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古典与现代(第二卷)
原价:20.00元
作者:杨国良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0-01
ISBN:9787563399543
字数:190000
页码:24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著名学者杨国良教授编辑的人文丛刊,书中汇聚了宋耀如的《1885年7月18日写给安妮的信》、周伟民的《唐玲玲在斯坦福探秘“宋子文档案”》、张江南的《东瀛问学记》、野叟的《夜游岳麓山(外二章)》、韩少功的《空谈比无知更糟(外一章)》等诸多知名学者的文章。辑中文章一改往日学术刊物中“学院式”写作的冰冷面孔,篇篇见情见性,文字背后透露出的人文知识分子情怀可触可摸,同时又不减损文章内在的思想学术深度。
目录
海南文史
萨维纳 海南岛志
宋耀如 1885年7月18日写给安妮的信
李荣南 搞文铺陈 一字成彰——庄严、理性、神秘的骈文和汉字
李荣南 琼台胜境赋(外二章)
思想边界
耿开君 “这个学科能把灵魂引导到真理”
游学天地
龙彼德 灵魂的云游(下)
周伟民 唐玲玲在斯坦福探秘“宋子文档案”
林秋 柏拉图学园的影子
张治库 聚众灿烂,独自凋零——关于日本人的一种文化印象
张江南 东瀛问学记
凿壁偷光
孙绍振 谢天振 关于“创造性叛逆”的电子通信
张江南 理解古典主义的宏观视野——《诗艺》导读
布瓦洛 《诗艺》(第二、第三、第四章)
斯坦利·塞迪耶巴赫
薪火相传
张志扬 薪尽火传——《燃灯者》序
杨宏芹 “你们不知道我是谁”——读《没有大师的圈子:斯特凡·格奥尔格的身后岁月》
萌萌 我读着你(外一章)
野叟 夜游岳麓山(外二章)
杂树生花
耿占春 沙上的卜辞数则
刘超先 天使来到我身边
秋叶辑 学林散叶之“君子之交”
心眼回眸
韩少功 空谈比无知更糟(外一章)
韩立平 知堂老人的“放荡”
妙子 那持续裂变的回响:《恶之花》及其女性原型
主编手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门槛确实不低,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储备,才能真正跟上作者跳跃的思维节奏和丰富的知识引用。但这绝不是一本让你望而却步的书,恰恰相反,正是这种“挑战性”,激发了我强烈的求知欲。每一次当我被某个复杂的术语或晦涩的典故稍稍阻碍时,作者总能适时地提供一个简洁有力的注脚或引申说明,让你明白,作者不是故意设置障碍,而是想为你打开更多扇通往更深层理解的侧门。它就像一位要求严格但充满耐心的私人导师,在你表现出一点懈怠时,会用更精彩的论证来激励你继续前行。我甚至开始习惯于在阅读时,手边常备着一本小词典或搜索引擎,以便随时查阅那些作者信手拈来的外文原著或历史人物。这种主动的学习过程,比被动接受知识要有效得多。这本书成功地将学术的严谨性与知识的探索乐趣完美结合,让“学习”本身成了一种高级的享受。
评分从内容架构来看,这本书的组织脉络展现了一种令人惊叹的宏大视野和严密逻辑。它并非简单地将“古典”与“现代”割裂开来罗列,而是构建了一个充满张力的对话场域。你可以明显感觉到,作者是如何在不同的历史节点之间架设起一座座坚实的桥梁,用一种近乎解剖学的方式,剖析了哪些是古典思想的“基因”被现代所继承和异化,哪些又是现代的“异端”对古典传统的激烈反叛。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避免了传统比较文学中常见的生硬堆砌感。特别是它在探讨美学范式转换的那几章,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它不是简单地描述“变了”,而是深入挖掘了“为什么变”以及“变之后失去了什么,又获得了什么”。这种层层递进的结构,要求读者必须跟随作者的思路,一步一个脚印地深入。读完一节,你会不由自主地期待下一节将如何回应前一节提出的疑问,这种阅读的期待感,是真正好书的标志,它让学习过程变成了一场引人入胜的智力探险。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像一位技艺精湛的酿酒师,将不同年代、不同流派的思想精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酿造出一种既醇厚又清新的独特口感。我发现作者在阐述一些极其复杂的哲学概念时,并没有采用那种故作高深的晦涩术语,而是运用了大量富有画面感的比喻和深入浅出的类比,使得原本高悬于云端的理论,仿佛被拉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语境之中。那种信手拈来的典故运用,精准而又不突兀,既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古典学养,又丝毫没有让现代的读者感到隔阂。更难得的是,它在论述现代思潮时,那种批判性的审视角度非常到位,绝不是盲目追捧,而是带着一种审慎的、历史性的眼光去解构和重塑。读到某些段落时,我甚至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真理的执着探求,那种仿佛在与千年前的先贤和昨日的巨匠进行跨时空对话的激动。这种行文的张力和深度,让我常常需要合上书本,站在窗前静默良久,才能消化其中蕴含的思辨火花。
评分这本《古典与现代(第二卷)》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厚重又不失典雅的纸张,配上那深邃的藏青色封皮,边缘用烫金字体勾勒出的书名,散发着一股老派图书馆特有的醇厚气息。我拿到书的时候,光是摩挲着那封面纹理,就仿佛能触摸到跨越时空的智慧的脉络。初翻开扉页,那排版布局的考究立刻吸引了我——字体的选择既有传统印刷的韵味,又不失现代阅读的舒适度,行距和字距的微小调整,都体现了出版方对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书本的重量感也恰到好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心生敬畏,明白这并非一本可以轻易翻阅的消遣之作,而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著作。我尤其欣赏它在章节分隔处的留白处理,那不仅仅是空白,更像是一个个精心布置的停顿,让读者在思想的转换间得以喘息和沉淀。这种对实体美学的执着,在如今这个充斥着电子屏幕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在无声地宣告着:真正的阅读,是需要仪式感的。每一个细节,从封面到内页,都像是在向读者发出邀请函,邀请我们进入一个被精心打磨过的知识殿堂,让人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感受它在形式上所预示的深度与广度。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震撼,更深层次地体现在它对“时间”这一概念的独特处理上。它似乎在挑战我们习惯性的线性时间观。作者没有把古典视为“过去式”,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潜藏的现在”。在阅读过程中,我反复体会到一种“古今交织”的错觉,仿佛那些古老的智慧并非尘封于故纸堆,而是以一种隐秘的方式,在今天我们所处的社会结构、艺术表达,甚至是日常的思维定势中,持续发挥着作用。书中对某些古典叙事母题在现代媒介中的“回响”分析,尤其发人深省。它迫使我重新审视自己习以为常的许多现代观念,去追溯它们在历史深处的根源。这种体验是极其反思性的,它剥离了我们对“现代性”的盲目优越感,提醒我们,许多“新”的困境,其实是古老命题的现代变奏。这种对时间轴的灵活穿梭和重构,使得全书的论述具有了一种超越性的力量,读完后,你对当下世界的理解都会变得更加多维度和复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