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快速取穴速查图典

精准+快速取穴速查图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老中医养生堂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
  • 穴位
  • 取穴
  • 图解
  • 速查
  • 经络
  • 按摩
  • 针灸
  • 穴位图谱
  • 临床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3549329
版次:1
商品编码:1191422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88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精确的文字描述与真人实体示范相结合;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穴穴俱到;巧妙运用经络腧穴解身体百病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全身400多个穴位的取穴定位方法和功效主治、常用疗法及穴位配伍等,每个穴位配定位图和取穴图各一幅,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教读者准确取穴定位以进行自我养生保健。

作者简介

  老中医养生堂,由多位资深中医临床医师和院校医学专家组成的写作团队,已出版了一大批深受读者喜爱的图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走进经络的神秘世界

认识经络 2

什么是经络 2

现代医学对经络的认识 2

经络与脏腑的调节 3

人体就是一个“小朝廷” 3

经络系统内应五脏六腑 3

经络循行规律 5

经络的表里关系 5

经络的走向、交接规律 5

经络的作用 7

联络脏腑,沟通肢窍 7

运行气血,濡养全身 7

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7

运动与经络疏通 8

经络养生 9

经络与疾病的发生 9

经络与内病外治 10

经络与未病 11

经络与美容 12

常见经络养生法 13

时令与经络养生 15

第二章 神奇的腧穴

什么是腧穴 18

腧穴的命名 19

根据所在部位命名 19

根据治疗作用命名 19

利用天体命名 19

腧穴的分类 20

常用的腧穴 20

特定穴 21

腧穴的穴性 23

腧穴的保健疗疾作用 26

反映病痛 26

双向调节作用 26

特殊作用 26

强身健体 26

近治作用 28

远治作用 28

腧穴定位 29

穴位特征 29

常用取穴法 29

取穴时应注意什么 36

基本的按摩手法 37

弹法 37

拨法 37

推法 38

按法 38

揉法 39

摇法 39

掐法 40

擦法 40

抖法 41

啄法 41

拿法 41

叩击法 42

点法 42

捏脊法 43

振法 43

摩法 43

搓法 44

法 44

拍捶法 44

常见的按摩器具 45

按摩益处多 46

改善亚健康 46

提高免疫力 46

缓解酸痛感 47

增强肠胃功能 47

促进血压稳定 47

增强镇痛效果 47

修复软组织 47

按摩的其他常识 48

按摩的适用病症 48

不宜按摩的人群 48

按摩的注意事项 48

第三章 手太阴肺经

中府 50

云门 50

天府 51

侠白 51

尺泽 52

孔最 52

列缺 53

经渠 53

太渊 54

鱼际 54

少商 54

第四章 手阳明大肠经

商阳 56

二间 56

三间 57

合谷 57

3

阳溪 58

偏历 58

温溜 59

下廉 59

上廉 60

手三里 60

曲池 61

肘髎 61

手五里 62

臂臑 62

肩髃 63

巨骨 63

天鼎 63

扶突 64

口禾髎 64

迎香 64

第五章 足阳明胃经

承泣 66

四白 66

巨髎 67

归来 80

气冲 80

髀关 81

伏兔 81

阴市 82

梁丘 82

犊鼻 83

足三里 83

上巨虚 84

条口 84

下巨虚 85

丰隆 85

解溪 86

冲阳 86

陷谷 87

内庭 87

厉兑 88

第六章 足太阴脾经

隐白 90

大都 90

太白 91

公孙 91

商丘 92

三阴交 92

漏谷 93

地机 93

阴陵泉 94

4

血海 94

箕门 95

冲门 95

府舍 96

腹结 96

大横 97

腹哀 97

食窦 98

天溪 98

胸乡 99

周荣 99

大包 100

第七章 手少阴心经

极泉 102

青灵 102

少海 103

灵道 103

通里 104

阴郄 104

神门 105

少府 105

少冲 106

第八章 手太阳小肠经

少泽 108

前谷 108

后溪 109

腕骨 109

阳谷 110

养老 110

支正 111

小海 111

肩贞 112

臑俞 112

天宗 113

秉风 113

曲垣 114

肩外俞 114

肩中俞 115

天窗 115

天容 116

颧髎 116

听宫 116

第九章 足太阳膀胱经

睛明 118

攒竹 118

眉冲 119

合阳 145

承筋 145

京骨 149

束骨 150

足通谷 150

至阴 150

第十章 足少阴肾经

涌泉 152

然谷 152

太溪 153

大钟 153

水泉 154

照海 154

复溜 155

交信 155

筑宾 156

阴谷 156

横骨 157

大赫 157

气穴 158

四满 158

中注 159

肓俞 159

商曲 160

石关 160

阴都 161

腹通谷 161

幽门 162

步廊 162

神封 163

灵墟 163

神藏 164

彧中 164

俞府 164

第十一章 手厥阴心包经

天池 166

天泉 166

曲泽 167

郄门 167

间使 168

内关 168

大陵 169

劳宫 169

中冲 170

第十二章 手少阳三焦经

关冲 172

液门 172

中渚 173

阳池 173

外关 174

支沟 174

会宗 175

三阳络 175

四渎 176

天井 176

清冷渊 177

消泺 177

臑会 178

肩髎 178

天髎 179

天牖 179

翳风 180

瘈脉 180

颅息 181

角孙 181

耳门 182

耳和髎 182

丝竹空 182

第十三章 足少阳胆经

瞳子髎 184

听会 184

上关 185

颔厌 185

悬颅 186

悬厘 186

曲鬓 187

率谷 187

天冲 188

浮白 188

头窍阴 189

完骨 189

本神 190

阳白 190

头临泣 191

目窗 191

正营 192

承灵 192

脑空 193

风池 193

肩井 194

渊腋 194

辄筋 195

日月 195

京门 196

带脉 196

五枢 197

维道 197

居髎 198

环跳 198

风市 199

中渎 199

膝阳关 200

阳陵泉 200

阳交 201

外丘 201

光明 202

阳辅 202

悬钟 203

丘墟 203

7

足临泣 204

地五会 204

侠溪 205

足窍阴 206

第十四章 足厥阴肝经

第十五章 督脉

第十六章 任脉

会阴 232

曲骨 232

中极 233

关元 233

石门 234

气海 234

阴交 235

神阙 235

水分 236

下脘 236

建里 237

中脘 237

上脘 238

巨阙 238

鸠尾 239

中庭 239

膻中 240

玉堂 240

8

紫宫 241

华盖 241

璇玑 242

天突 242

廉泉 243

承浆 243

第十七章 经外奇穴

四神聪 246

当阳 246

鱼腰 246

太阳 247

耳尖 247

球后 247

上迎香 248

内迎香 248

聚泉 248

海泉 249

金津 249

玉液 249

翳明 250

颈百劳 250

子宫 250

定喘 251

夹脊 251

胃脘下俞 251

痞根 252

下极俞 252

腰眼 252

十七椎 253

内踝尖 259

外踝尖 259

八风 260

独阴 260

气端 260

春季按摩养阳保肝 261

夏季按摩温阳养心 262

秋季按摩补气养肺 263

冬季按摩养心补肾 264

十二时辰经络养生 265

常见病症穴位速查表 267

穴位拼音索引 273

前言/序言


《穴位探秘:精要速览与实用技巧》 一、 著作缘起与编撰宗旨 在中医浩瀚的理论体系中,穴位无疑是最为核心与具象的组成部分。它们如同人体经络上的璀璨星辰,点亮了生命的运行轨迹,承载着调理身体、防治疾病的万千奥秘。然而,对于许多初学者乃至部分资深从业者而言,穴位如同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星图,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解读和掌握。传统的穴位图谱固然提供了直观的视觉呈现,但往往在信息密度、实用性和记忆效率上存在提升空间。 《穴位探秘:精要速览与实用技巧》的诞生,正是源于对现有穴位学习困境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中医传承与创新的不懈追求。本书编撰的宗旨在于,以一种更加精炼、高效、贴近临床实践的方式,帮助读者快速、准确地掌握人体主要穴位及其临床应用。我们希望通过本书,打破传统学习模式的壁垒,让穴位知识不再是枯燥的背诵,而是鲜活可感的临床工具,为每一位热衷于中医的求知者提供一份坚实的指引。 我们深信,中医的魅力在于其深邃的哲学思想与卓越的实践效用。而穴位,正是连接这两者的桥梁。一本好的穴位图典,不仅要准确呈现穴位的位置,更要能激发读者对穴位功能的理解,并引导其在实际运用中得心应手。因此,本书在内容编排、图文呈现、实用技巧等方面,都力求做到精益求精,旨在成为一本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助手。 二、 内容构建与核心特色 《穴位探秘:精要速览与实用技巧》并非对现有穴位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基于对大量临床经验、医学文献和教学实践的提炼与整合,构建了一套独特的内容体系。本书的核心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精要取穴定位,告别繁琐: “一目了然”的定位体系:本书摒弃了冗长晦涩的定位描述,转而采用简洁、直观、易于记忆的定位方法。我们精选了最常用的定位标准,例如骨度分寸法、标志性解剖结构定位法、及其结合手指测量法(俗称“同身寸”)等,并辅以清晰的图示说明,力求让读者能够迅速找到穴位。 “黄金定位点”聚焦:针对每个穴位,本书提炼出其最关键、最核心的定位标志,避免了不必要的干扰信息。例如,在描述肩髃穴时,我们会重点突出肩峰与肱骨大结节的关系,而不是进行大段的骨骼解剖描述。 “对比记忆”法:对于位置相近或易混淆的穴位,本书会特别进行对比提示,例如足三里与上巨虚,或内关与劳宫,通过突出其细微的定位差异,帮助读者建立清晰的区分概念,避免错穴。 2. 功效直观呈现,理解到位: “功效关键词”概括:每个穴位都提炼出其最核心、最常用的功效关键词,例如,内关的“宁心安神、理气止呕”,合谷的“清热解表、止痛”,太溪的“滋阴补肾、利咽”等。这些关键词如同穴位的“身份证”,让读者能快速掌握其主要功能。 “主治病症”精选:本书精选了每个穴位最常见、最经典的主治病症,并将其分类呈现,如“头面部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等。这样有助于读者将穴位功能与其临床应用场景联系起来。 “配穴思路”引导:在部分重点穴位下,本书会简要介绍其常与哪些穴位配伍使用,以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例如,在介绍足三里时,会提及与三阴交、血海等穴位的配伍,以达到补益脾胃、活血化瘀等目的。这并非复杂的配方,而是提供了一种理解穴位协同作用的初步思路。 3. 图文并茂,视觉辅助强化: 高清彩色插图:本书采用高品质的彩色插图,清晰标示穴位的位置、周围骨骼、肌肉及重要血管神经(适度标注,避免信息过载)。插图风格写实,色彩鲜明,力求还原真实的人体解剖结构。 “穴位廓形”与“解剖层级”:部分穴位会通过简化的廓形图,突出其在肢体或躯干上的相对位置;在需要时,会适当示意穴位所处的解剖层次(如皮肤、肌肉、骨膜等),增强读者对穴位深度的感知。 “操作示意图”:对于一些需要特定进针角度或手法的穴位,本书会配有简要的操作示意图,如点刺、艾灸等,直观展示操作要领。 4. 实用技巧融入,学以致用: “常见病症配穴速查”:本书特设一个章节,将临床上最常见的100余种病症,按照症状或疾病名称进行分类,并直接列出对应的推荐穴位组合。例如,“感冒”可能列出风池、大椎、合谷、肺俞等。“失眠”可能列出神门、三阴交、安眠穴等。这是本书最核心的实用价值体现。 “操作要领与注意事项”:在每个穴位介绍中,都会简要提及该穴位的常见操作方式(如直刺、斜刺、艾灸、拔罐等)以及需要注意的禁忌症或特殊情况,例如“孕妇慎用”、“深刺可能伤肺”等,确保读者在实际操作中的安全。 “自我保健穴位推荐”:为方便读者进行日常保健,本书会推荐一些易于自我按摩或操作的穴位,并指导其按摩手法与时长,如“涌泉穴治足寒”、“内关穴缓解晕车”等。 三、 读者定位与价值体现 《穴位探秘:精要速览与实用技巧》面向广泛的读者群体,旨在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 中医初学者: 本书将是开启中医穴位学习之旅的理想起点。清晰的定位、精炼的功效描述、以及丰富的图示,将帮助他们快速建立起对穴位的基础认知,并有效克服最初的畏难情绪。 中医药院校学生: 在理论学习之余,本书能作为一本极佳的辅助教材,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加深对穴位形态、定位和功能的理解,为临床实习打下坚实基础。 基层中医师与推拿师: 对于需要快速查阅、巩固和拓展临床穴位知识的从业者,本书的“速查”特性和“常见病症配穴”章节将提供极大的便利,成为案头必备的工具书。 健康养生爱好者: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中医方式调理身体。本书提供的自我保健穴位和操作方法,将使他们能够更安全、有效地运用穴位养生。 本书的价值体现在: 显著提升学习效率: 通过精炼的语言和直观的图示,大大缩短了记忆和理解穴位的时间。 增强临床实用性: 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提供直接可用的配穴方案和操作指导。 降低学习门槛: 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中医概念,使中医穴位知识更加平易近人。 促进自我健康管理: empowers 读者掌握自我保健的方法,提升生活品质。 四、 结语 《穴位探秘:精要速览与实用技巧》是一本凝聚了作者对中医热爱与临床经验的书籍。我们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图典,更能成为您探索中医奥秘、提升实践能力的得力伙伴。在追求精准与速度的时代,我们始终坚守中医的精髓,力求以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将古老智慧传递给每一位有缘人。愿本书能助您在针灸、推拿、艾灸等实践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体验中医的无穷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多年经验的针灸师,我深知精准取穴对于疗效的重要性。《精准+快速取穴速查图典》这本书,可以说是我近期遇到的最令我惊喜的一本专业参考书。它并没有陷入传统图谱的窠臼,而是非常巧妙地融合了现代医学的解剖学知识和传统中医的取穴理论。书中对每一个穴位的定位描述,都极其严谨,不仅提供了体表标志,还结合了骨骼、肌腱等解剖结构,甚至有一些穴位还附带了超声影像辅助定位的说明,这对于我们临床操作的精准度提升了一个档次。而且,书中对一些常用穴位的变异和特殊情况也做了详细的说明,这对于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都起到了很好的预警和指导作用。其次,它的“快速”体现在非常人性化的设计上。它不仅仅是按经络分类,还根据临床常见的病症进行编排,当我面对一个具体的患者时,可以迅速地找到最相关的穴位组合,大大提高了诊疗效率。书中还提供了一些“经验穴”和“特效穴”的推荐,这些都是经过长期临床实践验证的,对于年轻医生或者在学习阶段的同行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这本书的实用性和专业性,让它成为我案头必备的参考资料,大大提升了我临床工作的信心和疗效。

评分

我是一名在读的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对于专业书籍的要求一直非常严苛。说实话,市面上关于穴位图谱的书籍琳琅满目,但真正能达到我满意程度的却屈指可数。《精准+快速取穴速查图典》无疑是其中佼佼者。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对每一个穴位的解剖学基础都有深入的阐述,这对于我们理解穴位的深层联系以及临床应用至关重要。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在哪里”,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在那里”,以及这个穴位与周围的神经、血管、肌肉的关系。这一点对于我们进行辨证论治、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有着不可估量的帮助。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对于一些疑难穴位或者争议性穴位的定位,提供了多种观点和参照,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比,这有助于我们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和理解。此外,这本书在“快速”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索引,而是将穴位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组织,比如按照经络、按照主治病症、按照定位部位等等,这种多维度的检索方式,能够极大地满足不同学习阶段和临床需求的用户。对于我们学生而言,这本图典不仅是学习的基础,更是临床实践的有力助手,能够帮助我们在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之间建立起一座坚实的桥梁。

评分

对于我这样经常需要查阅中医典籍的学术研究者来说,《精准+快速取穴速查图典》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高效的工具。《精准》的特质体现在它对每一个穴位的定位,都力求达到学术上的严谨和科学性。书中不仅引用了大量的传统文献记载,还结合了现代影像学技术,对穴位的解剖位置进行了精密的标注,甚至对一些传统定位方法中存在的争议点,也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说明,这对于我们进行学术研究、理论辨析非常有价值。而且,书中对于每一个穴位的多维度的信息呈现,包括其经络归属、主治病症、临床应用、配穴方案,甚至是一些重要的文献记载,都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和深入的研究素材。同时,它的“快速”设计也极大地方便了我的工作。在撰写论文、准备学术报告时,我常常需要迅速调取大量穴位信息,这本书的索引系统设计得非常便捷,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快速检索到所需的资料,极大地节省了我的时间。这本书的专业性和信息量,为我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让我能够更专注于理论的创新和探索,而不是花费大量精力在基础资料的搜集和辨析上。

评分

这本《精准+快速取穴速查图典》简直是中医学习者和从业者的福音!我是一名中医爱好者,虽然不算专业,但一直对中医针灸有着浓厚的兴趣。过去,我在学习取穴时,常常需要翻阅厚重的典籍,查找各种经络穴位图,效率非常低下,而且常常因为图片不够清晰或者描述不够直观而感到困惑。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学习体验。首先,它的“精准”二字绝非虚设,每一个穴位都配有高清、多角度的插图,从骨骼标志到肌肉纹理,都描绘得细致入微,让人一眼就能辨别。而且,它不仅仅是“好看”,穴位的定位方法也讲解得极其清晰,结合了多种定位技巧,无论是体表标志定位还是骨度分寸定位,都给出了明确的指导,确保了学习者能够准确无误地找到穴位。其次,它的“快速”也体现在方方面面。书的排版设计非常合理,采用了大量的图表和速查索引,我只需要找到相关的症状或者疾病,就能迅速定位到对应的穴位,省去了大量的翻阅时间。而且,对于一些常用穴位,更是提供了多种取穴方式,满足不同情况下的需求。我尤其喜欢它在每个穴位旁边附带的“主治功效”和“临床应用”的简要说明,这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穴位的价值,而不是死记硬背。这本书的易用性和实用性,让我能够更高效地投入到中医的学习和实践中,极大地激发了我对中医的求知欲。

评分

我是一个对中医养生非常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虽然没有专业背景,但一直想通过学习中医来更好地调理身体。市面上关于中医的书籍很多,但很多都过于理论化,或者讲得比较笼统,对于如何具体操作,尤其是穴位的选择和定位,常常感到一头雾水。《精准+快速取穴速查图典》这本书,就像一本非常贴心的“中医向导”。它没有用过于专业和晦涩的语言,而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结合大量的精美插图,讲解了每一个穴位的位置和按摩方法。我最喜欢的是,它不仅仅是告诉你穴位在哪里,还会告诉你这个穴位主要能解决什么问题,比如头痛、失眠、消化不良等等。这让我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穴位进行自我保健。书中的“快速”设计也让我觉得非常方便,我不用费力去记忆复杂的经络走向,只需要根据症状去查找,很快就能找到对应的穴位。而且,书中的图非常清晰,我跟着图示,就能很容易地找到穴位,即使是对穴位不太熟悉的人,也能很快上手。这本书让我觉得中医养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神秘学问,而是触手可及的实用技能,极大地增强了我通过中医改善生活质量的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