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画白描基础
:29.00元
作者:丁蓓莉 等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4-01
ISBN:9787532259984
字数:
页码:12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81kg
编辑推荐
《中国画白描基础》以十八描法和花卉、禽鸟、人物的临摹与写生为主要内容,并附有课时的具体安排、要点、难点,是中国画专业的基础课教材。
内容提要
中国画讲究线条的运用,故白描是中国画的基本功,如人物画中的“十八描”法,是前人对线描的概括和总结,为后来的中国画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画白描基础》以十八描法和花卉、禽鸟、人物的临摹与写生为主要内容,并附有课时的具体安排、要点、难点,是中国画专业的基础课教材。《中国画白描基础》作者均是来自美院的教授,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和著书经验,为《中国画白描基础》的质量提供了保证。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章 什么是白描
白描是以线为表现手段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的。它是依靠线本身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浓淡干湿等在造型上的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来表现形体的质量感、体积感、动态感和空间感,区别于西方以色彩、明暗来表现物体的方法,同时线条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抽象审美效果。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它源于古代的“白画”,就整个中国画来讲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是中国画的基础训练形式之一,对于训练中国画家的造型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故白描既是工笔画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又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和美学功能。
中国画用线造型的历史悠久,历代白描作品风貌各异。白描花鸟是指用白描的形式去表现大干世界中纷繁复杂的花卉、草木、禽鸟、虫鱼等动植物形象,宋元问采用白描手法米描绘花鸟的名家有北宋仲仁,南宋扬无咎,元代赵孟坚、张守正等。白描人物画是指单用墨线勾勒形象的人物画形式,如唐代吴道子、北宋李公麟、元代赵孟頫,所作人物,扫却粉黛,淡毫轻墨,道劲圆转,超然绝俗,被推为白描高手。唐宋时期,白描面这种艺术形式被广泛采用,以其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画的一个独立艺术种类,并创作了许多的白描人物作品。文人画兴起以后,开始注重笔墨情趣,于是写意人物画盛行,但对线条的审美追求却丝毫没有减弱。
……
序言
章 什么是白描
第二章 十八描法
柳叶描
战笔水纹描
竹叶描
减笔描
柴笔描
蚯蚓描
高古游丝描
琴弦描
铁线描
行云流水描
马蝗描
钉头鼠尾描
撅头丁描
混描
曹衣描
橄榄描
折芦描
枣核描
第三章 花卉的临摹与写生
概述
基本笔法
基本结构
写生步骤
牡丹画法
梅花画法
菊花画法
荷花画法
水仙画法
十样锦画法
蝴蝶兰画法
仙客来画法
紫薇画法
牵牛花画法
第四章 禽乌的临摹与写生
概述
基本笔法
基本结构
临摹与写生方法
麻雀画法
仙鹤画法
虎皮鹦鹉画法
创作方法
第五章 人物的临摹与写生
概述
头部基本画法
手的基本画法
服式基本画法
临摹步骤画法
名画临摹
写生步骤
后记
让我对《中国画白描基础》爱不释手的,是它在“意境营造”方面的独到之处。虽然是白描,但这本书并没有把重点仅仅放在“像”上,而是教导我们如何在看似简单的线条中注入“神韵”。它会引导你去思考,一个物体,无论是一片叶子,还是一只鸟,它所蕴含的生命力是怎么通过线条表现出来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留白”和“虚实结合”的章节,作者并没有给出一堆生硬的规则,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让你去体会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比如,画一棵竹子,不一定非要画出每一片竹叶,有时候几笔浓墨,几根疏淡的线条,反而更能勾勒出竹子的清逸风骨。这种“少即是多”的哲学,在白描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书中的很多范例,即使只是寥寥几笔,却能让你感受到一种宁静、高远或是活泼的气息。这让我意识到,白描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审美的表达。它教会我如何用最精炼的笔墨,去传达最丰富的情感,让画面“活”起来。
评分这本《中国画白描基础》的确是个不错的入门选择。我当初买它,主要是看中了“白描”这个概念,觉得它能让我快速上手,不被色彩和复杂的技法所困扰,先打好基础。拿到书后,我发现它的内容编排很合理,从最基本的线条训练开始,一点点引入不同物体的结构和描绘方法。比如,它会详细讲解如何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现物体的体积感和质感,是虚是实,是粗是细,都有很清晰的图例和文字说明。我尤其喜欢它关于“线条的生命力”那一章节,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怎么画,而是让你去感受线条本身的情绪和力量,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重要。书中的范例选择也很广泛,从花鸟到人物,虽然都是白描,但却能看出功力。而且,它并没有把白描描绘得过于神秘,而是用非常平实的语言,让你觉得“原来我也可以做到”。对于我这种完全没有绘画基础的人来说,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让我觉得中国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它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耐心地引导你一步步探索白描的乐趣,而不是给你一大堆理论然后让你自己去琢磨。
评分《中国画白描基础》这本书在“创作思路”的引导上,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之前总觉得白描只是复制,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它在创作上的无限可能。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画”,更是在启发你“为什么这么画”。我尤其喜欢它在“意境”和“表现力”方面的探讨,它会鼓励你在临摹优秀作品的同时,去思考作者当时的心境,以及他想通过画面传达什么样的情感。比如,画一幅松树,可以表现它的苍劲,也可以表现它的顽强,通过线条的粗细、刚柔,甚至留白的疏密,都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意境。书中的范例不仅仅是静态的展示,很多都带有动态感,仿佛能让你听到风吹过松针的声音,看到松鼠在枝头跳跃。这让我意识到,白描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它让我看到了白描在水墨画中的基础地位,以及它作为一种独立艺术形式的魅力。
评分这本书《中国画白描基础》的教学逻辑非常清晰,我特别欣赏它对“由浅入深”教学模式的坚持。从最基础的笔触训练开始,比如如何提按顿挫,如何控制墨色的浓淡干湿,一直到后面慢慢加入对不同材质的描绘,比如丝绸的光泽感、木头的粗糙感,都是循序渐进的。我当初买这本书,就是觉得它不会一下子把太多东西丢给我,而是让我有时间去消化和练习。书中的练习题设计也很实用,很多都是针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比如茶杯、书卷、简单的花卉。这些练习不仅能帮助我巩固技巧,还能让我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加学习的乐趣。更重要的是,这本书非常强调“观察力”的培养,它会告诉你,画画不仅仅是照搬,更是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理解和感受。我读完这本书,感觉自己看东西的角度都变了,会去留意物体的轮廓、光影的变化,甚至是它们背后的故事。
评分我对这本《中国画白描基础》的印象非常深刻,尤其是在它关于“结构与比例”的处理上。我之前接触过一些绘画书籍,常常会忽略掉最基础的结构分析,直接就开始描摹,结果画出来的东西总觉得“不对劲”。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它没有急于让你画出好看的成品,而是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来讲解如何拆解物体,分析它的骨骼和肌肉(当然,这里的“骨骼肌肉”是比喻性的),然后再进行比例的测量和调整。我记得书里有一章专门讲如何画人物的比例,它会告诉你各个身体部位之间的相对关系,以及在不同姿态下这些比例会如何变化。这一点对于我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而且,书中的插图并非那种高高在上的范例,而是非常有亲和力,很多都是手绘的草图和步骤分解,让你能够清晰地看到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形象的。这种“解剖式”的学习方法,让我对白描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够深入到事物的本质。读完这一部分,我感觉自己的观察力都提升了不少,看什么东西都会下意识地去分析它的结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