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编选的《中国传统古筝曲大全(上)》收录的 乐曲基本是按照各流派传人传谱的脉络来安排的,许 多乐曲也许是重复的,但这本乐谱的精彩之处也就在 这里。你可以这里找到许多同**派不同传人的同一 首乐曲,你可以对比它们的异同,从不同的方面去欣 赏它们。在这里,不同的版本没有高下之分,大可不 必用程度的难易和水平的高低去评判它们。同一首乐 曲的不同版本,体现了乐曲本身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河南古筝流派
河南古筝流派的历史简介及代表人物
河南古筝与河南大调曲子
关于河南小调筝曲
河南古筝演奏技法的特点
河南筝派代表人物及曲目
一、曹东扶
**部分 创编曲
1.闹元宵
2.刘海与胡秀英
3.变体孟姜女
4.双叠翠
5.倒推船
第二部分 板头曲
1.上楼
2.下楼
3.赏秋
4.大泉
5.哭周瑜
6.叹颜回
7.思情
8.思春
9.慢吟
10.百鸟朝凤
11.寒鹊争梅
12.小飞舞
13.打秋千
14.葡萄架
15.闺中怨
16.唧唧咕
17.打雁
18.高山流水
19.苏武思乡
20.陈杏元和番
21.陈杏元落院
附:曹东扶演奏谱符号说明
二、王省吾
**部分 小曲牌曲
1.新年乐
2.踏青
3.竹接梨
4.对诗歌
5.四股绳
6.蝴蝶乐
7.浪淘沙
8.扭七娘
9.四不像
10.叠罗
11.剪剪花
12.满舟
我入手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想深入挖掘一些在现代教学中不太常被提及的“冷门”传统曲目,希望能在自己的演奏中加入一些不那么流俗的元素。初翻几页,我发现编者在注释上下了不少功夫,对于一些复杂指法或者历史背景,都有着详尽的文字说明,这可比那些只有枯燥五线谱和简谱对照的书要人性化得多。比如,对于某些曲调的“腔调”变化,作者竟然还附上了音频参考的二维码,虽然我还没扫码试听,但这份细致入微的服务意识已经让我非常感动了。它没有仅仅停留在“记录”乐谱的层面,而是力图去“传承”演奏的精髓。很多古老的曲谱在流传过程中容易失真或者简化,而这本书似乎更偏向于还原其最接近本源的面貌,这对于我们这些对“正宗”有着执念的演奏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迫不及待地想对照着这些详尽的注解,去重新审视和打磨我过去的一些老曲目。
评分我是一位在海外学习中国传统艺术的留学生,寻找高质量、权威的古筝乐谱对我来说一直是个挑战,很多电子版资源要么不全,要么字体模糊,根本没法用于正式的练习和演出。这套《大全》的出现,简直是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我特别欣赏它在“曲目选择”上的广度,它似乎囊括了从宫廷雅乐到民间小调的各个脉络,这对于我理解中国音乐的整体版图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一些地方戏曲改编的古筝独奏曲目的收录,非常到位,那些特有的板式和韵味,我总是在其他地方找不到准确的记谱法。这本书的纸张和油墨质量极好,即使在湿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下,字迹也丝毫没有模糊的迹象,这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专业乐谱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考量。它让我感觉,自己终于拥有了一套可以信赖的、能够带入到国际舞台的“标准参考书”。
评分从纯粹的阅读和把玩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语言无疑是走在传统文化产品前沿的。它没有陷入那种过度“复古”到显得陈旧的泥沼,而是用一种非常现代的、克制的审美来处理传统题材。内页的留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乐谱的清晰度,又不会让人感觉信息过于拥挤,使得长时间阅读也不会产生视觉疲劳。而且,我注意到编者在选择字体和行距时,似乎也考虑到了古筝演奏者在练习过程中需要快速捕捉音符的习惯,整体的阅读体验是流畅且愉悦的。这本书的侧边装订也做得非常平整牢固,可以轻松地平铺在琴桌上,这一点对于演奏者来说是基本要求,但很多出版社却往往忽略。这本书的设计者显然是真正了解演奏者的需求,这种“以用为本”的设计理念,让这本书从里到外都散发着专业和用心。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确实让人眼前一亮,纸张选得很厚实,那种微微泛着象牙白的质感,捧在手里就有一种古典的韵味。封面设计也很有心思,采用了水墨晕染的风格,几笔写意的竹子,配上典雅的宋体书名,整体视觉效果非常和谐。我特地翻阅了目录,可以看到编排的逻辑性很强,像是按照不同的历史时期或者地域风格进行了划分,这对于想要系统学习古筝曲目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研究每一首曲子的具体乐谱,但光是看目录里那些耳熟能详却又久违的名字,比如《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的变奏版本,就已经让我对这本“大全”的选材深度和广度充满了信心。这本书的装帧显然是下了功夫的,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光是看着就觉得心绪宁静。对于那些追求仪式感的学习者来说,拥有这样一本精装的乐谱集,无疑会大大提升练习时的投入感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情。
评分说实话,作为一个已经学习了十多年古筝的爱好者,市面上那些“入门速成”或者“流行改编”的谱子我已经看腻了。我更看重的是那种能够沉淀下来,让你静下心来体会每一个音符背后历史重量感的作品。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惊喜,它采用了非常清晰的五线谱和简谱并列的格式,但最妙的是,在关键的重音、滑音、按音处理上,都用非常醒目且不突兀的符号进行了标注,这对于需要精确控制力度的演奏者来说,简直是神助攻。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在一些高难度的段落旁边,还配有“小贴士”,比如提到某个快速轮指需要特别注意气息的配合,这种超越了单纯符号记录的指导,让我感觉像是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旁边默默指点。这种注重细节的编排,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远远超过了它的文字内容本身,它更像是一本活生生的演奏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