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 在中国,肺癌是发病率高的肿瘤,也是癌症死因之首。据统计,中国每年有超过60万人死于肺癌,即有60万个以上的家庭因此大受打击。
★ 台北荣民总医院胸腔肿瘤科主任蔡俊明:肺癌已进入由组织型态与基因变异来决定治疗方式、策略和选择,肺癌是不是“晚期”不再那么重要,“有效的治疗才是关键”。
★ 本书荣获优良健康读物“癌症防治类”推荐奖
★ 了解肺癌,勇敢面对,把握治疗时机,战胜肺癌!
★ 分析肺癌的新诊断法及各项检查,分期与治疗,饮食与日常生活照护。
★ 介绍靶向药物的治疗、抗药性及应对方法,详述第一代与第二代的靶向药物。
★ 提供肺癌定期追踪计划与常见检查项目,及早探测疾病复发,提高治愈率。
★ 详细介绍治疗肺癌的中医药物常用方剂
内容简介
在中国,肺癌是发病率高的肿瘤,也是癌症死因之首。本书由台北荣民总医院肺癌治疗团队执笔,从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肺癌的病因、症状、新诊断方法;解说肺癌的分期与治疗;特别介绍靶向药物的治疗、抗药性及应对方法,详述第一代与第二代的靶向药物;提供肺癌定期追踪计划与常见检查项目;治疗肺癌的中医药物常用方剂;如何降低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肺癌晚期患者的安宁缓和治疗等。本书还为读者提供肺癌患者的饮食与日常生活照护、注意事项和常见症状的处理等,可供肺癌患者及家属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蔡俊明,曾任台北荣民总医院胸腔部胸腔肿瘤科主任,现任台北荣民总医院胸腔部胸腔肿瘤科特约主治医师、阳明大学内科教授。面对肺癌,他绝不放弃任何一丝希望。
肺癌医师,从事肺癌诊疗30余年,“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作为优先考虑因素,为患者量身定“治”肺癌诊治与照护计划。
目录
总策划序 我、肺癌和我的病人
个案故事 面对癌症,你绝不孤单
个案一抗癌生死斗
个案二放手
PART1 肺癌的基本知识
Q1肺癌常见的症状是什么?
Q2肺癌一定会出现咯血症状吗?
Q3肺癌会遗传吗?
Q4戒烟就不会罹患肺癌?
Q5经常下厨又常吸二手烟者,罹患肺癌的概率会比较高吗?
Q6患癌者(乳腺癌、大肠癌、食道癌、子宫颈癌)也是肺癌的高危人群吗?
Q7肺癌与饮食有关系吗?
Q8肺癌会传染吗?
Q9肺癌患者的免疫能力较差?
Q10肺部肿瘤不能进行切片检查,否则癌细胞会加速转移?
Q11肺部出现“肺结节”时,应先做切片检查证实癌症再手术?或直接手术切除?
Q12血液肿瘤标记检测是否能诊断肺癌?
Q13不能手术的患者,可以通过哪些检查取得标本做基因检查?
Q14癌症分期及治疗规划是否有一致的准则?
Q15肺癌即便接受治疗,延长生命的效果仍然有限?
Q16肺癌治疗会很痛苦吗?
Q17肺癌患者治疗后是否会再次复发或增加罹患其他癌症的风险?
Q18何谓早期肺癌?
Q19何谓晚期肺癌?
Q20面对媒体报道治疗方式应如何看待?
Q21肺癌外科手术需住院多久?
Q22肺癌外科手术后应注意的事项?
Q23化学治疗的不良反应很难忍受?
Q24靶向药物对哪些患者有效?
Q25运用靶向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较轻?效果较佳?
Q26靶向治疗可以根治肺癌吗?
Q27需在意别人的治疗用药及存活期吗?
Q28肺癌晚期一定会很痛苦?
Q29肺癌日后追踪与常见检查项目有哪些?
Q30肺癌手术后或接受药物治疗时,需定期接受电脑断层扫描、磁共振或核医学等影像检查吗?其辐射量是否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Q31肺癌患者能否接种肺炎与流感疫苗?
Q32刚诊断为肺癌,家属及患者需注意的事情有哪些?
Q33家属、朋友至病房探视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Q34对亲友的关心如何回应?
Q35摄取食物越营养,肿瘤长得越快?
Q36患癌后吃素有益身体健康?
Q37化疗期间不能生食,水果一定要买可以剥皮的吗?
Q38水果该怎么清洗才算洗干净?
Q39肺癌治疗若能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更能发挥效果?
Q40百合真的具有润肺保肺的功效吗?
Q41据说冬虫夏草、燕窝等可滋阴养肺是真的吗?
Q42有养肺的好食材或保健食品吗?
PART2认识呼吸系统
关爱你的呼吸系统
·人体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健康处方
PART3认识肺癌
彻底解析肺癌
·肺癌的流行病学
·肺癌的分类
·肺癌发生的原因
·肺癌的筛查
·肺癌的症状
·肺癌的转移
·肺癌的预防
认识肺癌临床分期
·认识TNM分期
·肺癌分期表
·临床分期的意义
PART4 肺癌的检查与诊断
痰液检查
胸部X光检查
支气管镜、自发荧光支气管镜检查
X光、超声波导引支气管内视镜切片检查
胸部电脑断层扫描
低剂量胸部电脑断层扫描
电脑断层引导穿刺活检
胸部、腹部、脑部磁共振造影
正电子扫描
Q1什么是正电子扫描?医师安排正电子扫描检查,对于肺癌有什么帮助?
Q2接受正电子扫描检查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Q3“老烟枪”是否应该定期接受正电子扫描检查肺部状况呢?
Q4X光检查发现肺部有阴影,是不是该接受正电子扫描检查呢?
Q5肺癌经手术切除已满1周年,除了在门诊接受定期复查,是否也应该定期接受正电子扫描检查呢?此外,在接受肺癌治疗疗程(化学或放射线治疗)过程中,是否也需要接受正电子扫描检查确认治疗效果呢?
骨扫描
Q1接受骨扫描需要注意的事项?
Q2骨扫描的安全性?
Q3骨扫描的优点与缺点?
血液肿瘤标记检查
·肿瘤标记与肺癌——肿瘤标记异常不代表罹患肺癌
PART5肺癌的病理与分子诊断
了解分子病理检查的重要性
·肺癌病理组织分类
·肺癌的病理学诊断
·认识肺癌分子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流程
PART6 肺癌的分期与治疗
如何与医师讨论病情
·当医师告知罹患肺癌时
·当医师提供治疗选择时
·与医师讨论手术方式时
·如何告知医师个人的需求
·面对另类疗法时
了解肺癌的治疗方式
·肺癌治疗的进步
·认识个人化医疗照护
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原则
·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常见问题
Q1小细胞肺癌可以手术切除吗?
Q2小细胞肺癌目前有效的治疗方式是什么?
Q3小细胞肺癌在不同期别治疗效果如何?
Q4小细胞肺癌可以用放射线治疗吗?
Q5小细胞肺癌有何常见的“伴癌症综合征”?
Q6小细胞肺癌可以存活多久?
Q7小细胞肺癌何时会复发?会转移到哪些器官?
Q8如何治疗复发或转移的小细胞肺癌?
Q9目前有无进行新药临床试验?
Q10小细胞肺癌有靶向药物可以使用吗?
Q11小细胞肺癌若对化疗有效,能使用维持性化疗吗?
Q12预防性的脑部放射线治疗有何好处?
Q13小细胞肺癌转移或恶化时有无指标为依据?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
·外科手术切除原则
·术前注意事宜
·常见手术切除方式
·个人化的治疗方法
肺癌手术治疗的过去与未来
·整体存活率持续改善中
·近30年肺癌手术患者临床病理因子分布的变化
·胸腔镜手术及机器手臂辅助胸腔镜手术
·肺癌分子生物标记的进展
·肺癌手术治疗的未来展望
微创性局部灭除治疗
放射线治疗
早期肺癌的立体定位放射线治疗现况
新式放射线治疗技术
伽马刀治疗
·肺癌脑转移
·认识伽马刀放射手术治疗
·伽马刀放射手术与传统全脑放射线治疗的差异
质子与重粒子治疗
药物治疗
·肺癌治疗药物分口服型与注射剂型
·认识肺癌静脉注射用药
·认识肺癌口服用药
·毒性不良反应分级表
·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的照护
靶向治疗
·成功的靶向治疗
·认识第一代与第二代靶向药物
免疫治疗
脑部转移治疗
骨转移治疗
·麻醉性镇痛剂的使用原则
中医辅助疗法
·中医在癌症治疗中扮演的角色
·中医看肿瘤
·咨询医师,获得好的治疗方法
西医谈中草药
·抗癌药物需经过严谨的临床试验
·草药选用煎熬服食者为佳
·勿轻易放弃疗效确定的既有治疗
安宁缓和医疗
·认识缓和治疗
·安宁缓和共同照护项目
PART7 肺癌治疗期间的生活照护
患者与家属如何面对癌症
·如果你是患者家属,请试着这么做
·患者及家属的舒压小贴士
复健治疗计划
·术前复健运动计划
·住院期间复健运动计划
Q刚接受肺癌手术身上还有引流管,是否要一直卧床休息?
·出院后的复健运动计划
·治疗期间运动计划注意事宜
Q1肺癌患者正接受化疗,体力衰弱,应多卧床休养吗?
Q2肺癌患者正接受化疗及放射线治疗,可做什么运动?
Q3肺癌骨转移,正在接受放射线治疗,运动时应注意什么?
Q4肺癌脑部转移,正接受脑部放射线治疗,运动时应注意哪些事宜?
饮食原则
·注意体重的变化
·营养均衡且热量足够的饮食
·每日饮食建议
治疗期间的营养照护
·预防体重下降
·常见症状的饮食对策
营养品的选择原则
·均衡营养品(管灌饮食)
·蛋白质
·氨基酸
治疗结束时的饮食原则
日常生活照顾
·遵守医嘱—就医、追踪、用药
·规律生活—饮食、运动、睡眠、禁忌及其他
肺癌晚期患者的照顾
·不适症状的缓解照护
·肺癌晚期患者常见的误区
Q1医师放弃了我,才建议我接受安宁缓和医疗照护?
Q2住到安宁病房没有医疗,就是等待死亡?
Q3当医师建议转安宁病房时,患者仍觉得有治疗的机会,家属该如何做?
Q4面对隔壁病床患者的离世,患者及其家属该如何做?
Q5不想转安宁病房,也有机会获得安宁缓和医疗照护?
Q6肺癌晚期者出现胃口不好、吃不下等情况,一定要插鼻胃管灌食?
Q7当呼吸困难时一定要插管?
Q8发生呼吸困难或全身疼痛时,要尽量忍耐,避免使用止痛药及吗啡,以免缩短寿命或上瘾?
精彩书摘
当笔者为此篇经验分享文奋笔疾书时,与胞弟一起在台北荣民总医院抗癌的300多个日子历历在目,虽然已事过境迁1年多,我们也如愿以偿地回到原本的生活轨道,往事仍然如放电影般在脑海中翻腾着,对我们而言这是一场生命中难以磨灭的生死之斗。
在胞弟被确诊患癌之初,承蒙许多亲朋好友热心地提供各式抗癌偏方,如中药药方、牛樟芝、玉露(笔者至今仍不清楚此为何物),或者是告知抗癌新观念与另类疗法,像是坚持不吃药而纯粹依赖食疗把肿瘤排出体外、避免摄取糖类以此饿死癌细胞之种种。但是回过头来理性思考癌症的千变万化,即使是同一种癌细胞在不同的宿主身上也会呈现不同的样貌,既然我们面对的敌人是如此的狡猾难缠,这让向来崇尚科学的姐弟俩不可能听信甚至采用不理性的招术来面对这场硬仗。所以我们在治疗的最初阶段就索性捂起耳朵,将西医疗法以外的任何建议与疗方扔在一边。
在精神层面,笔者之所以把这场抗癌的战斗层级提升到生死决斗,实属考虑到笔者胞弟刚过而立之年,身强体健风华正茂,这样的年龄优势虽然有利于他承受高剂量化疗暨日后手术,却也让他失去了与癌症和平共存的机会。癌症这个从天上掉下来的噩耗整个扰乱了一家四口人平静的生活,笔者胞弟拥有令人欣羡的三高 (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人生最美好的乐章正开始演奏,却突然被迫喊停走入医院长期与针剂毒药为伍;眼见年届70岁的父母亲惊恐失措而泪涟涟,这一切巨变让身为长姐的笔者实在很恼火,完全无法接受老天爷开的这个大玩笑,立马下定决心带领全家团结一致投入“抗癌战斗”,以重返原本的生活轨迹为目标,铆足全力要跟癌细胞拼了。这样强大的信念与无可妥协的决心一路支撑着笔者与胞弟夜夜枕戈待旦、步步惊心地走过死亡幽谷。
历时11个月的疗程之后(包括6次化疗、传统胸腔手术等),笔者胞弟很幸运地晋升成为“鲑鱼一族”,越过了重重的“暗礁”,生命的决胜点 (match point) 得以延长至每3个月赌一回,每次都是紧张地等待医师宣布例行检查结果。往事历历,晴天悠悠,终究算是过来人。在分享我们的抗癌过程与心得之余,谨以此文献给曾经或是正在因为可恶的癌细胞而徬徨无助的你。
……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一般的医学科普书籍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故事性。虽然内容很专业,涉及了很多医学术语和复杂的原理,但作者的叙述方式却非常贴近普通读者,仿佛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或是一位亲切的长辈在聊天。在讲解那些复杂的基因突变和分子通路时,作者会用很多生动形象的比喻,比如把癌细胞比作“不听话的孩子”,把基因突变比作“写错的密码”,这些比喻一下子就降低了理解的门槛,让我能够更好地把握核心概念。而且,书中穿插了一些患者的故事,有的是战胜病魔的,有的是积极面对的,这些真实的故事非常有感染力,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力量和坚韧,也让我更加理解了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可能经历的各种情绪波动和挑战。它在描述治疗方案时,不仅仅是列出药物名称和剂量,而是会讲到医生在做出治疗决策时的考量,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的纠结和希望,这种代入感非常强。即使是一些比较沉重的话题,作者的处理方式也非常得体,不会让人感到过于压抑,而是充满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读这本书,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点。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在阅读医学书籍时,最怕的就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枯燥的图表。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首先,它的开本适中,纸张的质感也很好,拿在手里感觉很舒服。然后,内容的编排非常有条理,每一个章节都有清晰的小标题,而且文字的行距和字号也都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最让我赞赏的是它的“图解”部分,这真的是这本书的灵魂所在。书中大量的插图,包括人体的解剖图、癌细胞的结构图、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示意图,以及各种医疗器械和检查方法的图示,都画得非常精美且准确。而且,这些图并不是简单地插在文字旁边,而是与文字内容紧密结合,很多时候,一张图就能解释清楚一个复杂的概念。比如,在讲解淋巴结转移的时候,书中就有非常清晰的图示,展示了癌细胞是如何通过淋巴系统扩散的,这比单纯的文字描述要直观得多。另外,书中还运用了很多表格和流程图,将一些信息进行归纳总结,比如不同类型肺癌的特点对比表,或者肺癌筛查的流程图,这些都可以帮助读者快速抓住重点,梳理思路。整体而言,这本书的视觉呈现非常优秀,让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变得生动易懂,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书在治疗方面的内容,真是给了我很多意想不到的启发。我一直以为肺癌就是手术切除,化疗放疗,但读了这本书我才了解到,现在治疗方案已经发展到如此精细化和个性化的地步。它详细介绍了各种治疗手段的原理和适用范围,比如手术治疗,不仅有传统的手术方式,还有微创的胸腔镜手术,不同的手术方式针对的病灶大小、位置和类型都不一样,书里的图解把手术切除的范围和术后可能的影响也讲得很清楚,让人能直观感受到手术的复杂性和精细度。然后是化疗,它解释了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为什么会产生副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调整药物剂量和联合用药来减轻副作用,这让我理解了化疗并非“洪水猛兽”,而是有科学依据的治疗方法。更让我惊喜的是关于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章节。之前只知道有个“靶向药”,对特定基因突变的癌症有效,但这本书把不同类型的靶向药物,它们作用的基因靶点,以及耐药性出现的原因都讲得非常透彻,还配有复杂的分子通路图,虽然一开始有点吃力,但反复看几遍,结合临床病例的描述,真的能体会到精准医疗的力量。免疫治疗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PD-1、PD-L1这些缩写不再是陌生的名词,它解释了免疫系统是如何被癌细胞“欺骗”的,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如何“唤醒”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的。这本书不仅仅是罗列知识,而是把治疗的每一个环节都讲得深入浅出,让我对肺癌的治疗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本书真的让我对肺癌的认识上升了一个全新的维度。我之前总觉得肺癌离我很遥远,知道的也都是些零星的新闻报道,比如抽烟、空气污染之类的。但看完之后,才发现原来它的病因如此复杂,不仅仅是大家常说的那些。书里花了很大的篇幅去讲解不同类型的肺癌,比如非小细胞肺癌(NSCLC)里又有腺癌、鳞状细胞癌等等,小细胞肺癌(SCLC)又有什么特点。光是理解这些分类,就已经让我花了好多时间,但书中大量的图解真的帮了大忙。那些把癌细胞生长、转移过程画得特别清晰的图,还有不同分期癌症在人体内的影像示意图,都让我这个医学小白也能大致理解。而且,它没有仅仅停留在“是什么”,而是深入到“为什么”。比如,它会解释基因突变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某些突变会驱动癌症的生长,这些理论知识对于理解后期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关于肺癌早期筛查的部分,以前我总以为咳嗽、胸闷就是小毛病,但书里详细列举了那些需要警惕的症状,以及哪些人群是高危人群,这让我对自己的健康有了更强的警惕性。它还介绍了CT、PET-CT这些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活检的重要性,让我知道医生是如何一步步确诊的。整本书的逻辑非常清晰,从病因到诊断,层层递进,让我觉得医学知识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可以通过细致的讲解和生动的图示变得容易理解。
评分关于肺癌的照护和康复部分,这本书给了我极大的安慰和实用的指导。我之前总觉得一旦得了癌症,生活就全完了,充满了痛苦和绝望。但这本书用一种非常温和且充满希望的方式,详细阐述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以及治疗后的照护问题。它不仅仅是关注身体上的疼痛管理,还深入探讨了心理上的支持。书中关于如何缓解放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疲劳等副作用的建议,都非常具体,比如饮食上的调整,比如一些辅助的运动疗法。我特别喜欢它介绍的“姑息治疗”和“支持性治疗”,这让我明白,即使在治疗的后期,也同样可以保持生活质量,减轻痛苦,这是一种非常人性化的医疗理念。它还强调了家庭和社会支持的重要性,提供了很多关于如何与患者沟通、如何在家中营造积极氛围的实用技巧,这对于患者家属来说是无价的。书中关于营养补充的建议也做得非常细致,根据不同的治疗阶段和患者的身体状况,给出了具体的食谱建议和营养品选择的指导,这让我在为亲人准备饮食时更有方向。康复方面,它介绍了如何逐步恢复体力,如何进行适当的锻炼,以及如何重新融入社会生活,这些都让我看到了希望,知道癌症患者并非只能被疾病束缚,而是可以继续有尊严地生活,甚至重拾生活的乐趣。这本书让我觉得,照护不仅仅是医疗行为,更是一种爱的传递和生命的陪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