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入门学茶艺

轻松入门学茶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付洁 著
图书标签:
  • 茶艺
  • 入门
  • 茶叶
  • 品茶
  • 茶文化
  • 生活方式
  • 休闲
  • 饮品
  • 传统文化
  • 礼仪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ISBN:9787113239886
版次:1
商品编码:12325416
包装:平装
开本:24开
出版时间:2018-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8
字数:32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茶艺爱好者、饮茶人士。
本书是为想要学得一门茶艺技能人士进行准备的。现代年轻人中,很多不懂茶,但同时又被茶的口感、高雅的茶艺、茶的文化所吸引,想要接触茶,本书为年轻人提供这样一个茶艺教程,通过了解和实践最终习得一手好茶艺。

内容简介

一本轻松入门识茶、鉴茶、泡茶图文并茂的茶知识、茶艺书。清晰的彩色配图,简洁明了的文字描述,从茶叶的干茶样到冲泡出来的茶汤,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一眼识别中国各大茶类,让鉴茶、泡茶一步到位。除了以上内容,本书还详尽介绍了入门茶具的选择和搭配,及不同茶叶需要用不同的泡茶用具的推荐搭配,书中实用、简单操作的信息,使读者不管是在专业场合的茶艺表演,还是在家里、办公室的日常饮用,甚至在外旅行途中,都可以享受到泡茶的轻松、简单、自如。

作者简介

付洁,高级茶艺师,茶生活美学的践行与传播者,出版社、茶周刊特约编辑。她是北京东方茶韵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国普洱茶博物馆)执行总监,也是番茄联合国 ?普洱茶院负责人。身兼多职的她,从事茶文化推广普及工作十年有余,并广泛涉猎传统文化中与茶相关的门类,尤其注重少儿的传统文化熏陶。因此凝聚了一批同好,共同提高,共同推广美好的茶生活方式。著有《轻松茶艺全书》《茶马古道茶艺浓》等,版权输出多国及港台地区,语言有英文版、法文版、繁体字版。

目录

目录
Part 壹 轻松选茶
轻松鉴茶
一、鉴绿茶……………… 002
西湖龙井………………… 011
碧螺春…………………… 014
黄山毛峰………………… 017
竹叶青…………………… 020
安吉白茶………………… 023
太平猴魁………………… 026
六安瓜片………………… 029
信阳毛尖………………… 032
都匀毛尖………………… 035
蒙顶甘露………………… 038
二、鉴乌龙茶…………… 041
铁观音…………………… 046
大红袍…………………… 049
冻顶乌龙………………… 052
铁罗汉…………………… 055
水金龟…………………… 058
黄金桂…………………… 061
肉桂……………………… 064
白毫乌龙………………… 067
凤凰单枞………………… 070
三、鉴黑茶……………… 073
普洱散茶………………… 079
普洱熟茶………………… 082
普洱生茶………………… 085
千两茶…………………… 088
六堡茶…………………… 091
四、鉴红茶……………… 094
祁门红茶………………… 099
滇红工夫茶……………… 102
坦洋工夫红茶…………… 105
正山小种………………… 108
红碎茶…………………… 111
宜红工夫茶……………… 114
英德红茶………………… 117
五、鉴白茶……………… 120
白牡丹…………………… 124
白毫银针………………… 127
寿眉……………………… 130
六、鉴黄茶……………… 133
君山银针………………… 136
蒙顶黄芽………………… 139
霍山黄芽………………… 142
七、鉴花茶……………… 145
茉莉花茶………………… 149
玫瑰花茶………………… 152
碧潭飘雪………………… 155
选购茶叶的技巧
一、看…………………… 158
二、闻…………………… 160
三、尝…………………… 161
茶叶冲泡
一、冲泡方法的选择…… 163
二、泡茶用水的温度…… 163
三、茶叶冲泡用量标准… 164
四、冲泡时间、次数…… 164
五、冲泡技艺…………… 165
六、品饮………………… 167

Part 贰 轻松备具、择水
备具
一、常用泡茶备具……… 170
盖碗……………………… 170
茶壶……………………… 173
品茗杯…………………… 177
茶盘……………………… 179
煮水器…………………… 182
公道杯…………………… 185
茶道具…………………… 186
过滤网和过滤架………… 189
茶叶罐…………………… 190
茶巾……………………… 193
杯垫……………………… 195
废水桶…………………… 196
二、办公室泡茶备具…… 198
传统杯泡茶……………… 198
时尚飘逸杯……………… 198
三、茶人最爱的茶具搭配… 199
家庭专设茶区需配备的茶具… 199
普通家庭茶具配套……… 201
小资情调茶配件………… 201
家庭旅行茶具…………… 202
选水
一、水为茶之母………… 204
二、古人择水…………… 205
三、选水有技巧………… 206

Part 叁 轻松冲泡、品饮
家庭泡茶
一、盖碗泡茶…………… 212
二、玻璃杯泡茶………… 218
三、壶泡茶……………… 220
办公室泡茶
一、单杯泡茶…………… 228
二、三件套杯泡茶……… 230
浪漫调饮
一、红茶调饮…………… 231
二、奶茶制作…………… 236

Part 肆 茶在生活中的妙用
茶方妙用
一、护发………………… 240
二、防龋除口臭………… 242
茶肴妙做
一、煮饭………………… 243
二、入菜………………… 246

Part 伍 茶为健康品
茶为国饮
茶的保健功效
饮茶看四季
饮茶因人而异

Part 陆 源远流长的茶文化
简单认识茶文化
简单认识饮茶文化
简单认识茶艺
简单了解茶礼
简单认识茶区

前言/序言

前言

取一匙茶叶
于举手投足间
浸润一壶清香
袅袅香飘散
烦恼茶中消
……
当整个人被幽幽茶香包围,心中的馋虫是否在蠢蠢欲动?
茶未喝,心已被茶香所吸引。
茶是视觉与味觉的综合体,茶在没遇到水之前,干干瘪瘪的毫不起眼。一旦与适合的水邂逅,它就能绽放魅力,芳香四溢。轻轻捧起,缓缓入口,幽幽清新气息弥漫身心。茶与水的结合,孕育出美妙的茶汤。
茶,优美而悠闲,如何才能优雅自如地泡茶呢?
《轻松入门学茶艺》是爱茶人必备的入门指南,也是新手轻松学茶艺宝典。这里不仅有鉴茶、备具、选水、泡茶等知识,还有家庭泡茶、办公室泡茶、小资调饮等简单易行的创意泡茶方法,此外有关茶的妙用的内容更是贴合生活。希望通过对相关知识的介绍,使广大读者能够对茶有更加系统和全面的认识,全方位地知茶、品茶和爱茶。
《茶韵千载:中华茶道精粹与实践指南》图书简介 一卷在手,领略中华茶道博大精深的千年风华。 本书并非市面上常见的“速成”或“入门”指南,而是致力于为渴望深入理解中华茶道精髓的爱好者、茶学研究者,乃至希望提升个人修养的社会精英,提供的一部内容详实、考据严谨、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的深度著作。 《茶韵千载:中华茶道精粹与实践指南》旨在全面梳理和系统阐释中国茶文化数千年来的演变脉络、哲学内涵、工艺流程、品鉴标准以及礼仪规范。我们相信,真正的茶道修习,始于对历史的敬畏和对“道”的探求,而非仅止于如何泡好一杯茶的技巧层面。 --- 第一篇:茶之源流——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基因 本篇深入探究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根基,避免泛泛而谈,着重于关键历史节点的深入剖析。 第一章:茶的起源与早期形态(先秦至魏晋)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辨析: 结合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还原茶树最早作为药用植物的真实面貌。 巴蜀之地:饮茶习俗的萌芽: 探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巴蜀文化圈)对茶文化最早的贡献与初始的饮用方式,区别于后世文人雅士的饮茶风尚。 魏晋南北朝的“清谈”与茶: 分析在玄学盛行的时代背景下,茶如何从药用转向饮用,并融入士大夫阶层的社交活动,探讨其作为“遣兴之物”的初步定位。 第二章:茶的鼎盛与制度化(唐宋变革) 陆羽《茶经》的革命性意义: 不仅仅是介绍制茶法,更深入剖析陆羽如何构建了中国茶道的初始理论框架——“道”的建立。重点解析“七碗茶歌”背后蕴含的禅宗思想对茶道美学的渗透。 唐代贡茶与煎茶法: 详细描绘唐代茶税、茶马互市的制度,以及“煎茶法”的复杂步骤,对比其与后世点茶法的本质区别。 宋代斗茶文化的兴衰: 聚焦宋徽宗时期的“斗茶”风尚,探讨“茶百戏”(抹茶、点茶)的艺术成就及其背后的审美取向——对技艺精湛与形式完美的极致追求。深入分析宋代《大观茶论》对茶汤色泽与质地的标准定义。 第三章:茶的转型与普及(明清的飞跃) 朱元璋禁团茶令的影响: 论述这一重大政策如何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制茶工艺,促使散茶(芽茶、叶茶)取代团饼茶成为主流。 炒青技术的成熟与绿茶的崛起: 详述明清时期炒青技术(杀青)的突破,以及由此催生出的乌龙茶、红茶等制作工艺的初步形成。 紫砂器的登场与茶具革命: 分析宜兴紫砂壶在明代后期取代瓷碗成为主流茶具的原因,探讨其对茶汤口感和茶人情感交流的深远影响。 --- 第二篇:工艺溯源——六大茶类的精深制作解析 本篇是对现代茶叶分类体系的深度溯源与工艺解析,侧重于不同发酵程度背后蕴含的科学原理和人文选择。 第四章:不发酵的极致——绿茶的“鲜活”之道 杀青的温度与时间控制: 科学解析不同锅型(手工炒锅、滚筒机)对茶叶内含物质(氨基酸、茶多酚)转化的影响。 名优绿茶的“形”与“韵”: 针对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等,详细解析其独特的整形工艺(如采摘标准、扳条、抖散、理条等)如何决定其最终形态和口感特征。 第五章:微发酵的艺术——白茶与黄茶的“自然天成” 白茶的萎凋哲学: 深入剖析白毫银针、白牡丹的“不炒不揉”背后,对自然界微生物和酶促反应的依赖性,以及长期陈放(老白茶)的转化机制。 黄茶的“闷黄”工艺: 阐释“闷黄”这一关键步骤(湿热作用)如何使茶多酚温和氧化,产生特有的“闷甜”味。 第六章:半发酵的智慧——乌龙茶的“做青”与“摇青” “做青”过程的精确控制: 详细解读乌龙茶从采摘到渥堆的整个周期内,如何通过环境温湿度调控,实现对茶多酚部分氧化(半发酵)的精准控制。 岩茶与铁观音的工艺分野: 区分闽北武夷岩茶的“走水焙”与闽南安溪铁观音的“包揉烘焙”,分析其对“岩韵”和“观音韵”形成的决定性作用。 第七章:全发酵的醇厚——红茶的“渥堆”与“萎凋” 红茶的“红变”机理: 深入探讨茶多酚在酶促氧化下,转化为茶黄素、茶红素的化学过程,这是红茶滋味形成的核心。 祁红、滇红、英红的地域特色: 分析不同产区在萎凋、揉捻、发酵环节的差异,如何塑造出各自的汤色和香气特点。 第八章:后发酵的传奇——黑茶的陈化之道 渥堆工艺的微生物学基础: 详述普洱茶、茯砖茶等黑茶的“渥堆”过程,重点探讨金花(冠突散囊菌)的形成及其对降脂、助消化的作用。 仓储环境对茶品价值的影响: 探讨干仓与湿仓的优劣,以及时间如何赋予黑茶愈发醇厚的“陈香”。 --- 第三篇:品鉴之道——审美、技艺与心境的合一 本篇将审美标准从感官层面提升至哲学层面,指导读者建立系统的品鉴体系。 第九章:茶汤的科学解析与审美标准 “色、香、味、形”的量化与定性分析: 建立一套超越主观感受的品鉴词汇库,如对香气层次(花香、果香、木质香、陈香)的精细辨识。 苦涩与“化”的平衡: 解析茶汤中苦涩感(主要来自茶多酚)的来源,以及如何通过冲泡技巧(水温、时间)使之转化为回甘与喉韵。 茶汤的“体感”描述: 探讨如何准确描述茶汤在口腔中留下的“挂壁感”、“收敛性”和“留香持久度”。 第十章:冲泡技艺的哲学深化(非入门技巧) 水——茶之母的考量: 细致讨论水质(硬度、TDS值)对不同茶类溶解度的影响,以及山泉水、井水、纯净水在冲泡高端茶时的适配性。 温控的艺术: 阐释不同温度如何激活或抑制茶叶中的特定物质,例如高沸点香气的释放与低沸点杂味的抑制。 不同茶具对冲泡效果的调控: 深入分析盖碗(便于观察)、紫砂壶(吸附聚香)、玻璃壶(便于观形)各自在特定茶类冲泡中的优势与局限性。 第十一章:茶礼与茶境——环境对饮茶体验的塑造 茶席的构建与空间哲学: 探讨传统茶席中“静、雅、洁”的布局要求,从花卉选择、茶点搭配到背景音乐的匹配,如何服务于主人预设的品饮心境。 待客之道与等级礼仪: 梳理中国不同地域和特定场合(如正式会晤、私密宴请)的茶道礼仪规范,强调“敬客”的核心精神。 结语: 本书力求呈现的,是一张中国茶文化宏大而精微的地图。它要求读者不仅要掌握冲泡的技巧,更要理解每一种技艺背后的历史选择与科学原理。读完此书,您将不再是一个“会泡茶的人”,而是一个能洞察“茶之万象”的文化践行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轻松入门学茶艺》这书名本身就挺吸引人的,我一直对茶艺有点好奇,但又觉得门槛很高,不敢轻易尝试。看到这个书名,就觉得是不是真的能让我这个小白也能轻松上手?我当时是很想了解茶具的选择,比如一套基础的茶具大概需要多少预算,哪些是必备的,哪些是可以慢慢添置的。还有不同茶叶的冲泡方法,比如绿茶是不是要用比较低的温度,红茶是不是要用滚水?书里有没有详细地介绍不同茶类的水温、茶量、冲泡时间这些关键参数?我尤其关心初学者容易踩的坑,比如茶叶会不会被烫坏,或者冲泡出来的茶汤味道不对。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循序渐进的学习步骤,从最基础的泡茶技巧开始,然后慢慢过渡到一些进阶的品鉴方法,那就太好了。我希望它能解答我关于“如何才能泡出一杯好喝的茶”的疑问,而不是泛泛而谈,让我觉得学完还是不知道从何下手。当然,如果能附带一些实操的图片或者图解,那对理解肯定会更有帮助。总而言之,我期待的是一本能真正把我从零带入茶艺世界的实用指南。

评分

我最近被身边很多朋友安利茶艺,说喝茶能养生,还能提升生活品质。作为一名上班族,我平时工作压力很大,也想找点方式来放松自己。我最关心的就是,这本书会不会介绍一些适合办公室场景的泡茶方法?比如,用马克杯或者飘逸杯泡茶,是不是也能泡出不错的味道?我不需要太复杂的程序,最好是简单快捷,又不容易出错的。还有,关于茶叶的保存,我不太懂,买回来的散装茶叶该怎么放才能保持新鲜?是需要密封保存,还是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书里有没有介绍一些常用的茶叶种类,比如龙井、铁观音、普洱,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适合在什么时间喝?我特别想知道,有没有一些茶叶是比较适合提神醒脑的,或者有助于缓解疲劳的?如果书里能提供一些日常饮茶的建议,或者根据不同的身体状况推荐适合的茶饮,那就太有用了。毕竟,我希望的是能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和健康。

评分

我是一名资深的“茶龄”不长但热情不减的茶友,平时也看过一些关于茶的书籍,但总觉得有些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泛泛而谈。我希望这本《轻松入门学茶艺》能提供一些更深入但又不失趣味性的内容。比如,它会不会讲解不同茶叶的发酵程度、制作工艺对口感的影响?我一直对乌龙茶的制作过程很好奇,像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岩茶,它们之间在制作上有什么区别?如果书里能有一些关于茶叶品质鉴别的技巧,比如如何通过干茶的外形、香气、叶底来判断茶叶的好坏,那就太棒了。我还想了解,除了日常冲泡,是不是还有一些其他的饮用方式,比如冷泡茶或者煮茶?这些方法又有什么讲究?我更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茶与健康、茶与养生的科普知识,比如不同茶类对身体有什么具体的好处,或者有没有一些禁忌人群?当然,我更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帮助我建立起一套更系统的品鉴体系,让我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茶叶的独特风味。

评分

我一直对茶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种泡茶时散发出的淡淡清香,和那种行云流水般的冲泡动作,总让我心生向往。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关于茶席布置的灵感。茶席不仅仅是摆放茶具的地方,更是一种意境的营造。比如,在不同的季节,茶席的布置会有什么不同?需要用到哪些辅助的摆件,像花、香、画这些,它们在茶席中起到什么作用?我还在想,是不是不同的茶类适合搭配不同的茶点?比如,清淡的绿茶配一些口感清爽的小点心,而醇厚的普洱茶又适合搭配什么呢?我希望作者能分享一些关于茶席美学和茶点搭配的经验,让我的品茶体验不仅仅停留在茶本身,更能上升到一种感官的享受。我也很好奇,关于茶道的精神内涵,这本书会如何解读?是仅仅介绍泡茶的技艺,还是会深入探讨茶道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智慧?我期待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能启发我思考人生的内容,让我在品茶的同时,也能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启迪。

评分

我一直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茶艺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我还没有正式接触过茶艺,但从小的耳濡目染,让我对它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了解茶艺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比如,茶在中国是如何起源和传播的?历代有哪些著名的茶文化代表人物和事件?我希望作者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这些历史知识讲解清楚,而不是枯燥的理论堆砌。此外,我也想了解,茶艺不仅仅是泡茶,它还包含哪些方面?比如,关于茶的起源传说,或者古代文人墨客与茶的故事,这些都能让我在学习茶艺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文化的魅力。我期待在这本书里,能够找到一些能唤醒我对茶文化更深层次理解的内容,让我不仅仅是学会泡茶,更能体会到茶中所蕴含的东方哲学和生活美学。如果书里能穿插一些精美的图片,展示不同时期的茶具、茶画,那就更好了,能帮助我更直观地感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