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庚纪念医院营养师。 静宜大学、食品营养系毕业。 静宜大学、食品营养研究所肄业。 台湾地区专技高考、合格营养师。 台北市糖尿病照护网、合格营养师。 台北市心血管疾病防治网、合格营养师。 台湾地区糖尿病卫教学会、合格营养卫教师。 《美肌食》(与堂娜合著);《关键时刻吃出美丽》;《营养师的美丽怀孕&瘦身日记》;《吃对食物不发胖》;《痛风全食物调养》。
**章 妇女产后的基础护理
**节 生完宝宝了,我该怎么开始调养身体?
月子到底要“坐”几天才够呢?
妇女分娩后的卫生护理
1.坐月子的基础护理原则
2.试着放松身体,有助舒缓产后疼痛
第2节 身体老是感觉微微在发热,我到底是怎么了?
为什么生产后,总觉得在反复发烧?
一、小心产褥热,发烧**不是小事
1.伤口发炎——个人清洁务*确实
2.乳腺炎——保持乳头清洁是上策
3.泌尿道感染——麻醉引起排尿困难
4.肺炎感染——剖宫产增加感染概率
二、产后常见的几种不适症状
1.伤口疼痛——依伤口类型分别护理
2.腹部疼痛——子宫收缩导致腹部不适
3.乳房胀痛——排空乳汁是**的解决办法
4.产后排尿困难——视身体状况逐渐恢复
5.产褥感染——提升免疫力是解决方法
6.痔疮——作息改变导致症状加剧
……
第2章 轻松解决哺乳的问题
第3章 新生儿的照顾技巧
第4章 新生儿常见的疾病
第5章 坐月子也能很科学
第6章 坐月子就要这样吃
第7章 产后瘦身,就从现在开始
第8章 中医坐月子的理论与原则
第9章 漫谈产后情绪障碍
附录:新生儿的采购清单
我一直觉得,好的育儿书应该是一本“工具箱”,而不是一本“字典”。它不要求你背诵所有内容,但当你需要用到扳手或螺丝刀时,你能迅速找到对应的工具。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的结构很清晰,比如关于“睡眠训练”的部分,我本来以为会是那种充满焦虑的篇章,结果它用了一种“观察-介入-调整”的逻辑,让我明白这不是一次性的战斗,而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不断校准的过程。里面穿插的一些小案例,虽然简短,但代入感很强,我仿佛看到了隔壁的邻居在实践这些方法,而不是某个遥不可及的完美育儿范本。这种“操作性”是这本书最值钱的地方,它提供的不是一套死板的教条,而是一套可以根据自己家宝宝的脾气和自己的精力状态随时调整的行动方针。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温馨,那种柔和的米色调和旁边那一小束插画感觉就像是春日里的一缕阳光,一下子就能让人感到放松。我本来还挺担心育儿书会写得特别学术化,充满各种专业术语,让人看了就头大,但翻开这本书的目录,我心里就踏实多了。它把“新手妈妈”可能遇到的各种困惑,比如宝宝的作息、喂养的节奏、还有最重要的,妈妈自己的身心恢复,都划分得清清楚楚。那种排版,不是那种密密麻麻的文字堆砌,而是留白很多,关键信息点都会用粗体或者小标题突出出来,读起来一点没有压力,非常适合那些晚上只能挤出几分钟空闲时间、眼睛都快睁不开的妈妈们。而且,我特别喜欢它那种不端架子的口吻,读起来就像是隔壁那个经验丰富、又特别爱笑的阿姨在跟你唠嗑,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专家在说教。这种亲和力,对于我们这些第一次面对新生命,心里七上八下的人来说,简直是最好的定心丸。
评分这本书在处理“喂养”这个核心问题时,展现出了极高的灵活性。我之前被各种母乳派、配方奶派的争论搞得焦头烂额,生怕自己选错路就对不起孩子。但这本书的处理方式是,先帮你建立起一个基础认知框架,让你明白“适度”和“个体化”才是王道。它不会直接告诉你A和B哪个更好,而是会详细分析在不同情境下,每种选择可能带来的利弊,让你自己去权衡。我尤其赞赏它对“辅食添加”的介绍,那简直是一份极简版的行动指南,步骤清晰,食材选择也都是在我们日常菜市场就能买到的普通货色,完全没有那种动不动就要去进口超市采购稀有食材的压力感。这种贴近生活的态度,让所有复杂的育儿决策都变得可以消化和执行,而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很独特的魔力,它既有专业人士的严谨,又饱含了初为人母的那种细腻敏感。我在阅读时,常常会发现自己一边点头认同,一边忍不住笑出声来。它不会回避育儿过程中那些“不那么光彩”的时刻,比如半夜被哭声折磨得几乎崩溃的瞬间,或者因为一点小事就和家人意见不合的烦躁。它把这些负面情绪都温和地纳入到讨论的范畴,让你明白,有这些感觉是完全正常的,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种情感上的共鸣,比任何生理知识的讲解都来得更深远。它最终给我的感觉是,它更像是一个陪伴者,一个知道你现在正经历什么、并愿意和你一起度过难关的朋友,而不是一本冰冷的教科书,读完后,我感觉自己更强大、也更自信了一点。
评分说实话,我买过好几本号称是“科学育儿”的书,结果内容不是过时就是过于极端,要么把孩子塑造成一个完全不用哭闹的机器人,要么就要求家长牺牲一切去迎合某种“最佳实践”。这本给我的感觉就特别实在,它似乎很清楚“真实生活”是什么样的。我最欣赏的是它对“月子期”的解读,没有强行灌输那种“躺着不动三个月才算合格”的传统观念,而是非常人性化地提出了一个平衡点。比如,它会提到在保证身体恢复的前提下,如何适度进行一些温和的活动,这对我这种闲不住的性格太友好了。更重要的是,它把“妈妈的感受”放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很多育儿书只关注孩子,而这本书里时不时就会冒出几句:“亲爱的,你今天做得够好了,累了就歇一会儿吧。”这种被理解和被支持的感觉,比任何营养食谱都有用,它让我觉得,养育孩子不是一场必须赢的比赛,而是一个共同成长的旅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