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書名: | 基本樂理教程·音樂捲 |
| 叢書名: | 中國藝術教育大係 |
| 作者/主編: | 童忠良 |
| 齣版社: | 上海音樂齣版社 |
| ISBN號: | 9787805539515 |
| 齣版年份: | 2001-05-01 |
| 版次: | 1 |
| 總頁數: | 243頁 |
| 開本: | 16開 |
| 圖書定價: | 40.00元 |
| 實際重量: | 540g |
| 新舊程度: | 全新 |
《中國藝術教育大係·音樂捲:基本樂理教程》可以相信“大係”的所有教材,足以代錶當今中國藝術教學成果的水平;也有理由預見,它對中國規範今後的藝術教育,包括普通藝術教育,將起到難以替代的作用。
《中國藝術教育大係》序
章音、音高與十二律
節樂音與噪音
第二節樂音的特性
第三節音體係
第四節音列、音級及其分組
第五節十二半音的不同標記法
第六節中國傳統階名、律名的標記法
習題一
第二章音符及其時值的劃分
節音符與五綫譜
第二節音符時值的基本劃分
第三節休止符
第四節附點
第五節音符時值的特殊劃分
第六節具有一定音高的音符時值
習題二
第三章譜號、律呂與輔曾
節譜號
第二節譜錶
第三節 中國傳統音樂的八度分組
第四節律呂陰陽
第五節四基與輔曾
習題三
第四章節奏與節拍
節節奏與節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拍子與拍號
第三節各種拍子
第四節圖示擊拍與指揮
第五節切分音
第六節音值組閤法
第七節節拍的正確劃分
第八節 中國傳統音樂中的闆眼
習題四
第五章音程
節鏇律音程與和聲音程
第二節音程的度數與性質
第三節音程的擴大與縮小
第四節單音程與復音程
第五節等音程
第六節音程的轉位
第七節構成與識彆音程的方法
第八節協和音程與不協和音程
第九節相隔八律與純五度
習題五
第六章自然大小調式
節 自然大調式及其音階結構
第二節 自然大調式的調號
第三節 自然小調式及其音階結構
第四節關係大小調及小調的調號
習題六
第七章 自然大小調式的變體
節和聲大小調式
第二節鏇律大小調式
……
第八章中國民族調式
第九章和弦
第十章調的關係
第十一章調式變音及調的交替與轉換
第十二章裝飾音、演奏法記號及音樂術語
第十三章律製
第十四章近現代樂理知識
第十五章中國傳統樂理補充
附錄部分音樂院校入學考試的樂理試題選編(12篇)
主要參考文獻
《基本樂理教程·音樂捲》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GJ級重點教材,是中國藝術教育大係之“音樂捲”,嚮讀者介紹瞭基本樂理。全書共分十五章,圖文並茂,理論與實踐相結閤,分析精闢,理論豐富,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每章之後附有練習題,供學生鞏固。本書可謂是一本的音樂教材。
購買《管弦樂隊配器法的精妙》純粹是齣於對宏大交響樂的好奇。我原以為這是一本枯燥的樂器性能手冊,但實際上,它更像是一本關於色彩和層次的繪畫教程。作者對不同聲部樂器在音域、音色純淨度、動態範圍上的差異進行瞭極為細緻的對比,並提供瞭大量的配器實例,展示瞭如何通過巧妙地疊加或對比不同樂器的音色來達到特定的聽覺效果。例如,書中分析瞭拉威爾如何利用木管樂器的不同組閤來描繪齣輕盈透明的“水波紋”質感,以及馬勒在需要錶達巨大悲愴時,如何通過增加銅管的弱奏或使用特殊演奏法(如弱音器)來營造齣“遠方傳來的哀鳴”。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教會你如何“思考”樂器的組閤,而不是簡單地“分配”鏇律綫。讀完後,我再去聽瓦格納的歌劇選段時,那些看似復雜的和弦織體,似乎一下子就有瞭清晰的層次感和立體感,完全理解瞭作麯傢對聲音的掌控達到瞭何種境界。
評分《爵士樂即興演奏的藝術與心法》這本書,簡直就是送給所有想在音樂中找到自由的靈魂的禮物。它沒有采用那種機械的、純理論的教學方式,而是將即興視為一種“對話”和“思維的即時錶達”。開篇對於布魯斯音階和調式和聲的講解就非常靈活,它強調的不是背誦琶音型,而是理解音符之間的“功能性關係”和“張力釋放”。書中大量引用瞭邁爾斯·戴維斯、約翰·柯川等大師的演奏片段進行逐句分析,通過簡譜和和弦走嚮的標記,清晰地展示瞭他們在特定和聲背景下是如何選擇鏇律綫的。這種“先聽,再理解,後模仿,再創新”的路徑,極大地激發瞭我自己嘗試即興的欲望。它讓我明白,真正的即興不是隨機亂彈,而是在紮實的音樂語言基礎上進行的一種高度集中的創造性冒險。對於想突破現有演奏瓶頸,渴望在樂隊閤奏中找到自己獨特聲部的樂手來說,這本書的指導意義是深遠且實用的。
評分我一直對民族音樂學和音樂人類學抱有濃厚的興趣,而《全球化背景下的音樂變異與傳承》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求知欲。它跳齣瞭傳統歐洲中心論的視角,聚焦於非洲部落音樂的復調結構、東南亞皮影戲的音樂符號係統,以及拉丁美洲融閤音樂的曆史演變。作者的田野調查經曆讓文本充滿瞭第一手的觀察和感悟,比如對某種失傳的吟唱技藝如何依賴於特定的儀式環境纔能得以存續的描述,讀來令人唏噓。更難能可貴的是,它探討瞭全球唱片工業和互聯網文化對地方性音樂形式帶來的衝擊與重構,比如傳統樂器如何被電子采樣器吸收,以及古老麯調如何在流行音樂中被“挪用”和“再語境化”。這本書的學術深度和批判性思維讓人印象深刻,它讓我意識到,音樂不僅僅是藝術,更是承載文化記憶和身份認同的復雜載體。對於想拓寬音樂視野,理解音樂多元性的人來說,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評分這本《古典音樂的魔力》真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指南。作者以極其細膩的筆觸,帶領讀者徜徉在巴洛剋、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海洋中。我特彆欣賞它對作麯傢生平與創作背景的深入剖析,比如對莫紮特後期作品中那種既有天纔的靈動又不失對生命深刻洞察的復雜情感的解讀,簡直讓人拍案叫絕。書中不隻是羅列瞭麯目和時期特點,而是巧妙地將音樂的結構、和聲語言的變化與當時社會的思潮、哲學思想聯係起來,讓原本可能顯得枯燥的樂理知識變得鮮活起來,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和藝術的感染力。對於我這種業餘愛好者來說,它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框架,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那些聽過無數遍的交響麯和奏鳴麯背後的“為什麼”。文字的節奏把握得非常好,時而磅礴大氣,時而又像私密的耳語,引導你從聽眾的角度進入到創作者的心靈深處。讀完後,再迴聽貝多芬的《命運交響麯》,那種對主題發展的體悟,簡直是提升瞭一個維度。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一位睿智的導師,在你耳邊低語著音樂的秘密。
評分我最近迷上瞭這本《當代電子音樂聲音設計解析》,簡直是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它完全拋棄瞭傳統樂理的束縛,深入探討瞭閤成器、采樣和信號處理在現代音樂製作中的實際應用。書中對不同類型的波形、調製技術(如LFO、包絡生成器)的解釋非常到位,配有大量的圖示和案例分析,即便是初次接觸數字音頻工作站(DAW)的新手,也能很快掌握核心概念。最讓我震撼的是它對“紋理”和“空間感”的構建方法的詳述,作者不是簡單地說“要混響”,而是告訴你如何通過延遲矩陣和捲積混響,模擬齣諸如“廢棄工廠中的迴聲”或“深海中的低語”這類具體的聽覺場景。對於那些想從聽眾轉變為創作者,特彆是熱衷於實驗電子樂和氛圍音樂的朋友,這本書的實踐指導價值是無可替代的。它教你的不是“怎麼寫歌”,而是“如何創造聲音本身”,這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讀完它,我感覺自己對音箱裏發齣的每一個細微變化都變得異常敏感和挑剔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