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编选的《中国传统古筝曲大全(下)》收录的 乐曲基本是按照各流派传人传谱的脉络来安排的,许 多乐曲也许是重复的,但这本乐谱的精彩之处也就在 这里。你可以这里找到许多同**派不同传人的同一 首乐曲,你可以对比它们的异同,从不同的方面去欣 赏它们。在这里,不同的版本没有高下之分,大可不 必用程度的难易和水平的高低去评判它们。同一首乐 曲的不同版本,体现了乐曲本身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浙江古筝流派
浙江古筝流派与传人
浙江古筝流派的技法特点
浙江古筝流派的代表曲目
1.八板
2.小开门
3.十二板
4.望妆台
5.凤凰台
6.鸳鸯戏水
7.云板
8.三十三板(一)
9.三十三板(二)
10.三十三板(三)
11.三十三板(四)
12.刺绣鞋
13.灯月交辉(一)
14.灯月交辉(二)
15.月儿高(一)
16.月儿高(二)
17.霓裳羽衣曲
18.将军令(一)
19.将军令(二)
20.将军令(三)
21.将军令(四)
22.云庆(一)
23.云庆(二)
24.四合如意(一)
25.四合如意(二)
26.高山流水(一)
27.高山流水(二)
28.高山流水(三)
29.高山流水(四)
30.海青拿天鹅
31.海青拿鹤
32.小霓裳曲
33.霸王卸甲
附:浙江古筝流派筝谱演奏符号说明
陕西古筝流派
陕西古筝(秦筝)简介
陕西筝曲及其调式音阶
一、周延甲(编创)
1.绣金匾
2.画阁秦筝
3.大金钱
4.老龙哭海
5.五*调
6.五*鸟
7.欢音曲
8.西京调
这部《中国传统古筝曲大全(下)》的选曲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它并非简单地罗列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曲”,而是深入挖掘了一些地方流派中流传已久、却鲜少被大众接触到的珍品。比如其中收录的几首带有浓郁浙派风格的作品,其演奏技巧上的细腻处理和旋律进行上的婉转曲折,都展现了古筝艺术在不同地域土壤中生根发芽的独特生命力。阅读乐谱时,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创作者或改编者对于传统语汇的巧妙运用,那些看似简单的音符组合,实则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演奏者的心血。尤其是对其中一些篇幅较长、结构复杂的篇章,编者在指法提示和力度处理上的建议,显得尤为精准到位,这对于那些希望深入理解并准确再现作品原貌的演奏者来说,无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更像是一份精心烹制的文化盛宴,而非仅仅是一本曲集,它引导着听者和演奏者去追溯那些散落在民间的艺术瑰宝,体会古筝艺术的广度和深度,让人不禁感叹,原来我们熟悉的古筝世界,还有如此多未被充分探索的秘境。这种对传统曲目挖掘的深度和广度,是很多市面上同类书籍所不及的,真正体现了“大全”二字的重量感与责任心。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个突出优点,在于其对古筝音色的理解和文字描述的诗意化表达。在处理一些描景抒情的乐曲时,编者使用的术语或修饰词汇,充满了古典的韵味和画面感,让人在阅读乐谱的同时,脑海中就能自动构建出相应的听觉意象。例如,对于一段表现“秋水潺潺”的段落,书中不仅仅标记了“琶音”,而是用“轻盈如露,绵长似水流”这样富有画面感的描述来引导演奏者控制指力与触弦速度。这种对听觉美学的高度提炼和文学化的表达,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愉悦感和代入感。它让学习古筝从一种纯粹的技术训练,升华为一种意境的审美体验。对于那些追求演奏“味道”的进阶学习者来说,这种对演奏情绪和意境的精准传达至关重要。它教会我们如何用声音去描摹自然、抒发情怀,是技艺达到一定高度后,通往艺术境界的桥梁,体现了东方音乐美学中“情景交融”的最高追求。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收录范围似乎有意避开了那些已经被各种唱片公司过度饱和演绎的作品,转而聚焦于那些在民间广为流传,但在正式出版物中相对稀有的曲目,这无疑是给古筝界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书中对一些极具地方特色的筝曲的整理,比如带有浓厚陕西地方色彩的叙事性长篇,其独特的节奏律动和模仿人声的旋律线条,极大地拓宽了我的音乐视野。阅读这些曲目时,我仿佛能听到黄土高原上风声猎猎,感受到那些古老故事的厚重。这种对“非主流”优秀传统曲目的抢救性挖掘和系统整理,体现了编者对古筝音乐文化传承的深刻责任感。它不仅仅是一本供人弹奏的曲谱,更是一份珍贵的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的成果汇编。我甚至将其中几段旋律运用到了自己的现代创作构思中,那些朴素却极富张力的民间音调,为我的作品增添了不可替代的泥土芬芳和生命力。这种对本土根源的深度挖掘,是当下许多追求新意的音乐人所急需的养分。
评分拿到这册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装帧设计,虽然主题是传统古筝曲,但其排版风格却带着一种恰到好处的现代气息,使得原本可能显得沉闷的厚重典籍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我特别欣赏编者在注释部分所下的功夫,他们不仅仅是给出了简单的调性标识,更是对曲目背景、历史演变,乃至不同演奏流派在处理同一乐句时的细微差异,都做了详尽的考据和说明。举例来说,对于一首流传已久的民间小调的改编版本,书中对比了至少三种不同的历史版本,并分析了各自的时代烙印,这种学术性的严谨态度,让这本曲集超越了单纯的演奏参考书的范畴,更像是一部活态的古筝音乐史文献。这种深入到文本源头、力求还原历史真实面貌的努力,对于严肃的古筝学习者,尤其是致力于古筝理论研究的学者而言,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场与历史对话的探险,总能发现一些新的理解维度,让原本熟悉的旋律变得立体而丰满起来。这种知识密度极高的内容组织方式,让人爱不释手,丝毫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评分作为一名常年与古筝打交道的琴人,我深知一本好的曲集,其核心价值在于能否精准地传达作曲者的意图,并提供一套清晰可行的演奏路径。《中国传统古筝曲大全(下)》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尤其是在对演奏技巧的视觉化呈现上,做得令人称赞。它没有采用那种千篇一律的标记符号,而是巧妙地结合了图文并茂的方式,比如对一些高难度“摇指”或“轮指”段落,配有清晰的手型分解图示,这对于自学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尝试依照书中的指法图来练习几段快板乐句,发现其对减轻手部紧张、提高连贯性确实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此外,书中对于乐曲中情绪转折点的把握,也给出了非常富于感染力的文字描述,让演奏者在技术操作之外,更注重情感的注入。这种技法与心法的完美结合,使得学习过程高效且充满乐趣,不再是机械地敲击琴弦,而是真正理解了如何“歌唱”出古筝的灵魂之声。可以说,这本书是技艺提升和艺术修养并重的一把钥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