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级
练习曲
1 双弹轮练习(众手浇开幸福花)
2 快速七声音阶练习(《海鸥》片断)
3 两志部练习(橄榄树)
4 快速三连音齐竹练习
5 右手快速独立性练习
乐曲
1 苏武牧羊
2 渔舟唱晚
3 木兰辞变奏曲
4 思(扬琴与打击乐)
5 映山红
6 拉萨行
7 哀思
8 土家摆手舞曲
乐曲说明
第八级
练习曲
1 两声部练习(哆来咪)
2 两声部练习(摇篮曲)
3 两声部练习(牧童短笛)
4 双手快速分解练习
5 综合练习(音乐会练习曲)
乐曲
1 离骚
2 汩罗江随想曲
3 川江音画
4 山寨风情
杨琴又名洋琴,在传入我国近四百年的历史长洁中,历经演变和积淀,已经成为色彩鲜明的中国民族弹拨乐器。其音色悠扬典雅,擅长于弹奏轻快活泼和清丽委婉的曲调、音乐创作、音乐创作、理论研究和乐器改良诸方面已经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尤其是近十年来随着社会音乐普及教育和考级活动的开展,扬琴乐苑更加呈现出姹紫嫣红的繁荣景象,海内外学习演奏扬琴的人越来越多。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在原来编选的《海内外扬琴考级教程》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的筛选和修订,审慎地新编了这套教材。
本教材共分九级,其中一、二、三级为初级,四、五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扬琴教学的老师,我对市面上各种版本的教材都有所涉猎,但真正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凤毛麟角。这套教材在曲目选择和难度递进上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它不是简单地将不同难度的曲子堆砌在一起,而是经过精心编排,每一个级别(特别是7-9级这种进阶阶段)的曲目选择都紧密围绕着当时考级的核心能力要求。比如,对于快速轮竹的技巧训练,它巧妙地融入了某几首特定的乐曲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艰深技巧的攻克,而不是生硬的技巧练习册。此外,对于乐曲的情感表达和文化背景的介绍也做得非常到位,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至关重要。我发现,当学生理解了乐曲背后的故事或地域特色后,他们的演奏便不再是机械的音符堆砌,而是充满了灵气和感染力。这种由内而外的教学设计,才是真正的高级教材所具备的特质。
评分说实话,很多官方出品的教材在“可读性”和“趣味性”上往往有所欠缺,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教条感。但这本教材在保持权威性的同时,注入了一种令人愉悦的学习体验。我特别喜欢它在部分乐曲旁边会配有小小的“音乐家寄语”或“演奏小贴士”,这些小花絮虽然不涉及核心技术,但却能瞬间拉近学习者与音乐的距离。例如,某首曲子旁注释着作曲家创作时的心境,这让演奏者在处理乐句时有了更丰富的情感依托。此外,全套书的字体选择和间距处理非常人性化,长时间练习下来,眼睛不会有任何不适感。这种对学习者舒适度的高度关注,是很多“重技术轻感受”的教材所忽略的。它让你觉得学习扬琴是一件享受而非负担,这种积极的情绪反馈,对于维持学习热情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扬琴教材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硬壳精装,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质量就非常可靠。封面采用的是那种典雅的米白色调,搭配着烫金的中央音乐学院校徽,显得既庄重又大气,一看就知道是正统出品。内页的纸张选取也十分讲究,不是那种廉价的反光纸,而是哑光的特种纸,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而且,油墨印刷的清晰度极高,无论是五线谱还是简谱,每一个音符、每一个指法标记都纤毫毕现,即便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起来也毫无阅读障碍。我特别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装订处非常牢固,可以完全平摊在琴架上,这在练习中是非常实用的功能,不像有些教材一合上就弹不下去。这本书的排版布局也体现了专业性,曲目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页眉页脚的设计既简洁又不失美感,体现了一种沉稳的学院派风范。从拿到手的瞬间,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对这套考级曲目的尊重和对学习者的关怀,这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音乐文献。
评分这套教材的曲目广度令人赞叹,它完美平衡了传统民族音乐的精髓与现代音乐的创新表达。在那些经典的传统乐曲部分,你能感受到作者对原作精神的精准把握和尊重,比如对传统演奏法和装饰音的规范化处理,这对于保持扬琴艺术的纯正性至关重要。然而,它并没有止步于复古,其中穿插的当代创作曲目,如一些融合了交响乐思维或具有强烈现代节奏感的作品,极大地拓宽了扬琴的表现力范围。这使得学习者在掌握传统技艺的同时,也能面向未来,适应更高层次的音乐交流需求。在我看来,一套优秀的考级教材,必须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它既要让人脚踏实地继承传统,又要给予人展翅高飞的翅膀,这套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让人在学习中充满了对扬琴艺术无限可能性的期待。
评分我是一个自学扬琴的业余爱好者,选教材时最怕的就是那种只顾曲目难,不顾学习路径的“炫技”书籍。庆幸的是,这套教材的编排思路非常符合我们这种需要清晰指导的自学者。虽然是冲着高等级去的,但它并没有直接把高难度的“拦路虎”放在你面前,而是通过前置的、难度略低于目标级别的曲目,为每一项核心技术(比如泛音、轮竹的过渡、特定的把位转换)打下坚实的基础。每首曲子后面附带的演奏提示非常精炼且实用,它们不像某些教材那样空泛地喊“要抒情”,而是具体到“在第三拍的弱起音要比前两拍轻半个力度”,这种精确的指导对于自学者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盲目摸索,而是在一位经验丰富的名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地前进,每攻克一曲,成就感都倍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