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伯纳姆著的《钢琴天天练练(6原版引进)》 的目的在于帮助练琴者锻炼手指,使之健实,有力和 灵活。开始,先作轻柔的慢练习,熟练后,再逐首增 加,知道能正确地弹奏十二首为止。当学生能熟练而 正确地弹奏第壹组十二首时,再以同样地方法练习其 他各组。可将每一组地各种练习在不同地调上进行移 调练习,这对学生是很有裨益的。
**组
1.跑上楼跑下楼
2.弹跳
3.双臂伸屈
4.大步走
5.练习拳击
6.深呼吸
7.快速上下梯子
8.双脚跳
9.甩腕肘
10.交叉踢腿
11.俯卧撑
12.精神饱满准备练习
第二组
1.侧滚翻
2.大劈叉
3.向上踢右腿
4.向上踢左腿
5.拳击
6.双臂两侧绕圈
7.双脚跳
8.单脚跳
9.打高尔夫球
10.撑杆跳
11.深呼吸
12.精神饱满准备练习
第三组
1.侧滚翻
2.大劈叉
3.青蛙跳
4.玩滚木球
5.打高尔夫球
6.伸展双臂跳跃
7.深呼吸
8.打网球
9.跟着领队人
10.蜘蛛爬行
11.快速上下梯子
12.精神饱满准备练习
第四组
1.绕圈
2.滑水
3.坐在椅子上快速踢腿
4.像钟摆似地摇动双腿
5.跳双绳
6.原地脚尖跑步
7.用脚尖跳(像小猫)
说实话,我对很多国内引进的教材都有点“望而却步”,总觉得翻译腔太重,或者原汁原味的东西水土不服。但这本《钢琴天天练》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仿佛是直接将欧洲顶尖音乐学院的练习方法搬了过来,保持了原版的那种纯粹的德奥系严谨性。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踏板使用时机”的专题训练,这部分内容在很多教材中往往是含糊其辞或者一笔带过,但在这里却用图表和详细的文字描述了不同踏板力度下音色的细微差别,并且给出了大量的实际曲例进行配合分析。我尝试着根据书上的指示,在练习一些肖邦的小品时运用这些新技巧,发现原本听起来有些混浊或者干涩的地方,一下子就变得通透、富有层次感了。这种对声音细节的极致追求,真是让人欲罢不能。它没有太多花哨的排版和无关紧要的插图,所有的版面都留给了最核心的乐谱和技术要点,对于我们这些真正想提升演奏水平的人来说,这才是最宝贵的“干净空间”。我已经把最常用的几个练习页折起来了,随时准备翻阅回顾,这种“常备身边”的感觉,是其他教材无法比拟的。
评分我给它打高分,主要基于它在“系统性与针对性”之间的完美平衡。市面上很多练习册要么是过于宽泛的“大杂烩”,每部分都略有涉及但都不深入;要么就是针对单一技巧(比如纯粹的八度或颤音)的“偏科生”。但《钢琴天天练》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它仿佛是一张精心绘制的技能地图。它不会强迫你一次性掌握所有东西,而是将钢琴演奏所需的核心能力拆解成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一个明确的练习周期。比如,第三单元专门针对“跨越性指法和手腕的放松”,它设计了一系列跨度逐渐增大的琶音和声练习,并配有详细的身体姿态调整建议。这一点对我这种手型偏小的人尤其友好,它教的不是蛮力,而是如何利用身体的自然运动来完成看似不可能的跨度。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的配套音频资源(虽然我这次主要看的是纸质书),其速度和表情标记都非常精确,让我能够立刻听到“正确”的演奏范本,避免了自己瞎琢磨而走偏。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帮你高效地找到自己技术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并迅速加固。
评分这本新入手的练习册,光是封面设计就透露着一股严谨和专业的范儿,色彩搭配沉稳又不失活力,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那种走过场的“应付之作”。我最近正琢磨着系统性地打磨一下我的基本功,特别是那些看似简单却最容易被忽视的指法流畅度和节奏精准度。拿到手后,翻开目录,就能感受到编者在内容编排上的匠心。他们没有一上来就堆砌那些高难度的炫技曲目,而是非常注重循序渐进的构建,从最基础的音阶、琶音的变奏开始,每一个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步骤指示。我特别欣赏它对“慢练”和“均匀度”的强调,很多练习都要求用极其缓慢的速度去感受手指触键的力度变化和持续性,这一点对于纠正我长期以来养成的一些毛躁的坏习惯至关重要。而且,配乐的讲解部分也做得非常细致,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弹”,更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弹”,比如某个指位转换背后的力学原理,这让枯燥的练习瞬间变得有理有据,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我感觉这套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身边耳提面命,而不是冷冰冰的教材。我打算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严格按照书上的进度来,相信效果会非常显著。
评分作为一个已经学琴十多年的业余爱好者,我最大的困扰就是进步曲线进入平台期后的那种无力感。技巧上总感觉差那么一点点火候,表现力也总是停留在模仿阶段,无法真正内化。直到我开始使用这本练习册,那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才重新出现。它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对“独立性”的训练。书里设计了很多双手对位复杂、但技术要求看似不高的片段,比如左手保持极弱的分解和弦,右手进行快速的级进或跳进练习。我过去常常是两只手互相“拖后腿”,但通过有针对性地对这些片段进行拆解和慢练,我惊喜地发现,我的手指终于能做到在不同力度和速度下保持各自的清晰度了。这不仅仅是体力上的训练,更是一种神经层面的重塑。而且,很多练习都巧妙地融入了巴赫对位法的思想,即使是纯粹的技术练习,听起来也不会觉得枯燥,反而带着一种逻辑的美感。我感觉自己对“颗粒性”和“歌唱性”的理解,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质的飞跃,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训练。
评分坦白说,我最初对“原版引进”这类产品抱有审慎态度,总觉得可能不适合我们东方的指法习惯。然而,在实际使用中,我发现这套书的普适性极强,它强调的是钢琴演奏共性的规律,而非地域性的特殊偏好。让我非常欣赏的一点是,它在乐谱的视觉呈现上极其清晰,字体和谱号的选择都非常考究,长时间盯着看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需要精细观察的练习至关重要。我注意到,它在一些高难度连奏练习中,对指法的标注非常细致,常常会给出两到三种不同的备选指法方案,并简要说明了每种方案在音色或速度上的侧重点。这种开放性的选择,让我可以根据自己当下的状态和想要达成的音乐效果进行微调,而不是被一个固定的指法“框死”。这种对演奏者个体差异的尊重,让练习过程充满了自主性和创造性。我已经开始将这些练习穿插到我日常的曲目练习之间,发现它们就像是“技术润滑剂”,让原本生涩的乐段变得丝滑流畅,整体的音乐流淌性大大增强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