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斯密瑟·巴斯蒂安编的《巴斯蒂安世界钢琴 名曲集(2中级原版引进)/有声音乐系列图书》选取音 乐**五个主要时期不同风格的钢琴名曲原作,以循 序渐进的方式编排,分为五册。通过扫码可获取有声 电子乐谱,还附有精美伴奏,增加习琴者兴趣。
既可作为《巴斯蒂安钢琴教程》和《巴斯蒂安成 人钢琴教程》的配套曲集使用,也可作为钢琴经典作 品教学和演奏使用,适合初级到中**的学生学习使 用,也适合成人自娱自乐。
C.P.E.巴赫(1714—1788)
视奏练习曲
J.S.巴赫(1685--1750)
创意曲No.1
创意曲No.4
创意曲No.8
巴托克(1881--1945)
乡村的傍晚
布格缪勒(1806--1874)
阿拉伯风格曲
叙事曲
贝多芬(1770--1827)
献给爱丽丝
G大调小步舞曲
克莱门蒂(1752—1832)
小奏鸣曲(Op.36,No.3)
艾尔门赖希(1816—1905)
纺织歌
格里格(1843--1907)
船夫之歌
精灵之舞
小精灵
海顿(1732--1809)
诙谐的快板
海菜尔(1813--1888)
雪崩
卡巴列夫斯基(1904--1987)
小奏鸣曲
小托卡塔
哈恰图良(1903--1978)
伊凡之歌
基恩贝格尔(1721--1783)
布雷舞曲No.1
布雷舞曲No.2
库劳(1786--1832)
小奏鸣曲(Op.55,No.1)
小奏鸣曲(Op.55,No.3)
雷比科夫(1866--1920)
库克拉
舒伯特(1797--1828)
降B大调圆舞曲
舒曼(1810-1856)
北欧之歌
斯宾德勒(1817—1905)
小奏鸣曲
柴科夫斯基(1840--1893)
意大利民歌
波尔卡
从一个普通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最实用的地方在于它提供了“可操作性”的聆听指南。很多音乐鉴赏书籍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但这本书则非常贴心地告诉我们,当你第一次听到某首曲子时,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哪里,去捕捉哪些细节,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妙处”。比如,它会细致分析某部协奏曲中钢琴与乐队之间的对话关系,指出哪些是主导,哪些是烘托,这极大地提升了我的音乐欣赏水平。我不再是盲目地听完整首曲子,而是带着目的去聆听,去寻找作者在书中描述的那些“精妙的瞬间”。而且,书中对于不同版本的演绎也有着独到的见解,虽然没有直接给出“哪个版本最好”的结论,但通过对比不同大师的诠释,教会了读者建立自己的审美标准。这对于那些希望将音乐鉴赏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互动的读者来说,价值无可估量。
评分读完后最大的感受是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完美结合,这绝对不是那种流于表面的“音乐入门指南”。作者在对曲目进行解析时,展现了扎实的音乐理论功底,但绝妙之处在于,他总能找到一个切入点,将那些复杂的和声进行、对位法,用一种极其生活化、甚至带着点幽默感的方式解释清楚。举个例子,书中对某一首奏鸣曲的结构分析,如果用传统教材来读,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但在这里,作者将其比作一场精彩的侦探小说,每个主题的出现都是一个线索,最终汇集成一个完整而令人信服的结论。这种叙事技巧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让读者在享受知识盛宴的同时,丝毫没有负担。更值得称道的是,书中对不同时代音乐风格的演变脉络梳理得井井有条,让人清晰地看到从巴洛克到浪漫主义,音乐语言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和革新的。这对于希望系统性学习音乐史和美学的读者来说,简直是一本宝藏级别的参考书。
评分这部作品的画面感极其强烈,仿佛每一个音符都化作了色彩斑斓的油画,在读者的脑海中徐徐展开。特别是对于那些热爱古典音乐,却又渴望在阅读中找到新视角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桥梁。它没有那种学院派的刻板说教,反而是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将乐曲背后的故事、作曲家的心境,甚至是当时的社会风貌,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宏大叙事时所展现出的细腻笔触,比如对某个协奏曲中某一乐章的转折处理,作者能精准捕捉到那种情绪的微妙变化,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自觉地跟着音乐的脉络起伏跌宕。阅读这本书,就像是获得了一把进入音乐殿堂的“万能钥匙”,它不直接教你如何弹奏,而是教你如何“聆听”,如何“感受”那些被时间沉淀下来的经典之声。它打破了传统乐评的枯燥藩篱,让即便是初涉古典音乐的门外汉,也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和智慧。这本书的排版和用词都透露出一种对艺术的敬畏,但又不失现代读者的阅读体验,实在难得。
评分这部作品的装帧设计和印刷质量也值得单独称赞,它散发出一种典雅而持久的质感,让人愿意将其长久地收藏在书架上,时不时地拿出来翻阅。封面的设计虽然朴素,但选用的字体和留白处理,已经预示了内文的精致与考究。我注意到,即便是那些相对冷门的曲目,作者也给予了充分的篇幅和深入的剖析,这体现了编者对“世界名曲”定义的广度和包容性,而非仅仅局限于耳熟能详的几位大师。对于那些渴望拓展曲目库的演奏者和爱好者而言,这本书无异于一份精选的“曲目推荐清单”,但其附带的背景资料和文化解读,又远远超越了普通的曲目集。它成功地架设起了一座横跨时空的文化桥梁,让读者不仅沉浸在音乐的美妙中,更能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重量与时代精神,是一种身心愉悦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令人沉醉的“老派魅力”,它使用的词汇和句式,仿佛是从上个世纪的文学殿堂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充满了仪式感和对美的极致追求。每一次翻页,都能感受到一种被郑重对待的感觉,这对于我们这些在快餐文化中长大的读者来说,是一种难得的慢下来品味艺术的机会。它并非仅仅罗列事实,而是通过对音乐家生平细节的挖掘,构建出一种强大的代入感。我仿佛能闻到肖邦在微弱烛光下伏案疾书的墨香,也能感受到贝多芬在与命运抗争时笔尖的力量。这种文学性与音乐性的交织,使得阅读过程本身变成了一种享受,一种精神上的洗礼。虽然内容涉及的曲目跨度很大,但作者始终保持着一种克制而优雅的叙述节奏,从不急于下定论,而是引导读者自己去探索和感悟,这种“留白”的处理非常高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