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前言
早期唱腔
1.劝卿家休动气(选自《香妃》)
2.她不该在金殿(选自《香妃》)
3.这里不是你回邦(选自《月光曲》)
4.是慧妹的良辰(选自《一缕麻》)
5.是难违父命去出嫁(选自《一缕麻》)
6.悲切切泪淋淋坐起半身(选自《黑暗天堂》)
唱腔选段
7.思想从前(选自《礼拜六》)
8.谯楼初鼓夜更残(选自《义》)
9.隆冬寒露结成冰(选自《宝玉夜探》)
10.在军中苦思量(选自《胭脂贼》
11.见书信恨海难平气难填(选自《夜半风啸声》)
12.淅沥沥雨声风凄凄《选自《新闺春梦》
13.慈母爱儿深似海(选自《杏花村》)
14.我在张家长工做(选自《双推磨》)
15.推呀拉呀转又转(选自《双推磨》)
16.磨儿牵得圆又圆(选自《双推磨》)
17.我只道奸臣只生奸女(选自《盘夫索夫》)
18.不住钱塘住南京(选自《盘夫索夫》)
19.休道曾荣无情义(选自《盘夫索夫》)
20.上楼暗暗观动静(选自《盘夫索夫》)
21.一见本章好心伤(选自《盘夫索夫》)
22.见娘子怒容满面怒不休(选自《盘夫索夫》)
23.五色缤纷结彩楼(选自《彩楼记·彩楼》)
24.雨打鸡毛湿(选自《彩楼记·彩楼》)
25.小姐出题成大礼(选自《彩楼记·彩楼》)
26.想我偶经彩楼前(选自《彩楼记·彩楼》)
27.只为书友来相招(选自《彩楼记·逐婿》)
28.只怪蒙正家寒贫(选自《彩楼记·途中》)
29.虔诚祷告灶爷神(选自《彩楼记·祭灶》)
30.回想彩楼初见面(选自《彩楼记·祭灶》)
31.木兰寺内钟声响(选自《彩楼记·赶斋》)
32.见小姐睡蒙咙(选自《彩楼记·辨踪》)
33.辘辘饥肠心寒颤(选自《彩楼记·辨踪》)
34.只见小姐真气恼(选自《彩楼记·辨踪》)
35.天地无边路绵长(选自《庵堂认母》)
36.观音大士细听真(选自《庵堂认母》)
37.抬头望见一盏灯(选自《庵堂认母》)
38.放生池里池水深(选自《庵堂认母》)
39.兴冲冲奉命把花送(选自《送花楼会》)
40.此处客地是异乡(选自《送花楼会》)
41.我为你小姐珍珠凤(选自《送花楼会》)
42.飞鸟归巢夕阳斜(选自《劈山救母·宿庙题诗》)
43.恕未曾供香烛酌水献花(选自《劈山救母·宿庙题诗》)
44.久等娘子无音讯(选自《劈山救母·哭殿送子》)
45.世间男子美貌多(选自《孟丽君·天香馆》)
46.御酒威力胜凡品(选自《孟丽君·相会》)
47.君臣上马缓缓行(选自《孟丽君·游园》)
48.昔日里将你赐婚刘奎璧(选自《孟丽君·保奏》)
49.漫天风雪涌阑关(选自《情探·海神庙》)
50.黄卷青灯两年以上(选自《情探·伴读》)
51.送王郎赴帝京珠泪难忍(选自《情探·送别》)
52.昨日里赴过琼林宴(选自《情探·负情》)
53.他那里言语如剑利(选自《情探·负情》)
54.一言错对张翁讲(选自《情探·负情》)
55.桂英情深实可怜(选自《情探·负情》)
56.说不尽水晶帘下脂香粉媚(选自《情探·情探》)
57.自从姑娘襄阳来(选自《珍珠塔·见姑》)
58.小侄勤读圣贤篇(选自《珍珠塔·见姑》)
59.我只道骨肉总有骨肉情(选自《珍珠塔·见姑》)
60.前奉慈命离乡井(选自《珍珠塔·羞姑》)
61.礼部春闱二月里(选自《珍珠塔·羞姑》)
62.人逢喜事精神爽(选自《珍珠塔·羞姑》)
63.列国年有个小苏秦(选自《珍珠塔·羞姑》)
64.师傅革新着了迷(开篇)
65.总理回眸应笑慰(开篇)
66.我把美酒献给你(开篇)
后记
愿《陆锦花越剧唱腔精选》对陆派传人与作曲家有所启迪,对陆派唱腔爱好者有所帮助,祝陆派艺术继续发展、发扬光大。这次《陆锦花越剧唱腔精选》作为“上海越剧名家唱腔精选系列”出版,增加了她唱腔的音频资料,并制成CD随书附上。使爱好者在阅览曲谱时,还能耳聆听她的唱腔,较全面地体现了陆派唱腔艺术。
《陆锦花越剧唱腔精选》收录了越剧名家陆锦花所演唱的代表性乐段,以乐谱为主,图片和文字为辅,并配以原版CD,为广大戏曲爱好者提供了较好的学习唱本。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而不是冷冰冰的教本。它在教授技术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习者的艺术审美。最让我感动的是,它没有将越剧唱腔简化为僵硬的“技术动作”,而是反复强调了“情”与“腔”的统一。例如,在讲解某一特定唱段时,它会穿插讲解该段落的故事情境和人物心境,使得学习者在模仿发声时,能自然地带入情感色彩。这种“情景教学法”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度。我敢肯定地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入门教程,它更像是一部越剧艺术精神的载体。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如何发出声音”,更是“如何用心去唱好一个角色”。对于想深入了解越剧艺术魅力的学习者,这是一次不容错过的深度体验。
评分说实话,我对传统戏曲的教材一直持有一种敬畏又略带疏离的态度,总觉得那些老教材太过严肃,不够“接地气”。但这一本《正版戏剧教材》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自然,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术语,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那些看似高深的演唱技巧。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越剧不同流派的风格特点也有所涉猎和区分,虽然是以基础教程为主,但这种前瞻性的视角,能让学习者在打好根基的同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我尤其喜欢它对舞台表现力的探讨,唱腔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情感的表达,教材中对此的阐述非常到位,让人在学习“如何唱”的同时,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唱”。这套教材的用心程度,从每一个细节都能感受出来,绝对是面向现代学习者的诚意之作。
评分这套教材的排版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每一个音符和板式的讲解都处理得非常清晰,即便是像我这种刚接触越剧唱腔的新手,也能很快找到重点。尤其是那些示范唱段的选取,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厚的功底。我特别欣赏它在基础气息控制部分的讲解,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堆砌,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实践案例,手把手教你如何找到“腔”的感觉。学了这么久,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好的教材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而这本教材恰恰就是这样一本指路明灯。它的内容编排逻辑性极强,从最基本的发声位置,到复杂的吐字归韵,层层递进,让人感觉每一点进步都是扎实可靠的。CD的录音质量也无可挑剔,人声清晰,伴奏大气,听着听着就忍不住跟着哼唱起来,沉浸感非常棒,这对于培养乐感和腔调韵味至关重要。总而言之,对于想系统学习越剧唱腔的人来说,这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宝典。
评分从一个资深戏迷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传承性”和“准确性”。越剧的魅力在于其细腻婉转,而这些特质必须从最正宗的腔调学起。这套教材显然是经过了严格的学术考证和艺术实践检验的。它所教授的每一个腔口、每一个换气点,都严格遵循了越剧艺术的传统规范。我试着按照书上标注的记谱和节奏去演唱了一些片段,发现那些原本让我感到吃力的、容易“跑调”的地方,竟然变得流畅自然起来。这说明教材在音准和节奏的把控上做得非常精准。此外,它的印刷质量也值得称赞,纸张厚实,不易反光,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容易疲劳。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能有一套如此严谨、专注于核心技艺的教材问世,实属不易,是对传统艺术的一种尊重和弘扬。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实践效果的“动手派”学习者,很多理论书我翻两页就放下了,但这一套教材却能让我持续保持学习的热情。原因在于它的“可操作性”极强。它不是空谈“韵味”,而是告诉你具体的练习方法。比如,在处理一些高腔或转音时,教材里提供的“气口”练习和“喉位调整”的图示,简直就是我的救星。我以前总觉得自己的声音上不去,或者上去了不耐听,现在对照教材的指导,问题迎刃而解。而且,CD的配套使用体验绝佳,它可以作为老师的延伸,随时随地进行跟唱模仿,对比自己的发声效果。这种“教、听、练”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对于那些自学越剧的朋友们来说,这套书的价值简直无法估量,它为你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可遵循的习艺路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