡力/271
我們是為瞭做“利他”這一行,纔降臨人世的/274
在企業經營中的“六項精進”/279
六項精進之一:付齣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283
六項精進之二:要謙虛,不要驕傲/284
六項精進之三:要每天反省/285
六項精進之四:活著就要感謝/285
六項精進之五:積善行,思利他/287
六項精進之六:不要有感性的煩惱/287
實踐“六項精進”,成就偉業/290
白隱禪師的《坐禪和贊》/295
纔能不可私有化,為社會、為世人盡力/309
在京都市乾部職員研修會上的講演—1996年8月30日
領導人應該是怎樣的/310
基於東方哲學的嚴於律己的領導論/311
人的本質是什麼/313
領導人不可把纔能私有化/317
思念造業/321
所謂災難,就是消業/325
首先應該思考“人生的意義”/328
“為社會、為世人”應是公僕的人生態度/333
然而,領導人必須自己做齣判斷/335
“率先垂範”纔是真正的領導人風範/343
這是一本越讀越有味道的書,就像陳年的美酒。我一開始是被“稻盛和夫”這個名字吸引,以為會是一本純粹的管理方法論,結果完全齣乎我的意料。書中沒有那些復雜的圖錶和模型,更多的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引導,一種人生態度的塑造。稻盛先生用他豐富的人生閱曆,為我們展現瞭另一種可能,一種不以追求短期利益為導嚮,而是以構建長久價值為核心的經營之道。我最欣賞的是他對“靈魂”和“心”的重視。他認為,企業的經營,最終要歸於“心”的層麵。一個純淨、利他的“心”,纔能做齣真正有益於社會的事情。這一點在現代商業社會中顯得尤為珍貴,因為我們常常被各種商業規則和利益訴求所裹挾,容易忘記瞭最初的單純和美好。書中的案例,比如他如何麵對競爭對手,如何處理危機,都展現齣一種超然物外的智慧,不受一時得失的睏擾,而是著眼於長遠的價值創造。這本書讓我明白,成功的經營,並非源於技巧的高明,而是源於內在的修養和對道義的堅守。
評分這本書我讀得很慢,因為它真的需要靜下心來反復體會。稻盛先生在書中不僅僅是分享“稻盛和夫流”的管理方法,更是像一位慈祥的長者,娓娓道來他幾十年經營人生的深刻感悟。我特彆喜歡他反復強調的“敬天愛人”的理念,一開始覺得有點虛,但隨著閱讀深入,我逐漸理解,這並非空泛的道德說教,而是貫穿始終的企業經營基石。他用大量的實際案例,比如京瓷的崛起、日航的重生,來佐證這個理念如何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業績增長和組織活力。讀完之後,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往的一些管理行為,很多時候急功近利,忽略瞭人與人之間的真誠連接,也埋沒瞭一些企業的長遠發展潛力。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是,真正的管理,不僅僅是追求利潤最大化,更是要關注每一個個體的成長,要讓員工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從而激發齣他們內在的驅動力。這種“利他”的思維模式,看似“吃虧”,實則是一種更高明的智慧,能夠構建更穩固、更具生命力的企業生態。我現在嘗試在自己的工作中踐行一些書中的理念,雖然過程緩慢,但已經看到瞭積極的變化,團隊的凝聚力似乎在不知不覺中增強瞭。
評分我是一個創業不久的年輕人,創業初期充滿瞭迷茫和焦慮。讀瞭《利他的經營哲學》之後,感覺像是找到瞭北極星。這本書並沒有提供具體的“如何做”的指南,但它給瞭一個重要的“為什麼”和“怎麼樣的心態”。稻盛先生在書中反復強調的“動機純正”這一點,對我觸動很大。我意識到,很多時候創業的初心會因為利益的誘惑而偏離,導緻在決策上齣現偏差。他通過講述如何從“利己”轉變為“利他”,如何將員工的幸福、社會的貢獻放在首位,來闡釋一個企業真正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我尤其欣賞他對於“利他”的解讀,並不是單純的奉獻,而是一種基於共同價值的閤作,一種將他人福祉融入自身發展的大格局。書中的案例,比如他如何處理與供應商的關係,如何對待員工,都充滿瞭智慧和人情味。我發現,當經營者能夠真正從他人的角度齣發,站在全局思考問題,很多原本棘手的難題似乎都能迎刃而解。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企業傢精神,不是孤注一擲的冒險,也不是精打細算的算計,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善意和責任感,一種希望通過自己的事業讓世界變得更好的願望。
評分這絕對不是一本讓你看完就能立竿見影的書,它的價值在於潤物細無聲。我是一個對管理學理論比較感興趣的人,讀過的書也不少,但《利他的經營哲學》帶來的衝擊是獨一無二的。稻盛先生的文字樸實無華,卻字字珠璣,沒有那些華麗的管理術語,更多的是一種人生哲學在經營中的映射。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關於“工作就是修行”的論述。這讓我重新審視瞭工作的意義。過去我總覺得工作是為瞭賺錢,是為瞭實現個人價值,但稻盛先生引導我看到,工作更是磨練心性的過程,是提升人格的途徑。他分享瞭自己如何通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重復勞動,將看似枯燥的陶瓷生産做到極緻,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超越自我。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及對産品品質近乎偏執的追求,讓我感到敬畏。書中關於“付齣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這句話,更是像一記警鍾,提醒我在安逸中警惕惰性,時刻保持鬥誌。我常常會迴想起書中的那些小故事,它們不是教你某個具體的管理技巧,而是塑造一種內在的精神力量,讓你在麵對睏境時,能夠更加堅定、更加從容。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獨特,與其說是一本管理學著作,不如說是一本人生哲學啓迪錄。稻盛先生的文字有一種強大的力量,能夠穿透浮躁的社會現象,直抵人心的本質。他沒有強調什麼高深的理論模型,而是迴歸到最樸素的常識和道理。我非常喜歡他對於“人格”和“經營”之間關係的闡述。他認為,一個企業傢的品格,直接決定瞭企業的命運。如果企業傢本身心術不正,那麼他所經營的企業也難以長久。這一點讓我反思很多社會上齣現的“黑心企業”現象,它們往往是企業傢的私欲膨脹,漠視他人利益的惡果。書中關於“六項精進”的實踐方法,雖然聽起來簡單,但要真正做到卻需要極大的毅力和自我約束。我嘗試著去踐行其中的一些,比如“更加勤奮地工作”、“更加謙虛”、“更加積極”、“更加有感恩之心”,雖然過程中會有反復,但確實感受到瞭內在的寜靜和力量在增長。這本書讓我明白,經營的本質,其實是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對美好品德的極緻追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