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灵魂的现代人(西方心理学大师经典译丛)

寻找灵魂的现代人(西方心理学大师经典译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西方心理学
  • 灵魂探索
  • 现代人
  • 自我成长
  • 经典译丛
  • 人格心理学
  • 存在主义
  • 精神分析
  • 人文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炫丽之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45171
商品编码:29907066555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寻找灵魂的现代人(西方心理学大师经典译丛)

定价:48.00元

作者: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30024517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代表作品

审视、分析颇具争议的多个心理学领域

——释梦、原始无意识、心理学与宗教等

自我分析与弗洛伊德理论的不同之处

内容提要


《寻找灵魂的现代人》是荣格的代表作,系统阐述了荣格的基本思想。他在书中审视了分析心理学中*争议的话题和*为关键的领域,如释梦、原始的无意识、心理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此外,他还用一章的篇幅分析了自己与弗洛伊德所持理论的不同之处。他把多年作为精神病学家和分析学家在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整合成了能够适用于每一个人的信息,为每一个内心渴望传统的人指明了方向。

目录


章释梦的实际应用 / 001

第二章现代心理治疗的问题 / 026

第三章心理治疗的目标 / 052

第四章一种关于类型的心理学理论 / 071

第五章人生的阶段 / 091

第六章弗洛伊德与荣格——比较的视角 / 110

第七章原始人 / 120

第八章心理学与文学 / 148

第九章分析心理学的基本假设 / 170

第十章现代人的精神问题 / 192

第十一章是心理治疗师还是牧师 /218


作者介绍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创始人。早年曾与弗洛伊德合作,后来由于两人观点不同而分道扬镳。荣格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内倾和外倾性格、集体无意识、情结与原型等重要观点。

荣格一生著述浩繁,思想博大精深。他所创立的分析心理学在心理治疗中成为独树一帜的学派,他的思想和理论对心理学、哲学、文化人类学、文学、艺术、宗教、伦理学、教育等诸多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文摘


序言



暂定书名:《心之迷航:当代社会中的精神困境与重建》 (此为虚构图书简介,内容与您提供的书名《寻找灵魂的现代人(西方心理学大师经典译丛)》无关) --- 导言:迷失在丰饶的荒原 在二十一世纪的宏大叙事中,人类似乎站在了前所未有的物质顶峰。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的无限涌流,以及对个人自由的极致推崇,共同构建了一个看似完美、效率至上的现代社会。然而,在这片由钢铁、数据和消费主义编织而成的丰饶荒原之上,一种深刻的、难以名状的“精神饥荒”正在悄然蔓延。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擅长“连接”外部世界,却从未如此疏离于自身的内在真实。 《心之迷航:当代社会中的精神困境与重建》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现代人精神状态的一次深入且不妥协的审视。本书并非一套轻松的自我帮助指南,而是一次严肃的哲学与心理学视角的交叉探问:当传统的意义锚点——宗教、家族结构、稳定的职业生涯——逐一崩塌后,个体如何承载那份骤然降临的“绝对自由”?我们的幸福感是如何被“表演性生活”与永无止境的比较链条所蚕食的? 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现代精神生活的重重迷雾,剖析我们之所以感到“空心化”的深层结构性原因,并试图在破碎的经验中,重新拾起构建有意义人生的碎片。 --- 第一部分:现代性的悖论——加速与异化 现代社会对效率和速度的痴迷,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却也带来了精神上的结构性损伤。本部分将从社会学和存在主义心理学的角度,解构现代性的核心悖论。 一、时间感的碎片化与“永不停止的当下”: 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使得我们的注意力被无限分割。我们活在一种被强迫拉伸的“永不停止的当下”,没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深度反思和整合经验。时间不再是线性的、积累性的叙事,而是一连串孤立的、需要即时响应的“点击”。我们探讨这种碎片化如何损害了“自我”(Self)的连贯性,使人际关系和个人目标变得飘忽不定。 二、消费主义的陷阱:从“拥有”到“体验”的幻觉: 消费主义已不再仅仅关乎物质占有,它进化为一种对“完美体验”的永恒追逐。社交媒体的兴起,将生活体验货币化、视觉化,迫使个体不断地将自我投入到一场永不落幕的“生活表现秀”中。本书深入分析了这种“表演性生活”如何导致了“内在枯竭”——当自我价值完全依附于外界的反馈和点赞时,个体的核心稳定性将彻底瓦解。 三、职业身份的脆弱化与“被驯化的自由”: 随着零工经济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传统意义上的稳定职业身份正在消亡。个体被赋予了“创业者”的自由,但这自由往往伴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和自我剥削的压力。我们剖析了当代职场中日益模糊的“工作与生活”界限,以及这种模糊性如何侵蚀了休息、沉思和非生产性活动的权利。 --- 第二部分:内在的断裂——焦虑、孤独与意义的真空 在外部喧嚣的掩盖之下,个体内在的冲突正在加剧。本部分聚焦于现代人普遍经历的情感和存在性挑战。 四、焦虑的泛滥:风险社会与内在的超载: 风险不再仅仅来自外部灾难,更内化为一种持续的、弥漫性的焦虑感。本书追溯了全球化、气候变化和政治不确定性如何转化为个体神经系统上的慢性应激反应。我们探讨了“完美主义”在现代社会中的异化,它如何从一种追求卓越的动力,转变为一种自我毁灭的驱动力——因为“完美”永远无法被外部的、瞬息万变的指标所定义。 五、连接的悖论:超级社会中的深度孤独: 尽管技术使我们能与成百上千人保持虚拟联系,但许多人报告称,他们从未感到如此孤独。本书区分了“社会隔离”和“情感孤独”。我们分析了在高度个人主义文化中,建立真正脆弱、信任和无条件的亲密关系所面临的障碍,以及这种深度连接的缺失如何削弱了个体的情感韧性。 六、意义的真空与“选择的瘫痪”: 尼采曾预言“上帝之死”,现代人面对的是“所有神话之死”。当所有宏大叙事都失去权威后,个体被抛入一个充满无限可能但缺乏内置指导的宇宙。本书审视了这种“选择的瘫痪”——选择太多反而导致行动力下降,以及个体在面对根本性的人生抉择时,如何被无休止的“最优解”搜索所困扰。 --- 第三部分:重建的基石——回归具身性与关系的深度 面对现代性的困境,本书并非主张退回乌托邦式的田园牧歌,而是倡导一种基于“深度参与”和“真实连接”的重建路径。 七、具身性(Embodiment)的复权:从数字到肉体: 现代生活倾向于将心智与身体分离。我们的大脑在屏幕上高速运转,但身体却处于长期的静止和僵化状态。本书强调回归身体经验的重要性,探讨了如正念(Mindfulness)、深度呼吸、以及有目的的体力劳动如何作为一种强大的“反技术”干预手段,重新将个体锚定在此时此地,恢复对生命最基本感觉的觉察。 八、培养“慢阅读”与“深度注意”的能力: 应对信息过载的解药在于重建“深度注意”的肌肉。我们提出了一种针对信息时代的“认知戒毒”策略,倡导重新拥抱那些需要时间才能消化的输入——长篇文学、古典音乐、以及需要长时间专注的技艺训练。这是对抗思维浅薄化的核心路径。 九、重塑“有限性”的拥抱:边界与承诺的力量: 现代人恐惧“错失”(FOMO),本质上是恐惧“有限性”。本书主张,真正的自由并非无限的可能性,而是勇敢地为自己设定界限,并对有限的选择做出真诚的“承诺”。通过对个人时间的严格守护、对无效社交的断舍离,以及对长期目标的忠诚,个体才能从无限选择的沼泽中拔出身来,找到行动的重心。 十、从“自我实现”到“共同存在”:伦理重心的回归: 最终的重建超越了个人内部的疗愈。本书倡导将关注点从“我如何实现自我”转向“我如何与他人有意义地共同存在”。通过参与社区、承担责任、以及在不完美的现实中实践同理心,个体才能将抽象的焦虑转化为具体的、有建设性的行动,从而在破碎的时代中,找到真正的归属感和存在的重量。 --- 结语:觉醒的旅程 《心之迷航》是一份邀请,邀请每一位在数字噪音中感到迷失的现代人,暂停追逐,转向内在。它提供的不是简单的答案,而是一套批判性的工具,用以审视我们所继承的现代性假设,并勇敢地去“承担”我们自己的生命,而非仅仅“消费”它。这是一场必须从头开始的、面向未来的精神建设工程。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西方心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触及人类内心深层问题的经典著作。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这方面的需求,它所探讨的“灵魂”议题,虽然听起来有些形而上,但在作者的笔下,却变得异常具体和 relatable。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现代人普遍存在的“异化”现象的剖析,那种在群体中感到孤独,在喧嚣中渴望宁静的矛盾,简直是我的写照。作者引用了许多心理学大师的理论,但并非生搬硬套,而是将其巧妙地融入到对当下社会和个体精神状态的深刻洞察中。阅读过程中,我仿佛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对话,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了那些我们常常忽略却又至关重要的生命真谛。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所谓的“灵魂”并非虚无缥缈,而是我们内在生命力、价值感和存在意义的集合。它鼓励我去探索那些超越物质和表象的价值,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内心平静和幸福。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有力量,它不是那种轻松愉快的读物,但却有一种直击人心的穿透力。作者没有回避那些令人不适的现实,反而勇敢地将它们呈现出来,让我们有机会正视自己内心深处的脆弱和恐惧。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个体独立性和自由意志的强调,在这个被信息洪流裹挟的时代,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是多么可贵。阅读过程中,我多次被作者的洞察力所折服,那些对人性深刻的理解,对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明白,我们不必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真正的价值在于成为一个完整、真实的自己。这本书就像一位严厉却又充满智慧的导师,它鞭策我去思考,去探索,去勇敢地面对内心的挑战,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方向。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它并没有像某些励志书籍那样,给我灌输“一定要成功”、“一定要快乐”的观念,反而更加强调了生命的复杂性和个体体验的独特性。作者对现代人内心矛盾的细腻描绘,让我感同身受,仿佛书中的文字就是我内心深处最隐秘的呐喊。它让我明白,即使在充满不确定性和挑战的世界里,我们依然有能力去构建属于自己的意义和价值。这本书所倡导的,是一种更加深入、更加内在的“寻找”,它鼓励我去拥抱自己的不完美,去理解那些隐藏在行为之下的动机,去与自己建立更深刻的连接。它让我不再害怕独处,不再畏惧内心的声音,反而开始享受这种与自己对话的过程。这本书,是一份送给自己,关于生命深度探索的珍贵礼物。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像是在我迷茫的内心深处投下了一束光。我一直觉得,在这个快节奏、充满物质诱惑的时代,我好像丢了点什么,一种难以言喻的空虚感时不时会袭来。阅读这本书,与其说是在“寻找灵魂”,不如说是在重新认识自己,挖掘那些被日常琐事掩埋的深层需求和渴望。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一系列精辟的论述和案例,引导我一步步去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我开始反思,我所追求的成功,真的是我想要的吗?那些让我感到焦虑和不安的根源又在哪里?这本书让我有机会停下来,不再被外界的声音裹挟,而是专注于倾听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它没有贩卖焦虑,反而提供了一种治愈的力量,让我感觉自己并不孤单,很多人都在经历类似的挣扎。读完后,我感觉看待事物的方式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对生活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冲击,是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意义”这个词。在现代社会,我们似乎被训练着去追求效率、成功和物质财富,却鲜少有人停下来思考,这一切的背后,我们真正想获得的是什么?作者通过对人类存在性焦虑、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索,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轨迹。那些曾经让我辗转反侧的困惑,那些让我感到迷茫的时刻,在这本书的引导下,似乎都有了新的解读。我开始明白,真正的“灵魂”并非与生俱来就完整无缺,而是在经历人生的种种起伏,在不断地探索和整合中逐渐形成的。这本书并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的渴望和未竟的事业。它让我意识到,寻找灵魂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并最终实现自我的过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