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孕产妇婴幼儿护理百科
定价:38.00元
作者:王琪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512704060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63kg
编辑推荐
对于新时期初为父母者来说,面临的一切都是新鲜而又令人手足无措的新课题。新生儿有哪些发育特点;新生儿该如何喂养、如何护理;如何进行早期培育;婴儿每个月的发育特点有哪些变化;婴幼儿的营养特点有哪些;如何进行早期培育;如何进行饮食指导;如何进行智力开发;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等都让初为父母者格外关心。因此,王琪编著了《孕产妇婴儿护理百科》一书,对所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给予科学的指导,使每一个宝宝都能健康地成长,从而迈好人生的**步。
内容提要
本书有许多值得向读者推荐的理由。个理由就是作者,由全国知名妇幼保健专家精心打造;第二个理由就是全面实用,从孕妇保健,到产妇护理、新生儿及婴儿的护理保健、孕产妇及婴儿的安全健康饮食与保健都做了详尽的介绍;第三个理由是系统、新颖,它汇集了诸多专家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和专业精华,内容前卫、时尚;第四个理由也是值得肯定的,即文字表达方式的通俗易懂,能极为有效地将原本晦涩的专业性知识,转化为惠泽大众的常识。相信广大读者能够从这本《孕产妇婴儿护理百科》中,获得许多实际的帮助和启示,成为你身边而忠实的良师益友。
目录
篇 孕妇的护理 节 胎儿与母体的变化 一、0~3周(1个月) 二、4~7周(2个月) 三、8~11周(3个月) 四、12~15周(4个月) 五、16~19周(5个月) 六、20~23周(6个月) 七、24~27周(7个月) 八、28~3l周(8个月) 九、32~35周(9个月) 十、36~39周(10个月) 第二节 孕期的日常护理 一、温馨的生活氛围 二、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三、孕期的正确姿势和动作 四、孕期的卫生与修饰打扮 第三节 孕妇的调养 一、孕期饮食指导 二、孕期营养需求 三、孕期营养原则 四、孕期可选择的食品 五、孕期饮料的选择 六、孕早期膳食举例 七、孕中期膳食安排 八、孕晚期膳食安排 第四节 孕期特殊情况的处理 一、癫痫病人怀孕怎么办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怀孕怎么办 三、孕妇患有病毒性肝炎怎么办 四、病人能否怀孕 五、妊娠的生物致畸因素 六、孕妇做X射线检查有害 第五节 怀孕的保健 一、孕妇患病应看医生 二、孕妇早期要查白带 三、孕妇要防治早期感冒 四、孕妇要防治早期发热 五、孕妇要防治心慌气促 六、孕妇应防心烦意乱 ……第二篇 产妇的护理第三篇 婴儿的护理
作者介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围产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从事围产医学工作20余年,专注于孕前保健、孕期保健、高危妊娠监测及管理以及优生优育咨询;擅长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产科危重急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已发表专业论文10多篇,参与撰写生殖健康孕期保健类科普书籍30余部。获科学技术部华夏高科技产业创新二等奖,完成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妊娠高血压疾病与凝血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首都医学发展基金“子痫前期及并发症预测和管理的研究”。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一场灾难,色彩搭配非常老气,灰蒙蒙的背景配上深蓝色的宋体字,阅读体验极差。更要命的是,它居然把所有关于产后出血风险评估的章节和介绍如何给新生儿洗澡的图文放在了一起,内容跨度之大,让人精神随时处于紧绷和放松的极度撕裂中。我耐着性子想找到如何处理宝宝湿疹的有效方法,结果翻了半天,找到的都是大篇幅讨论“母乳性湿疹”的免疫球蛋白反应机制,具体到润肤霜的选择和更换环境的建议却少得可怜,像插播广告一样被塞在角落里。而且,书里引用的案例和图片,感觉像是从上个世纪的医学期刊里直接“抓”出来的,人物造型和场景都非常不符合现代的育儿环境。比如,介绍如何给宝宝拍嗝,用的还是那种老式的、全身包裹严实的襁褓方式,这在现在提倡“俯趴”和“仰卧睡姿”的当下,显得非常过时甚至有点危险。总而言之,这本书在视觉传达和内容的时效性上,都让我感觉像是在翻阅一本尘封已久的“古籍”。
评分书中关于“亲子沟通”和“早期教育”的部分,是让我感到最困惑和不适的地方。它花费了大量篇幅推崇一种非常严格的、基于行为主义的训练模式,比如坚持“不哭不罢休”的训练法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以及要求家长每天用标准化的语言重复特定的“积极肯定句”一百遍。这种机械化的、指令式的互动方式,让我感觉自己像是在执行一个精密仪器的操作流程,而不是在与一个有血有肉的小生命建立情感连接。它对“玩耍”的定义也极其狭隘,认为玩耍必须是具有明确教育目的的结构化活动,对于孩子自发产生的、无目的的“混乱游戏”,书里几乎是持否定态度的。我个人更倾向于相信,高质量的陪伴来自于自然的互动和情感的流动,而不是生硬地按照书上的“脚本”去表演。这本厚厚的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本“规训手册”,它试图将育儿的复杂性和随机性压缩成一套可以量化、可以控制的公式,却忽略了孩子成长中最宝贵的那种自由和探索的本能。看完这些章节,我决定把它们束之高阁,宁愿相信自己的直觉,也不愿意被这种冰冷的、程序化的教育理念所束缚。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过度理想化”和“脱离现实”。它在描述新手父母的育儿状态时,总是在假设你有一个全职、精力充沛、心情愉悦的配偶,以及一个全年无休、能够提供完美后勤支持的大家庭。比如,在谈到“产后恢复”时,它建议妈妈每天坚持进行半小时的凯格尔运动和一小时的温和瑜伽,并且保证每晚八小时的深度睡眠。我差点笑出声来——这简直是在嘲讽我们这些被夜奶折磨得眼皮打架的“战损”妈妈。它对“焦虑”的解读也停留在一个非常肤浅的层面,仅仅归结于激素波动和信息过载,却完全没有提供任何可操作的、针对现代社会压力的应对策略。没有关于如何与伴侣进行有效育儿分工的讨论,也没有关于如何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自我调节的实用技巧。读完后,我非但没有感到被赋能,反而因为达不到书中所描绘的“完美父母”标准而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怀疑。这本“百科”更像是一本写给生活在真空中的模范家庭的指南,而不是给真实世界中摸爬滚打的我们。
评分我本来是想找一本能解决我“疑难杂症”的工具书,毕竟带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五花八门的,需要即时的、针对性的解答。然而,这本“百科”的结构组织逻辑实在令人费解。它似乎是按照时间轴来编排的,但时间轴的划分又非常模糊,例如,“婴儿期”的界限是从出生到一岁,还是到能爬行?书中对此没有明确说明。更让我抓狂的是,当我在“辅食添加”那一章里,发现关于高铁米粉和果泥的介绍被分割在三个不同的章节里,中间还穿插了关于“如何应对宝宝厌食的心理学分析”。我需要的是一个清晰的“辅食添加时间表”,告诉我什么时候加什么、加多少,而不是被拉着进行一场跨越生理、营养学和心理学的“马拉松”。当我急需知道某天夜里孩子突发高烧的紧急处理步骤时,我必须通过厚厚的索引,才能勉强定位到几百页之外那段描述模糊的“发热处理原则”,这种“大海捞针”式的查找体验,在紧急情况下简直是致命的。
评分这本号称“百科”的书,拿到手沉甸甸的,本来还挺期待能像一本武功秘籍一样,把孕期到孩子上幼儿园前这一大段路上的所有“招式”都讲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结果翻开目录,就觉得有点跑偏了。它花了大量的篇幅去介绍各种营养素的化学结构和体内代谢途径,讲得比我大学时上生化课还深入,我都快以为我买的是一本医学专业教材了。对于一个只想知道“孕期可以吃多少鸡蛋才不会胆固醇超标”的普通准妈妈来说,这些内容简直就是“炫技”式的灌输。而且,那些关于胎儿大脑发育的章节,引用了太多晦涩难懂的神经科学名词,我读完一段,得停下来查好几个术语才能勉强理解个大概,根本无法形成一个连贯的实践指导体系。感觉作者的重点完全放在了学术的严谨性上,却忽略了面向大众读者的可读性和实用性。如果我需要一本理论基石,或许这还算合格,但作为一本育儿“百科”,它在“百科”的易用性上远远不够。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基于这些理论的、简单易懂的生活化建议,而不是一堆需要反复研读才能消化的专业知识堆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