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1.序曲一号“告诉你……”(Op.4 N0.1,1955年)
2.序曲二号“流水”(Op.4 N0.2,1955年)
3.主题与变奏曲(Op.6,1956年)
4.叙事诗《恩凡》(Op.11,1958年)
5.云南民歌五首(op.15,1962年)
山歌
牧羊腔
猜调
红河波浪
西厢坝子一窝雀
6.摇篮曲
7.小诙谐曲
8.组曲《南国印象》(op.33,1992年)
关于几首钢琴作品
目录
1.序曲一号“告诉你……”(Op.4 N0.1,1955年)
2.序曲二号“流水”(Op.4 N0.2,1955年)
3.主题与变奏曲(Op.6,1956年)
4.叙事诗《恩凡》(Op.11,1958年)
5.云南民歌五首(op.15,1962年)
山歌
牧羊腔
猜调
红河波浪
西厢坝子一窝雀
6.摇篮曲
7.小诙谐曲
8.组曲《南国印象》(op.33,1992年)
关于几首钢琴作品
中国钢琴艺术事业起步晚,历史短,与西方数百年的历史无法相比,但就在这短短的七、八十年里,钢琴已成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很普及的乐器了,中国自己也培养了一支钢琴师资队伍和一些在上享有盛誉的钢琴演奏家。同时,中国的作曲家们也创作了许多钢琴作品,对钢琴曲的民族特色作了探索和研究。钢琴演奏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作品,这早已被西方音乐史所证明。一个民族乐派的形成首先离不开具有民族风格的作品。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几代作曲家和钢琴家谱写了各具特色的钢琴曲,其中有许多经受了时代的考验,受到钢琴演奏家们的喜爱并在世界演出。但应该承认,过去我们推广很不够。这里有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对本国作品不够重视,还有宣传不够及出版困难的问题。现在,上海音乐出版社推出《中国*作曲家钢琴作品系列》丛书,由童道锦和王秦雁担任主编。这套丛书精选了中国钢琴创作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十八名作曲家的主要作品,是一套有学术价值的书谱,可视为中国钢琴作品创作发展史的索引。这里出版的作品都是由作曲家自修订的一手材料,包括演奏注释和创作笔记,是非常珍贵的版本。近20年来,世界上对中国的兴趣越来越大,不少外国钢琴家也开始演奏中国乐曲。因此这部丛书的出版,不仅是中国音乐界的一件大事,而且将对中国钢琴艺术走向世界、中国新文化的传播起到推动作用。希望有更多的作曲家为钢琴谱曲,更多的钢琴演奏家演奏中国钢琴作品,以促进中国的钢琴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于教材的教学法部分,我必须给予高度肯定。它不仅仅是一本“放谱子”的集合,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坐在你旁边耳提面命。讲解的部分通常都放在曲目之前或页脚,但篇幅精炼,直击要害。比如,在处理某一首练习曲时,书中会特别指出“此处需注意左手声部的独立性,避免与右手旋律线纠缠不清”,这种针对性极强的提示,帮我省去了自己摸索和反复试错的时间。而且,它没有过度依赖复杂的术语,很多难点都是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解释的,比如形容某个触键要像“羽毛轻轻落下”,或者某个乐句要“像水流一样连贯”。这种生动且接地气的指导,极大地激发了我对音乐的理解力和表现欲,让我不再只是机械地敲击琴键,而是开始真正地“思考”音乐的内在情绪。
评分我得说,这套教材的选曲和编排思路,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半路出家的业余学习者量身定做的。它不像有些教材那样,上来就给你塞一堆晦涩难懂的古典练习曲,让人望而生畏。这本书很聪明地将一些基础的技巧练习融入到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音乐片段中,比如那些带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小品,听起来就不那么枯燥乏味,反而在弹奏中能感受到一种旋律的愉悦感。更绝的是,它对不同阶段的学习者给出了非常细致的梯度划分。我开始接触的几首曲子,节奏型和和声进行都非常简洁,主要目的是建立正确的坐姿和手臂放松的意识。随着学习的深入,难度曲线平稳上升,你会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对于音阶的均匀度、琶音的流畅性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这完全是潜移默化的效果,而不是那种硬性的、机械的重复训练。
评分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在朋友的书房里看到这本教材的,当时就被它散发出的那种沉静而专业的学习氛围所吸引。我本来对“钢琴教程”这类书籍抱有保留态度,总觉得它们大多是陈旧的、难以跟上现代钢琴演奏理念的步伐。然而,这本《朱践耳钢琴作品曲谱》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选材广度令人惊叹,既有扎根于本土文化的深情表达,也有吸收了西方键盘音乐精髓的严谨结构。更重要的是,它传达了一种对音乐本体的尊重和敬畏感。翻阅全书,能感受到一种清晰的脉络,仿佛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导师,循序渐进地引导你走进钢琴艺术的殿堂。它不是那种速成的秘籍,而是一部需要你投入时间、用心去体会的艺术之旅的地图,让人感到踏实和信赖。
评分作为一名已经接触钢琴有段时间的进阶学习者,我尤其关注曲目中对于演奏技巧细节的处理和深度挖掘。这本书在收录一些中高级曲目时,展示了非常严谨的学术态度。它不仅提供了清晰的记谱,还巧妙地在某些高难度段落后附带了“演奏提示分析”。这些分析不是空泛的理论,而是基于实际演奏经验的总结,比如如何分配手指力量以应对快速的八度或三度叠奏,或者在保持踏板干净的前提下,如何处理复杂的连奏。我曾经为一段连续的分解和弦的圆润度犯愁,而书中关于如何调整手腕的弹性、利用手臂的微小摆动来驱动手指的讲解,简直是醍醐灌顶。这套教材真正做到了对“如何弹好”的深度剖析,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如何弹出声音”的初级阶段。
评分这本乐谱的装帧设计真是令人眼前一亮,纸张的质感摸起来厚实而细腻,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易出现磨损的痕迹。印刷的清晰度更是没的说,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表情记号都界限分明,即便是对初学者来说,也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困难。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它对指法标记的标注非常到位,不再需要我费力去揣测作曲家或改编者想要表达的力度变化和触键方式。我记得我之前买过几本其他出版社的乐谱,那种油墨味大得让人头疼,但这本几乎闻不到什么刺鼻的气味,这一点对于长时间练习的钢琴人来说,简直是福音。翻开扉页,排版布局也十分讲究,留白恰到好处,使得整个乐谱在视觉上非常舒适,长时间盯着看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从内页的装订工艺来看,它采用了比较平整的装订方式,即便是打开到最中间的跨页,也几乎不需要用手去按压,这对于演奏复杂的复调作品时,实在太重要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