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希·菲伯尔、兰德尔·菲伯尔编写的《表演秀 系列(第5级古典乐曲)》为钢琴之旅系列丛书中的“ 表演秀系列”配套曲集。“钢琴之旅”系列教材是人 民音乐出版社和美国海伦德公司共同出资合作的图书 出版项目。该套“表演秀”系列按照难度级别分为1 —6级,与课程用书级别配套。每级又按照不同的音 乐类型分为“精选曲集”、“古典乐曲”、“流行音 乐”、“爵士/布鲁斯”、“儿童歌曲”、“*喜爱 的歌”等七本。
南希·菲伯尔与兰德尔·菲伯尔结合了各自作曲家与演奏家的背景,使众多钢琴教师与学生成为其追随者。这对夫妇组合已出版了超过200种的专业图书,其中就包括在世界范围内广受赞誉的“钢琴之旅”系列出版物。 菲伯尔夫妇认为,学习钢琴不仅是为了个人情感的表达与演奏的成功,*重要的是为了发展孩子的音乐创造性与认知能力。这个理念也全面地体现在菲伯尔夫妇的文章、教材以及教学实践中。
威风凛凛
弦乐小夜曲
蓝色多瑙河
在山魔王的宫殿里(选自组曲《培尔·金特》)
《“未完成的”交响曲》主题
斗牛士之歌(选自歌剧《卡门》)
圆舞曲
《彼得与狼》主题
穆赛塔之歌(选自歌剧《艺术家生涯》)
《轻骑兵》序曲
《舍赫拉查德》主题曲
糖果仙子舞曲(选自芭蕾舞剧《胡桃夹子》)
《塞维利亚理发师》序曲
古典音乐名词解释
音乐术语词典
这本书的装帧质量毋庸置疑,纸张厚实,印刷清晰,非常适合反复翻阅和在练琴时使用。然而,作为一名读者,我更看重的是作者的思想深度和独特的见解。我本以为,一本涉及“第5级”的曲集,至少会在导言或者注释中,对所选曲目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进行一番令人信服的论述,比如,解释为什么这些曲子在历史长河中占据了如此重要的位置,或者它们如何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比如启蒙运动晚期)的审美倾向。但这本书在这些方面非常节制,甚至可以说是吝啬。它像一位极其严厉的教练,只告诉你动作要领,却从不解释这个动作在整个运动中的战略意义。这种纯粹的技术导向,虽然保证了其作为教材的严肃性,却剥夺了读者从知识中汲取乐趣和灵感的权利。它只是一份操作指南,而不是一本引人入胜的文化读物,对于希望通过阅读来激发自身创造力或深化对艺术理解的读者来说,它的价值体现得过于功利化和表面化了。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风格是极其工整和严谨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指示都精确无误,这无疑体现了出版方对“古典”二字的敬畏。然而,这种过于规整的呈现方式,反而让阅读体验少了一丝人情味。我期待的,是在严肃的乐谱之外,能有一些关于这些曲目创作背景的精彩轶事,或者至少是演奏家们在处理这些片段时的一些个人心得体会。比如,当处理一段需要极高弓法控制的乐段时,作者是否可以插入一段对某位大师演奏录音的个人听后感,以此来丰富读者的想象空间?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保守,它将重点完全放在了“如何正确演奏”上,对于“如何充满感情地演奏”或者“这段音乐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这些引人入胜的话题则避而不谈。这使得整本书读起来像是在进行一场高标准的考试准备,而不是一次愉快的音乐之旅。对于那些希望通过阅读来拓宽古典音乐视野,将其与文学、历史关联起来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养分明显不足,它只是一份技术蓝图,缺少了让蓝图生动起来的色彩和光影。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眼球,那种带着复古韵味的古典乐谱排版,让人一看就知道里面是些严肃的音乐内容。我最初是冲着“古典乐曲”这几个字去的,期待能找到一些贝多芬或莫扎特晚期作品的深度解析,或者是对巴洛克时期对位法的精妙解读。然而,当我翻开扉页,才发现这更像是一本针对特定学习阶段的教材或者曲目精选集,而不是我所设想的那种宏大叙事的音乐史著作或理论专著。里面的曲目选择似乎更侧重于技术训练和舞台表现力的培养,对于一个仅仅想沉浸在古典音乐辉煌历史中的听众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侧重于“练习”而非“欣赏”。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对古典音乐有了一定了解的资深乐迷而言,这里面收录的作品可能略显基础,缺乏令人耳目一新的深度挖掘。如果想从中寻找关于音乐哲学或者作曲家生平的逸闻趣事,这本书恐怕会让人大失所望,它更像是一张精美的工具箱,而不是一本可以带你畅游音乐海洋的航海日志。整体来说,对于寻求基础性、技术性指导的人来说或许价值不菲,但对于我这种偏爱宏大叙事和深层解读的读者来说,它提供的视角显得有些受限和聚焦。
评分我是在寻找关于十九世纪后期浪漫主义音乐中那种宏大叙事结构如何瓦解并过渡到早期现代主义思潮的作品赏析时,无意中接触到这本书的。我特别希望书中能有关于瓦格纳歌剧后期的和声发展对后世音乐家的影响,或是对马勒交响乐中那种极度个人化的情感表达方式的深入剖析。然而,当我翻阅这本书时,我发现它的焦点似乎稳稳地停留在相对更早、更注重技巧基础的时期。里面的曲目选段,虽然无可挑剔,但确实让我感觉像是回到了音乐学习的初级阶段,那些关于和弦连接和音阶跑动的讨论,对我目前的欣赏水平来说,显得有些“杀鸡用牛刀”,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用大炮打蚊子”。它提供的是一套坚实的地基,但我真正想考察的是上层建筑的奇特构造。缺乏对那些更具实验性、更挑战传统听觉习惯的乐曲的讨论,使得这本书的广度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无法满足一个渴望探索古典音乐边界的求知欲旺盛的读者。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是抱着一种探索未知乐章的激动心情的。我原本以为,既然标注了“第5级”,应该会涉及一些二十世纪初,比如印象派或是早期现代主义作品中那些复杂和声结构的处理技巧,或者是对室内乐配器中那些微妙平衡的剖析。我甚至幻想过,也许能找到一些关于如何用现代演奏技巧去重新诠释德彪西或拉威尔作品的新思路。但翻阅目录后,我发现里面的内容导向性非常明确,它似乎更专注于培养演奏者在特定技术层面的熟练度,而不是鼓励对音乐进行更宽泛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的探讨。我寻找的那些关于“意境”和“情感深度”的文字论述,在这里几乎是缺失的。它更像是一本严肃的、专注于技法打磨的训练手册,每一章的结构都像是精心设计过的阶梯,一步步引导你完成某种技术目标,但很少停下来让你抬头看看沿途的风景。对于我这种更看重音乐的“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做”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实用性固然存在,但那种精神层面的触动却显得有些寡淡,缺乏一些能让人驻足深思的文学色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