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烘焙:马琳的40篇烘焙心语和80个好方

情系烘焙:马琳的40篇烘焙心语和80个好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琳 著
图书标签:
  • 烘焙
  • 甜点
  • 食谱
  • 美食
  • 烘焙技巧
  • 马琳
  • 生活
  • 情感
  • 手作
  • 美食教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9102683
版次:1
商品编码:1212539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56
字数:10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这是由知名烘焙达人马琳创作的一本实用而又温暖的烘焙书。书中分享了作者的烘焙经验,从怎样选烤箱、面粉到如何保存和软化黄油,从奶油的打发到和面的手法,51条烘焙经验细细叮咛;作者还分享了自己烘焙之路上所感、所想、成功和失败,让每一个热爱烘焙的人都能找到共鸣;书中的80款烘焙配方,款款精选,从饼干到面包,从蛋糕到小零食,从用烤箱的到不用烤箱的,每一款都能轻松上手,保证学得会。

作者简介

马琳,美食撰稿人,新浪美食博客资深博主,爱美食,爱烘焙,爱生活中美好的一切。曾为杂志编辑多年,大学期间也曾为各大报刊撰写美食稿子,后来自学烘焙,并在博客及电视节目中教做烘焙,其美食配方已有超过270万人次尝试。2013年成立“马琳烘焙工作室”,这里是一个教更多热爱烘焙的朋友学习手工烘焙的课堂,更是一个有共同爱好的朋友聚会的场所。已出版《超爱做饼干》《超爱做蛋糕》《核桃和妈妈的烘焙时光》等多部烘焙图书。

内页插图

目录

08?新手烘焙问答手册

18?基本工具

20?基本食材

22?蛋白糖霜的做法


第一章

开一家小小的甜品店

26?多摩君饼干

30?香蕉乳酪蛋糕

32?糖霜熊猫饼干

36?布丁苹果派

38?草莓布丁慕斯

42?彩珠酸奶棒棒糖蛋糕

46?华夫饼

48?棉花糖布朗尼

50?乳酪球

52?巧克力酥皮泡芙

56?巧克力奶酪纸杯蛋糕

58?太妃花生酥

62?羊角酥巧克力曲奇

66?抹茶牛轧糖




第二章

饼干里的童话王国

72?翻糖彩虹饼干

76?翻糖小熊饼干

80?猕猴桃饼干

82?抹茶巧克力小球

84?糖霜狮子饼干

88?椰子墩

90?雪糕饼干

92?巧克力彩珠饼干

94?巧克力小熊饼干

98?天鹅饼干

102?圣诞树饼干

104?紫薯小熊饼干

106?黑白巧克力曲奇

108?姜饼屋

112?小猪佩琪饼干



第三章

做蛋糕的人都有少女心

116?草莓瑞士卷

120?柠檬小蛋糕

122?嘴唇小蛋糕

124?圣诞老人纸杯蛋糕

126?红茶蔓越莓磅蛋糕

128?戚风蛋糕

130?酒酿芝士蛋糕

132?心机磅蛋糕

136?海洋慕斯

140?花生酱巧克力玛德琳

142?蓝莓果酱麦芬

144?红茶芝士条

146?熊猫慕斯

150?黑白巧克力慕斯

154?甜甜圈蛋糕

158?草莓慕斯蛋糕


第四章

做糕点是为了治愈味蕾

164?布朗尼小挞

168?豆沙餐包

172?花生酱小薄饼

174?豆沙酥饼

176?千层酥条

178?美式巧克力曲奇

180?花生酥

182?山核桃挞

184?沙拉芝士曲奇

186?综合香料三角饼

188?全麦蔓越莓面包

190?奶油面包卷

192?彩绘蛋糕卷

196?布林乳酪派

200?苹果杏仁小饼

202?海盐巧克力曲奇饼干

204?奶油焦糖核桃

206?豆沙菊花酥

208?乳酪核桃酥

212?老婆饼

216?芝士小挞


第五章

没有烤箱也能做好吃的

220?黑芝麻糊

222?花朵冰皮月饼

224?话梅棒棒糖

226?贝壳牛奶糖

228?芒果雪糕

230?猕猴桃沙冰

232?蔓越莓兔子奶冻

234?牛奶椰丝小方

236?巧克力燕麦小圆饼

238?酸甜苹果酱

240?糖渍橙皮

242?紫薯红豆吐司

244?椰蓉吐司

246?牛萨萨


250?后记

253?烘焙食谱征集



《舌尖上的风情:环球美食地图绘制与文化溯源》 图书简介 在这本《舌尖上的风情:环球美食地图绘制与文化溯源》中,我们将踏上一场超越味蕾的壮丽旅程。这不是一本关于特定烹饪技巧或单一菜系的手册,而是一部深度挖掘全球饮食文化脉络的史诗。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一张立体、生动且充满历史厚度的世界美食地图,探寻每一种食物背后所承载的地理、历史、宗教和社群的深刻故事。 全书共分为五大部分,每一部分都将带领读者深入一个特定的地理文化区域,解剖其饮食哲学的根基。 第一部分:美索不达米亚的古老滋味与文明的摇篮 我们将从人类文明的摇篮——两河流域开始。这里不仅诞生了文字和法律,更奠定了许多现代烹饪的基础。我们会详细考察早期农业文明如何塑造了小麦、大麦和豆类的地位,并追溯古代苏美尔人、巴比伦人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发展出最早期的发酵技术——面包和啤酒的诞生,远不止是简单的食物制作,它们是社会组织和集体生活的象征。 泥板上的食谱: 深入解读现存最古老的食谱泥板,还原三千年前的宴会场景,分析当时调味品的稀有性与贵族饮食的奢华。 香料之路的起点: 探讨早期盐、蜂蜜和当地草药在营养学和宗教仪式中的作用。 水的哲学: 阐述尼罗河、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如何决定了地中海东岸和中东地区的核心食材体系,以及灌溉农业对当地饮食文化的永久性影响。 第二部分:地中海的阳光与海洋的馈赠:从希腊到伊比利亚半岛 本部分聚焦于地中海盆地的“三位一体”——橄榄油、谷物和葡萄酒。地中海饮食被誉为最健康的饮食模式之一,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哲学与生活智慧。 希腊的宴会与哲学: 分析古希腊“Symposium”(共饮会)的社会功能,以及奥林匹克精神如何通过严格的饮食规范影响了体育营养学。重点剖析橄榄的种植、压榨技术及其在航海时代作为重要贸易品的地位。 罗马帝国的食物版图: 罗马人如何通过军事扩张,将高卢的奶酪、北非的谷物、小亚细亚的香料汇集到首都。我们将考察阿皮修斯《烹饪》中的食谱,解读罗马贵族对“异域”食材的追求与烹饪手法的复杂化。 伊比利亚的融合: 摩尔人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烹饪艺术的深远影响。探讨柑橘类水果、蔗糖和新的谷物如何通过征服和贸易线路,永久性地改变了伊比利亚半岛的口味结构,为后来“大航海时代”的食材交换埋下伏笔。 第三部分:亚洲大陆的纵深:气候、哲学与发酵的艺术 亚洲幅员辽阔,本书将侧重于探讨东方饮食文化中“平衡”、“时令”和“发酵”这三大核心概念,特别是东亚和南亚的对比。 东亚:米、茶与禅意: 深入研究中国八大菜系的地理成因,分析“南米北面”的根本驱动力是气候,而非仅仅是偏好。重点解析宋代以来,茶道如何从饮品演变为一种复杂的审美体系,以及发酵豆制品(酱油、豆瓣酱)如何在不依赖大量动物脂肪的情况下,为食物提供深厚的“鲜味”(Umami)。 南亚的香料帝国与社会结构: 印度次大陆的饮食是其复杂社会结构最直接的体现。本书将详细拆解印度教、耆那教等宗教信仰对素食主义的推广,以及香料的混合艺术——咖喱粉(Masala)并非单一物种,而是基于地域气候和特定仪式需求的动态配方。探究酥油(Ghee)在宗教净化与日常烹饪中的双重角色。 第四部分:新大陆的发现与全球口味的重塑 本部分将聚焦于16世纪后,美洲食物向旧世界的传播,以及它如何彻底颠覆了全球的农业和餐桌。 “哥伦布交换”的食材革命: 土豆、番茄、辣椒、玉米和可可,这些美洲原产的作物如何首先被欧洲和非洲的贫困阶层接纳,随后成为全球饮食的基石。我们将分析辣椒如何从南美洲的药用植物,在短短数百年内征服了亚洲和非洲的厨房,成为不可或缺的调味品。 玉米的全球化之路: 考察玉米在北美、中美洲与非洲(特别是萨赫勒地区)的命运。在非洲,玉米如何成为人口增长的重要支撑,以及其加工方式(如发酵成粥或糊状主食)如何塑造了当地社群的社会结构。 第五部分:现代化的挑战与未来的餐桌 最后一部分,我们将审视工业革命和全球化对传统饮食文化的冲击与重塑。 工业化的双刃剑: 探讨标准化生产、冷链技术以及快速食品的兴起如何重塑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部分传统烹饪技艺的失传。 地方主义的回潮与食物伦理: 分析当代“慢食运动”、“从农场到餐桌”等思潮的兴起,它们是对工业化食品体系的反思。探讨可持续性、生物多样性以及食物公平性在全球背景下的意义。 美食的未来图景: 展望在气候变化、城市化加速的背景下,人类将如何通过科技(如垂直农业、替代蛋白)和对传统智慧的再发掘,构建一个既可持续又充满文化活力的未来餐桌。 本书不仅是一部美食鉴赏录,更是一部融合了人类学、历史学和地理学的宏大叙事。它教导读者,每一道菜肴,每一种食材,都是一段凝固的历史,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与彼此互动博弈的生动证明。翻开此书,您将不再只是“吃”,而是开始“阅读”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初识这本书,我纯粹是被它极具艺术感的名字所吸引。《情系烘焙:马琳的40篇烘焙心语和80个好方》,光是这名字,就足以勾起我对烘焙的无限遐想。它不像市面上那些充斥着浮夸图片和速成技巧的书籍,反而透露着一种沉静与细腻。当我真正开始阅读时,我发现这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像是一本烘焙日记,记录着马琳与烘焙之间那些细腻的情感羁绊。 她对食材的理解,对过程的热爱,以及对成品近乎偏执的追求,都跃然纸上。在她的笔下,即使是最简单的饼干,也仿佛拥有了生命,承载着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憧憬。我尤其欣赏她对于细节的描述,比如如何判断面团的最佳状态,如何感受黄油与糖混合时的微妙变化,这些都是经验积累的智慧,而她却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让我们这些初学者也能窥探到烘焙的精髓。

评分

《情系烘焙:马琳的40篇烘焙心语和80个好方》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位温柔的烘焙导师,在指引我前行。我一直觉得,烘焙是一门需要灵感和经验的技艺,而这本书恰恰在这两方面都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马琳的“烘焙心语”,就像是在分享她多年的烘焙心得,很多都是我之前从未注意到的细节。 比如,她强调了“感受”的重要性,而不是死板地遵循数字。她会告诉你,面团的状态是会说话的,你可以从它的触感、延展性来判断是否到位。这种将抽象感受具象化的描述,对于我这种容易“数字强迫症”的烘焙新手来说,简直是福音。还有她提到的一些小技巧,比如如何让奶油霜更加稳定,如何让蛋糕胚更加湿润,这些都不是在基础方子里能找到的,而是真正实践出真知后才能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评分

我本来以为,《情系烘焙:马琳的40篇烘焙心语和80个好方》会是一本中规中矩的烘焙书,充斥着各种高难度的技法和复杂的步骤。然而,当我翻阅它的时候,我发现自己错了,而且错得离谱。《情系烘焙:马琳的40篇烘焙心语和80个好方》最吸引我的,是它一种“有人情味”的烘焙。马琳的文字,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架子,反而像是邻家姐姐在和你分享她的私房秘籍。 她会告诉你,烘焙的乐趣不仅仅在于最终的作品,更在于制作过程中的每一次搅拌、每一次烘烤。那些“烘焙心语”,就像是她悄悄告诉你的一些小秘密,关于如何克服烘焙中的小挫折,关于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烘焙时间,关于如何让烘焙成为一种生活调味剂。这种分享,让我觉得非常舒服,也让我觉得,烘焙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可以融入到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中的。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对烘焙的理解,一直停留在“照猫画虎”的阶段,即严格按照步骤来,祈祷成功。直到我接触到《情系烘焙:马琳的40篇烘焙心语和80个好方》,我才意识到,烘焙远不止于此。《情系烘焙:马琳的40篇烘焙心语和80个好方》里的“心语”部分,真的让我眼前一亮。马琳用她朴实而富有情感的文字,讲述了烘焙带给她的治愈、快乐,以及在亲手制作食物过程中获得的满足感。 她不仅仅是分享方子,更是分享一种态度,一种享受过程、珍视当下的生活方式。我读到她写关于家庭烘焙的片段,那种温暖的亲情,因为烘焙而更加浓厚。她提到,制作一款蛋糕,不只是为了品尝它的味道,更是为了和家人朋友分享这份甜蜜,分享这份用心。这种烘焙的延伸意义,是我之前从未深入思考过的。它让我觉得,烘焙不再是枯燥的重复,而是充满爱与分享的艺术。

评分

这本书,我拿到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作为一个普通的烘焙爱好者,我试过不少方子,踩过不少坑,对“爆款”书籍总是有点免疫力。然而,当翻开《情系烘焙:马琳的40篇烘焙心语和80个好方》时,我竟然被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所吸引。马琳的文字,没有那些冷冰冰的配料表和步骤,更多的是一种娓娓道来的讲述,仿佛一个多年不见的老友,坐在你对面,一边和你分享她烘焙的点滴,一边和你一同回顾那些属于烘焙的美好时光。 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失败”的章节,那些不是刻意写出来的“鸡汤”,而是真实地记录了她在某个午后,因为温度计失准而烤焦的玛芬,或是因为第一次尝试某种新手法而塌陷的戚风。这些“不完美”的故事,反而让我觉得特别真实,也特别有共鸣。我们不都是在一次次的尝试和失败中,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方法吗?她并没有回避这些,而是坦诚地分享了她从中学到的经验,以及如何调整心态,重新拿起打蛋器。这种真诚,是很多食谱书难以给予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