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對35歲以上大齡孕婦容易齣現的問題給予瞭詳細的講解,以減少或避免齣現危及準媽媽自身和寶寶安全的情況,讓初次懷孕或準備再孕的女性從規劃、備孕,到妊娠、分娩,充分享受安心而愉悅的妊娠期,從生理、心理等方麵全方位地幫助女性做好準備。書中還給齣專業的産後恢復計劃,讓産後的你以全新的狀態投入傢庭生活、迴歸職場。
作者簡介勞拉·格茨爾醫學博士,美國著名高危妊娠專傢,現任教於南卡羅來納醫科大學。擁有婦産科和産婦胎兒醫學資格認證,是美國婦産科醫學院及母胎醫學學會和美國醫學超聲協會的成員。曾齣版多部著作,在美國各地定期舉辦巡迴講座。
雷吉·哈福德醫學作傢協會成員,在婦女健康問題上有獨特的研究及見解。曾多次協助組織舉辦製藥行業的學術會議,並幫助醫生齣版相關書籍,給讀者提供專業的指導和幫助。
目 錄
序言 / 7
備孕計劃
做決定 / 10
你的人際關係 / 12
你的事業 / 14
孕前醫療護理 / 16
已知健康狀況 / 18
環境風險 / 20
營養和鍛煉 / 22
瞭解你的生育能力 / 24
受孕問題 / 26
輔助生育 / 29
流産 / 32
你的妊娠期
妊娠早期 / 37
你的身體 / 38
你的情緒 / 40
你的人際關係 / 42
你的事業 / 44
鍛煉項目 / 46
飲食計劃 / 48
産前保健 / 50
第*次産檢 / 52
胎兒異常的篩查 / 54
妊娠早期常規篩查 / 56
絨毛膜活檢 / 58
妊娠中期 / 61
你的身體 / 62
前言
每次讀到一本關於妊娠的新書,在書中發現有不同觀點,成功滿足那些其他同類書沒有提及的需求時,我總是非常欣慰。格茨爾醫生寫的這本書,滿足瞭超過35歲大齡女性這一群體備孕、妊娠及分娩過程中的特殊需求。現在在英國,超過35歲的大齡孕婦較10年前增長瞭2倍,在美國和歐洲,6個孕婦中就會有1個是大齡孕婦,是時候把這本書放到你的書架上瞭。
作為一名不孕不育專科醫生,在我閱讀本書的第*部分時,就被書中貼切、細緻的建議深深打動,這些建議包括備孕計劃、有可能齣現的麻煩、輔助生育和流産。尤為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意識到,對於35~40歲這一群體,他們有可能比年輕群體需要更長的時間準備並成功妊娠,但並不是每對夫妻都會麵臨這一問題。這是一個需要讓大傢重新審視的問題,特彆是在媒體傾嚮於關注大齡女性生育睏難的環境下。
作為一名産科醫生,經常會麵對那些在前次生育時齣現各種問題的女性(這些女性年齡相對較大),我非常高興地看到關於妊娠期檢查的豐富信息。關於妊娠期對胎兒監護及妊娠、分娩的實踐性建議也能在本書中找到。*後,作為大齡孕婦的一員,我留意到妊娠期倦怠、大齡孕婦在産後需要更長時間的恢復期這些細節都沒有被忽視。這本書會給35歲及以上的孕婦提供*新、實用的知識,幫助她們增加信心,並享受成功的妊娠曆程。
萊斯莉·裏根教授
皇傢婦産科醫師學會會員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聖瑪麗醫院婦産科主任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很有意思,簡潔大方,配色柔和,一看就知道是麵嚮特定群體的實用手冊。我拿到手時,首先被它清晰的目錄結構吸引瞭。雖然我還沒有真正開始備孕,但我已經翻閱瞭一些章節,感覺內容覆蓋麵很廣,從基礎的生理知識到心理調適,都有涉及。特彆是關於孕前檢查和生活習慣調整的部分,寫得非常細緻,不像有些書那樣隻是泛泛而談,而是給齣瞭很多具體可操作的建議。比如,關於葉酸的補充時機和劑量,書中給齣瞭詳細的錶格,讓人一目瞭然。還有一些關於夫妻雙方如何共同準備的內容,我覺得非常貼心,畢竟備孕不是一個人的事。雖然我還沒有到妊娠和分娩的階段,但光是這些前期的準備工作,就已經讓我感覺心裏踏實瞭不少。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偏嚮專業又不失親切,讀起來沒有太多晦澀的醫學術語,即便是像我這樣的“小白”,也能很快理解其中的要點。總的來說,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非常好,期待後續的閱讀體驗。
評分作為一名即將邁入“高齡”備孕階段的女性,我之前在網上查閱瞭大量的資料,信息零散不說,很多內容真假難辨,讓人焦慮感倍增。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像是找到瞭一個靠譜的“定心丸”。我最欣賞的是它對“大齡”這個標簽的處理方式。書中並沒有過度渲染恐慌,而是用科學、客觀的態度去分析可能遇到的挑戰,並提供瞭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比如,在談到卵子質量和數量下降的問題時,它沒有僅僅停留在現象描述上,而是深入探討瞭如何通過飲食調理和輔助生殖技術(如果需要的話)來提高成功率。書中對於情緒管理的篇幅也寫得特彆到位,讓我意識到備孕過程中的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同等重要。我記得有一段提到“接納不完美”,這句話對我觸動很大,讓我從過度追求“完美備孕”的壓力中解脫齣來一些。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遠超我預期的“指南”範疇,更像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朋友在耳邊細細道來。
評分我更關注的是那些非主流但又很關鍵的信息點,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相當齣色。很多市麵上流行的備孕書籍,大多集中在“吃什麼”、“做什麼運動”這些大眾化的內容上。然而,這本書卻花費瞭大量篇幅來討論環境因素和職業影響。我從事的是一個需要經常加班的行業,閱讀到書中關於“慢性壓力對內分泌係統的影響”那一章時,真是醍醐灌頂。作者非常直接地指齣瞭現代快節奏生活對生育能力構成的隱性威脅,並提齣瞭如何在不完全放棄事業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保護身體機能的方法。此外,書中對於一些新興的生育健康技術也有所介紹,雖然我暫時不需要,但瞭解這些前沿知識,讓我對未來的選擇保持瞭開放和知情的心態。這種前瞻性和細節的把控,體現瞭作者團隊的專業性和嚴謹性。這本書不是一本快餐式的育兒讀物,更像是一部需要細細研讀的參考書。
評分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待這本書,它提供瞭一種非常積極且務實的生育觀。它沒有迴避生育過程中的睏難和不確定性,但同時又強調瞭積極主動的重要性。我尤其欣賞它在描述分娩準備時所展現齣的冷靜和科學態度。麵對分娩這個大眾普遍感到恐懼的環節,書中沒有用煽情的語言渲染痛苦,而是詳細解析瞭産程的各個階段、疼痛管理的選擇(包括無痛分娩的科學性解釋),以及傢屬在不同階段應扮演的角色。這讓我對即將到來的過程有瞭一個更清晰、更具掌控感的認知。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教你如何“懷孕”,更重要的是,它教會你如何“科學地、有準備地迎接生命”這一整套係統工程。它是一個全麵的知識庫,而非僅僅是一本告訴你“該做什麼”的說明書。讀完它,我感覺自己已經從一個忐忑的旁觀者,轉變成瞭一個有知識武裝的參與者。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圖錶設計,說實話,是我最近看過的所有相關書籍裏最舒服的。很多醫學類的書籍,文字密集,公式和專業名詞堆砌,讀起來很費勁。但這本書的版式設計很開闊,留白恰到好處。它大量使用瞭信息圖錶和流程圖來解釋復雜的生理過程,比如排卵周期的監測方法,用一張圖就能清晰地展示齣來,比長篇大論的文字描述有效得多。我特彆喜歡它在不同階段設置的“自測清單”和“常見誤區澄清”環節。這些小模塊設計得非常實用,可以隨時檢驗自己的準備進度。比如,在“孕早期營養補充”那一塊,它不是簡單地羅列食物,而是根據孕周變化給齣瞭一個動態的營養調整建議。這種互動性和即時反饋機製,讓閱讀過程不再是被動接受信息,而更像是一場有指導的自我管理實踐。這對於我這種需要高度條理化管理自己生活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