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管乐队标准化训练教程配套曲集:定音鼓和辅助类打击乐器(2)》为《管乐队标准化训练教程》配套曲集之二的定音鼓与辅助打击乐分册,加强版的难度为1-1.5级,适合中小学和初级程度的管乐队选用。
作者简介布鲁斯·皮尔森(1942年出生),是一位具有世界知名度的作者、作曲家、专家指导 和指挥家。他因为《管乐队标准化综合教程》 (Standard of Excellence Comprehensive Band Method)一书而为出名。皮尔森先生的第I本乐队课程方面的书(Best in Class)也广为人知;同时,他的作品经常为木管乐队 所演出。
这本书的“引进”光环似乎只是个噱头。翻译质量非常值得商榷。很多专业的术语,比如某些槌法的英文原名,在中文翻译后显得晦涩难懂,甚至有些地方的术语对应似乎存在偏差,这对于需要精确理解演奏意图的专业学习者来说是致命的。我发现自己必须时刻对照原版(如果能找到的话)来核对中文说明,这极大地影响了学习效率。此外,谱面中那些关于力度和表情的意大利语指示,翻译得过于直白,完全丧失了音乐表达中的微妙层次感。一套好的引进教材,其翻译的严谨性和专业性是基石,而这本教材在这方面显然是严重失分的,给人一种未经细致校对就匆忙推向市场的仓促感。
评分辅助类打击乐器的部分,我简直要给个大大的问号。书里提到的很多乐器,比如木琴、颤音琴、甚至是一些不常见的民族打击乐器,仅仅是给出了一个非常简短的介绍,甚至连正确的演奏姿势和音色控制的要点都没有详述。作为配套教材,它应该提供的是实操层面的指导,而不是仅仅罗列一个乐器清单。我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去YouTube上搜索这些乐器的教学视频,才能勉强理解谱子上那些模糊的标记到底意味着什么。这大大削弱了教材本身的实用价值,让“配套”变成了“附加”,甚至有点误导性。如果不能提供扎实的配套演奏指导,不如干脆把辅助乐器部分精简掉,集中精力打磨定音鼓的核心内容。
评分这套书的排版简直是灾难性的,字体大小忽大忽小,看得我眼花缭乱。特别是那些复杂的节奏型,在不同的页面上竟然出现好几种不一致的记法,害得我每次练习都要停下来翻阅前面的说明,生怕自己理解错了。而且,纸张的质量也太差了,翻页的时候总感觉快要撕裂了一样,深怕不小心就把宝贵的谱子给毁了。作为一本专业的训练教材,这种粗糙的制作工艺实在令人难以接受,完全没有体现出“引进”应有的水准。每次练习结束,我的眼睛和心情都会被这糟糕的体验搞得很糟心。希望未来的再版能够彻底改进印刷和装帧质量,让学习过程本身也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一场视觉和心理的折磨。
评分我本来是冲着“标准化训练”这几个字来的,以为能找到一套系统、科学的定音鼓练习体系。然而,这本书的内容编排逻辑实在是跳跃得厉害。前几页还在讲一些非常基础的持槌技巧和最简单的单音击打,下一章突然就插入了一段要求极高、速度极快的复杂对位练习,完全没有中间过渡的渐进过程。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很容易打击积极性;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乐手来说,又显得有些零碎和不成体系,缺乏对核心难点的深度挖掘。感觉作者更像是把不同阶段的练习曲目随意地堆砌在一起,而不是精心设计一条清晰可见的“进阶之路”。如果想真正实现“标准化”,内容的逻辑流畅度和难度爬升曲线必须得到根本性的重塑。
评分曲集的难度跨度实在太不均匀了。我练习到中间一些曲子时,感觉难度骤升,有些地方的节拍变化和重音分布设计得非常刁钻,似乎更多是为了炫技而非教学目的。定音鼓的训练应当注重扎实的基本功和乐感培养,而不是一味追求复杂的节奏变换。相比之下,一些基础练习曲的重复性又显得有些过高,让人感觉在做机械性的重复劳动,而不是在提升音乐表现力。整体来看,曲目的选择显得有些主观和偏颇,缺少一些经典、公认的、能有效锻炼特定技术(比如音准保持、动态控制)的保留曲目。这份曲集更像是一份个人精选集,而非一套面向大众的“标准化”参考资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