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推荐 | |
| 本书共分两大部分。是基础理论分析部分主要介绍人体运动的基本原理、田径运动技术诊断与分析的方法与手段以及田径技术的基本原理等。第二部分主要是案例实证研究,收录了作者近年来有关田径运动技术诊断与分析研究的学术论文,旨在诊断与分析我国排名靠前的田径运动员的技术现状,探索田径专项技术训练规律,加强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 内容简介 | |
| 《田径运动技术诊断》以介绍田径运动技术诊断的概念、目的及意义、田径运动技术诊断的特点、指标体系与参数为总领;通过对竞走、跑、跳跃与投掷技术的基础理论,田径运动技术诊断的人体生物力学基础,田径运动技术诊断的测量技术与分析方法等内容的详细阐述,剖析了田径运动的相关技术及运动技术的诊断、改进方法。《田径运动技术诊断》除了梳理田径运动的相关理论体系外,还特别添加了实例分析的内容,以跳高和铅球两个项目作为具体实例进行技术诊断,从而使读者可以对田径运动技术诊断的方法、步骤与过程有全面的了解,起到加深对田径运动技术诊断的理解和应用的目的。 |
| 目录 | |
| **章田径运动技术诊断概论001 **节田径运动技术诊断的概念、目的及意义001 一、田径运动技术诊断的概念001 二、田径运动技术诊断的目的与意义002 第二节运动技术诊断及田径运动技术诊断的特点004 一、运动技术诊断的一般特点004 二、田径运动技术诊断要求与特点007 第三节田径运动技术诊断的指标体系与参数008 一、田径运动技术诊断指标体系008 二、田径运动技术分析参数体系010 第四节田径运动技术诊断的主要手段011 第二章田径运动技术基础理论013 **节概述013 一、田径运动技术理论研究现状014 二、田径运动技术理论研究发展趋势014 第二节竞走技术理论016 一、竞走的周期划分及技术结构016 二、决定竞走速度的因素与竞走技术分类018 三、竞走时身体重心和髋关节的运动轨迹020 四、竞走技术的理论基础020 第三节跑的技术理论023 一、跑的动作周期、时期与阶段划分023 二、决定跑速的因素与影响跑的力025 第四节跳跃技术基础理论038 一、跳跃的概念和阶段划分038 二、跳跃运动项目的成绩构成及影响因素038 三、跳跃运动技术的理论基础044 四、三级跳远的技术原理049 第五节投掷技术基础理论050 一、投掷的概念和阶段划分050 二、投掷运动项目的成绩构成及影响因素053 三、投掷技术理论基础059 第三章田径运动技术诊断的人体生物力学基础064 **节人体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特性064 一、骨的生物力学特征065 二、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069 三、骨骼肌的生物力学特性072 四、影响骨骼肌张力大小的因素078 第二节人体运动生物力学参数081 一、人体惯性参数081 二、人体运动学参数086 三、人体动力学参数087 四、人体肌电学参数088 第四章田径运动技术诊断的测量技术与分析方法091 **节田径运动技术诊断的测量技术与分析方法概述091 第二节田径运动技术诊断的测量技术、仪器与使用方法093 一、运动学测量技术、仪器与使用方法094 二、动力学测量技术、仪器与使用方法101 三、肌电学测量技术、仪器与使用方法106 第三节田径运动技术诊断的分析方法109 一、定性分析方法110 二、定量分析方法112 三、多机同步测量方法117 四、仿真分析方法117 第五章田径运动技术诊断的实例分析123 **节跳高项目实例分析123 一、概述123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124 三、技术路线125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126 五、结论与建议144 第二节投掷项目实例分析145 一、概述145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145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148 四、结论与建议161 参考文献162 |
...........
这本书的实用性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我已经开始把它当成我日常训练的“字典”来使用了。我最欣赏它在“常见错误与纠正”部分的处理方式。以往我只能靠教练的口头提醒来修正动作,但这本书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那些我们自己难以察觉的“技术惰性”赤裸裸地展示出来。例如,在铅球推铅技术的“回位”环节,书中清晰地指出了“身体过度后仰”和“头部前倾”这两个最常见的错误,并分别提供了针对性的辅助练习——一个是特定的拉伸动作,另一个是需要在墙面进行的反作用力练习。我立刻找了一面墙进行尝试,那种纠正后的“推墙感”非常直接,第二天在正式练习时,我明显感觉到推铅时身体的重心转移更加稳定和有力。这种将理论、错误示范、纠正方法、以及辅助练习一站式解决的编排,极大地提升了自我训练的效率。我现在会把书中的关键图示拍下来,在训练场上对照着看,效果比单纯依靠记忆要好太多了,它有效地弥补了训练中缺乏实时、专业指导的短板。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极其严谨,不像有些运动书籍那样充斥着鼓舞人心的口号,而是采用了近乎学术论文的论证方式来讲解田径技术。我是一个对“为什么”非常执着的人,所以这种刨根问底的叙述方式正合我意。比如在讲解撑竿跳的空中技术时,它不仅描述了应该如何做,还深入分析了空气动力学在旋转和抛物线轨迹中所起的作用,这让我对这项运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我该怎么跳得更高”转变成了“我该如何更有效地对抗地心引力”。我发现作者在资料的引用上也下了大功夫,很多数据似乎都来源于顶尖实验室的测试结果,这无疑为书中的所有结论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来研读其中关于链球投掷的离心力控制部分,那些关于转速与释放角度的数学模型虽然有些烧脑,但一旦理解了背后的逻辑,再去看运动员的比赛录像,一切就都清晰明了了,不再是盲目的模仿,而是带着目的性地观察和学习。这本书的深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更像是一本高级教练员的案头参考书,而不是给普通跑者准备的入门读物,非常适合那些希望深入研究运动生物力学的读者。
评分说实话,我刚拿到这本书时,有点担心它的内容会过于枯燥,毕竟涉及这么多专业技术。但出乎意料的是,作者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非常巧妙地穿插了一些经典案例和历史回顾。比如,在讨论标枪的“前制动”技术时,作者并没有直接上理论,而是先描述了某位传奇运动员在某个关键比赛中如何通过精准的制动动作,将能量完美地转化为投掷动能,这种叙事手法立刻将我带入了情境之中。这种“故事带理论”的结构,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的趣味性。而且,书中对不同水平运动员的适用性考虑得非常周到。针对初学者,它提供了清晰的分解练习步骤,让你一步步建立正确的肌肉记忆;而对于高级选手,它则给出了针对性更强的弱点攻克方案,比如如何通过特定训练来改善跨栏时膝盖的抬高幅度,或者如何在侧风条件下调整跳远助跑的节奏。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无论你是刚接触田径的新手,还是已经驰骋赛场多年的老将,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黄金法则”。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内容密度非常高,需要静下心来慢慢消化。它不像市面上流行的那种快餐式的健身指导手册,读完就能立刻上场炫技。相反,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运动学基础或者至少是强烈的求知欲。我最喜欢的是它对“田径专项身体素质构建”部分的探讨,这部分内容远超出了简单的力量训练或耐力训练的范畴。作者深入剖析了特定运动项目所需的肌群募集顺序和神经肌肉控制能力。比如,在跳高技术中,它详细阐述了助跑最后一步的“制动-滚翻”动作如何激活股四头肌的离心收缩,以储存并最终释放弹性势能。这种对生物力学和运动生理学的深度融合,使得整本书的理论体系非常坚固。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领悟,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跑、跳、投”,更重要的是让你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发力。这本书无疑是为那些真正想在田径领域深耕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准备的珍贵资源,它提供的知识体系足以支撑一个运动员多年的技术迭代和发展方向的把控。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色彩搭配得非常专业,那种深邃的蓝色和充满力量感的黄色线条,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拿到手里分量十足,感觉内容肯定很扎实。我本来是想找一本能系统梳理一下基础田径理论的书籍,但翻开目录,发现它更侧重于实战应用,特别是对技术动作的细致拆解,这一点让我非常惊喜。比如,在谈到短跑的起跑阶段时,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分析蹬地角度、手臂摆动频率与身体重心的关系,甚至配有非常精细的示意图,仿佛能让人直接在脑海中模拟出正确的发力路径。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微调”的章节,很多教练在讲解技术时总会强调“感觉”,但这本书却能将这些抽象的感觉量化,用数据和物理原理来佐证,这对于我们这些渴望精益求精的业余爱好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立刻动手尝试了书上提到的几个针对核心稳定性的热身练习,虽然只是简单的几分钟,但第二天跑步时,身体的反馈确实不一样了,感觉躯干的连接性更强,减少了不必要的晃动。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让我对后续的阅读充满了期待,相信它能成为我训练计划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