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古筝曲大全(下)

中国传统古筝曲大全(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萌 编
图书标签:
  • 古筝
  • 传统音乐
  • 中国音乐
  • 乐谱
  • 器乐
  • 古筝曲
  • 古典音乐
  • 民乐
  • 艺术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人民音乐
ISBN:9787103026410
商品编码:29772292579
开本:16
出版时间:2004-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中国传统古筝曲大全(下)
  • 作者:编者:李萌
  • 定价:65
  • 出版社:人民音乐
  • ISBN号:9787103026410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04-01-01
  • 印刷时间:2018-04-01
  • 版次:1
  • 印次:2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273

内容提要

李萌编选的《中国传统古筝曲大全(下)》收录的 乐曲基本是按照各流派传人传谱的脉络来安排的,许 多乐曲也许是重复的,但这本乐谱的精彩之处也就在 这里。你可以这里找到许多同**派不同传人的同一 首乐曲,你可以对比它们的异同,从不同的方面去欣 赏它们。在这里,不同的版本没有高下之分,大可不 必用程度的难易和水平的高低去评判它们。同一首乐 曲的不同版本,体现了乐曲本身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目录

浙江古筝流派
浙江古筝流派与传人
浙江古筝流派的技法特点
浙江古筝流派的代表曲目
1.八板
2.小开门
3.十二板
4.望妆台
5.凤凰台
6.鸳鸯戏水
7.云板
8.三十三板(一)
9.三十三板(二)
10.三十三板(三)
11.三十三板(四)
12.刺绣鞋
13.灯月交辉(一)
14.灯月交辉(二)
15.月儿高(一)
16.月儿高(二)
17.霓裳羽衣曲
18.将军令(一)
19.将军令(二)
20.将军令(三)
21.将军令(四)
22.云庆(一)
23.云庆(二)
24.四合如意(一)
25.四合如意(二)
26.高山流水(一)
27.高山流水(二)
28.高山流水(三)
29.高山流水(四)
30.海青拿天鹅
31.海青拿鹤
32.小霓裳曲
33.霸王卸甲
附:浙江古筝流派筝谱演奏符号说明
陕西古筝流派
陕西古筝(秦筝)简介
陕西筝曲及其调式音阶
一、周延甲(编创)
1.绣金匾
2.画阁秦筝
3.大金钱
4.老龙哭海
5.五*调
6.五*鸟
7.欢音曲
8.西京调


好的,这是一份《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与名家解析》的图书简介,旨在提供对中国古典文学精髓的深度探索,与您提供的《中国传统古筝曲大全(下)》在内容上完全不重叠。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与名家解析》 —— 穿越千年,触摸诗魂的深度之旅 一卷在手,抵过万卷闲书。这不是一本简单的诗词选本,而是一部系统梳理中国古典诗歌美学、历史流变与精神内核的深度导读之作。 卷首语:诗言志,词抒情,意蕴无穷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文明璀璨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血脉流淌。它们以凝练的文字,承载着千年的风霜雨雪、士人的抱负与哀思、百姓的日常与哲思。本书旨在超越表面文字的罗列,带领读者潜入诗词的肌理之中,探究每一句、每一个意象背后,蕴含的时代背景、文化密码与艺术匠心。 我们将聚焦于汉魏风骨、盛唐气象、宋代婉约、元曲清丽四大核心阶段的代表性作品,通过精选的范例,构建起一座立体的古典诗词知识殿堂。 --- 第一编:格律之美——汉魏风骨与初唐奠基 本篇深入剖析古典诗歌格律的源起与精妙之处,探究音韵之美如何服务于情感的表达。 1. 乐府的民间生命力: 考察汉魏时期乐府民歌对后世诗歌的影响,解析“慷慨悲歌”如何成为士人寄托家国情怀的载体。重点解析如《孔雀东南飞》的叙事张力与《饮马长城窟行》的边塞苍凉。 2. 建安风骨的时代烙印: 聚焦“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及其“建安文学”群体的创作特点。探讨他们如何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以雄浑、悲壮的笔调,确立了中国文学中“言人所不能言”的责任感与生命意识。我们尤其会细致分析曹植《洛神赋》中,辞藻与情感的完美融合,以及其深层的美学寓意。 3. 五言律诗的定型与早期探索: 梳理初唐“初唐四杰”如何承接宫廷诗风,并为唐诗的全面爆发积蓄力量。重点探讨王绩、陈子昂等人在诗歌内容上力图回归质朴与“风骨”的努力,以及五言绝句在音律上的初步成熟。 --- 第二编:气象万千——盛唐气象的巅峰解析 唐诗,是古典诗歌不可逾越的高峰。本篇将以不同主题和地域风格为经纬,勾勒出盛唐气象的广阔图景。 1. 李白:谪仙的浪漫与自由精神: 不仅仅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想象力,更在于其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极致追求。本章将解析李白诗歌中道家思想的影响,探讨其“酒与月”的象征意义,以及如何将民歌的豪迈融入高度成熟的五言、七言古风之中。我们选取了《将进酒》、《蜀道难》等进行音律节奏与意象跳跃性的深度剖析。 2. 杜甫:诗史的沉郁与人文关怀: 杜甫的伟大在于其“以诗为史”的担当。本篇将详细解读“三吏”、“三别”等作品,分析其如何将社会现实的残酷,转化为具有永恒价值的人道主义悲悯。此外,还会深入探讨杜甫晚年在夔州时期,如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摹,实现个人命运与宇宙哲思的对话。 3. 边塞诗派的雄浑叙事: 集中研究高适、岑参如何以边塞的壮阔景象,表现盛世的开拓精神与个体士兵的艰辛。解析其作品中独特的异域色彩与军事场景的描摹技巧。 4. 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禅意: 深入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探讨其如何将禅宗的空寂、澄明融入山水描摹,达到“景中含情,情中见禅”的至高境界。 --- 第三编:情韵流转——宋词的婉约与豪放 宋代,词这种新的文学体裁达到了艺术的极致。本篇侧重解析词牌的格律变化如何适应细腻的情感表达,并展现宋代文人的多重面向。 1. 柳永与都市情怀: 解析柳永的“慢词”改革,如何使得词体摆脱初期的小令格局,适应描写都市生活、羁旅愁绪的复杂情感。探究其语言的世俗化与大众化倾向。 2. 苏轼:开拓词境的豪放巨匠: 探讨苏轼如何将诗歌的议论、哲理融入词中,完成了“以诗为词”的壮举,拓展了词的题材。重点剖析《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如何在历史的烟云中确立积极的生命观。 3. 李清照:闺阁中的至真至性: 聚焦李清照的词风变迁,从早期的明快活泼到南渡后的沉郁悲凉。分析她对传统意象(如“绿肥红瘦”)的创新性运用,及其在女性视角下对个体生命体验的深刻书写。 4. 辛弃疾:遗民情结与壮志难酬: 深入解析辛弃疾词中蕴含的政治抱负与现实的矛盾,探究其如何将爱国情怀融入典故、化用历史,形成“铁板铜琶”的独特风格。 --- 第四编:余韵悠长——元曲与古典文学的集大成 本篇关注诗词向戏曲过渡的桥梁——元曲,以及古典诗词在后世文人精神中的延续。 1. 元曲的俚俗与生命力: 探讨散曲(套数、小令)在语言上的通俗性与音乐性的结合,解析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作品如何更直接地反映民间疾苦与个人情欲。 2. 诗词的意境传承: 回溯唐宋诗词的经典意象,如“孤舟”、“明月”、“东风”,分析它们是如何在后世的文学创作中被不断挪用、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 3. 鉴赏方法论: 附录提供一套系统的古典诗词鉴赏框架,包括如何分析“起承转合”、如何辨识“用典”,以及如何理解古典诗词中的“虚实相生”等美学概念。 --- 本书特色: 系统性与深度兼顾: 结构清晰地按照文学史脉络推进,同时对核心篇章进行细致的文本细读,避免流于表面。 名家评点引入: 穿插历代重要文学批评家的观点(如严羽、王士禛等),让读者体会经典评论与原著的对话。 文化背景的重构: 每篇均附有详尽的时代背景解析,确保读者理解作品产生时的社会土壤与思想气候。 语言的还原性: 坚持以原文为本,辅以精准的现代白话解释,力求在不破坏古韵的前提下,实现文本的完全可读性。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与名家解析》,是献给所有渴望真正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精魂的阅读者、学习者和热爱传统文化的人士的必备之书。翻开它,你将与千年前的伟大灵魂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深刻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乐谱集时,我首先被它收录曲目的广度和深度所震撼。这简直就是一本活的历史教科书,它不仅仅收录了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比如《高山流水》的多个版本流派演绎,还挖掘整理了一些非常罕见的、鲜少在公开场合演奏的地域性曲牌。我惊喜地发现其中包含了许多我只在老一辈琴师的口述中听闻过的曲名,现在竟然能看到它们的工整乐谱呈现,简直是“寻宝”般的体验。更让我赞赏的是,它似乎并没有局限于某一家流派的谱本,而是兼容并蓄,对同一曲目在不同流派间的细微差异也进行了注释或并列展示。这对于系统学习和研究古筝发展脉络的人来说,价值无可估量。这种不偏不倚、力求全面的编辑态度,体现了对传统音乐文化最深沉的敬意。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只是对照着目录勾选我感兴趣的曲目,那种充实感和对未来学习路径的清晰感,是其他任何单一曲集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

我购买此书的一个重要动机是希望它能涵盖更偏向于近代和现代筝曲创作的精品。我担心传统乐谱集会过于侧重清代及以前的作品。令人惊喜的是,这本书的选目非常与时俱进,它非常平衡地收录了二十世纪中后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那些标志着古筝艺术发展里程碑的重要作品。那些融合了西方和声概念,或采用了创新演奏技法的曲目,在书中都有非常权威的定谱。例如,对于那些需要用到“分解和弦快速扫奏”或“大幅度音区跳跃”的乐段,它的指法标注极其清晰,避免了演奏者在学习新技巧时因谱面模糊而产生困惑。这使得这本书成功跨越了“传统”与“现代”的鸿沟,成为了一本能伴随琴人从初级到高级,贯穿整个艺术生涯的学习伙伴。它提供的不仅仅是音符,更是一种全景式的、与时俱进的古筝艺术图谱。

评分

我是一名有着十几年琴龄的业余爱好者,主要精力集中在演奏技巧的打磨上。坦白说,市面上很多乐谱在“演奏提示”上都过于敷衍了事,总觉得少了点“火候”。然而,这本厚厚的集成册在处理“神韵”和“意境”的表达上,真的做到了独树一帜。它不仅标注了基本的“滑”、“按”、“揉”等技巧符号,更辅以大量的文字描述,用极富画面感的语言来指导演奏者如何去“听”和“感”这首曲子。比如,在描述某个段落时,它会用“如泣如诉,似月下独酌之悲”这样的诗意表达来引导情绪的代入。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突破技术瓶颈,转向追求艺术表达的演奏者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我立刻尝试了其中一首看似平平无奇的练习曲,按照书中的情绪指引去演奏,效果立竿见影,原本僵硬的音色瞬间变得灵动而富有层次感。这种从“如何弹对”到“如何弹好”的升华引导,是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

评分

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便携性”或许稍逊一筹,毕竟厚度摆在那里,带着它去上课或者参加小型研讨会多少有些负担。但是,这种厚重感恰恰代表了它作为“案头必备”的地位。我特地把它放在我的练习台中央,因为它已经成为了我的主要参考资料库。它的索引系统设计得极其人性化,不仅按曲名和作者排序,居然还贴心地加入了“调式”和“技巧侧重”的分类索引。比如,如果我想集中练习“快速轮指”相关的曲目,我可以直接通过技巧索引找到所有适合的篇章,这极大地节省了备课和选曲的时间。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对一些传统曲目中可能存在的“异写”或“讹传”进行了细致的考证和校对,并用脚注的形式标注出来,让学习者可以清晰地分辨不同版本的细微差别。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使得它不仅是一本演奏用书,更是一本具有高度参考价值的学术工具书。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享受!封面采用了一种很有质感的布面材料,深沉的墨绿色配上手绘的工笔花鸟图案,透着一股浓郁的古典韵味,光是看着就让人心生敬畏。内页的纸张选择也极其考究,米白色的特种纸,既保护了视力,又让那精美的五线谱和工整的古筝减字谱显得清晰立体。我特别留意了一下排版,那真是把传统美学和现代阅读习惯完美融合了。谱子之间的留白恰到好处,演奏者在练习时既能方便对照,又不觉拥挤。尤其是那些指法标注,那叫一个详尽入微,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迅速领会演奏者的意图,而不是仅仅停留在音符的表面。这套书的设计者显然是真正热爱古筝艺术的行家,他们深知演奏者在实践中会遇到哪些痛点,并一一在设计上做了巧妙的规避。光是翻阅的过程,就仿佛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让人对手中的乐器和即将演奏的曲目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和尊重。这绝不仅仅是一本乐谱集,它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收藏品,值得所有古筝爱好者珍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