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茶道,实际上是“茶汤之道”的简称。
茶汤的原型,是中国宋代兴盛的一种饮食游艺, 在镰仓初期传到日本,并逐渐本土化,形成了名为“ 茶汤”的日式风雅游艺,绵延至今六百年。
茶道,是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是生活起居的礼节 ,也是社交的规范。
茶道所重视的,是人与人之间在和睦宁静的氛围 下温暖的心灵交流。
这是一种诉诸感觉的美之盛筵,*大程度地提高 了衣、食、住、行的生活品味,向人们昭示并宣扬了 日常生活的范式模型,这就是茶道文化。
《茶道六百年》是**日本茶道研究专家桑田忠 亲近百部精彩论著中的经典之作。
桑田忠亲,日本历史学家,国学院大学名誉教授。1902年生于东京。1926年毕业于国学院大学。历任日本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研究员、立教大学讲师、国学院大学教授等职。专门从事日本中世、近世茶道史和文化史的研究。 桑田忠亲于1980年被日本政府授予勋三等瑞宝章,1982年获得淡淡斋茶道文化奖。著有《千利休》、《武将和茶道》、《片桐石州和茶道艺术》、《日本武将列传》、《日本合战全集》、《德川家康决胜录》(与人合著)等。1987年5月5日去世。
前言
**章 茶道的建立
—能阿弥和珠光—
一 艺术家能阿弥
二 书院装饰规则的制定
三 台子装饰规则的制定
四 台子点茶
五 “东山御物”的制定
六 茶汤的创始人珠光
七 珠光主张的茶汤之道
八 珠光的茶汤改革
九 珠光流茶道的传统
第二章 茶道之大成
—绍鸥和利休—
一 关于堺城
二 堺城的茶系
三 绍鸥的一生
四 绍鸥的茶道
五 绍鸥的弟子
六 利休的发展
七 利休的权势
八 利休的死因
九 利休流茶道的传统
第三章 茶道的发展
—织部和远州—
一 利休七哲和古田织部
二 织部的一生
三 织部的茶道
四 织部喜好的茶器
五 远州的一生及艺术特征
六 作为建筑家、造园家的远州
七 作为陶艺家的远州和“中兴名物”
八 远州和茶道
第四章 茶道的普及
—宗旦和石州—
一 千宗旦的一生
二 千家十职的起源
三 三千家的成立
四 宗旦的茶室
五 宗旦的茶道
六 宗旦的交友
七 宗旦的轶事
八 宗旦的喜好
九 宗旦的流派
十 片桐石州的茶道
十一 石州的茶道经历
十二 石州的茶风
十三 石州的茶法
十四 石州的喜好
十五 石州的轶事
十六 石州流的各派
第五章 茶道的规范化
—不昧和不白—
一 近世封建社会的成立
二 武家茶的开端
三 柳营茶道的诞生
四 封建制度下的茶道观
五 家元制度的建立
六 松平不昧的石州流大名茶
七 七事仪式的制定
八 川上不白赴江户
第六章 茶道的近代化与现代茶道的模式
一 明治维新与茶道界的变动
二 文明开化和茶道
三 家元制度的变革
四 家元制度的组织化和宣传
五 茶道界的民主化
六 茶道界的近代化之路
七 利休之后的茶道颓废
八 明治以后的茶事、茶会
九 对茶道的批判和改革论
十 对现代茶道的希望
我一直对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和禅宗思想很感兴趣,而《茶道六百年》这本书,恰恰将这两者与茶道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深入挖掘了茶道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考。书中对“寂”的阐释,那种在朴素中感受到的深邃意境,让我对日本独特的审美观有了更深的体会。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茶道如何在战乱时期依然保持其精神内核的描写,这让我看到了茶道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韧性。那些关于茶具的考究,不只是对器物的赞美,更是对制作者匠心和使用者品味的体现。通过这本书,我理解了为什么茶道在日本文化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种社交礼仪,更是一种修身养性、净化心灵的方式。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日本人的内敛、含蓄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抱着一种“了解一下日本的特色文化”的心态来读这本书的,没想到内容如此丰富且引人入胜。它不仅仅是记录茶道的历史,更像是一部浓缩的日本社会风俗史。通过茶道的发展脉络,我看到了日本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互动与影响。比如,书中关于千利休如何将茶道推向巅峰,以及他与丰臣秀吉之间的微妙关系,读来颇具戏剧性,让我对那个乱世中的文人雅士有了更深的认识。书中对各种茶会场景的描绘也十分生动,像是亲临其境,体会那种独特的氛围。那些关于茶具的考究,从唐物到和物,从名家手作到普通器皿,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审美。我发现,茶道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与自然、与人、与自我对话的方式。它教会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片刻的宁静,在繁复的世界里体会简单的美好。
评分刚翻完这本《茶道六百年(精)》,感觉像是走了一趟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我一直对日本文化充满好奇,但总觉得像隔着一层纱,朦朦胧胧的,不知道从何下手。《茶道六百年》就像一把钥匙,让我窥见了日本精神世界的深层构造。它不仅仅是关于泡茶、品茶的技艺,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日本社会的变迁、审美的演进,甚至权力结构的微妙变化。从最初的僧侣修行,到武士阶层的雅集,再到町人文化的兴盛,每一个时代背景下的茶道都承载着不同的意义和价值。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茶室空间布局、茶具材质选择、甚至点茶时水温控制这些细节的描写,仿佛能亲身感受到那些历史人物在茶室中的静默与沉思。尤其是书中提到侘寂美学如何渗透进茶道,那种对不完美、不对称、简朴事物的欣赏,让我对“美”有了全新的理解。读完后,感觉之前对日本文化的一些零散印象突然串联了起来,变得更加清晰和深刻。
评分对于我这样对日本文化涉猎不深的人来说,《茶道六百年》绝对是一本非常友好的入门读物。它没有那种枯燥的说教,而是用一种非常流畅和故事化的方式,将茶道的演变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历史人物的生动刻画,尤其是那些在茶道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他们的故事和他们的茶道理念,都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书中对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这几位茶道宗师的介绍,让我对他们如何一步步将茶道从最初的贵族消遣,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深刻哲学内涵的艺术形式,有了清晰的认识。而且,书中对不同时期茶室建筑风格、茶具材质、乃至点茶步骤的细致描写,都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那种古朴雅致的日式美学。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对日本人的“物哀”情结、对精致生活的追求,都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评分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最好从他们的日常习惯和仪式中入手。《茶道六百年》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以茶道为主线,串联起日本几个世纪以来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我最震撼的是书中对“一期一会”精神的阐释,这种“一生只有一次的相遇”的理念,将每一次茶会都升华为一种珍贵的体验,也折射出日本人对待生命、对待关系的独特态度。书中对茶道中各种仪式和规矩的详细介绍,一开始可能会觉得有些繁琐,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体会到这些“规矩”背后蕴含的智慧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它不仅仅是表面的形式,更是内在精神的体现。通过这本书,我不再觉得日本文化是遥不可及的,反而感到一种亲近感,仿佛自己也参与了这场跨越时空的茶文化盛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