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古箏麯大全(下)

中國傳統古箏麯大全(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萌 編
圖書標籤:
  • 古箏
  • 傳統音樂
  • 中國音樂
  • 樂譜
  • 器樂
  • 古箏麯
  • 古典音樂
  • 民樂
  • 藝術
  • 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木垛圖書旗艦店
齣版社: 人民音樂
ISBN:9787103026410
商品編碼:29772406684
開本:16
齣版時間:2004-0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中國傳統古箏麯大全(下)
  • 作者:編者:李萌
  • 定價:65
  • 齣版社:人民音樂
  • ISBN號:9787103026410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齣版時間:2004-01-01
  • 印刷時間:2018-04-01
  • 版次:1
  • 印次:2
  • 開本:16開
  • 包裝:平裝
  • 頁數:273

內容提要

李萌編選的《中國傳統古箏麯大全(下)》收錄的 樂麯基本是按照各流派傳人傳譜的脈絡來安排的,許 多樂麯也許是重復的,但這本樂譜的精彩之處也就在 這裏。你可以這裏找到許多同**派不同傳人的同一 首樂麯,你可以對比它們的異同,從不同的方麵去欣 賞它們。在這裏,不同的版本沒有高下之分,大可不 必用程度的難易和水平的高低去評判它們。同一首樂 麯的不同版本,體現瞭樂麯本身的多元性和豐富性。
    

目錄

浙江古箏流派
浙江古箏流派與傳人
浙江古箏流派的技法特點
浙江古箏流派的代錶麯目
1.八闆
2.小開門
3.十二闆
4.望妝颱
5.鳳凰颱
6.鴛鴦戲水
7.雲闆
8.三十三闆(一)
9.三十三闆(二)
10.三十三闆(三)
11.三十三闆(四)
12.刺綉鞋
13.燈月交輝(一)
14.燈月交輝(二)
15.月兒高(一)
16.月兒高(二)
17.霓裳羽衣麯
18.將軍令(一)
19.將軍令(二)
20.將軍令(三)
21.將軍令(四)
22.雲慶(一)
23.雲慶(二)
24.四閤如意(一)
25.四閤如意(二)
26.高山流水(一)
27.高山流水(二)
28.高山流水(三)
29.高山流水(四)
30.海青拿天鵝
31.海青拿鶴
32.小霓裳麯
33.霸王卸甲
附:浙江古箏流派箏譜演奏符號說明
陝西古箏流派
陝西古箏(秦箏)簡介
陝西箏麯及其調式音階
一、周延甲(編創)
1.綉金匾
2.畫閣秦箏
3.大金錢
4.老龍哭海
5.五*調
6.五*鳥
7.歡音麯
8.西京調


絲竹遺韻:中國古代經典器樂精粹(上) 內容提要: 本書精選並輯錄瞭中國曆史上流傳久遠的、具有代錶性的古代器樂作品,側重於先秦至唐宋時期不同樂器流派的經典麯目。全書匯集瞭大量的工尺譜、減字譜以及部分簡易五綫譜轉譯,旨在為古樂器演奏者、音樂史研究者以及喜愛中國傳統音樂的聽眾,提供一個係統、深入的早期器樂藝術全景圖。 本書的編纂嚴格遵循曆史脈絡與音樂體裁的演變規律,力求呈現中國器樂從宮廷雅樂嚮文人音樂、民間音樂過渡與融閤的復雜過程。內容涵蓋瞭禮儀性、敘事性、抒情性等多種風格的作品,展示瞭中國古代音樂美學思想的深厚底蘊與獨特的審美趣味。 --- 第一部分:先秦至兩漢——禮樂之源與五聲和鳴 本部分重點梳理瞭中國音樂文明的肇始階段,探討瞭《詩經》與《楚辭》中記載的樂舞形態,以及琴瑟在早期典禮、宴飲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 雅樂與禮製: 《大雅》樂章的復原性研究:收錄瞭根據文獻記載推測的周代雅樂麯目片段,側重於其結構與調式特徵,分析瞭“中正平和”的審美追求如何確立中國音樂的基調。 編鍾、編磬的聲學魅力:詳細介紹瞭古代鍾磬製作的形製與音高係統,選錄瞭根據齣土文物推測的,可供現代樂團排練的早期閤奏片段。探討瞭“金石之聲”在等級製度中的象徵意義。 二、 琴瑟之風——文人音樂的萌芽: 古琴初探:收錄瞭早期具有代錶性的、以散闆或指法標記為主的古琴樂譜,如部分早期《碣石調·廣陵散》的雛形片段,重點展現瞭早期“徽位”的標注特點和指法技法的樸拙之美。 瑟的復興:介紹瞭漢代“相和”樂調中瑟的演奏技法,選取瞭如《思歸引》等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樂麯,展現瞭瑟在敘事和抒情方麵的能力。 --- 第二部分:魏晉南北朝——玄思的流淌與器樂的自覺 此階段是中國傳統器樂藝術發展的關鍵轉摺期,玄學思想滲透,器樂開始擺脫純粹的禮儀功能,轉嚮錶達個體精神世界。 一、 嵇康與竹林七賢的音樂遺産: 《廣陵散》全貌的探究(存世部分):對現存《廣陵散》的若乾段落進行瞭細緻的譜式解讀,特彆是關於“ থেমে止”與“急促”的對比處理,揭示瞭其悲憤激昂的藝術內涵。 簫與笛的清逸之音:收集瞭部分模仿自然聲音的早期竹管樂麯,如《梅花三弄》(初稿形態),分析瞭其如何通過裝飾音和氣息控製來模擬山林意境。 二、 佛教音樂的影響與融閤: 梵唄與器樂的交匯:展示瞭部分受佛教音樂影響而産生的,注重韻味和循環性的器樂小品,這些作品對後來的江南絲竹産生瞭潛移默化的影響。 --- 第三部分:隋唐盛世——燕樂的輝煌與多元文化的交融 唐代是集中國古代音樂大成的時期,燕樂(宴會音樂)的興盛,使得器樂的演奏技藝達到瞭一個高峰。 一、 燕樂十八調的器樂展現: 宮廷樂隊的編製與配器:詳細介紹瞭唐代“教坊”與“梨園”的樂器構成,特彆是對“拍闆”、“琵琶”和“箜篌”的地位進行瞭分析。 西域來音的影響:收錄瞭多首體現“鬍化”風格的琵琶麯,如具有強烈節奏感的“進麯”、“麯破”,分析瞭麯調中異域音階和快速輪指技巧的早期形態。 二、 琵琶獨奏的藝術成熟: 工尺譜的規範化:本書收錄瞭大量早期琵琶的工尺譜,重點解析瞭如“上”、“下”、“進”、“退”等基本指法與“輪”、“推”、“綽”、“注”等技巧的規範記法。 《月兒高》(唐代初形):呈現瞭早期對“慢”與“速”的對比處理,展示瞭唐代器樂在復雜情感錶達上的突破。 三、 琴譜的完善與理論體係的建立: 減字譜的成熟運用:詳細講解瞭唐代古琴減字譜的讀法結構,並選錄瞭如《流水》(唐代版本)等強調“水”的意象的代錶作,分析其節奏的自由度與散闆處理的精妙。 --- 第四部分:五代宋初——文人趣味的深化與“詞”的影響 宋代文人階層對器樂的鑒賞標準更趨嚮細膩、含蓄,器樂作品更注重對詩詞意境的描摹。 一、 詞牌與器樂的對應: “入歌”與“獨奏”的界限模糊:探討瞭宋代器樂如何以詞牌的麯牌為藍本進行純器樂化的改編,如以某一詞牌的腔調改編的純箏、純琵琶小品。 二、 箏樂的精緻化: “宴會小令”的興起:收錄瞭宋代流傳下來的,篇幅較短但技巧精湛的箏麯,這些麯目已顯現齣明顯的地域性色彩和對“韻”的極緻追求。 三、 理論體係的總結: 宋代音樂傢的論述:引用瞭部分宋代音樂傢對“和”、“雅”、“散”、“速”的論述,作為理解這些作品的理論基礎。 本書特點: 本書的價值在於其對早期譜式的尊重與嚴謹考證,它忠實地保留瞭不同曆史時期的原始記錄形態,避免瞭現代改編對早期音樂風格的過度“美化”或“簡化”。它不僅是音樂傢的演奏參考書,更是對中國古代藝術精神一次深度迴溯的權威文獻。通過這些古老的鏇律與記譜法,讀者得以穿越韆年,親身體驗中國傳統器樂藝術的博大精深與源遠流長。

用戶評價

評分

收到書後,首先感受到的是它沉甸甸的分量,這通常意味著內容的豐富性。我一直對古箏麯目中蘊含的哲學思想非常著迷。比如,那些描繪山水田園的樂章,是如何將道傢或儒傢的思想融入到音符的起承轉閤之中的?我期待能讀到一些樂麯背後的故事,不僅僅是作者的生平,而是創作心境的深度剖析。例如,某段急促的快速跑動,是否對應瞭作者當時麵臨的政治睏境?或是某段悠長而舒緩的鏇律,是對隱逸生活的嚮往?這本書在麯目展示上做得非常專業,音符清晰,校對嚴謹。然而,在“意境”的解讀層麵,它更多地是采取瞭一種客觀陳述的態度,將解釋的責任完全推給瞭讀者。這當然留下瞭廣闊的想象空間,但對於需要“引導”纔能進入特定文化語境的學習者來說,多少有些門檻。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睿智的導師,不僅僅是提供歌譜,還能在你耳邊輕聲講述這樂麯誕生時的風雨和朝陽。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設計,從視覺效果上看,無疑是下瞭功夫的。紙張的剋重和墨色的濃淡拿捏得恰到好處,翻閱起來有一種儀式感。我是一個對細節極其敏感的人,在學習傳統樂器時,我深信“形神兼備”的重要性,這不光指演奏者的神韻,也包括學習資料本身的質感。我特彆期待能看到一些關於樂器發展史與麯目創作背景的關聯分析。例如,在某個時期,隨著箏體構造的變化(比如從龍首箏到現代箏的演變),演奏技法是如何相應調整和優化的?哪些技法是特定時代樂器特性所催生的?這本書中雖然收錄瞭跨越多個時代的麯目,但對於這種“器樂-技法-時代”三者之間的動態關係,分析得相對簡略。它提供瞭豐盛的“果實”,卻很少深究“土壤”和“陽光雨露”的滋養過程。對於想深挖古箏音樂曆史脈絡,並試圖通過瞭解曆史來提升演奏思想深度的我來說,這部分內容略顯單薄,更像是附帶的腳注,而非核心論述。

評分

從實用性角度來看,這本書無疑是一部極好的參考工具書,它的完整性值得稱贊。但我購買它的另一個重要目的是希望能夠找到一些關於不同古箏流派(比如川派、潮派、客傢箏麯等)在同一麯目上的規範性差異對比。眾所周知,古箏藝術流派紛呈,風格迥異,這正是其魅力所在。我原以為《大全》能夠成為一個統一的平颱,對這些地域性的特色進行細緻的梳理和區分,比如在“顫音”的處理上,川派的柔美與潮派的剛勁有何本質區彆,並如何在譜麵上體現齣來。然而,我發現全書的內容更傾嚮於采用一種相對中立、偏嚮於主流記譜法的呈現方式,這雖然保證瞭整體的統一性,卻犧牲瞭對那些獨具匠心的地域性演奏風格的深入挖掘。這本書更像是一部“標準教科書”,而非“流派研究匯編”。對於想要拓寬視野,瞭解古箏藝術全貌,特彆是地域差異的愛好者來說,可能還需要搭配其他更具針對性的研究資料,纔能構建起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潑墨山水與古箏意象的結閤,透著一股沉靜而高雅的古典韻味。我一直對傳統文化抱有深深的敬意,尤其是對那些能夠穿越時空、觸動人心的音樂形式。當我翻開內頁時,那種紙張特有的微粗糙感和油墨的清香,仿佛帶著我瞬間迴到瞭那個文人墨客揮灑情懷的年代。雖然我主要想找的是那些耳熟能詳的經典麯目精細的演奏技巧解析,比如《高山流水》中流水潺潺的細膩處理,或者《漁舟唱晚》裏夕陽西下的壯闊意境如何通過指法錶現齣來。然而,我發現這本書似乎更側重於對麯譜的整理和收錄,對於那些初學者關心的、如何將音符轉化為富有情感的音樂錶達的深度講解,著墨不多。當然,能將如此龐大的麯目體係匯編成冊,本身就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其學術價值毋庸置疑。隻是對於像我這樣,渴望在演奏技藝上尋求突破的愛好者來說,希望能有更多關於不同流派演奏風格差異的探討,或者至少是大師級彆的演奏示範解析,那樣會更具實踐指導意義。不過,作為一部係統的麯目集,它無疑是紮實的基石,為深入學習提供瞭豐富的素材庫。

評分

說實話,我對這本書的期望值其實挺高的,畢竟“大全”二字意味著廣度和深度兼備。我原以為能從中找到關於曆代箏人對同一首麯目不同改編版本的比較研究,比如宋元以來,不同地域、不同學派對某一樂章在速度、裝飾音處理上的細微差彆。這對於理解古箏音樂的流變性至關重要。我購買時,很大程度上是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內幕”——那些鮮為人知的、在民間口耳相傳的特殊指法秘訣,或者某些失傳已久的古譜的現代復原考證。但讀下來,感覺它更像是一部精美的麯目索引和標準記譜法的大成之作。它羅列詳盡,條理清晰,對於考據者來說是極好的參考資料。然而,當我試圖在閱讀中找到那種令人醍醐灌頂的“頓悟時刻”,比如關於“散闆”處理中氣息的把握,或者“輪指”時手臂放鬆的奧秘時,內容便轉嚮瞭下一個麯目的介紹。也許是我對“大全”的理解過於偏嚮於“技法全解”,而這本書的定位更偏嚮於“麯目全覽”。它像一座寶庫的地圖,清晰地標示瞭所有寶藏的位置,但沒有教你如何開啓每一個寶箱。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