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编者的话
补充说明
曲谱
生:徐策跑城(高拨子导板、垛板回龙、原板、摇板)
斩经堂(二黄碰板、垛板)
打严嵩(西皮流水板)
赵氏孤儿(新反八岔、反二黄散板、原板、散板)
清官册(二黄慢板、原板、小开门、原板、摇板)
画龙点睛(西皮慢板、原板;二黄导板、回龙、慢板、原板、吟板、散板、原板、垛板、快板)
上天台(二黄慢板、原板、快三眼板)
贺后骂殿(二黄原板、垛板、原板、散板)
击鼓骂曹(西皮快三眼板、原板)
捉放宿店(二黄慢板、原板)
定军山(西皮快二六板、摇板)
浣纱记(西皮二六板)
鱼肠剑(西皮原板、快板、散板)
珠帘寨(西皮导板、原板、二六板、流水板)
大保国(二黄快三眼板)
碰碑(反二黄慢板、快三眼板、垛板、原板)
逍遥津(二黄导板、回龙、原板、幔板、垛板、散板)
马前泼水(西皮导板、原板、摇板)
野猪林(反二黄散板、原板、散板)
秦琼卖马(西皮慢板、摇板)
战蒲关(二黄原板)
小生:白门楼(西皮导板、慢板、二六板、摇板)
柳荫记(西皮原板、摇板)
监酒令(二黄导板、回龙、慢板)
丑生:徐九经升官记(二黄散板、四平调、垛板、快板)
净:探阴山(二黄导板、回龙、原板、碰板、原板、散板)
锁五龙(西皮导板、原板、快板)
横槊赋诗(西皮导板、原板、快流水板)
曹操与杨修(反二黄慢板、散板)
旦:西施(二黄导板、回龙、慢板)
宇宙锋(西皮原板)
凤还巢(西皮导板、慢板)
三堂会审(西皮导板、回龙、慢板)
穆桂英挂帅(西皮二六板、摇板)
太真外传(反四平调导板、碰板、反八岔、反四平调、反小开门;反四平调导板、春日景和、碰板;反二黄导板、回龙、慢板)
窦娥冤(反二黄慢板)
荒山泪(西皮慢板、原板、二六板、摇板)
春秋配(二黄慢板)
龙凤呈祥(西皮慢板)
棒打薄情郎(二黄导板、回龙、慢板、原板)
痴梦(四平调、二黄慢板)
老旦:打龙袍(西皮导板、慢板、原板、流水板;流水板、摇板)
李逵探母(二黄导板、慢板、中三眼板、原板)
三进士(二黄慢板、原板、摇板)
钓金龟·哭灵(反二黃慢板、原板)
杨门女将(二黄导板、回龙、原板、垛板、原板)
对花枪(高拨子导板、垛板回龙、摇板、快板)
对唱:
[生、旦]:四郎探母(西皮流水板、快流水板、快板、摇板、快流水板、快板、散板)
野猪林(二黄散板、碰板、原板、碰板三眼、原板、散板)
[生、净]:断密涧(西皮原板、快板、散板)
[小生、净]:飞虎山(西皮二六板、快流水板、二六板、快板)
[生、旦、净]:二进宫(二黄原板)
曲牌:
哪吒令
曲牌联奏
后记
《京剧曲谱精选(第2集)(修订版)》根据京剧的“生、旦、净、末、丑”,其行当的排列,基本上是依据各行当在舞台上演出的分量而形成的,几百年来已然俗成无可非议。但究其丑角的唱腔基本上是在“生”唱腔的基础上变化而成的,因此《京剧曲谱精选(第2集)(修订版)》将丑角的唱腔归入“生”行,排在“生”、“小生”之后称为“丑生”。
说实话,我购买这套书之前是有些疑虑的,毕竟京剧的“活的艺术性”很难完全被固定的文字和符号所捕捉。但翻阅之后,我发现这本书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提供了坚实的“骨架”,但又留出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它给出了规范的节奏框架和旋律线,但对于演唱者如何在这个框架内加入润腔、颤音、以及情绪的递进,则留给了演奏者自身的理解和功力。它不像某些僵硬的教材,把所有可能性都锁死了,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先生,给你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基本的门径,但最终的艺术升华,还是要靠你自己的悟性去完成。这本书是通往京剧艺术殿堂的坚实阶梯,而非终点。
评分这本书的“修订版”三个字,对我这个追求完美的人来说,有种特别的吸引力。我总是在想,既然是修订过,那么一定是吸取了第一版发行后的反馈,针对一些模糊不清或者可能存在印刷错误的地方做了修正。我特意对比了几个我比较熟悉的唱段的早期版本(如果有的话),发现修订版在个别乐器重音标记上确实更加精确了,而且对于一些传统上口口相传但谱子上未明确记载的滑音处理,这次也给出了一个相对规范的参考值。这说明出版方在尊重传统的同时,也兼顾了现代学习者对于清晰度和准确性的需求。这种对细节的打磨,体现了出版机构的专业素养和对京剧艺术的敬畏之心。
评分这本厚厚的乐谱集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光是封面那种雅致的墨绿和烫金字体,就让人心头一震,感觉像是捧着一件老物件儿。我翻开目录,第一眼就被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名吸引住了,从《贵妃醉酒》到《霸王别姬》,几乎涵盖了京剧艺术的精华片段。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是提供简单的五线谱或简谱,而是非常细致地标注了大量的板式、拍子、以及最关键的——各种板眼和韵白的位置,这对于想深入研究京剧伴奏或者想要自己“对谱”的票友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之前买过几本其他的曲谱,要么是印刷太粗糙,要么就是对“左手”的伴奏处理过于简单化,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似乎是在努力还原舞台上的真实声音,对于那些需要精确掌握“起腔”、“收势”的细节的演奏者,这本书的价值无可估量。
评分我是一个戏曲爱好者,但业余时间有限,通常只能通过听录音来感受京剧的魅力。坦白说,纯粹听唱片很难捕捉到乐师和演员之间那种微妙的“配合”与“呼应”,尤其是器乐部分的精妙之处往往被淹没在演唱的高亢之中。这本书的出现,完美弥补了这一遗憾。它把那些听起来“浑然一体”的音乐结构,拆解成了清晰可见的音符和节奏符号,让我能够真正理解一段精彩的“流水板”是如何通过鼓板、京胡、月琴的配合,一步步推高情绪的。我试着对照着书上的谱子,去回放那些经典的唱段录音,那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的感觉,是单纯听唱片无法给予的。这种视觉化和结构化的呈现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欣赏层次。
评分我对传统音乐的整理工作一直抱有一种近乎苛刻的态度,总觉得很多现代出版物在抢速度、求数量的时候,牺牲了艺术的严谨性。然而,这套《京剧曲谱精选》系列(虽然我手上的是第二集修订版)却让我看到了上海音乐出版社在学术上的坚持。它的排版设计非常讲究,线条清晰,字号适中,即使是快速阅读复杂的锣鼓点子和唱腔的起伏,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更重要的是,我注意到它在处理一些流派风格迥异的唱段时,会用旁注的形式指出该曲目属于哪个流派的标志性处理方式,比如谭派的韵味和程派的韵味在某些长腔上的细微差别,这种深度挖掘的编辑手法,远超一般曲谱的水平。这让我觉得,这套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本带有注释和解析的“教科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