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編選的《中國傳統古箏麯大全(下)》收錄的 樂麯基本是按照各流派傳人傳譜的脈絡來安排的,許 多樂麯也許是重復的,但這本樂譜的精彩之處也就在 這裏。你可以這裏找到許多同**派不同傳人的同一 首樂麯,你可以對比它們的異同,從不同的方麵去欣 賞它們。在這裏,不同的版本沒有高下之分,大可不 必用程度的難易和水平的高低去評判它們。同一首樂 麯的不同版本,體現瞭樂麯本身的多元性和豐富性。
浙江古箏流派
浙江古箏流派與傳人
浙江古箏流派的技法特點
浙江古箏流派的代錶麯目
1.八闆
2.小開門
3.十二闆
4.望妝颱
5.鳳凰颱
6.鴛鴦戲水
7.雲闆
8.三十三闆(一)
9.三十三闆(二)
10.三十三闆(三)
11.三十三闆(四)
12.刺綉鞋
13.燈月交輝(一)
14.燈月交輝(二)
15.月兒高(一)
16.月兒高(二)
17.霓裳羽衣麯
18.將軍令(一)
19.將軍令(二)
20.將軍令(三)
21.將軍令(四)
22.雲慶(一)
23.雲慶(二)
24.四閤如意(一)
25.四閤如意(二)
26.高山流水(一)
27.高山流水(二)
28.高山流水(三)
29.高山流水(四)
30.海青拿天鵝
31.海青拿鶴
32.小霓裳麯
33.霸王卸甲
附:浙江古箏流派箏譜演奏符號說明
陝西古箏流派
陝西古箏(秦箏)簡介
陝西箏麯及其調式音階
一、周延甲(編創)
1.綉金匾
2.畫閣秦箏
3.大金錢
4.老龍哭海
5.五*調
6.五*鳥
7.歡音麯
8.西京調
這部《中國傳統古箏麯大全(下)》的選麯真是讓人耳目一新,它並非簡單地羅列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名麯”,而是深入挖掘瞭一些地方流派中流傳已久、卻鮮少被大眾接觸到的珍品。比如其中收錄的幾首帶有濃鬱浙派風格的作品,其演奏技巧上的細膩處理和鏇律進行上的婉轉麯摺,都展現瞭古箏藝術在不同地域土壤中生根發芽的獨特生命力。閱讀樂譜時,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創作者或改編者對於傳統語匯的巧妙運用,那些看似簡單的音符組閤,實則蘊含著深厚的文化積澱和演奏者的心血。尤其是對其中一些篇幅較長、結構復雜的篇章,編者在指法提示和力度處理上的建議,顯得尤為精準到位,這對於那些希望深入理解並準確再現作品原貌的演奏者來說,無疑提供瞭極大的便利。它更像是一份精心烹製的文化盛宴,而非僅僅是一本麯集,它引導著聽者和演奏者去追溯那些散落在民間的藝術瑰寶,體會古箏藝術的廣度和深度,讓人不禁感嘆,原來我們熟悉的古箏世界,還有如此多未被充分探索的秘境。這種對傳統麯目挖掘的深度和廣度,是很多市麵上同類書籍所不及的,真正體現瞭“大全”二字的重量感與責任心。
評分作為一名常年與古箏打交道的琴人,我深知一本好的麯集,其核心價值在於能否精準地傳達作麯者的意圖,並提供一套清晰可行的演奏路徑。《中國傳統古箏麯大全(下)》在這方麵做得相當齣色,尤其是在對演奏技巧的視覺化呈現上,做得令人稱贊。它沒有采用那種韆篇一律的標記符號,而是巧妙地結閤瞭圖文並茂的方式,比如對一些高難度“搖指”或“輪指”段落,配有清晰的手型分解圖示,這對於自學者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我嘗試依照書中的指法圖來練習幾段快闆樂句,發現其對減輕手部緊張、提高連貫性確實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此外,書中對於樂麯中情緒轉摺點的把握,也給齣瞭非常富於感染力的文字描述,讓演奏者在技術操作之外,更注重情感的注入。這種技法與心法的完美結閤,使得學習過程高效且充滿樂趣,不再是機械地敲擊琴弦,而是真正理解瞭如何“歌唱”齣古箏的靈魂之聲。可以說,這本書是技藝提升和藝術修養並重的一把鑰匙。
評分我發現這本書的收錄範圍似乎有意避開瞭那些已經被各種唱片公司過度飽和演繹的作品,轉而聚焦於那些在民間廣為流傳,但在正式齣版物中相對稀有的麯目,這無疑是給古箏界注入瞭一股清新的空氣。書中對一些極具地方特色的箏麯的整理,比如帶有濃厚陝西地方色彩的敘事性長篇,其獨特的節奏律動和模仿人聲的鏇律綫條,極大地拓寬瞭我的音樂視野。閱讀這些麯目時,我仿佛能聽到黃土高原上風聲獵獵,感受到那些古老故事的厚重。這種對“非主流”優秀傳統麯目的搶救性挖掘和係統整理,體現瞭編者對古箏音樂文化傳承的深刻責任感。它不僅僅是一本供人彈奏的麯譜,更是一份珍貴的民族音樂田野調查的成果匯編。我甚至將其中幾段鏇律運用到瞭自己的現代創作構思中,那些樸素卻極富張力的民間音調,為我的作品增添瞭不可替代的泥土芬芳和生命力。這種對本土根源的深度挖掘,是當下許多追求新意的音樂人所急需的養分。
評分這本書的另一個突齣優點,在於其對古箏音色的理解和文字描述的詩意化錶達。在處理一些描景抒情的樂麯時,編者使用的術語或修飾詞匯,充滿瞭古典的韻味和畫麵感,讓人在閱讀樂譜的同時,腦海中就能自動構建齣相應的聽覺意象。例如,對於一段錶現“鞦水潺潺”的段落,書中不僅僅標記瞭“琶音”,而是用“輕盈如露,綿長似水流”這樣富有畫麵感的描述來引導演奏者控製指力與觸弦速度。這種對聽覺美學的高度提煉和文學化的錶達,極大地提升瞭學習的愉悅感和代入感。它讓學習古箏從一種純粹的技術訓練,升華為一種意境的審美體驗。對於那些追求演奏“味道”的進階學習者來說,這種對演奏情緒和意境的精準傳達至關重要。它教會我們如何用聲音去描摹自然、抒發情懷,是技藝達到一定高度後,通往藝術境界的橋梁,體現瞭東方音樂美學中“情景交融”的最高追求。
評分拿到這冊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其裝幀設計,雖然主題是傳統古箏麯,但其排版風格卻帶著一種恰到好處的現代氣息,使得原本可能顯得沉悶的厚重典籍煥發齣瞭新的活力。我特彆欣賞編者在注釋部分所下的功夫,他們不僅僅是給齣瞭簡單的調性標識,更是對麯目背景、曆史演變,乃至不同演奏流派在處理同一樂句時的細微差異,都做瞭詳盡的考據和說明。舉例來說,對於一首流傳已久的民間小調的改編版本,書中對比瞭至少三種不同的曆史版本,並分析瞭各自的時代烙印,這種學術性的嚴謹態度,讓這本麯集超越瞭單純的演奏參考書的範疇,更像是一部活態的古箏音樂史文獻。這種深入到文本源頭、力求還原曆史真實麵貌的努力,對於嚴肅的古箏學習者,尤其是緻力於古箏理論研究的學者而言,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進行一場與曆史對話的探險,總能發現一些新的理解維度,讓原本熟悉的鏇律變得立體而豐滿起來。這種知識密度極高的內容組織方式,讓人愛不釋手,絲毫不會感到枯燥乏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