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华乐大典 琵琶卷 乐曲篇 上 |
| 作 者: |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 |
| 定价: | 78.00 |
| ISBN号: | 9787552311198 |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 开本: | 8 |
| 装帧: | 平装 |
| 出版日期: | 2016-11-1 |
| 印刷日期: | 2016-11-1 |
| 编辑推荐 |
| 内容介绍 |
| 乐曲篇(上)收入六部古谱:《敦煌曲谱》《华氏琵琶谱》《南北派大曲琵琶新谱》《瀛洲古调》《养正轩琵琶谱》《汪昱庭琵琶谱》。古谱以影印方式制作,以还历史原貌,呈现琵琶的温厚古韵。 |
| 作者介绍 |
|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自成立以来,协助文化部为一届中国艺术节组织演出了《千人中华大乐》;连续举办了六届以繁荣发展中国民族管弦乐艺术为主题内容的"学术讨论会";和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单位共同举办了三届"民族管弦乐展播";经文化部、外交部批准,举办了"1995中国民族乐器演奏大赛";经文化部批准,从1997年夏季开始,连续举办民族乐器演奏艺术水平考级活动;2001年举办了一届少儿民族乐队邀请赛;2002年承办了中国青少年艺术大赛一届民族乐器独奏比赛;2005年、2009年承办文化部主办的第二届和第三届"文华艺术院校奖--民族乐器演奏比赛"。 |
······
这本书的开本和装帧设计,让我思考了现代乐谱出版的定位问题。它选择了一种相对厚重、便于在琴桌上平铺的尺寸,这说明它设计之初就是为了“使用”而非“收藏”。在练习过程中,乐谱的耐用性和易读性至关重要。我发现页码清晰,曲目索引明确,这极大地提升了我查找和定位特定乐曲的效率,避免了在练习时因频繁翻页而打断思路的窘境。而且,上海音乐出版社的出品,自然在学术规范上有着极高的标准,这使得我对其中印刷错误或疏漏的担忧降到了最低。这种对实用性的极致追求,体现了一种对演奏者实际需求的深刻理解。对于一个需要长时间与乐谱为伴的学琴者来说,这样的细节处理,是衡量一本专业书籍是否合格的关键标尺。
评分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待这本书,它简直就是一本活的历史教科书。我注意到了乐曲篇目中对一些传统曲目背景的简短介绍,虽然只是寥寥数语,但那种对历史脉络的尊重和梳理,让我感到非常温暖。它不仅仅是音符的堆砌,更承载着一代代琵琶演奏家的心血与审美情趣。我个人比较偏爱那些蕴含着浓厚地域色彩的乐曲,翻阅时,我仿佛能“听”到江南水乡的烟雨朦胧,或者边塞大漠的苍凉豪迈。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是光靠听录音是无法完全体会的。这本书就像一个时间胶囊,将那些久远的声音和情感凝固在了纸上,等待着我们去重新唤醒。希望后续的篇章中,能有更多的关于这些曲目流变和风格演变的详细论述,那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一次极好的致敬。
评分说实话,我最近一直在寻找一套能系统梳理近现代琵琶演奏技法的教材,而这套书给我的感觉就是“专业”二字。我翻看了其中几页的五线谱和工尺谱对照部分,那种严谨的排版方式,简直是为专业院校的学生量身定制的。它没有为了迎合初学者而过度简化复杂的指法标注,反而保留了大量精确到毫米级的演奏要求,这对我这种已经有一定基础,渴望精进技艺的人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很多市面上流通的谱子在节奏处理上往往模棱两可,但这里的每一个休止符、每一个揉弦的力度标记,都像是一位名师在耳边细细讲解。这套书的价值,绝对不只是在曲目数量上,更在于它对于“如何正确演奏”这一核心问题的深度挖掘和清晰表达。我敢断言,任何一个严肃的琵琶学习者,都无法绕开这份资料的重要性。
评分这本琴谱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朴又不失典雅的风格,一下子就把我拉进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深邃世界。拿到手的时候,首先吸引我的是纸张的质感,摸上去很有分量,一看就是精心挑选过的材料,看得出出版社在细节上很下功夫。虽然我还没完全深入到乐曲的练习中,但光是翻阅目录,就能感受到这份编纂的用心良苦。它似乎不仅仅是收录了一堆曲子,更像是在为我们搭建一座通往琵琶艺术殿堂的桥梁。从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名称到一些可能较为冷门的曲目,这个跨度显示出编者深厚的学术背景和对琵琶艺术传承的责任感。我特别期待能好好研究一下里面的某些篇章,比如那些标注着“传统”或“独奏”的曲目,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不为人知的演奏技巧的线索。总而言之,从初步的视觉和触觉体验来看,这本书的制作水准无疑是顶级的,让人对即将开始的学习之旅充满了期待和敬畏。
评分坦白说,我原本对“乐曲篇(上)”这个标题感到一丝不安,这暗示着一个庞大而完整的体系尚未完成。但细细品味这上部的选曲范围后,我明白了,这并非简单的数量堆砌,而是一种精心策划的递进。它似乎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入门到中级的稳固阶梯,让你在掌握基本功后,能够有条不紊地接触到不同风格和难度的作品。这种布局体现了一种教育学的智慧——不是一次性倾泻所有知识,而是循序渐进,确保学习者能够扎实地迈出每一步。我非常期待“下”册的出版,希望“上”册所建立起来的严谨框架,能在后续的作品中得到完美的延伸和补充,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更复杂技巧,比如大幅度轮指和快速拨奏的晚期作品的收录,更是我翘首以盼的重点。这本书为我的未来学习路径描绘了一张清晰的地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