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的文字描述与真人实体示范相结合;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穴穴俱到;巧妙运用经络腧穴解身体百病
本书介绍了全身400多个穴位的取穴定位方法和功效主治、常用疗法及穴位配伍等,每个穴位配定位图和取穴图各一幅,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教读者准确取穴定位以进行自我养生保健。
老中医养生堂,由多位资深中医临床医师和院校医学专家组成的写作团队,已出版了一大批深受读者喜爱的图书。
第一章 走进经络的神秘世界
认识经络 2
什么是经络 2
现代医学对经络的认识 2
经络与脏腑的调节 3
人体就是一个“小朝廷” 3
经络系统内应五脏六腑 3
经络循行规律 5
经络的表里关系 5
经络的走向、交接规律 5
经络的作用 7
联络脏腑,沟通肢窍 7
运行气血,濡养全身 7
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7
运动与经络疏通 8
经络养生 9
经络与疾病的发生 9
经络与内病外治 10
经络与未病 11
经络与美容 12
常见经络养生法 13
时令与经络养生 15
第二章 神奇的腧穴
什么是腧穴 18
腧穴的命名 19
根据所在部位命名 19
根据治疗作用命名 19
利用天体命名 19
腧穴的分类 20
常用的腧穴 20
特定穴 21
腧穴的穴性 23
腧穴的保健疗疾作用 26
反映病痛 26
双向调节作用 26
特殊作用 26
强身健体 26
近治作用 28
远治作用 28
腧穴定位 29
穴位特征 29
常用取穴法 29
取穴时应注意什么 36
基本的按摩手法 37
弹法 37
拨法 37
推法 38
按法 38
揉法 39
摇法 39
掐法 40
擦法 40
抖法 41
啄法 41
拿法 41
叩击法 42
点法 42
捏脊法 43
振法 43
摩法 43
搓法 44
法 44
拍捶法 44
常见的按摩器具 45
按摩益处多 46
改善亚健康 46
提高免疫力 46
缓解酸痛感 47
增强肠胃功能 47
促进血压稳定 47
增强镇痛效果 47
修复软组织 47
按摩的其他常识 48
按摩的适用病症 48
不宜按摩的人群 48
按摩的注意事项 48
第三章 手太阴肺经
中府 50
云门 50
天府 51
侠白 51
尺泽 52
孔最 52
列缺 53
经渠 53
太渊 54
鱼际 54
少商 54
第四章 手阳明大肠经
商阳 56
二间 56
三间 57
合谷 57
3
阳溪 58
偏历 58
温溜 59
下廉 59
上廉 60
手三里 60
曲池 61
肘髎 61
手五里 62
臂臑 62
肩髃 63
巨骨 63
天鼎 63
扶突 64
口禾髎 64
迎香 64
第五章 足阳明胃经
承泣 66
四白 66
巨髎 67
归来 80
气冲 80
髀关 81
伏兔 81
阴市 82
梁丘 82
犊鼻 83
足三里 83
上巨虚 84
条口 84
下巨虚 85
丰隆 85
解溪 86
冲阳 86
陷谷 87
内庭 87
厉兑 88
第六章 足太阴脾经
隐白 90
大都 90
太白 91
公孙 91
商丘 92
三阴交 92
漏谷 93
地机 93
阴陵泉 94
4
血海 94
箕门 95
冲门 95
府舍 96
腹结 96
大横 97
腹哀 97
食窦 98
天溪 98
胸乡 99
周荣 99
大包 100
第七章 手少阴心经
极泉 102
青灵 102
少海 103
灵道 103
通里 104
阴郄 104
神门 105
少府 105
少冲 106
第八章 手太阳小肠经
少泽 108
前谷 108
后溪 109
腕骨 109
阳谷 110
养老 110
支正 111
小海 111
肩贞 112
臑俞 112
天宗 113
秉风 113
曲垣 114
肩外俞 114
肩中俞 115
天窗 115
天容 116
颧髎 116
听宫 116
第九章 足太阳膀胱经
睛明 118
攒竹 118
眉冲 119
合阳 145
承筋 145
京骨 149
束骨 150
足通谷 150
至阴 150
第十章 足少阴肾经
涌泉 152
然谷 152
太溪 153
大钟 153
水泉 154
照海 154
复溜 155
交信 155
筑宾 156
阴谷 156
横骨 157
大赫 157
气穴 158
四满 158
中注 159
肓俞 159
商曲 160
石关 160
阴都 161
腹通谷 161
幽门 162
步廊 162
神封 163
灵墟 163
神藏 164
彧中 164
俞府 164
第十一章 手厥阴心包经
天池 166
天泉 166
曲泽 167
郄门 167
间使 168
内关 168
大陵 169
劳宫 169
中冲 170
第十二章 手少阳三焦经
关冲 172
液门 172
中渚 173
阳池 173
外关 174
支沟 174
会宗 175
三阳络 175
四渎 176
天井 176
清冷渊 177
消泺 177
臑会 178
肩髎 178
天髎 179
天牖 179
翳风 180
瘈脉 180
颅息 181
角孙 181
耳门 182
耳和髎 182
丝竹空 182
第十三章 足少阳胆经
瞳子髎 184
听会 184
上关 185
颔厌 185
悬颅 186
悬厘 186
曲鬓 187
率谷 187
天冲 188
浮白 188
头窍阴 189
完骨 189
本神 190
阳白 190
头临泣 191
目窗 191
正营 192
承灵 192
脑空 193
风池 193
肩井 194
渊腋 194
辄筋 195
日月 195
京门 196
带脉 196
五枢 197
维道 197
居髎 198
环跳 198
风市 199
中渎 199
膝阳关 200
阳陵泉 200
阳交 201
外丘 201
光明 202
阳辅 202
悬钟 203
丘墟 203
7
足临泣 204
地五会 204
侠溪 205
足窍阴 206
第十四章 足厥阴肝经
第十五章 督脉
第十六章 任脉
会阴 232
曲骨 232
中极 233
关元 233
石门 234
气海 234
阴交 235
神阙 235
水分 236
下脘 236
建里 237
中脘 237
上脘 238
巨阙 238
鸠尾 239
中庭 239
膻中 240
玉堂 240
8
紫宫 241
华盖 241
璇玑 242
天突 242
廉泉 243
承浆 243
第十七章 经外奇穴
四神聪 246
当阳 246
鱼腰 246
太阳 247
耳尖 247
球后 247
上迎香 248
内迎香 248
聚泉 248
海泉 249
金津 249
玉液 249
翳明 250
颈百劳 250
子宫 250
定喘 251
夹脊 251
胃脘下俞 251
痞根 252
下极俞 252
腰眼 252
十七椎 253
内踝尖 259
外踝尖 259
八风 260
独阴 260
气端 260
春季按摩养阳保肝 261
夏季按摩温阳养心 262
秋季按摩补气养肺 263
冬季按摩养心补肾 264
十二时辰经络养生 265
常见病症穴位速查表 267
穴位拼音索引 273
作为一名多年经验的针灸师,我深知精准取穴对于疗效的重要性。《精准+快速取穴速查图典》这本书,可以说是我近期遇到的最令我惊喜的一本专业参考书。它并没有陷入传统图谱的窠臼,而是非常巧妙地融合了现代医学的解剖学知识和传统中医的取穴理论。书中对每一个穴位的定位描述,都极其严谨,不仅提供了体表标志,还结合了骨骼、肌腱等解剖结构,甚至有一些穴位还附带了超声影像辅助定位的说明,这对于我们临床操作的精准度提升了一个档次。而且,书中对一些常用穴位的变异和特殊情况也做了详细的说明,这对于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都起到了很好的预警和指导作用。其次,它的“快速”体现在非常人性化的设计上。它不仅仅是按经络分类,还根据临床常见的病症进行编排,当我面对一个具体的患者时,可以迅速地找到最相关的穴位组合,大大提高了诊疗效率。书中还提供了一些“经验穴”和“特效穴”的推荐,这些都是经过长期临床实践验证的,对于年轻医生或者在学习阶段的同行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这本书的实用性和专业性,让它成为我案头必备的参考资料,大大提升了我临床工作的信心和疗效。
评分我是一名在读的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对于专业书籍的要求一直非常严苛。说实话,市面上关于穴位图谱的书籍琳琅满目,但真正能达到我满意程度的却屈指可数。《精准+快速取穴速查图典》无疑是其中佼佼者。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对每一个穴位的解剖学基础都有深入的阐述,这对于我们理解穴位的深层联系以及临床应用至关重要。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在哪里”,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在那里”,以及这个穴位与周围的神经、血管、肌肉的关系。这一点对于我们进行辨证论治、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有着不可估量的帮助。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对于一些疑难穴位或者争议性穴位的定位,提供了多种观点和参照,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比,这有助于我们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和理解。此外,这本书在“快速”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索引,而是将穴位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组织,比如按照经络、按照主治病症、按照定位部位等等,这种多维度的检索方式,能够极大地满足不同学习阶段和临床需求的用户。对于我们学生而言,这本图典不仅是学习的基础,更是临床实践的有力助手,能够帮助我们在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之间建立起一座坚实的桥梁。
评分对于我这样经常需要查阅中医典籍的学术研究者来说,《精准+快速取穴速查图典》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高效的工具。《精准》的特质体现在它对每一个穴位的定位,都力求达到学术上的严谨和科学性。书中不仅引用了大量的传统文献记载,还结合了现代影像学技术,对穴位的解剖位置进行了精密的标注,甚至对一些传统定位方法中存在的争议点,也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说明,这对于我们进行学术研究、理论辨析非常有价值。而且,书中对于每一个穴位的多维度的信息呈现,包括其经络归属、主治病症、临床应用、配穴方案,甚至是一些重要的文献记载,都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和深入的研究素材。同时,它的“快速”设计也极大地方便了我的工作。在撰写论文、准备学术报告时,我常常需要迅速调取大量穴位信息,这本书的索引系统设计得非常便捷,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快速检索到所需的资料,极大地节省了我的时间。这本书的专业性和信息量,为我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让我能够更专注于理论的创新和探索,而不是花费大量精力在基础资料的搜集和辨析上。
评分这本《精准+快速取穴速查图典》简直是中医学习者和从业者的福音!我是一名中医爱好者,虽然不算专业,但一直对中医针灸有着浓厚的兴趣。过去,我在学习取穴时,常常需要翻阅厚重的典籍,查找各种经络穴位图,效率非常低下,而且常常因为图片不够清晰或者描述不够直观而感到困惑。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学习体验。首先,它的“精准”二字绝非虚设,每一个穴位都配有高清、多角度的插图,从骨骼标志到肌肉纹理,都描绘得细致入微,让人一眼就能辨别。而且,它不仅仅是“好看”,穴位的定位方法也讲解得极其清晰,结合了多种定位技巧,无论是体表标志定位还是骨度分寸定位,都给出了明确的指导,确保了学习者能够准确无误地找到穴位。其次,它的“快速”也体现在方方面面。书的排版设计非常合理,采用了大量的图表和速查索引,我只需要找到相关的症状或者疾病,就能迅速定位到对应的穴位,省去了大量的翻阅时间。而且,对于一些常用穴位,更是提供了多种取穴方式,满足不同情况下的需求。我尤其喜欢它在每个穴位旁边附带的“主治功效”和“临床应用”的简要说明,这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穴位的价值,而不是死记硬背。这本书的易用性和实用性,让我能够更高效地投入到中医的学习和实践中,极大地激发了我对中医的求知欲。
评分我是一个对中医养生非常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虽然没有专业背景,但一直想通过学习中医来更好地调理身体。市面上关于中医的书籍很多,但很多都过于理论化,或者讲得比较笼统,对于如何具体操作,尤其是穴位的选择和定位,常常感到一头雾水。《精准+快速取穴速查图典》这本书,就像一本非常贴心的“中医向导”。它没有用过于专业和晦涩的语言,而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结合大量的精美插图,讲解了每一个穴位的位置和按摩方法。我最喜欢的是,它不仅仅是告诉你穴位在哪里,还会告诉你这个穴位主要能解决什么问题,比如头痛、失眠、消化不良等等。这让我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穴位进行自我保健。书中的“快速”设计也让我觉得非常方便,我不用费力去记忆复杂的经络走向,只需要根据症状去查找,很快就能找到对应的穴位。而且,书中的图非常清晰,我跟着图示,就能很容易地找到穴位,即使是对穴位不太熟悉的人,也能很快上手。这本书让我觉得中医养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神秘学问,而是触手可及的实用技能,极大地增强了我通过中医改善生活质量的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