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编写说明
1.如歌与急板
2.长笛与钢琴奏鸣曲
3.长笛与小提琴、钢琴三重奏
4.阳光灿烂照天山
5.瓦拉格咏叹调幻想曲
6.行板与回旋
7.D大调长笛与弦乐四重奏KV.285
8.密度21.5(见分谱)
后记
《高等师范院校长笛选修教材:长笛音乐会经典作品演奏指导》精选了涵盖西方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期、二十世纪现代派以及我国的长笛经典作品共10首,包含了独奏作品和加入了双长笛与钢琴、长笛与弦乐四重奏等经典作品。在每一首曲目的乐谱后都有对乐曲的作者简介、音乐分析、演奏指导等文字说明,并附有音乐会实践演奏示范高清DVD光盘,可供视听参考。《高等师范院校长笛选修教材:长笛音乐会经典作品演奏指导》由何靖编著。
编辑推荐 《高等师范院校长笛选修教材:长笛音乐会经典作品演奏指导》可以作为音乐学院长笛表演专业、高等师范院校长笛表演专业、音乐教育专业主修长笛的学生,高等和中等艺术职业院校长笛专业等教学和艺术实践的教材。 作者简介 何靖,长笛演奏与教学硕士。现任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长笛讲师,中国音乐家协会管乐学会长笛联合会理事,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九三学社社员。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六篇。编写和录制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演奏教材《名师当家教》(附DVD)以及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长笛流星雨》(附CD);主持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艺术教育)科研资助项目等课题。获“第I届中国作品世界比赛”成年西洋乐器专业组特等奖、“浙江省第七届音乐舞蹈节”独奏二等奖、“第三届中国作品世界比赛”指导教师银奖。此外,曾在杭州、厦门等地多次举办“何靖长笛独奏音乐会”。近年来组建长笛乐团,并携团在富阳学院、红星剧院、嘉兴大剧院、杭州音乐厅等地举办“何靖长笛师生音乐会”。其指导的长笛学生参加各项内外赛事获十余奖项。
作为一名对管乐器教学法略有研究的人来说,我发现这本书在理论深度上显得过于肤浅,尤其是在涉及作品背景和音乐诠释方面。举例来说,它收录了德彪西的《嬉游曲》(Syrinx),但对于这首曲子创作时的象征主义思潮以及德彪西本人在音色处理上的独特追求,全书的论述寥寥数语,完全没有触及到作品的灵魂。学习演奏经典作品,绝不仅仅是把音符吹准、节奏弹对那么简单,它需要演奏者理解作曲家所处的时代、他想通过特定的调式或和声结构传达的情感。这本书似乎更专注于指法和气息的机械性指导,而对音乐学和审美层面的引导几乎是空白的。这使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演奏指南”的简化版,而非一个能够帮助学习者从技术层面迈向艺术表达的深度教材。如果教材的目标是培养未来的演奏家,那么对音乐语汇的挖掘和讲解是必不可少的,这本书在这方面显然是失职了。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简直是灾难,拿到手的时候我就感觉有点不对劲。首先,字体选择就很让人费解,有些地方的标注竟然用了一种细得像发丝一样的字体,在室内光线下看,简直需要眯着眼睛才能辨认出那些技术术语。更不用提那些乐谱的清晰度了,很多关键的指法图示部分,油墨似乎晕染得很厉害,像是被水泡过一样,那些表示气流控制的符号模糊不清,初学者根本无从下手。我本来期待能有一个清晰、专业的学习体验,结果却像是在揣摩一份年代久远的古籍手稿。而且,书中的章节划分也显得非常随意,前言部分花了大篇幅去讨论长笛的历史,这本无可厚非,但紧接着却突然跳到了某种非常深奥的循环换气技巧,中间缺少了必要的过渡和基础知识的铺垫。对于一个希望系统学习的乐手来说,这种结构上的混乱实在让人抓狂,让人觉得编辑似乎只是把手头收集的资料一股脑地塞进了这本书里,缺乏一个真正用心打磨的教学流程。我希望这本书能更注重实际操作层面的视觉反馈,而不是这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艺术感”排版。
评分让我谈谈附件DVD的质量问题,这简直是本世纪最令人沮丧的附件之一。我满怀期待地希望能听到专业水准的示范演奏,用来对比和校正自己的吹奏效果。然而,DVD中的音质粗糙得令人发指,混响似乎过度处理,使得长笛的泛音和呼吸声被完全淹没在了那种沉闷的背景声中,听起来就像是从一个老旧的收音机里播放出来的录音。更糟糕的是,有些示范段落的演奏速度快得完全不适合初学者模仿,简直像是在炫技,而非教学。如果目的是展示“经典作品”的范本,那么示范的清晰度和演奏的示范性就应该放在首位。我尝试用不同的播放设备测试,结果都一样,这完全暴露了制作方在音频后期处理上的不专业态度。我宁愿没有这个DVD,也不希望听到这种严重误导听觉认知的音质,它非但没有帮助,反而可能给学习者建立错误的听觉标准。
评分这本书在曲目选择的平衡性上也存在明显的问题,给人一种厚此薄彼的感觉。虽然名义上是“经典作品演奏指导”,但其收录的曲目明显偏向了19世纪浪漫主义和20世纪初期的法国学派作品,对于巴洛克时期或更早的、对长笛技法发展至关重要的作品几乎是绝口不提。例如,泰勒曼或巴赫为长笛所作的大量奏鸣曲和组曲,它们是训练清晰度、对位思维和装饰音技巧的基石,在这本书里却找不到系统的分析和示范。这导致了教程的视野受限,让读者错失了理解长笛发展脉络中的重要环节。如果一个教程号称涵盖“经典”,就应该展现出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均衡的曲目结构。现在的编排方式,更像是某个特定阶段的“精选集”,而非一个全面的、可以贯穿不同历史时期演奏风格的教程,对于希望全面发展的长笛学习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遗漏。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演奏指导”部分感到非常失望,它更像是一堆零散的演奏技巧笔记的堆砌,而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程”。书中对颤音(vibrato)的讲解,只用了一段话概括了“均匀快速地振动气流”,然后就直接给出了几首练习曲,却没有深入剖析如何通过气息、喉位甚至面部肌肉的不同配合来控制颤音的宽度和速度。对于那些对长笛演奏的细微差别非常敏感的进阶学习者来说,这种过于简化的指导简直是浪费时间。我更需要的是图文并茂地展示不同演奏家对颤音处理的细微差别,或者至少提供一些具体的、可量化的练习方法来帮助我们建立肌肉记忆。更令人不解的是,一些基本功的练习,比如长音的稳定性和音准控制,在全书中似乎被轻描淡写了,似乎作者认为这些基础已经不是“经典作品演奏”范畴内需要详述的内容了。但事实是,没有扎实的基础,任何所谓的“经典作品”的演绎都只会是空中楼阁,这本书在这方面的缺失是致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