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鉴别茶干、茶汤、叶底?产地和海拔如何影响茶叶的口感风味?茶叶的品质为何受天候和制作的影响那么大?茶叶的香气和滋味来自茶菁中的哪些化学变化?所有这些疑问,陈焕堂、林世伟著的《乌龙茶的世界》都将为你解答,与你分享无比珍贵的茶人心得、手艺和经验,为你讲述茶行不愿说、不想教、不外传的茶叶知识。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是中国茶的代表 。乌龙茶的种类尤其丰富,茶的种植和生产与自然环 境的相关性非常大。只有认识产地、海拔、季节对茶 叶风味的影响,茶叶的香气与滋味来自与茶菁中的哪 些化学变化,才能透彻了解乌龙茶的品质和影响乌龙 茶口感的关键因素。《乌龙茶的世界》一书中,台湾 专业茶农、职业茶人陈焕堂和林世伟为您领航,从种 茶、制茶到煮茶,从茶园、茶厂到茶席,带你一步一 步寻茶、识茶,一点一滴品茶、赏茶,真正走进乌龙 茶的世界。
自序——茶觅知音
Chapter 1 品种、产地、季节、栽培——乌龙茶的基础知识
进入乌龙茶的世界——认识六大茶类
是茶类、品种,还是商品名?——什么是乌龙茶
专栏 乌龙茶名称的今与昔
判断茶叶品质的四个角度——系统了解乌龙茶的世界
随茶叶变迁而变化的茶树品种——认识不同品种的适制性
买茶要看产地吗?——认识茶树生长与产地的关系
专栏 买茶不只看海拔
合格的栽培才能养出合格的茶菁——栽培方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品味不同季节的茶香——认识季节与茶叶品质的关联
手采才会有好茶?——认识采收方式、成本与品质的关系
Chapter 2 手握、闻香、开汤、品尝——挑选好茶的方法
从科学角度认识茶叶的香气与滋味——关于茶叶化学
茶香哪里来?——寻找喜好香型的四个线索
苦涩哪里来?——化苦涩为醇和的四个关键
一心二叶的迷思——半发酵茶的采摘成熟度要求
专栏 幼恰有底──被遗忘的“步留”
适性而制才能引出好滋味——好茶的制程应该如何
专栏 生茶、青茶、熟茶
茶叶的精制过程——烘焙
看外形还是看外观?——茶叶要讲求外形吗?
使茶汤变苦涩的“积水红”——从汤色判断茶的品质
苦涩的白毫与清甜的包种——茶汤色泽与发酵程度
叶底,茶的履历表——了解叶底与品质的关系
Chapter 3 清香、鲜爽、浓郁、醇和——认识各类乌龙茶
百年基业奠定的清香茶汤——文山包种茶
回归传统的甘醇茶汤——冻顶茶与红水乌龙
消失的番庄乌龙与新兴的红乌龙——番庄乌龙与红乌龙
产在高热夏季的**茶——东方美人
七泡有余香的优良品种——铁观音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高山茶
台湾茶区的新宠儿——红茶
陈香醇厚,还是火气十足——陈年老茶
武夷岩茶——独特的岩韵
福建漳平“台式乌龙茶”——台湾茶在大陆
凤凰水仙——香型多变
永春佛手——与禅道密不可分
漳平水仙——特立独行的茶饼
高海拔不代表高品质——乌龙茶的定价
有机茶一定是好茶?——有机茶的正确概念
看穿比赛茶背后的庞大商机——比赛茶迷思
到茶行买茶去——茶行的角色
专栏 你买的是茶叶还是包装?
品出一杯馨芳——如何品茶
专栏 买茶要领
《乌龙茶的世界》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场意想不到的“味蕾”与“心灵”的双重洗礼。我一直是个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人,但对于茶,总觉得有些遥远和神秘。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打破了我的这种固有印象。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它不是一本单纯的科普读物,也不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论文,而更像是一位老朋友,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分享他与乌龙茶的故事。书中对于乌龙茶的分类、风味特征、以及它们背后的历史文化渊源的介绍,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风土”对乌龙茶品质影响的论述,它让我意识到,每一款茶都承载着它生长的那片土地的灵魂,是风、是土、是阳光、是雨露,共同塑造了它的独特个性。读到关于如何通过观察茶汤的色泽、闻茶香、品茶味来判断一款乌龙茶的品质时,我仿佛也加入了一场“品鉴会”,跟着作者一起,去探索那隐藏在杯中的奥秘。这本书让我对乌龙茶有了前所未有的认识,也让我对“品鉴”这件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期待着未来能够亲自去探索更多不同产区的乌龙茶。
评分这本《乌龙茶的世界》简直就是我近期阅读的惊喜!从封面上那沉静而富有质感的画面开始,就预示着这是一次关于品味、关于生活方式的深入探索。我一直以为自己对茶不过是随口喝喝,解渴提神罢了,但翻开这本书,我才意识到自己对乌龙茶的认知是多么的肤浅。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仿佛能将我带到福建武夷山那云雾缭绕的茶园,耳边回响着采茶女清脆的歌声,鼻尖萦绕着雨后泥土和鲜叶混合的清新气息。书中对不同乌龙茶品种的介绍,比如大红袍的醇厚、铁观音的兰花香,甚至是一些我从未听闻过的独特品种,都描写得跃然纸上,让我恨不得立刻冲泡一杯,细细品味其中的奥秘。更让我着迷的是,作者不仅仅是罗列茶的种类和产地,而是将乌龙茶的历史、文化、制作工艺,甚至与中国文人雅士的情感连接都娓娓道来。读到关于茶道中蕴含的哲学与禅意时,我仿佛也坐了下来,静心感受那份“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宁静。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乌龙茶,也让我对“喝茶”这件事有了全新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饮品,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美的追求,一种与自然的对话。
评分《乌龙茶的世界》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关于茶的书,不如说是一场关于“慢生活”和“匠人精神”的感悟之旅。我一直觉得现代社会节奏太快,许多美好的事物都被忽略了。而这本书,却让我停下了匆忙的脚步,静下心来,去感受一片小小茶叶背后所蕴藏的无穷魅力。作者不仅仅是陈述事实,而是用一种非常诗意的语言,描绘出乌龙茶从一片嫩叶变成杯中佳酿的整个过程。读到关于茶农们一年四季辛勤耕耘,在每一次采摘、揉捻、焙火中倾注的心血时,我深深地被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技艺的执着所打动。书中对于不同乌龙茶产区的风土人情也有着生动的描绘,无论是武夷山的岩韵,还是台湾高山的清雅,都仿佛呈现在眼前,让我对这些地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让我明白,一杯好茶,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质享受,更是对自然馈赠的感恩,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这本书没有给我枯燥的知识灌输,而是让我体验到了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仿佛我也可以成为那个在茶山中寻访,在茶室里品茗的茶人,体会那份宁静与淡泊。
评分读完《乌龙茶的世界》,我才真正理解什么叫做“大道至简”。一本关于茶的书,却能让我从中看到生活的智慧,人生的哲理。作者的文字如同涓涓细流,缓缓地渗入读者的心田,不急不躁,却能引发深刻的思考。我一直以为茶只是饮品,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乌龙茶中蕴含的“中庸”之道,它不像绿茶那样极致的清冽,也不像红茶那样浓烈的醇厚,恰到好处的发酵程度,赋予了它包容万象的性格。书中关于不同冲泡手法对乌龙茶风味的影响的探讨,更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总是随意冲泡,现在才知道,原来不同的水温、浸泡时间、甚至茶具的选择,都能对茶汤产生如此巨大的改变。这让我意识到,很多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却能影响最终的品质。这本书没有给我生硬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段段精辟的论述,引导我思考如何更好地品味生活,如何从简单的日常中发现不凡。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好东西,往往就隐藏在最朴素的背后,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感受。
评分初次接触《乌龙茶的世界》,我原本是抱着一种“打发时间”的心态,毕竟我对茶,尤其是乌龙茶,确实了解不多。然而,这本书带来的冲击远超我的预期,它像是一扇窗,让我窥见了乌龙茶背后那个庞大而迷人的世界。作者以一种近乎考据的严谨态度,却又不失文学的温度,为我们勾勒出了乌龙茶的生长环境、采摘时节、发酵程度对风味的影响。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半发酵”这一关键工艺的详细阐述印象深刻,它解释了为何乌龙茶能够兼具绿茶的清新和红茶的醇厚,这种介于两者之间的独特口感,正是它魅力的所在。书中还穿插了不少关于乌龙茶历史上的传说和轶事,例如茶的起源,历代帝王对乌龙茶的偏爱,以及它如何一步步走向世界,成为国际舞台上的宠儿。这些故事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也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不仅仅是知识的普及,这本书更像是在引导读者去“体验”。它会告诉你如何鉴别乌龙茶的香气、滋味、汤色,甚至是如何冲泡才能最大程度地释放其风味。我迫不及待地想按照书中的建议,去市场上寻找几款不同的乌龙茶,亲自验证一下书中所描述的种种奇妙之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