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罗洛·梅把欧洲的存在主义哲学和心理学思想介绍到美国,开创了以探讨人的存在价值和生存意义为主题的美国存在心理学及人本主义心理学中主张自我选择的研究取向。他的20余部专著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带给现代人深刻的精神启示。
内容简介
《罗洛·梅文集:祈望神话》是罗洛·梅的重要著作之一,包含了罗洛·梅整个生命过程中那些来之不易的智慧。神话是我们赋予生活以意义的方式,没有神话,生活就没有意义。罗洛·梅通过精神治疗学的路径来关注神话,这使得他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托·兰克以及-尔·荣格等著名人物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并形成了罗洛·梅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本质性的和丰富性的特征。
在这本著作令人信服的分析中,作者延续了他一贯的写作风格,将案例研究与大量的文学注释有机地编织到行文脉络中。罗洛·梅对我们生活中的神话进行了分析和新的阐释,并提供了一些能帮助我们过一个更有意义的新世纪的神话。
作者简介
罗洛·梅(1909-1994),美国存在心理学家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1930年获得奥柏林学院文学学士学位,1938年获得纽约联合神学院神学学士学位,194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在怀特研究院和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长期工作。获得过美国心理学会的临床心理学科学和职业杰出贡献奖和美国心理学基金会的心理学终身成就奖章等奖励。出版了《咨询的艺术》、《焦虑的意义》、《人的自我寻求》、《存在》、《爱与意志》、《权力与无知》、《创造的勇气》、《自由与命运》、《存在之发现》和《祈望神话》等20多部著作。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部分 神话的功能
第一章 神话是什么?
第二章 神话中的个体危机
第三章 寻根
第四章 神话与记忆
第五章 弗洛伊德与神话之奥秘
第二部分 美国的神话
第六章 新大陆的伟大神话
第七章 个人主义和我们自恋的时代
第八章 盖茨比和美国梦
第三部分 西方世界的神话
第九章 心理治疗师和地狱之旅
第十章 培尔·金特:一个男人的爱之问题
第十一章 重访布赖尔·罗斯
第十二章 浮士德:父权制权力的神话
第十三章 歌德的浮士德与启蒙运动
第十四章 20世纪的浮士德
第十五章 魔鬼与创造力
第四部分 为了生存的神话
第十六章 爱的伟大循环
译后记
精彩书摘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中的一个中心主题是孤独。在盖茨比的宴会上,在那些最富有的人之间,歌舞升平、觥筹交错都在以最放荡的形式进行着,却从未有真正的交流,只有“彼此始终不知姓名的人们之间亲热无比的会见”。当盖茨比站在阳台上,向离席的宾客“举起一只手做出正式的告别姿势”时,“一股突然的空虚此刻好像从那些窗户和巨大的门里流出来,使主人的形象处于完全的孤立之中”。[17]
尼克在纽约溜达的时候,自己对孤独的气氛很是敏感。“我有时感到一种难以排遣的寂寞,同时也觉得别人有同感——黄昏中的穷困的青年小职员,虚度着夜晚和生活中最令人陶醉的时光。”[18]在广场饭店最后的较量之后,尼克突然记起这天是他的生日。“30岁——展望10年的孤寂,可交往的单身汉逐渐稀少,热烈的感情逐渐稀薄,头发逐渐稀疏。”[19]
但是全书中最孤独的人物是杰伊·盖茨比,那些连他自己都不喜欢的荒诞宴会的主人。从我们第一次看到黄昏中他在他家前面的草坪上独自站着,隔着长岛海湾向往着黛西家的码头的那盏绿灯的那一刻起,直到他的葬礼,他都是孤独的原型。盖茨比不可能会这样认识它这一事实让它更加有力;对他来讲,这不是一种来来去去的情感,而是一种性格状态,一种存在的状态。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到过他强有力的意图背后;事实上他是一个白手起家的人,并且,就像所有白手起家的人一样,他的内心与任何深刻的关系都被切断了。每个人都抱着一个完全不同于这个宴会的目的——将黛西带到他身边——在他宏伟的房子里涌进涌出。
……
前言/序言
《罗洛·梅文集:祈望神话》 内容概述: 《罗洛·梅文集:祈望神话》并非一本单一叙事的书籍,而是一个宏大叙事的集合,它以罗洛·梅深刻而富有洞察力的视角,编织了一幅跨越多个主题、却又紧密相连的心理探索画卷。文集的核心在于其对现代人类生存困境的哲学式追问,以及对个体在充满悖论的世界中寻求意义、勇气和整合的深刻洞察。它并非直接呈现一个故事,而是通过对人类心理、文化、历史及神话的层层剥离,引导读者进入一次自我发现和内在转型的旅程。 核心主题与探讨: 文集中的每一篇文章,甚至每一个章节,都可以被视为对一个或多个相互关联的主题的深入挖掘。其中最核心的脉络,便是对“祈望”这一人类内在驱动力的剖析。这并非简单的希望或期盼,而是一种更深层的、关乎个体生存意义与价值的追寻。罗洛·梅认为,祈望是人类超越眼前现实,渴望更充实、更有意义生活的内在冲动。它驱动着我们去探索未知,去创造,去爱,去承担责任,也正是在这追寻的过程中,我们才得以认识真实的自我。 在“祈望”的驱动下,文集深入探讨了“神话”的现代意义。在这里,“神话”被理解为一种能够赋予生活意义、提供精神框架的叙事模式。在后现代社会,许多传统的、曾经提供安全感的宏大叙事已经瓦解,个体面临着意义的真空。罗洛·梅指出,我们需要重新构建属于自己的“神话”,这并非指虚假的幻想,而是指那些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自身存在、与世界建立联系、并赋予生命方向的个人化或集体化的意义体系。文集通过对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神话”的解读,展示了它们在满足人类基本心理需求上的共通之处,并启示我们在当今时代如何从中汲取养分,创造属于自己的现代神话。 “焦虑”是文集中另一个不可回避的主题。罗洛·梅将焦虑视为现代人普遍的精神状态,它源于我们对失落的自由、对意义的丧失、以及对不确定未来的恐惧。然而,他并非将焦虑仅仅视为一种病态,而是将其视为一种信号,一种提醒我们直面生存本质的契机。文集详细阐述了如何理解焦虑的根源,如何区分不同的焦虑类型(例如生存性焦虑与神经症性焦虑),以及如何通过接纳和转化焦虑,将其转化为成长的动力。他强调,真正的勇气并非没有恐惧,而是在恐惧面前依然选择行动和担当。 “意志”的力量在文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罗洛·梅认为,在信息爆炸、选择过多的现代社会,个体很容易迷失方向,被外在的干扰所裹挟。他呼吁人们重新认识并培养自己的意志力,这种意志力并非僵化的固执,而是一种内在的、能够帮助我们聚焦目标、做出选择并坚持到底的生命能量。文集通过对“决定”(decision)和“决心”(resolve)的区分,以及对“选择”(choice)与“责任”(responsibility)之间内在联系的探讨,揭示了意志在塑造个体命运中的关键作用。 “爱”与“死亡”作为人类生存的两极,在文集中得到了深刻的审视。罗洛·梅认为,对爱的渴望和对死亡的恐惧,是驱动人类行为最原始的力量之一。他并非仅仅从浪漫的角度谈论爱,而是将其视为一种能够连接个体、克服孤立、并带来生命意义的深刻体验。同时,他对死亡的探讨,并非走向虚无,而是将其视为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让生命更显珍贵的契机。文集引导读者反思,我们如何才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拥抱爱,并坦然面对死亡,从而活出更充实的人生。 文集的结构与风格: 《罗洛·梅文集:祈望神话》以其独特的结构和深刻的语言风格吸引着读者。文集可能包含以下几种类型的文本: 哲学散文: 罗洛·梅以其哲学家般的思考,对人类存在的根本问题进行哲学式的阐释。他的语言充满诗意和力量,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深处。 心理分析: 基于荣格心理学和存在主义心理学的理论框架,他对人类心理的运作机制进行深入的剖析,揭示潜意识的奥秘和人格发展的规律。 文化评论: 他将对个体心理的洞察延伸到对现代社会文化的解读,分析文化现象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和情感,以及我们如何在后现代的文化土壤中寻找精神的根基。 案例分析与案例研究: 文集可能包含基于真实案例的分析,通过具体的人物故事,生动地阐释抽象的心理学概念和哲学思想。这些案例往往具有代表性,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 对艺术、文学和神话的解读: 罗洛·梅善于从艺术、文学和神话作品中提炼出关于人类生存的深刻见解,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解读,丰富和深化他对主题的探讨。 文集的意义与价值: 《罗洛·梅文集:祈望神话》对于寻求生活意义、应对生存挑战的现代人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提供深刻的洞察: 罗洛·梅的文字能够穿透表象,直达问题的核心,帮助读者更清晰地认识自我,理解自己面临的困境。 激发内在的勇气: 文集中充盈着对勇气和责任的呼唤,能够鼓励读者勇敢地面对内心的恐惧和外部的压力,积极地去创造和改变。 重塑对生活意义的理解: 通过对“祈望”和“神话”的解读,文集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理解生活的意义,不再局限于物质的成功,而是更加关注精神的富足和内在的整合。 促进个体成长与转型: 文集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是一种实践的指南,它引导读者进行自我反思和内在探索,从而实现个体的心灵成长和生命转型。 连接现代与古老智慧: 罗洛·梅将现代心理学与古老的神话和哲学智慧巧妙地融合,帮助读者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与自身精神根源的连接。 总而言之,《罗洛·梅文集:祈望神话》是一部引人深思、充满启发的著作。它以其宏大的视野、深刻的洞察和诗意的语言,为读者提供了一次穿越心灵迷宫、抵达内在真实的重要旅程。它并非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点燃读者内心的火炬,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与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