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保持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热情

好奇心:保持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热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伊恩·莱斯利Ian Leslie 著
图书标签:
  • 好奇心
  • 探索
  • 学习
  • 成长
  • 思维
  • 知识
  • 人生
  • 热情
  • 发现
  • 自我提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炫丽之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32980
商品编码:29907073634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好奇心:保持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热情

定价:55.00元

作者:【英】伊恩·莱斯利(Ian Leslie)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30023298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提要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图书馆期刊》《科学美国人》等众多媒体联合推荐
一部关于成就人类强大适应力的好奇心简史
理清人类第四驱动力——好奇心的发展脉络
激发人类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每个人自出生起就有好奇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逐渐退化,只保留了学习和探索的习惯。拥有好奇心的人往往更聪明、更富有创造性,也更容易成功。那么是什么剥夺了我们的好奇心?
在这本书中,伊恩·莱斯利指出认为好奇心是不需要回馈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这低估了好奇心的价值。如今认知越来越被精英阶层所垄断,“好奇鸿沟”正在形成,这个鸿沟加深了我们对互联网的依赖。通过智能手机、谷歌搜索、维基百科,我们可以立即知道任何知识,回答任何问题。但是这样能使我们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吗?也许恰恰不会。莱斯利认为真正的好奇心就是会持续地探究,并由此引发洞察力和创新精神。
这本书从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和商业领域吸取了大量的研究结果,告诉人们什么会助长好奇心,儿什么会使好奇心饿死。好奇心需要通过不断的鼓励、奖赏和激励,要成为一种习惯,家庭、学校和工作中耐心培育。
这本书充满了激励人心的故事、案例研究和实用的建议。这是一本能帮你唤醒好奇心,改变人们对好奇心认识的书。

目录


引 言
好奇心:人类的第四驱动力 /1
天赋异禀的黑猩猩坎吉 /1
劳埃德的自我救赎 /3
好奇心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6
消遣性好奇与认识性好奇 /11
选择好奇心的理由 /13
01好奇心的原理
好奇之旅 /19
布莱恩与那把手枪的故事 /19
语言狂人阿奎列斯 /23
好奇是一把双刃剑 /25
为什么智人是如此具有好奇心的动物 /27
文化造就了人类强大的适应能力 /29

02好奇心是如何产生的 /33
婴儿大脑之谜 /33
儿童的好奇心离不开父母的参与 /35
指向对儿童发展至关重要 /38
关于儿童的提问 /40
03谜题与奥秘 /45
好奇心的衰减 /45
好奇因理解而产生,又可被未知激发 /48
过分自信与妄自菲薄 /52
引发好奇的信息缺口 /56
谜题与奥秘的区别 /59
网络对好奇心的挤压 /63
第二部分 好奇心的鸿沟
04好奇历经的三个时代 /73
被视为危险之物的时代 /73
受质疑的时代 /76
快速回答的时代 /82
05
好奇的红利 /91
好奇对成功的影响力 /91
数字鸿沟 /94
互联网让我们变傻了还是更聪明了 /95
好奇心的三个阶段 /98
06提问的力量 /99
提问改变人生 /99
探索知识的通路 /101
不平等的童年 /103
提问在商业中的重要性 /109
07博学的重要性 /113
米特拉的实验 /113
好奇心驱动的教育 /116
对学习的三大常见误解 /118
将知识与好奇对立的危害性 /128
成功的致命一击:童年家庭和文化熏陶的缺失 /132
孩子好奇心的大杀手:放任不管 /134

08保持好奇心

保持好奇心的七种方法 /139
虚心若愚 /139
建造数据库 /146
像“狐猬”一样觅食 /152
询问关键的“为什么” /157
做一个“思想工匠” /165
质疑你的茶匙 /170
将谜题变为奥秘 /180
后记
比雅尼的故事 /185
注解 /191
译者后记 /199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星辰的低语:宇宙深处的探寻与哲思》 内容简介 《星辰的低语》并非一本关于如何点燃日常求知欲的指南,它是一部深入宇宙的史诗性旅程,一次对宏大尺度下物理法则、时间本质以及人类在无垠时空中位置的深刻反思。本书旨在带领读者穿梭于我们所能观测到的最遥远星系,探索那些挑战我们现有认知的宇宙现象,并试图回答一些最古老的哲学命题:我们从何而来,又将走向何方? 第一部:光年之外的景观 本书的第一部分着重于现代天体物理学的最新发现,以一种兼具科学严谨性和文学描摹的笔触,重塑读者对“可见宇宙”的认知。我们不再满足于教科书上的简单定义,而是潜入黑洞视界边缘的引力扭曲,感受时空本身的脉动。 1. 死亡恒星的挽歌与新生 我们将详尽考察超新星爆发的壮丽景象——那是宇宙中最剧烈的能量释放事件。通过分析Ia型和II型超新星的光变曲线,我们揭示了宇宙膨胀的加速本质。这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对宇宙中元素起源的追溯。我们探讨了那些重元素,比如构成我们身体的碳、铁、金,是如何在恒星的熔炉中锻造,并在爆炸的瞬间播撒至星际介质,成为下一代恒星和行星系统的原材料。书中详细描绘了中子星合并产生的引力波信号,这种“时空涟漪”如何为我们打开了观察极端物理环境的新窗口,揭示了宇宙中最神秘的物质形态——夸克物质的存在可能性。 2. 星系团的宏伟结构与暗物质的幽灵 本书将带领读者飞越数亿光年的距离,观察星系团——宇宙中最大尺度的引力束缚结构。我们审视了英仙座星系团、室女座超星系团等标志性结构,并深入剖析了暗物质在塑造这些宏伟“宇宙网”中的关键作用。暗物质的证据不再仅仅是旋转曲线上的异常,而是通过引力透镜效应的精妙测量被可视化。我们探讨了不同暗物质候选粒子(如WIMPs和轴子)的理论模型,以及地下实验室中进行的直接探测实验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与突破。这种对“看不见之物”的系统性探索,迫使我们承认现有粒子物理模型的局限性。 3. 早期宇宙的回响: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我们聚焦于宇宙大爆炸的“快照”——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本书对托鲁斯波、兰姆达-冷暗物质(Lambda-CDM)模型进行了深入而富有洞察力的解读,特别是对CMB中的微小温度涨落(各向异性)的分析。这些涨落,被认为是宇宙结构形成的“种子”,其精确测量(如普朗克卫星的数据)不仅证实了暴胀理论,也对早期宇宙的量子涨落如何转化为我们今天所见的大尺度结构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读者将被引导去理解,我们如何能从今日的宇宙图景中反推出万亿分之一秒前的状态。 第二部:时间的维度与存在的悖论 在考察了物质的分布之后,本书转向了更抽象但同样引人入胜的领域:时间、维度与信息的本质。 1. 黑洞、信息悖论与时空的尽头 霍金辐射的提出,将热力学引入了广义相对论的领域,并引发了关于信息守恒的深刻危机——黑洞信息悖论。本书系统梳理了这一悖论的形成过程,并探讨了近期理论物理学中关于防火墙、软毛(Soft Hair)以及全息原理的最新进展。我们不是提供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跟随理论物理学家们的思维轨迹,感受他们在面对物理学基本定律可能相互矛盾时的挣扎与创造力。我们甚至会冒险触及“虫洞”的理论可能性,探讨时空几何在极限情况下的扭曲是否能容许超越光速的捷径,尽管这仍处于数学模型的边缘。 2. 额外维度的猜想与弦论的审美 本书对超弦理论和M理论进行了介绍,不是以工程手册的形式,而是作为一种试图统一所有基本力的数学美学尝试。我们审视了紧致化维度的概念,思考为什么我们感知到的宇宙只有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额外的六维或七维空间是如何“卷曲”起来的?本书探讨了卡拉比-丘流形(Calabi-Yau Manifolds)的几何复杂性,以及这种抽象数学结构如何可能决定了我们宇宙的基本物理常数。这部分内容侧重于理论的优雅性及其与实验验证之间的巨大鸿沟。 3. 熵增与宇宙的终极命运 时间箭头——我们为什么只能向前运动?本书将熵增定律置于宇宙演化的宏大背景下进行讨论。我们考察了宇宙可能的三种终极命运:大撕裂(Big Rip)、热寂(Heat Death)和可能的大挤压(Big Crunch)。热寂,即熵值达到最大值、所有能量均匀分布、宇宙陷入永恒的、没有事件发生的黑暗状态,被视为最可能的结局。这种对绝对终结的探讨,引发了关于“存在”意义的哲学沉思:在一个注定冷却和消亡的系统中,我们所经历的一切是否具有某种瞬时价值? 第三部:人类的视角与宇宙的映射 本书最后一部分将目光重新聚焦于人类,但这一次,是从宇宙的尺度反观我们自身在知识获取过程中的独特地位。 1. 复杂性涌现与自我组织 我们探讨了从基本粒子到生命体的演化路径。这不是一本生物学著作,而是关注于物理定律如何允许“复杂性”这种涌现现象的出现。生命,作为一种高度耗散的系统,如何利用能量梯度来维持其低熵状态,并暂时对抗宇宙的整体趋势?我们分析了化学热力学中耗散结构理论,并将之应用于理解行星、恒星乃至星系自身的组织化倾向。 2. 认知边界与科学的谦逊 最终,本书探讨了人类认知的局限性。我们所有的观察都依赖于电磁波谱、引力波等有限的载体。什么是我们永远无法观测到的“背景”?我们如何处理那些可能存在但我们缺乏感官或数学工具去描述的现实?《星辰的低语》以一种科学的谦逊作结:宇宙的壮阔,不仅在于其广阔的尺度和深邃的历史,更在于它对我们知识体系的持续挑战。每一个被解答的问题,都指向了更深层次的未知,促使我们对我们所立足的这颗蓝色星球及其承载的智慧,抱持一种敬畏之心。 本书是一次严肃的智力探险,献给所有不满足于“已知”边界的求知者。它要求读者放下对即时满足的渴望,准备好在宏大的时间尺度和抽象的数学结构中,与宇宙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吸引力,"好奇心:保持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热情"。我一直觉得,好奇心是我们探索世界最原始也最强大的驱动力。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被生活中的琐事和既定的模式所困扰,渐渐地,那种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似乎就被磨灭了。这本书的标题,就好像在我心中点燃了一把火,提醒我不要忘记那个曾经对什么都充满疑问的小时候。我非常期待它能帮我找回那种对未知世界充满探索欲望的初心,并且学会如何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依然保持那份纯粹的热情。我猜想,书中应该会探讨很多关于如何培养和维持好奇心的实用方法,或许会分享一些科学家的故事,或者艺术家们打破常规的创作灵感来源。总之,我迫不及待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内容,能让“好奇心”这个概念变得如此振奋人心。

评分

读到这本书的名字,我立刻联想到我年幼的侄子。他总是像个小雷达一样,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疑问,从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会发光,到蚂蚁是怎么搬家的,再到为什么我们不能像鸟儿一样飞翔。那种纯粹的、不加掩饰的好奇心,是我曾经拥有,但随着年龄增长,似乎被生活中的“应该”和“不应该”慢慢压抑了。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启发,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态度。也许,它会提供一些具体的练习方法,帮助我重新点燃内心深处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不再因为害怕失败或感到不足而停止探索。我特别希望它能告诉我,如何在成熟的年龄,依然保有孩童般的纯真和对世界万物的好奇。这种“保持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热情”,听起来就像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能够让人生更加丰盈、更加有趣的秘诀。

评分

“好奇心:保持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热情”,这个书名就足够让人心潮澎湃了。我一直相信,那些伟大的发现和进步,往往都源于最简单的好奇心。想想看,人类之所以能够探索宇宙,能够发明如此多改变生活的科技,背后不都是源源不断的好奇心在驱动吗?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好奇心背后的力量,它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如何塑造我们的个性和对世界的认知。或许,书中会包含一些历史上的故事,讲述那些因为好奇而改变世界的人物,又或者是关于如何将好奇心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建议。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重新认识好奇心的价值,并且学会如何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继续保持那份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热情,让生活充满惊喜和意义。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好奇心:保持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热情",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痛点。我发现自己最近越来越安于现状,做什么事情都觉得“差不多就行了”,很难再激起真正的兴奋和求知欲。以前我总是对很多新鲜事物充满探索的冲动,但现在,生活似乎变成了一张张重复的日程表,让我感到有些疲惫和麻木。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唤醒”的能量,让我重新看到世界的新鲜感和可能性。我猜想,它也许会分享一些关于如何打破思维定势、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以及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发掘有趣之处的智慧。我渴望找到一种方法,能够让我摆脱这种“倦怠感”,重新拥抱那个对未知充满探索欲望的自己。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好奇心:保持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热情",让我眼前一亮。在这个信息爆炸、知识更新极快的时代,保持好奇心就像拥有了一把开启新世界大门的钥匙。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海量的信息,但有多少是真正引起我们深入思考的?又有多少是让我们产生探究下去的欲望的?我猜想,这本书会深入探讨好奇心的本质,它为何如此重要,以及它在我们学习、成长和创新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我期待它能给我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让我能够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始终保持一种开放、接纳的心态,去拥抱那些未知而令人兴奋的可能性。我想,这本书可能会教会我如何更好地提问,如何从看似微小的事物中发现不寻常之处,以及如何将好奇心转化为持续学习和成长的动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