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病到天年 调理脾胃治百病真法+大病先除湿全2册 路志正中南海席国医大师路志正养生笔记 常见病中医养

无病到天年 调理脾胃治百病真法+大病先除湿全2册 路志正中南海席国医大师路志正养生笔记 常见病中医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路志正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养生
  • 脾胃调理
  • 湿气祛除
  • 养生保健
  • 健康长寿
  • 路志正
  • 席国医
  • 常见病
  • 中医药
  • 养生笔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蔚蓝书店
出版社: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3551179
商品编码:27216467812
包装:平装
开本:16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90%以上的人都曾受到湿邪的困扰,湿邪还是绝大多数慢性病的罪魁祸首!预防大病,先要除湿!

  ★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亲自作序推荐!

  ★96岁级老中医、中央保健工作杰出专家、首届国医大师呕心沥血之作!毫无保留地汇集了其调脾胃祛湿邪的精华,让所有人从此学会除湿防病之法,无病到天年。

  ★本书为你提供6大生活指南+33种疾病调理+54个实用小方


内容简介

  《无病到天年2:大病预防先除湿》是一本专门帮助现代人祛湿邪,除小病,防大病的健康书!

  总是感觉睡不醒,即使睡醒之后,也常常犯困、身体沉重?大便总也不成形,稍微吃点油腻、凉物就拉肚子?吃了东西不爱消化,有时候还打嗝、泛酸?关节比天气预报还准,一到阴天下雨腿脚就痛?特别容易出现皮肤问题,爱长“痘痘”、湿疹等……

  其实这些都是湿邪在作祟!96岁的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在这本书中,将会帮你通过食疗、按摩等方法来祛出湿邪,恢复健康。书中特别给出6大生活指南、33种疾病调理、54个实用小方,语言通俗易懂,关键地方更是配有图片提示,即便是没有医学知识的普通读者也能明明白白。


作者简介

  路志正教授,字子端,号行健,河北藁城人,生于1920年12月21日。中央保健工作杰出专家,首届国医大师,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国务院参事,博士后导师,并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杏林耕耘70余年,如今96岁高龄,仍虚怀若谷,好学不倦,原卫生部部长钱信忠赞他“不用扬鞭自奋蹄”,高尚情操可见一斑。

  近几十年,潜心于湿病的著述,提出“湿邪不独南方,北方亦多湿病”“百病皆由湿作祟”的新论点,并主编我国部中医湿病专著——《中医湿病证治学》。


内页插图

目录

湿气重是现代人的通病

1.90% 以上的现代人曾被湿邪困扰 /13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认识湿气 /15

同气相求,外湿会引动内湿 /16

现代人的病为什么那么复杂、难治 /18

2.发现体内湿气大的信号 /20

伸伸舌头,有没湿气一看便知 /20

4 个信号暴露身体湿重 /22

3. 北方人也别忽视了祛湿 /24

4. 瘦人多火,胖人多湿 /27

第二章

调好身体内环境,让湿邪无路可进

1. 筑好脾这个“水堤”,抵御泛滥的水湿 /31

2.“中年发福”其实是脾胃减弱了 /34

山楂化食散——送给脾胃虚弱者的“胃肠动力药”/36

大枣,蒸着吃才好 /37

3. 气机的交通顺畅,湿邪就不容易阻滞 /39

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中轴 /40

经常摩摩腹——调理人体气机的升降 /41

4. 肺好,水道运行才畅通 /43

肺为娇脏,怕寒怕冷 /44

不小心受寒受凉了, 喝碗葱白生姜汤 /45

5. 肾阳充足,水湿才能动起来 /47 金匮肾气丸

补肾阳的代表方 /48

冬天一碗羊肉汤,温补肾阳 /50

第三章

如何祛湿邪——送给每个家庭的祛湿方

1. 薏苡仁是每个家庭必备的除湿佳品 /55

2. 赤小豆是食物中的强效“除湿器”/58

3. 饭后打嗝、不消化,一片醋泡生姜 /61

4. 冬瓜治水肿,消暑湿 /64

5. 参苓白术散——流传千年的健脾祛湿良方 /66

小剂量、枣水送服更有效 /67

改善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的副作用 /69

6. 暑天没劲、食欲差,试试三仁粥 /71

荷叶绿豆饮,炎炎夏日的解暑妙方 /72

雨水多的日子,要喝三仁粥 /74

7. 藿香正气散:弘扬正气,祛除寒湿邪气 /77

藿香正气散,专治寒湿感冒 /78

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软胶囊?到底该用哪一个 /79

8. 艾叶是能除寒湿的“纯阳之品”/81

不专心泡脚,就是在洗脚 /82

用温暖的艾灸,帮我们祛除寒湿 /84

第四章

湿邪走了,病就好了——自我调治常见病

1. 吃药胃疼,不吃药头疼——头痛的调理方法 /89

2. 攻克嘴唇、舌头上的“火山”—— 口腔溃疡的调理方法 /93

粗茶淡饭能安抚我们的脾胃 /94

凉拌马齿苋——体内湿热者的食疗小方 /96

3. 大多数皮肤病其实是身体在排湿——湿疹、痤疮、足癣的调理方法 /98

湿疹急性发作,可用芦荟止痒 /99

内因决定外貌 让“痘痘”失去生存空间 /101

蛇床子剂洗脚,祛湿热,治足癣 /104

4. 排出脾湿——调理腹泻的强法 /107

茯苓 + 白术,健脾止泻 /108

益脾饼——帮助孩子健壮脾胃 /109

5. 湿除“便”来 清除便秘的不二法门 /112

治好慈禧便秘的“莱菔子”/113

三个特效食疗方,解决便秘老问题 /115

6. 给肺一个干净舒服的环境 ——痰多、咳嗽的调理方法 /117

三子养亲汤——专为老人而做的祛痰饮 /118

黄痰为热,白痰为寒——二子二仁汤理气化痰 /120

爱咳嗽、不消化,喝点陈皮薏仁饮 /121

7. 人人都能睡个好觉——失眠的调理方法 /124

8. 喝口凉水都长胖?其实是脾虚湿重 肥胖的调理方法 /127

身体自有“减肥药”,五个穴位让你瘦下来 /128

养成好习惯,体重就能不反弹 /131

9. 十女九带,清爽当女人——妇科疾病的调理方法 /133

第五章

三分治病七分养,祛湿调理慢性病

1. 头部清爽,心里坦荡——眩晕的调理方法 /139

2. 胃胀、胃酸、没食欲——胃病的身心调养法 /142

胃病并不难治,难的是习惯的改变 /144

想得多的人,容易得胃病 /145

熬点陈皮粥,把胃口打开 /147

3. 口苦口干,可能是肝胆湿热——脂肪肝的调理方法 /149

茵陈大枣汤 肝胆湿热者的家庭保健方 /150

天麻可以缓解精神紧张 /153

4. 让胆汁排泄通畅——胆结石的调理方法 /156

老年患者,化湿排石不宜峻攻 /157

养胆护胆的通用守则 /158

5. 痰湿阻滞,血脂血压都高—— 高血压的调理方法 /160

高血压的艾灸疗法 /162

不着急,血压就能降下来 /164

6. 不是每个冠心病患者都要活血化瘀——冠心病的调理方法 /166

一阴天下雨就胸闷,多半是湿邪引起的 /167

吃是人生头等大事 冠心病患者怎么吃 /169

7. 轻松应对“百病之源”——糖尿病的调理方法 /171

得了糖尿病,怎么吃 /174

扁鹊三豆饮——辅助治消渴 /175

8. 来时如风,疼痛突然发作 痛风的调理方法 /177

9. 外面一变天,关节就遭罪 ——风湿病的调理方法 /180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治风湿别忘了调脾胃 /182

关键穴位拔上一罐 /184

简单热敷法,祛除关节寒气 /186

10. 腰好你才站得直——腰疼的调理方法 /188

肾着腰疼和腰椎病、肾虚腰疼的区别 /189

肾着腰疼的内服方:宣木瓜茶 /190

肾着腰疼的外敷方:中药热敷包 /191

11. 癌症是人体内乱的结果——癌症的保养方法 /193

你不怕癌,癌就怕你 /194

有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 /195

第六章

湿气大,是你的生活方式不对

1. 不是谁都要一天 8 杯水——谈谈怎么喝水、怎么喝茶 /199

谈谈怎么喝茶 /200

一天三杯茶,养护脾胃 /203

2. 说说雾霾天怎么祛湿 /205

雾霾天里的健康生活 /206

鼻子、嗓子出现不适,按摩、汤饮来帮忙 /206

3. 动能生阳,阳气来了,湿邪就走了 /209

起床后干洗脸 /210

练练八段锦 /211

晚上散散步 /225

4. 不生气,病就好了一半 /226

为了不生气,多听中国传统音乐 /228

哼唱六字诀,有个好心情 /230

5. 不懂吃药,小心吃出湿邪 /231

6. 又闷又热的夏季,怎么过更舒服 /234

后记 /239



精彩书摘

  经常摩摩腹——调理人体气机的升降

  中医认为“腹宜常摩”,我在每天饭后都会进行摩腹。腹部在我们人体的中央,它的位置和郑州在我国交通上的位置很像,都属于枢纽。枢纽一定是个动态的,可以连接上下左右、东西南北。从交通上来看,郑州的地理位置非常好,位于正中央,可以沟通南北东西,并且还是我国现在的双十字铁路中心。如果把气机的运行看作一条条的交通线路,那腹部其实相当于人体气机的交通枢纽,通过对腹部的按摩,可以帮助人体的气机达到动态的平衡。

  腹部要怎么按摩呢?有人说只能顺时针进行,如果逆时针揉,肠子就会打结。其实并不是这样,气机有升有降,左边是降,所以顺时针按摩可以帮助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右边是升,所以逆时针按摩,可以帮助止泻。不过,如果只是自我保健,摩腹时既要顺时针揉,也要逆时针揉,而且动作要慢,力度适中。

  摩腹法

  【方法】以肚脐为中心,右手压住左手,螺旋式逐渐扩大,再螺旋式回到肚脐。换手以同样的手法逆时针按摩。

  【时间】饭后1。5个小时。

  【功效】调理气机升降,促进胃肠蠕动。

  【禁忌】有腹部疾病(如胃出血、子宫肌瘤等)者不宜操作。

  摩腹时先顺时针慢慢地围着肚脐画小圈,然后再一圈圈地增大范围,直到整个腹部;之后,再一圈圈地慢慢缩小范围,后收回到肚脐;换手,以同样的方法,逆时针按摩。如此反复,次数不做硬性要求,大家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比如做10次、50次都可以。摩腹前好先排空大小便,如果患有腹泻或者其他的腹部疾病时,暂时不要摩腹,不过,有便秘的可以尝试。

  另外,当你觉得肚子有点胀,不方便直接按摩时,可以做意念摩腹。先将意念集中到胃部,用意念一圈圈地摩腹,这样慢慢转一段时间后,胃部没那么胀了,你就可以继续采用双手摩腹的方法。

  藿香正气散:弘扬正气,祛除寒湿邪气

  一说到藿香正气散,大家都知道这是治疗夏天拉肚子的药方。这个药方源自宋朝医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当时官方确定的成方,主要由广藿香、苍术、苏叶、白术等十味药组成。虽然距今已有千年,但它依旧是人们心中的经典良药。

  藿香正气散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当你外感风寒内有湿的时候,可以用它来散寒祛湿。药名里的“正气”在这里是纠正不正之气的意思。每年的3月到9月,雨水天气比较多,很多人因为天气或饮食原因感受了湿邪、风寒,这叫作“不正之气”。而藿香正气散就可以弘扬正气,祛除这种邪气,解决身体因此出现的感冒、咳嗽、胃肠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的症状。

  有的人可能会纳闷,这个药不是祛寒湿的吗?可夏天都比较热,有湿也是暑湿,为什么要用藿香正气散呢?

  其实,这个跟人在夏天的生活习惯有关系。炎热的时候,大家都希望能凉快点,古人虽然没有冰箱、空调等现代科技的帮忙,但也有冷饮。早在周代,人们就开始在地窖里储存冬天的冰块以备夏用;在宋代时,就已经出现了刨冰。那时很多人家里都有水井,有的人渴了就直接取冰凉的井水喝,或者用井水冷一些瓜果来吃,还有人为了贪凉直接在地上铺一层席子就睡觉。本来因为天气炎热,身体出了很多汗,皮肤毛孔都是打开的,这时候喝了凉水、睡了凉席,就容易招惹上寒湿邪气。

  现代科技这么发达,尤其是冰箱、空调的普及,让人在炎热的夏季很容易变得凉快起来。当我们从外面回到家中或者公司,本来浑身大汗,湿气重,这时候空调冷风一吹,寒邪携着湿邪就容易滞留在体内。遇到这类患者时,我也会叮嘱他们少吹空调,少喝冰镇饮料。

  有的病人说:“夏天这么热,家里实在少不了开空调啊,这要怎么办?”我跟他说,如果实在太热,空调也可以开,但是一定要注意时机。如果你从外面刚回到家中,身上还都是汗呢,这时候要先把汗擦干净,落落汗,给身体一个过渡的环境,然后再开空调。空调温度不宜调得太低,也不要直接冲着人吹。

  ◎藿香正气散,专治寒湿感冒

  有这么一个学生,中午放学回家时因为天气太热,出了很多汗。他又热又渴,于是就买了冰镇的矿泉水,连喝了两瓶才解渴。结果回家后,就开始拉肚子,发烧,嗓子也变得干疼。他妈觉得夏季拉肚子,这是中暑了,要吃点藿香正气散。没想到,小伙子吃药后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反而发烧更厉害了,而且还变得口干舌燥。

  很明显,这是药吃错了。这位学生因为天气太热、汗出太多,先是受了热,然后又伤了津液,所以口干舌燥、嗓子疼。再加上他本身脾胃虚弱,所以喝了冰镇矿泉水后开始拉肚子。这个病本来是热证,要解暑清热,而藿香正气散治疗的是寒湿感冒,它是温热药,在这里用简直是火上浇油。大家一定要记住,如果夏季单纯因为高温出现了中暑,或是有了嗓子疼、口干舌燥的表现,就不要用藿香正气散了。

  藿香正气散治疗寒湿感冒的效果很好,适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冷的患者。当你因为贪食冷饮,长久吹空调引起了头痛、发热无汗、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症状,就可以用藿香正气散来治疗。这种感冒一般发热不明显,舌苔多有白腻,伴随着食欲减退、腹胀的症状。

  藿香正气散不仅仅用在夏季,只要是外感风寒、内有湿浊的疾病,都可用它加减治疗。我曾经治疗过一位76岁高龄的老人,这个老人爱喝浓茶,一天喝水近两暖壶。春节前,他因为外感风寒烧到39。5℃,后来虽然打了红霉素点滴后体温降到正常,但不久体温又上升到38。5℃。此后,他每天上午体温较低,在38℃左右,午后就会增至39℃。我细细询问了他的病情,发现他虽然有发热的症状,但恶寒喜暖,纳少便溏,肢体酸楚疼痛,苔白滑,总之,一派外感风寒、内兼痰湿之象。所以,当时我给他开了藿香正气散,去掉大腹皮、炒白术,加桂枝和杏仁。仅服3剂,这位老人的体温就降回正常。

  ◎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软胶囊?到底该用哪一个

  现在市场上销售的藿香正气类的制剂很多,比如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胶囊、藿香正气口服液等。我们刚才说的藿香正气散是它们的鼻祖,散剂就是把中药打成粗末,这样煮起来一是可以节约药材,用量小;二来可以充分地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只不过散剂不方便保存,所以现在已退出历史舞台。

  藿香正气水是平时容易买的一种剂型,它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一定浓度的酒精作为溶媒。酒精一方面可以使中药更好地溶解,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防腐。另外,酒也是药品,可以行气活血。在诸多的制剂里,藿香正气水的效果好。不过,因为它里面含有40%~50%的酒精,所以如果要开车好别喝,否则会被测出是酒后驾车。老人和孩子也不宜服用。喝过藿香正气水的人都知道,它的辛辣味很浓,胃不好的人在服用时可以兑点水。先将药水倒入杯中,再冲入约30毫升的热水趁热服用,等10分钟左右再饮一杯热水,服药后应避风。

  藿香正气软胶囊是现代的新剂型,容易吞咽,方便携带,吸收速度也比较好。临床上较为推崇。

  藿香正气口服液是将药物煎煮去渣取汁后制成的液体剂型,所有的口服液都加入了一定的糖分,所以它的口感较好,但是药物含量小,比较适合老人和儿童服用。

  藿香正气颗粒是冲剂,也含有一定的糖分,口感较好,只是同藿香正气口服液一样药力较弱。

  藿香正气丸是散剂的变型,丸剂类的药物药效比较和缓,药力持久,不过起效较慢。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需求来选择,如果不开车,没有酒精过敏,能忍受辛辣,可藿香正气水。服药期间不要吃甜食、生冷、荤腥等容易生湿的食物,以免影响藿香正气水的祛湿效果。

  ……


前言/序言

  路志正先生是当代中医大家,从医70余年,熟知医典,临床经验甚丰,不仅精通内科,外、妇、儿诸科及针灸方面亦颇有造诣。

  路老特别重视脾胃的调摄,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以胃气为本,故治病注重调理脾胃,而饮食失调是损伤脾胃的关键,所以十分注重食疗养生保健。在诊疗中问诊必究脾胃,治病必护脾胃,疑难重症亦多径取脾胃。

  路老对于湿证有独到的见解,承前人理论和治验,博览诸家,潜心研究湿病数十年,认为湿病害人广,提出“百病皆由湿作祟”“湿邪不独南方,北方亦多湿病”的新论点,为当代湿病研究和诊治提供了宝贵经验。

  医者仁心,路志正先生不仅医术精湛、治学严谨,而且耄耋之年,仍孜孜不倦,出版了《无病到天年:调理脾胃治百病真法》,得到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今又有《无病到天年2:大病预防先除湿》《国医大师的养生茶》《国医大师的养生汤》《国医大师的养生粥》几册书陆续出版。

  这几本书,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既包含了先生身体力行的养生心得与体会,也是对中医理念的通俗解释,对普通读者了解中医、养生防病会有所帮助和启迪。

  深感于路老拯黎元于仁寿、济世脱难的仁者爱人之心,故欣然作序,推荐给广大读者。

  王国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


《无病到天年:调理脾胃治百病真法+大病先除湿》 一、 现代人为何“病”多?根源或在脾胃失调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健康困扰,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到疲劳乏力、失眠多梦,再到更严重的慢性疾病,仿佛“小病不断,大病难防”。当我们被这些身体的不适折磨时,常常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困境,治标不治本。然而,古老的中医智慧却早已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更深远的健康之路。 《无病到天年:调理脾胃治百病真法》这本书,便是承载着这份深邃智慧的经典之作。它并非一本简单的食疗指南,也不是仅仅罗列养生偏方,而是深入剖析了人体健康的核心——脾胃。在中医理论中,脾胃被誉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是身体运转的动力。一旦脾胃功能失调,气血就会不足,身体的各个脏腑器官都会受到影响,由此引发一系列看似毫不相关的病症。 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传统医学的迷雾,清晰地认识到,那些困扰我们的咳嗽、腹泻、胃痛、便秘,甚至那些令人头疼的皮肤病、关节炎、心血管问题,其根源都可能指向脾胃的损伤。它揭示了现代不良生活习惯,如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精神压力过大、过度劳累等,是如何一点一滴地侵蚀着我们宝贵的脾胃功能,将健康的根基一点点动摇。 二、 脾胃“真法”:由内而外的全面调理 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指出了问题的根源,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真法”。这些方法并非高深莫测的药方,而是源于生活,贴近日常,易于实践的智慧。 1. 饮食的智慧:吃出健康,而非吃出疾病 书籍开篇便强调,饮食是养脾胃的根本。书中将详细阐述食物的性味归经,如何根据季节、体质选择最适合的食物。它会教你识别哪些食物是伤脾胃的“毒药”,如寒凉生冷、肥甘厚味、辛辣刺激等,并提供温和滋补、健脾益气的食物清单。例如,书中可能会深入讲解粥、汤、羹等易于消化的食物的养生功效,以及如何通过简单的烹饪方法,保留食物的营养,同时达到调理脾胃的目的。你将学会如何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一日三餐,让每一口食物都成为滋养身体的源泉。 2. 起居的规律:顺应自然,养护生命 除了饮食,规律的起居也是养护脾胃的关键。本书将深入探讨睡眠、作息对脾胃功能的影响。它会告诉你,熬夜伤脾,晚睡晚起则会打乱身体的阴阳平衡。书中会提供科学的作息建议,教你如何调整睡眠,让身体在夜间得到充分的休息,从而帮助脾胃更好地消化吸收,修复损伤。此外,书中还会涉及适度的运动,指出哪些运动方式有助于疏通气血,促进脾胃运转,避免久坐伤脾等。 3. 情志的调节:心安则身健,情绪是良药 中医讲究“情志致病”,情绪的波动对脾胃有着直接的影响。长期焦虑、抑郁、恼怒等不良情绪,会直接损伤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本书将带领读者认识到情绪的重要性,并提供一系列调节情志的方法。例如,可能会介绍一些舒缓情绪的呼吸法、冥想技巧,或是鼓励通过适度的社交、培养兴趣爱好来分散压力,保持心情的愉悦。当心绪平和时,脾胃的运转自然会更加顺畅。 4. 穴位的奥秘:指尖上的健康密码 书籍中还会介绍一些重要的健脾养胃的穴位,并配以清晰的图示,教读者如何准确找到这些穴位,并进行按摩、艾灸等操作。这些穴位,如足三里、中脘、关元等,都是经过千百年验证的养生要穴,通过适度的刺激,能够有效地调理脾胃功能,缓解各种不适。学会了这些,你便拥有了随时随地为自己和家人进行基础健康调理的能力。 三、 大病先除湿:拨开迷雾,直击病灶 在《无病到天年》的姊妹篇《大病先除湿》中,本书将视角进一步拓展,直指现代人普遍存在的“湿邪”问题。湿邪,在中医看来,是导致许多疑难杂症的“罪魁祸首”之一。它如同阴霾笼罩,阻滞气机,损伤阳气,导致身体一系列的病变。 1. 湿邪的“隐形杀手”:无处不在的健康威胁 本书会深入浅出地分析湿邪的来源和危害。你将了解到,不仅仅是潮湿的环境会致湿,饮食不节、思虑过度、脾胃虚弱本身也会产生内湿。湿邪一旦滞留体内,就会引起身体的各种不适,如: 水肿、痰多: 身体虚胖,四肢沉重,早晨起床面部浮肿,痰液粘稠难以咳出。 消化不良: 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稀不成形,有异味。 疲劳乏力: 身体沉重,精力不济,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 皮肤问题: 湿疹、痤疮、瘙痒等。 关节疼痛: 关节肿胀,疼痛,遇湿更甚。 妇科疾病: 带下量多,颜色异常,异味等。 精神不振: 胸闷,心烦,思维迟钝。 本书将帮助读者识别自身是否存在湿邪过重的情况,通过身体的一些典型症状,如舌苔厚腻、口味粘腻等,来判断湿邪的程度。 2. “除湿”的实用策略:摆脱“湿”的束缚 《大病先除湿》一书提供了切实有效的除湿方法,让你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湿邪带来的困扰。 饮食调理: 书中会重点推荐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湿功效的食物,如薏米、赤小豆、冬瓜、白扁豆、茯苓等。同时,也会强调少食肥甘厚味、生冷寒凉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容易助湿。你将学会如何将这些食材融入日常饮食,通过“吃”来排出体内的湿气。 生活习惯的调整: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注意身体的保暖,尤其是在潮湿的季节。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因为熬夜会伤脾,加重湿邪。 运动的重要性: 适度的运动能够促进气血运行,帮助身体排出湿气。书中可能会推荐一些适合除湿的运动方式,如八段锦、太极拳等。 中药方剂的指导: 对于湿邪较重的情况,书中可能会介绍一些经典的中药方剂,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并给出其简要的功效说明。但请注意,具体的用药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外治法: 书中可能会提及一些外治法,如艾灸、拔罐等,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身体排出湿气,缓解症状。 四、 融会贯通,实现“无病到天年”的理想 《无病到天年:调理脾胃治百病真法+大病先除湿》这两本书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健康养生体系。脾胃是身体的“发动机”,而湿邪则是“发动机”中的“杂质”,阻碍其正常运转。只有先调理好脾胃的根本,再着力祛除体内的湿邪,才能真正实现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本书所提供的知识,并非枯燥的理论,而是充满了生活智慧的实践指南。它鼓励读者从自身做起,从小处着眼,通过调整饮食、作息、情志,以及运用简单的中医方法,来积极主动地管理自己的健康。这套方法,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摆脱眼前的各种不适,更能从根本上提升身体的免疫力,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疾病,从而真正地达到“无病到天年”的人生理想。 阅读本书,你将获得的不只是知识,更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能够掌握自身健康的信心。它将带领你踏上一条通往健康、长寿、幸福的生命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终于收到心心念念的《养生笔记》和《常见病中医养》这两本书了,迫不及待地翻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路老那苍劲有力的字迹,仿佛能感受到老人家的智慧与慈祥。这本书的内容,不是那种晦涩难懂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就像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促膝长谈。我尤其喜欢里面关于“未病先防”的论述,很多时候我们总是等到身体出现了问题才去寻求解决,但路老却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从生活起居、饮食习惯到情志调养,方方面面都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比如,他提到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道理,并结合了具体的食疗方,比如在春天如何通过食物来帮助身体阳气的升发,在秋天如何滋养肺阴来应对干燥。书中的一些小方子,比如用生姜泡水喝来暖胃,或者用枸杞菊花茶来明目,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中医智慧。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中医养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不再是茫然无措,而是有了一些可以着手实践的方向。感觉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养生指南,更像是一位智者的人生哲学分享,让人受益匪浅。

评分

在阅读《路志正中南海席国医大师养生笔记》和《常见病中医养》这两本书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医的博大精深,以及路老大师那“大医精诚”的精神。这本书的内容,并非简单的知识罗列,而是将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并且融入了路老几十年行医济世的宝贵经验。我尤其被路老关于“辨证论治”的讲解所打动,他用一个个生动的例子,说明了即使是同一种病,在不同的人身上、不同的时期,其病因、病机都可能不同,因此治疗方案也需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这与现在很多“一刀切”的西医治疗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看到了中医的个体化诊疗优势。书中对于一些常见病,比如感冒、咳嗽、失眠、消化不良等,都提供了非常详细的中医调理方法,既有药物的指导,也有食疗、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的介绍。而且,路老在讲解时,总是强调“顺势而为,因势利导”,这是一种非常辩证的思维方式,也是中医养生的核心理念。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中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相信中医在维护健康、治疗疾病方面的独特价值。

评分

这套书,特别是《路志正中南海席国医大师养生笔记》和《常见病中医养》,给了我很多启发。路老大师的养生理念,朴实而深刻,他不仅仅是传授医术,更是在传递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我特别喜欢他在养生笔记中记录的一些日常感悟,比如他对自然的观察,对人情的体悟,这些都融入了他的养生智慧中。他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的身体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养生也需要顺应自然规律。在《常见病中医养》的部分,他针对很多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疾病,比如肠胃不适、颈肩酸痛、情绪波动等,都提供了中医的解决思路和具体方法。这些方法往往简单易行,不需要复杂的工具或昂贵的药物,而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穴位按摩、药膳食疗等方式来达到调理和治疗的目的。路老大师的文字,充满了人文关怀,读起来让人感觉温暖而安心,仿佛有一位慈祥的长辈在循循善诱,指导你如何更好地照顾自己的身体。这本书,让我对中医的认识更加立体和生动,也让我对手中的健康有了更多的掌控感。

评分

收到的这套《无病到天年 调理脾胃治百病真法 + 大病先除湿》以及《路志正中南海席国医大师养生笔记 常见病中医养》的确是一份珍贵的知识宝藏。我一直对中医养生很感兴趣,但总觉得有些理论过于深奥,难以实践。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路老大师用他那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渊博的学识,将复杂的医学知识化繁为简,让普通人也能轻松理解和运用。我非常欣赏他在书中强调的“治未病”的理念,这比生病后再治疗要重要的多。他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调理脾胃来增强身体的整体抵抗力,以及如何通过祛除体内湿邪来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书中的一些养生方,比如针对不同季节的食疗建议,或是简单的按摩手法,都非常实用,我回家就尝试了其中一些,感觉身体确实有了些许改善。而且,这本书并非局限于某一方面的养生,而是从整体出发,关注人的身心健康,包括饮食、起居、情志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养生体系。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如何健康地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规划,也更有信心去实践。

评分

拿到这套书,最大的惊喜莫过于它将《无病到天年 调理脾胃治百病真法》和《大病先除湿》这两本精粹融合在一起,并且还附带了路志正老中医的中南海养生笔记和常见病中医养的精华。这种组合方式真的非常贴心,一下子就把最核心、最实用的中医养生理念呈现了出来。我特别关注了“调理脾胃”的部分,一直觉得脾胃是身体健康的基石,很多问题根源都在于此。路老在书中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大量的临床案例,讲解了脾胃失调的各种表现,以及如何通过食疗、穴位按摩、药物等多种方式来调理。他特别强调了“饮食有节”,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容易,但书中的指导非常具体,比如什么食物伤脾,什么食物健脾,什么时候吃什么最合适,都有细致的说明。而“大病先除湿”的章节,更是让我眼前一亮,以前总觉得湿气是小问题,但路老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认识到湿邪的危害,以及如何从根本上祛除体内湿气,比如如何通过饮食调整来利湿,或者如何通过运动来化湿。总而言之,这套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在你身边娓娓道来,让你在轻松阅读中,就能掌握中医养生的精髓,开启健康之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