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本草纲目

美食本草纲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金龙 著
图书标签:
  • 美食
  • 烹饪
  • 食材
  • 中式美食
  • 传统菜谱
  • 养生
  • 药食同源
  • 本草
  • 饮食文化
  • 家常菜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苏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4453076
版次:1
商品编码:1116502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唯高餐饮经典书库:56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1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美食本草纲目》详细介绍各种天然食物的高营养价值、食疗功效,与简单易做的养生食疗方,从不同角度深入地分析和讲述了美食养生的各个方面,让读者完全掌握利用天然食品的养生保健技巧,仔细阅读定能让读者受益匪浅。《美食本草纲目》深入浅出,文字通俗易懂。

作者简介

  金龙,1964年8月出生,职务:副主编,职称:国家二级编剧,工作单位:美食杂志编辑、记者。主要出版物近三十种,文艺方面:《黎明物语》、《梅艳芳物语》、《西域刀郎,都怪你》、《杨臣刚“老鼠爱大米”纪实》、《广东流行音乐史》等,其中《广东流行音乐史》2010年获广州市委、市政府频发的第七届广州文艺奖文艺理论二等奖,以及广东音乐家协会颁发的首届音乐文学奖最佳编著奖。管理方面:《承认个人价值》、《督导决定管理成败》等。餐饮方面:《刀工》、《火候》、《开一家赚钱的茶餐厅》、《餐馆赢在督导》、《餐馆财务百问百答》、《宴会策划指南》、《让酒为餐馆赚钱》、《如何开一家赚钱的西餐厅》、《让酒为餐馆赚钱》、《特色餐馆餐馆实例》(一套五本)等。

目录

No.1 蔬菜篇 宁可食无肉,不可餐无蔬
6 百合 润肺防燥,营养滋补
9 菠菜 蔬菜之王,激活大脑
12 胡萝卜 脆嫩多汁,芳香甘甜
15 芹菜 厨房药物,夫妻之菜
18 土豆 地下苹果,第二面包
21 冬瓜 清热解暑,一身是宝
23 黄瓜 清热解毒、生津止渴
26 苦瓜 君子之菜,明目解毒
28 香菇 植物皇后,香气沁人
31 南瓜 补血妙品,美容食品
34 韭菜 起阳之草,洗肠之草
37 菜花 味甘鲜美,菜中珍品
40 香菜 辛辣清香,提味之品
42 大蒜 南姜北蒜,强烈杀菌
45 辣椒 红色牛排,女性补品
48 丝瓜 美人之水,美容佳品
50 茄子 保护血管,祛风散瘀
54 莲藕 御膳贡品,滋补佳珍
57 萝卜 菜蔬之王,四季安康
60 番茄 平民之王,狐狸果实
62 生菜 鲜嫩清香,菜类上品
65 紫菜 补肾养心,增强记忆
68 海带 海上之蔬,含碘冠军
70 通菜 美容佳品,绿色精灵
73 芦荟 神奇植物,家庭药箱
76 洋葱 菜中皇后,强力杀菌

No.2 水果篇 世间百果,修性养生
82 木瓜 丰胸美肤,水果之皇
86 荔枝 红尘妃子,补脑健身
89 西瓜 瓜中之王,养颜美容
91 菠萝 汁多味甜,清香满室
94 香蕉 快乐水果,开心激素
96 苹果 健康水果,全科医生
98 雪梨 百果之宗,天然矿泉
101 椰子 柔若奶油,甘甜可口
103 龙眼 补血安神,健脑益智
105 芒果 热带之王,轻身之果
108 柚子 天然罐头,健胃润肺

No.3 肉类篇 肉类养生,济世良药
112 猪肉 长寿之药,滋阴润燥
115 牛肉 肉中骄子,补脾益气
117 鸡肉 健脾益气,补益精髓
122 乌鸡 名贵珍禽,黑心宝贝
125 鹅肉 穷人吃鸡,富人吃鹅
127 鸭肉 夏季滋补,滋阴补气
130 鹿肉 温肾壮阴,滋补野味
132 兔肉 补中益气,凉血解毒
135 狗肉 补益气血,温肾助阳
138 田鸡 大补元气,延缓衰老
141 麻雀 壮阳益精,补气佳品
143 鹌鹑 动物人参,卵中佳品
147 羊肉 要想长寿、常吃羊肉
151 乳鸽 甜血动物,肉味鲜美
153 驴肉 天上龙肉,地上驴肉
156 蛇肉 祛风活血、除寒去湿

No.4 海鲜篇 海鲜,绝佳的养生滋补品
161 鲜虾 男虾女蟹,滋补妙品
164 螃蟹 清热解毒,养筋活血
167 鲩鱼 肉质细嫩,暖胃和中
169 生鱼 强阳养阴,滋补食品
172 鲤鱼 年年有余,鱼跃龙门
174 鲫鱼 肉质细嫩,极为可口
177 鳝鱼 补气养血,滋补味美
180 桂鱼 天上龙肉,春令时鲜
182 鲈鱼 四大名鱼,白嫩清香
185 蚌肉 滋阴清热,丰肌泽肤
187 甲鱼 滋阴益气,丰肌亮肤
189 泥鳅 天上斑鸠,地下泥鳅
191 鲍鱼 养阴固肾,海味之冠
194 鳗鱼 名贵鱼类,补虚养血
196 鱿鱼 滋阴养胃,补虚润肤
199 海参 海味八珍,滋味腴美
201 鲇鱼 滋肾兴阳,滋补食品
203 田螺 盘中明珠,明如秋月
206 海蜇 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208 蛤蜊 天下第一,百味之冠
210 三文鱼 水中珍品,营养佳品
……

精彩书摘

  百合润肺防燥,营养滋补。
  百合,是著名的养生食品和常用中药。因其鳞茎瓣片紧抱,数十片相摞,状如白莲花,故名“百合”。人们常将百合看作团结友好、和睦合作的象征。广东人更喜欢用百合、莲子同煲糖水,以润肺补气。
  [营养成分]
  百合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含有蛋白质21.29%、还原糖11.47%、脂肪12.43%、淀粉1.61%,每百克含1.443毫克维生素B、21.2毫克维生素C。
  [药用价值]
  百合内具有滋补强壮、清热利尿、润肺止咳、宁心安神等功效。对内有虚火、热病后神志不清、烦闷惊悸、虚热烦躁、宿寐不合安、咯脓痰、痰血、肺痨久咳、咳咽痛、神志恍惚、食欲不佳、年迈身亏的人,特别是妇女产后气虚有特效,患有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等病的老人,如能经常食用百合,将会有独特的效果。常食百合有清心、润肺、调中之效,可止咳、开胃、止血、安神。百合有助于增强体质,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缓解放疗反应。
  [食用方法]
  百合可做菜入饭,可炒、烧、蒸、煎、煮。百合可和桂花、青梅、冰糖加水煨,也可把百合烧烂和蜂蜜调服,或用百合、冰糖煮粥,早晚服用。
  [适用范围]
  百合是老少皆宜的食物。鲜品每次30克。
  [温馨提示]
  食疗上建议选择新鲜百合为佳。百合为药食兼优的滋补佳品,四季皆可应用,但更宜于秋季食用。百合性偏凉,凡风寒咳嗽、脾虚便溏、虚寒出血者不宜选用。
  [百合/养生餐馆]
  百合杏仁粥
  【食语】适宜于肺阴亏虚之久咳、气逆微喘、干咳无痰等患者食用。
  【原料】百合30克,大米60克,甜杏仁9克。
  【制作】先将百合与甜杏仁和大米分别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水,用小火煨煮。待百合与大米和甜杏仁熟烂时,加糖适量,即可食用。
  百合煎剂
  【食语】润肺止咳,养阴解表。主治因感冒而咳嗽频作、干咳无痰、口干咽燥者。可治疗气短烦躁、食欲不振、口干乏力、咽喉肿痛诸症。
  【原料】百合30克,桑叶12克,杏仁10克,蜜渍枇杷叶10克,麦冬10克。
  【制作】百合、杏仁、桑叶、蜜渍枇杷叶、麦冬加水同煮。加冰糖适量。
  百合莲子粥
  【食语】具有宁心安神的效果,适合心悸、失眠、烦热及各种皮肤病患者食用。
  【原料】百合20克,大米100克,莲子10克。
  【制作】百合、大米、莲子慢火同煮成粥,加白糖调味。
  百合炖鳝鱼
  【食语】常用于治疗肺结核经久不愈、烦躁、虚弱、低热、食欲不振以及精神衰弱等症。
  【原料】百合30克,白鳝鱼约250克,山药30克。
  【制作】先将白鳝鱼去内脏洗净,与百合、山药一齐放瓦锅中,加清水适量,隔水炖熟,调味服用。
  补中益气百合汤
  【食语】补中益气,润肺止咳、健脾养胃。主治慢性咳嗽或虚老咳嗽。
  【原料】大枣10枚,百合60克,冰糖适量。
  【制作】将大枣洗净,去核;百合洗净,撕散鳞片。将大枣和百合共入砂锅煮烂,加水冰糖适量调匀即可。饮汤,食大枣、百合。每日1次,5-7日为1个疗程。
  莲子百合煲瘦肉
  【食语】具有清心润肺、益气安神之功效。适宜于熬夜后干咳、心烦、心悸、失眠等症者食用。
  【原料】百合20克,猪瘦肉100克,去芯莲子20克。
  【制作】百合、莲子、猪瘦肉加水适量同煲,待肉熟烂后用盐调味食用。每日1次。
  百合芦笋汤
  【食语】保健汤食,降低血脂。
  【原料】百合50克,罐头芦笋250克,精盐、黄酒、味精适量。
  【制作】先将百合发好洗净,锅中加入素汤,将发好的百合放入汤锅内,加热烧几分钟,加精盐、黄酒、味精调味,倒入盛有芦笋的碗中,即可食用。
  百合雪梨汤
  【食语】宁心止嗽,滋阴润肺,适合肺虚久咳者食用,常人食用亦有益肺胃之功。
  【原料】百合25克,冰糖20克,大雪梨1个。
  【制作】用清水百合浸泡一夜,次日将百合连同清水一起倒入砂锅内,再加半碗清水,煮1个半小时,待百合已烂时,加去皮切作块的雪梨和冰糖,再煮30分钟,即可食用。
  ……

前言/序言

  “食得是福”、“健康是金”,这是现代人对美食养生的追求。实际上,传统的本草药效与现代养生食补有机结合,才能达到美食养生的功效。
  一直以来,大多数人尚不知道“卡路里”、“维生素”、“钙”、“磷”和“碳水化合物”为何物,但仍能拥有强健的体魄,就是因为长期沿用华夏世代相传的饮食习惯的缘故。而这个习惯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美食养生学”。
  美食养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古就有“药食同源”之说。早在2000年以前的汉代,就有了将美食养生应用于日常饮食中的史实,如《后汉书?列女传》就有“母亲调药膳,思情笃密”的记载。而历经各朝名医的研究和改进后,它更发展成为中国传统医学令人称道的养生科学。
  现代人所吃的美食中,有90%是经过人工加工处理的,或是混杂无益人体的添加物。而这些非天然的人工食品,都有可能威胁健康,导致人体无法生成强健的新细胞,从而减弱免疫系统预防疾病的功能。其实,天然美食通常比药品更具有养生功效,正确的饮食不但可以促进身心健康、增强活力,还能舒缓紧张压力、放松心情、提高生活品质。
  不少美食既有药物的防病治病作用,又有色、香、味、形的特点,在养生保健方面,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快节奏、高强度、高效率的现代生活,使众多忙忙碌碌、精神压力过大的人前所未有地重视起保健来。健康长寿成了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在这种大背景之下,美食养生作为中华文化宝库的一朵奇葩,越来越显示出她深厚的底蕴和夺目的光彩。但是,很多家庭对美食养生的知识了解甚少。因此,为了满足大家的这一需求,我们撰写了《美食本草纲目》。
  《美食本草纲目》详细介绍了各种天然食物的高营养价值、食疗功效与简单易做的养生食疗方,使你轻松掌握、利用天然食品的养生保健技巧,进入幸福生活的理想天堂。
  《美食本草纲目》为你介绍的原料,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都很容易找到。而且,每个实例的构成都很简单,少则一两种食物,多则三五种食物,制作容易,非常实用。《美食本草纲目》还列举了各种食物的功能、作用以及每种病症对食物的需求、禁忌等,这样可使你在选用滋补食方、药膳偏方时更具有针对性,避免因误用非相关食物而对身体的健康和疾病的康复带来不良影响。
  《美食本草纲目》深入浅出,文字通俗易懂,适合不同层次读者阅读,是大家合理摄取营养、健康长寿的家庭必备实用读物。
  著者
  2012年11月
好的,以下为您构思的图书简介,旨在描绘一本与《美食本草纲目》内容完全不相关的书籍: 《星辰的低语:古天文观测与宇宙图景的变迁》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跨越数千年人类文明史的宏大叙事,聚焦于古代社会如何仰望星空、记录天象,并以此构建其世界观和宇宙模型。我们不再关注餐桌上的滋味与药材的功效,而是深入探索那些记录在泥板、莎草纸、羊皮卷以及石刻上的、关于宇宙的知识、神话与科学萌芽。 《星辰的低语》将引领读者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旅行,从苏美尔的空中观测台到古希腊的哲学思辨,从玛雅的金字塔顶端到中国古代的浑仪与圭表,追溯人类认知边界的拓展过程。全书共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古代天文学思想史图景。 --- 第一部分:大地之上的凝视——早期文明的天象记录 本部分着重探讨在文字尚未完全成熟或独立于神学体系之时,早期文明如何通过对日月星辰的周期性观察,建立起初步的计时和历法系统。 1. 尼罗河畔的计时:古埃及的叙普特历与天狼星 我们将详细分析古埃及人如何利用天狼星(索普德特)的偕日升现象,精确校准他们的民用历法。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天文观测,更与尼罗河泛滥的农业周期紧密结合,体现了天象与世俗生活的根本关联。书中会重现当时祭司阶层如何解读“众星的回归”,以及这种回归如何被用于维护法老的统治权威。 2. 两河流域的筹码:苏美尔与巴比伦的数字宇宙 巴比伦天文学是古代世界最精密的之一。本书将剖析泥板上记载的占星术与数学计算如何并行发展。我们探讨了“七大行曜”(日月五星)的识别与命名,以及他们如何发展出“黄道十二宫”的原型。重点将放在早期对月相的精确预测技术,以及这些观测数据如何被用于占卜国家和君主的命运。 3. 巨石阵的谜语:史前欧洲的祭祀天文 不同于美索不达米亚的泥板记录,史前欧洲的知识储存在纪念碑之中。本书将考察英国的巨石阵、爱尔兰的纽格莱奇墓等,分析这些结构如何精确地对准夏至日出或冬至日落的位置。这不是一套复杂的计算系统,而是一种基于大地对齐的、深刻的、与季节更替相关的精神实践。 --- 第二部分:思想的螺旋——希腊化时期的宇宙结构重塑 当人类的观察不再仅仅是记录现象,而是开始探究“为什么”时,宇宙的结构理论开始诞生。 1. 从泰勒斯到亚里士多德:地心说的确立 本章详细梳理了古希腊哲学家如何从朴素的“水、火、土、气”元素论,过渡到对宇宙形状和秩序的系统性思考。亚里士多德的“完美的天球体系”如何成为西方世界长达一千多年的宇宙框架,其哲学基础(如完美的圆形运动)比实际观测数据具有更强大的说服力。 2. 希帕克斯与托勒密的精修:浑圆的预测机器 本书将深入探讨托勒密《至大论》(Almagest)的结构。我们并非简单介绍其模型,而是侧重于其数学工具——本轮、均轮和偏心圆的引入,如何使得地心说在预测行星位置方面达到了空前的精度,尽管它在物理上日益复杂。这一时期的观测者,已经成为专业的“天体工程师”。 --- 第三部分:东方星空下的秩序——中国与印度的独立观测体系 本部分着眼于非西方文明在天文学领域取得的独特成就,特别是其对“中原”或“神圣中心”的强调。 1. 中国的“天人合一”:二十八宿与四象的构建 不同于西方以黄道为核心的划分,中国古代以赤道区域为基础,建立了二十八宿系统。本书将解析这些星宿如何被用于确定方位、节气和时间。特别关注古代观象台(如灵台)的形制演变,以及国家级的“观星官”在政治稳定中的核心作用。书中会详述对超新星爆发(如公元1054年的蟹状星云事件)的精确记录,展现了其记录的连续性和详尽性。 2. 印度的吠陀知识与几何精度 探讨印度古代天文学如何受到吠陀宗教的影响,以及与占星学(Jyotisha)的深度融合。我们将考察阿耶波多等人对地球自转的认识,以及他们如何利用三角学工具来精确计算天体位置,其数学工具的发展路径与同时期的希腊有何不同。 --- 第四部分:宇宙的“异象”与权威的考验 古代的观测者并非只记录“正常”的天象,那些不符合既有宇宙模型的事件,往往是知识体系受到挑战的关键时刻。 1. 彗星、流星雨与“扫帚星”的恐惧 彗星(长尾星)的出现常常被视为君主失德或灾难的预兆。本书梳理了从汉代到中世纪欧洲,关于彗星的记录和解读变化。这些“不规则”的天体如何迫使观象者在维护既有宇宙观和诚实记录事实之间进行权衡。 2. 恒星的“变动”:新星与超新星的记录争议 当一颗“新星”突然出现在已知的星空中时,它对“永恒不变”的天界概念构成了直接挑战。我们将聚焦于古代文献中对于这些突发事件的描述,分析学者们如何试图将其纳入现有的宇宙框架,或是为未来的科学革命埋下伏笔。 --- 第五部分:从手绘星图到机械模型 本书的结尾部分,着重于古代天文学从纯粹的观测与哲学思辨,向精细化、机械化模型的过渡。 1. 浑仪的进化:从简易到复核的仪器制造 详细介绍中国古代浑仪、浑象,以及欧洲托勒密时代星盘的发展。这些仪器的设计,本身就是对当时最先进宇宙模型的物理实现,是人类试图“复制”或“模拟”宇宙运行的早期尝试。 2. 宇宙观的最终定格:中世纪的星象图册 展示手抄本中精美的星图和宇宙图解,如《约翰·德·萨克罗博斯科的《论天球》插图,或中国宋代以来的石刻星图。这些图册不仅是科学记录,更是融合了艺术、宗教和政治意识形态的文化结晶。它们定格了古代人对自身在浩瀚宇宙中位置的理解,直到哥白尼的革命彻底颠覆了这一图景。 《星辰的低语》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人类在没有望远镜的时代,如何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丈量和描绘头顶上那片深邃的、充满未解之谜的夜空。它讲述的,是人类对秩序、规律和永恒的终极追问,与厨房中的食材和草药并无一丝关联。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本《美食本草纲目》还有点忐忑,毕竟“本草纲目”这四个字自带一种厚重感,我担心里面会充斥着大量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读起来会像是在啃一本教科书。没想到,这本书的行文风格竟然如此的洒脱豪迈,充满了游侠之气。作者的叙述方式充满了画面感和动感,仿佛他不是在写书,而是在用手中的筷子和锅铲,为我们描绘一幅幅生动的市井烟火图。印象最深的是他描写北方的冬季炖菜,那种在寒风中围炉而坐,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酣畅淋漓,被他用极其简洁却有力的笔触勾勒出来,读到那一段,我甚至都觉得屋子里都暖和了许多。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古典与现代之间的桥梁,它继承了传统食经的严谨考据精神,却又用现代人易于接受的口吻来阐述,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很多看似寻常的食材,在作者的笔下却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比如讲述如何挑选时令的河鲜,那种对水流速度、鱼鳞光泽的细微观察,简直就像是水利专家在分析河流地貌,充满了科学的魅力和对自然的敬畏。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立体的,它调动了你的视觉、嗅觉,甚至味蕾,绝对是一次酣畅淋漓的精神饕餮盛宴。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氛围非常具有“时代穿越感”,它不像是一本新近出版的书籍,更像是一部被精心保存下来的、关于中华饮食智慧的百科全书。作者的用词典雅,但绝非故作高深,他更像是一位博学的历史学者,用现代的视角重新审视和梳理那些被时间冲淡的饮食记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惜物”和“节气”的强调。他会花大量的篇幅去讲述如何利用食材的边角料,如何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变化调整饮食结构,这不仅仅是烹饪技巧,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传统价值观的体现。读起来,你会感到一种深深的“节制之美”和“自然和谐”的哲学观。比如,当他写到秋季收尾的储存之道时,那种对来年春天的期盼和对当下拥有的感恩,透过文字流淌出来,让人心生敬意。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了我们如何慢下来,去尊重土地的馈赠,去体会食物从自然到餐桌的完整生命旅程。它提供的知识是扎实的、是富有底蕴的,读完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看待食物的眼光都变得更加深邃和有层次了,这是一种无价的收获。

评分

我必须承认,在阅读《美食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时不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负罪感”——因为每读完一个章节,我都立马要去研究怎么复刻书里的美味!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有着极强的实践引导性,但又不会像菜谱那样死板地限制你。作者的语言非常有感染力,他擅长使用那种充满画面感的动词和形容词,把烹饪过程描绘得既充满艺术性又极其可行。比如,他描述“小火慢煨”时,用的词语是“让时间温柔地抚摸食材的每一寸肌理”,这种表达方式,一下子就将一个简单的火候控制,提升到了美学的层面。而且,书中对食材的“求真”态度令人赞叹,他似乎对每一个食材的来历都要刨根问底,这种钻研精神,让这本书的可靠性大大增加。不像有些美食书籍,为了追求新奇而胡乱搭配,这本书里的所有搭配和技法,都建立在深厚的经验和对食材特性的深刻理解之上。我尝试了书中介绍的几种古法腌制水果,效果惊人,那种自然的酸甜和回甘,是现代工业添加剂无法比拟的。这本书不仅仅是给专业厨师看的,更是给每一个热爱生活、愿意动手实践的普通人准备的宝典。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编排非常巧妙,它不是简单地按照食材的属性或者烹饪的技法来划分章节,而是更多地侧重于“体验”和“地域精神”的交织。我发现作者在介绍某一种食材时,总会穿插进去一段关于制作这种食物的家族故事或者某个著名厨师的轶闻,让原本冷冰冰的食材介绍瞬间变得有温度、有人情味。比如,书中关于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论述,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味型分析上,而是深入挖掘了四川盆地的湿热气候对当地人饮食偏好的影响,这种由环境决定饮食的逻辑链条,让人豁然开朗。整本书的节奏把握得极好,时而悠远舒缓,像是在描写深山老林里的菌菇采摘;时而又变得急促热烈,如同置身于湘西赶集的喧闹集市之中。这种风格上的大开大合,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惊喜,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页会带给你怎样的味觉冲击或文化启示。这本书真正做到了“食载道”,它不只是教你如何做菜,更重要的是让你理解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吃,以及这种“吃法”背后蕴含的生存智慧和生活哲学。读完后,我对家乡菜的感情都变得更加深厚了,因为书中提到的许多细节,正是我童年记忆里的味道来源。

评分

哇,刚刚翻完这本《美食本草纲目》,简直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美食世界!作者的文字功底了得,叙事风格非常接地气,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枯燥,反而像是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饕在娓娓道来他游历四方、探寻美味的传奇故事。书里对食材的描述简直细致入微,从产地的气候、土壤,到采摘的时节、处理的方法,每一个环节都勾勒得栩栩如生。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几种地方特色调料的章节,那段关于云南花椒的描写,光是文字就能让人感受到那种麻而不燥、香气霸道的独特风味,仿佛隔着书页都能闻到那股辛香。更厉害的是,作者不仅仅是罗列食材和做法,而是把每一种食物背后的文化、历史和地域风情都融入了进去,读完之后,你对餐桌上的每一道菜都会多一份敬畏和理解。比如讲到江南的糟货,他没有停留在简单的“酒香浓郁”上,而是深入探讨了糟卤的发酵原理和不同季节糟渍物的最佳赏味期,这深度绝对不是市面上那些快餐式的食谱能比拟的。看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吃”这件事的理解都提升了一个档次,它不再只是满足口腹之欲,而是一门关于自然、人文和匠心传承的学问。强烈推荐给所有对食物怀有好奇心和探索欲的朋友们,保证你会爱不释手,并且忍不住想要马上冲到厨房大展身手一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