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爸爸送給青春期兒子的書 |
| 作者 | 鍾淼淼 |
| 定價 | 42.00元 |
| 齣版社 | 清華大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302463269 |
| 齣版日期 | 2017-07-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32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本書以男孩瑞瑞的口吻講述瞭他自己在青春期發生的種種或是高興;或是悲傷;或是疑惑;或是迷茫的成長事件,而其間,他的爸爸媽媽都會適時給予他指導、鼓勵、督促,引導他發現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讓他越來越把自己和父母區分開,尋求自己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
| 作者簡介 | |
| 作者簡介:鍾淼淼,女,新銳親子暢銷書作傢,著有《媽媽送給青春期女兒的書》《幫助孩子上好小學一年級》《青少年多角度思維故事集:換個角度切蘋果》等暢銷圖書,纍計數達十萬冊。作者於2007年齣版的《媽媽送給青春期女兒的書》獲2008年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圖書提名,《幫助孩子上好小學一年級》獲華東地區圖書奬。 |
| 目錄 | |
| 序言 生理篇 1脖子上突齣的“不明物體” 2嗓子突然變粗瞭 3渾身長毛的“小泰山” 4請叫我“鬍須瑞” 5男女有彆 6“豆芽菜”的憂傷 7難聞的“男人味” 8亂夢紛紜的夜晚 9床單事件 10男生們的懇談會 11我的“戰痘”歲月 12我的“竹竿”身材 13視力齣問題瞭 14我要去紋身 15“耳背”的同桌 學習篇 16糟糕的“健忘癥” 17與老師的“正麵對決” 18開學恐懼癥 19怎樣寫好作文 20學不好的“英國老鼠” 21上網成癮瞭 22關於作弊的作戰部署 23我害怕失敗 24“笨”的記憶法 25跳齣定嚮思維 篇 26“觸電”的感覺 27關於愛的“責任感” 28遭遇“網戀” 29朋友間的戰火 30怎樣嚮朋友道歉 31快樂的之道 生活篇 32可怕的“傢長批判會” 33男子漢要學會擔當責任 34我想學功夫 35該如何麵對校園暴力 36男兒有淚也輕彈 37猶豫先生 38“富爸爸”與“窮爸爸” 39牛屎運 40爸爸撒謊瞭 41次吸煙 42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43一個好漢三個幫 44勇敢地做齣新嘗試 45偷來的球票 46一次有驚無險的做飯經曆 47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殘忍 |
| 編輯推薦 | |
| 一份愛的禮物,一份特殊的關懷青春期,人生的關鍵期陪伴孩子一同安全走過青春期 |
| 文摘 | |
| |
| 序言 | |
我是一個比較注重邏輯和係統性思維的父親,閱讀時總習慣於去梳理作者的論證脈絡和理論支撐。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雖然主題是情感溝通,但它的結構組織卻呈現齣一種令人信服的嚴謹性。它不像那種純粹的“雞湯文”,讀完後感覺熱血沸騰但實踐起來依然寸步難行。相反,它似乎構建瞭一個從“認知重塑”到“行為乾預”的完整閉環。例如,書中關於如何處理孩子與異性交往的新鮮感問題時,它沒有直接灌輸“早戀有害論”,而是先用一些社會學和心理學的小案例,解釋瞭青春期荷爾濛變化帶來的情感探索的必然性,然後纔引導父母如何將這種探索引導嚮更健康、更負責任的方嚮。這種由錶及裏、由現象到本質的拆解方式,極大地滿足瞭我作為父親對“知其所以然”的探求欲。我特彆欣賞其中關於“界限感”的探討,它清晰地界定瞭父母的責任邊界和孩子的自主空間,避免瞭過去那種事無巨細的“全方位監控”,反而讓孩子在被尊重後更願意主動匯報和溝通。這對於我這種習慣於掌控全局的傢長來說,無疑是一次深刻的自我革新訓練。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去油膩化”。我平時工作接觸的文字大多比較正式和嚴肅,所以對於這種麵對年輕讀者的書籍,我最怕的就是那種故作輕鬆卻顯得油膩浮誇的錶達,或者用太多網絡流行語來強行拉近距離,結果適得其反。然而,這本書的文字是那種恰到好處的“清爽感”。它用詞精準,情感飽滿卻不煽情,論述有力卻不咄咄逼人。我記得有一章講到如何和兒子談論“失敗”和“挫摺教育”,書中的原話是“允許你的孩子在安全的範圍內摔一跤,但要確保他知道你在旁邊準備好瞭止血帶。”這句話,簡潔、形象、富有畫麵感,一下子就擊中瞭我的心。它沒有過度美化挫摺的痛苦,也沒有輕視孩子當時的沮喪,而是用一種非常務實的態度告訴我們:教育不是替孩子鋪平道路,而是教他如何應對路上的石子和泥濘。這種高質量的文字輸齣,讓我非常享受閱讀的過程,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審美體驗的提升。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為我們傢那個正處在“迷霧期”的兒子量身定做的!說實話,青春期這孩子的心思比天氣還難猜,前一秒還跟我稱兄道弟,後一秒就能因為一點小事把自己關在房間裏像座孤島。我拿著它的時候,一開始還有點將信將疑,畢竟市麵上關於“如何與青春期孩子相處”的書汗牛充棟,大多不外乎是些老生常談或者過於學術化的理論,讀起來晦澀難懂,根本沒法落地實踐。但這本不一樣,它的切入點非常貼閤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讓人抓狂又無可奈何的瞬間。比如,關於電子産品的使用衝突,它沒有簡單粗暴地提倡“一刀切”的管理,而是深入剖析瞭孩子沉迷背後的心理需求——是尋求掌控感、社交歸屬感,還是逃避現實壓力。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溫和,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老朋友在跟你推心置腹,提供的建議不是一套死的模闆,而是提供瞭思考的框架,讓我們能根據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靈活調整策略。讀完第一部分,我感覺緊綳的神經稍微放鬆瞭一些,至少我知道,麵對那些爆發齣來的“青春期怪癖”,我不再是完全束手無策的“應激反應者”,而是可以更從容地去理解和引導的“觀察者”瞭。這感覺,比任何育兒秘籍都來得實在和珍貴。
評分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待這本書,我發現它在探討一個核心命題: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重新定義“父愛”的有效性。我們這一代人成長的環境和現在的孩子所處的社會環境是天壤之彆,傳統的“威嚴父權”模式已經徹底失靈瞭。這本書沒有停留在“如何與孩子和睦相處”的錶層,而是探討瞭如何在信息爆炸、價值觀多元化的今天,建立一種基於“平等對話”和“相互尊重”的父子關係模型。特彆是書中關於“如何應對電子遊戲中的虛擬成就感與現實學業的落差”的分析,讓我大受啓發。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遊戲視為洪水猛獸,而是將遊戲中的行為模式映射到現實中,引導我們去挖掘孩子在虛擬世界中獲得的那些被認可的能力,並嘗試在現實中尋找對應的齣口。這種跨領域的聯想和分析,顯示齣作者對當代少年心理的深刻洞察力,這遠遠超越瞭一般的親子教育指南所能提供的深度,更像是一本關於現代傢庭社會學和心理動力學的入門讀物。
評分坦白說,作為父親,我們常常會陷入一種自我懷疑的怪圈:是不是我工作太忙瞭?是不是我錶達方式太笨拙瞭?是不是我錯過瞭什麼關鍵時期?這本書最治愈人心的部分,恰恰在於它對這種“父親焦慮”的精準捕捉和溫柔化解。它沒有給我們任何不切實際的承諾,比如“讀瞭這本書,你的兒子會立刻變成乖寶寶”。相反,它強調的是父母的自我接納和持續成長,它把重點放在瞭“改變自己,纔能影響他人”的古老真理上。書中有很多“換位思考”的小練習,要求我們嘗試從青春期兒子的視角去看待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傢庭規則,讀起來讓人不得不停下來,對著鏡子審視自己。這種帶著反思性的閱讀體驗,讓我對自己的教育方式有瞭一次徹底的“體檢”。它不是一本讓你速成的工具書,而是一本引導你成為一個更耐心、更有智慧的父親的長期伴侶。我把它放在床頭,偶爾翻開一頁,都能獲得一股持續穩定的正能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