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你音乐梦——音乐自学丛书,面向广大音乐爱好者。它以丰富的内容,循序渐进的编排形式,深入浅出的语言,帮助你走进音乐之门,圆你音乐梦。 本书编写的宗旨是从零起步,带领初学者以愉快的心情,由浅入深、由易而难、循序渐进,系统、规范、科学的进行练习,在练习的设计上,采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曲目,尽量避免枯煤乏味的机械性练习,让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分享快乐和成功,并且不断提高演奏水平和音乐修养。 本书可以作为学校、青少年宫、文化馆、社区等开展音乐活动的教材,也可供家长辅导孩子学习音乐盒自学音乐者选用。
马笠钧(原名马立军),中国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理事,浙江省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全国葫芦丝考级**指导教师,“中国葫芦丝”网站艺术总监。他痴迷于葫芦丝、巴乌等少数民族乐器的研究、制作、收藏,长期为葫芦丝的文化传播四处奔走,是民族文化大众传播的倡导者和推广者,擅长葫芦丝音乐的鉴赏与评论,诠释新的理念与文人情怀,广泛开展公益性的培训课堂,为葫芦丝的文化提升做出了许多贡献。
前言
第一章 葫芦丝入门
第一节 葫芦丝的起源
第二节 葫芦丝的普及意义
第三节 认识葫芦丝
☆葫芦丝秘籍
第四节 葫芦丝演奏入门
☆葫芦丝秘籍二
第五节 吹响葫芦丝
☆葫芦丝秘籍三
第二章 基本音的专项训练
第一节 “5”“6“7”音的练习
☆巧学乐理小知识一
第二节 “1”“2”“3”音的练习
☆巧学乐理小知识二
第三节 “5”“6”音的练习
☆巧学乐理小知识三
第四节 “4”音的练习
☆巧学乐理小知识四
第五节 “3”音的练习
☆巧学乐理小知识五
第三章 气息练习
第一节 长音练习
☆巧学乐理小知识六
第二节 连音练习
☆巧学乐理小知识七
第三节 强弱音练习
☆巧学乐理小知识八
第四节 腹颤音练习
☆巧学乐理小知识九
第五节 循环换气
☆巧学乐理小知识十
第四章 附点音符与切分音的练习
练习一~练习二十一
第五章 手指技巧练习
第一节 倚音的练习
第二节 打音的练习
第三节 叠音的练习
第四节 波音的练习
第五节 颤音的练习
第六节 虚指颤音的练习
第七节 滑音的练习
第八节 插指颤音的练习
第六章 舌头的技巧练习
第一节 单吐的练习
第二节 双吐的练习
第三节 三吐的练习
第四节 花舌的练习
第七章 变化音的练习
练习一~练习七
第八章 转调练习
第一节 全按作“1”的指法练习
第二节 全按作“2”的指法练习
第三节 全按作“3”的指法练习
第四节 全按作“4”的指法练习
第五节 全按作“6”的指法练习
附录一:演奏技巧符号说明
附录二:曲谱目录索引
后记
作为一本声称是“自学丛书”的书籍,它在“互动性”和“反馈机制”上的缺失是最大的败笔。学习乐器,尤其是吹奏类乐器,对听觉反馈的要求极高。一个好的自学材料,应该包含大量的音频示例,并且最好能提供针对性的常见错误分析与纠正方法。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它更像是一份冷冰冰的文本说明书,缺少了“老师”应有的对话感。例如,书中没有关于“如何自我检测音准”的详细指导,也没有针对不同气流强弱的即时听觉对比。你只能自己吹奏,然后靠模糊的自我判断来决定是否正确。这种单向度的信息传递,极大地限制了学习的有效性。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对着一面镜子练习,但镜子里的“我”并不会说话,也不会指出我的错误。对于那些没有音乐背景的读者来说,缺乏这种及时的、专业的“声音指导”,学习过程将充满挫败感。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似乎完全错位了。它在基础知识上讲得过于繁琐和分散,但在真正需要深入钻研的进阶技巧上,又显得浅尝辄止,敷衍了事。例如,它花了大量篇幅去介绍葫芦丝的历史渊源,这对想快速上手演奏的人来说,是明显的“水分”。而到了讨论到复调练习或者不同调性转换时的换气技巧时,解释却轻描淡写,仿佛这些技巧不值一提。这种内容分配的严重失衡,使得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大打折扣。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即学即用”的工具书,而不是一本披着教材外衣的文化普及读物。如果我只是想了解葫芦丝的历史,市面上有很多更精彩的专著。当它标榜“巧学”时,就意味着它必须提供高效、集中的学习策略。但这本书提供的,却是一种散漫的、效率低下的学习体验。它更像是一个知识点的粗略罗列,而非一套精心打磨的教学方案,让我对这次购买感到非常不值。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灾难。大量的黑白插图,模糊不清,线条生硬,根本看不出葫芦丝指孔的准确位置和手型要求。在学习乐器时,手型和姿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这本书提供的图片,还不如手机随便拍一张清晰的照片来得直观。更令人抓狂的是,许多重要的标记符号,比如揉弦、颤音的符号,印得比正文小了好几圈,需要眯着眼睛才能辨认清楚。这极大地影响了学习时的专注度和效率。一个好的自学教材,应该在视觉上传达出清晰、友好的信号,引导学习者轻松进入状态。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在用尽一切方式来“劝退”读者。我甚至怀疑,这本书的校对和设计人员是否真正接触过实体乐器。如果一个设计者连基础的视觉传达原理都不懂,又如何能设计出有效的音乐教学内容?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非常疲劳,这对于需要长时间专注在乐谱和指法对照上的学习者来说,是致命的缺点。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试图梳理这本书的逻辑结构,结果是徒劳无功。它的章节划分显得极其混乱,前后的知识点跳跃性非常大,根本没有形成一个连贯的学习体系。比如,第三章突然开始讨论复杂的装饰音的处理,而读者可能连最基础的C调指法都还没完全掌握。这种教学上的“不负责任”直接导致学习者在建立基础概念时出现严重的认知偏差。书中的曲例选择也令人费解,很多都是一些年代久远的、缺乏时代感的民间小调,对于渴望学习流行乐或者现代民乐的年轻群体来说,吸引力几乎为零。我更希望看到一些能快速带来成就感的入门曲目,哪怕是简单的练习曲也好。但这本书给的练习曲,难度提升梯度极其不合理,很多练习曲的目的是展示作者的“功力”,而不是帮助读者巩固前一课所学的技巧。拿起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学习一种乐器,而是在进行一场与僵硬教条的搏斗。设计者显然是站在自身的专业高度俯视初学者,没有真正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去设计一条“保姆级”的学习路径。
评分这部教材的编排实在太过老套,完全没有抓住现代学习者对直观、有趣学习方式的渴求。翻开前几页,扑面而来的是密密麻麻的五线谱和枯燥的指法图解,仿佛把我瞬间拉回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音乐教室。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这种纯理论堆砌的方式简直是灾难性的。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步骤练习,但很快就被复杂的乐理知识和抽象的节奏概念搞得晕头转向。书中对于气息的运用、指孔的配合等关键技巧,讲解得含糊不清,完全没有提供任何可操作性的练习方法。举个例子,当提到“如何吹出饱满的低音”时,作者只用了一句“保持气流稳定”带过,这对于一个连乐器都拿不稳的新手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更别提配套的音频资源了,音质粗糙不说,演奏者的示范也缺乏激情,听起来像是机器人在机械地完成任务,完全无法激发我学习的兴趣。如果想通过这本书真正入门,恐怕需要额外的辅导老师或者去网上搜索海量的教学视频来填补这些知识断层。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给已经懂音乐理论的人查阅的参考手册,而不是一本真正面向零基础爱好者的自学指南。它的设计思路明显是“填鸭式”的灌输,完全忽略了学习曲线的平滑过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