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图文并茂,集专业性、阅读性、欣赏性于一体,是作者多年发酵酿造的“美酒”。
阅读本书,你可以:
●掌握不亚于品酒师的葡萄酒常识
●自信地挑选适合自己的葡萄酒
●感受葡萄酒文化的真正魅力
●享受与葡萄酒的每一次美丽邂逅
……
《醉爱葡萄酒:葡萄酒品鉴大全》是一个专业品酒师、葡萄酒发烧友,一路品鉴十多个国家数百家知名酒庄,在葡萄酒之旅上写下的“心得”。以东方人的味蕾,对全球专业葡萄酒做出专业评价。从葡萄酒的品种、酿制、挑选、品饮、贮藏,到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南非等国家葡萄酒的等级和特色,从葡萄酒与食物的搭配,到葡萄酒逸闻趣事,无不精心讲述,独具匠心,让众多葡萄酒爱好者从头到尾“醉倒”。
翻开本书,就像同作者赴一场盛宴,一起开始一次东西合璧的味蕾之旅。
李基泰,著名品酒师,韩国国际品酒师协会理事。一生钟爱两件事:旅行和品酒,一直梦想周游世界,品饮全球葡萄酒。从欧洲到中东,再到非洲,他已走遍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南非等十来个国家的数百家知名酒庄。一路上,他写下20万字“旅行心得”,推开了通往葡萄酒世界的神秘大门,引来数百万葡萄酒爱好者追捧。现在经营着一家红酒坊,享受着葡萄酒带给他的无尽乐趣。
第一讲 不可不知的葡萄酒常识
01 第一次喝葡萄酒,喝什么好呢
了解不同种类的葡萄酒
按照颜色划分:红/白/淡红葡萄酒
推荐 | 适合初学者的葡萄酒
按照味道划分:干/甜葡萄酒
按照质地划分:无气/起泡/强化葡萄酒
推荐 | 干葡萄酒& 甜葡萄酒
小贴士 | 橡树桶的秘密
按照采摘时期划分:冰/贵腐酒
推荐 | 冰酒 & 贵腐酒
小贴士 | 受到贵宾般礼遇的贵腐病葡萄
02 了解各个国家的葡萄酒
有着浓郁的干葡萄酒味道的法国葡萄酒
搭配食物喝的意大利葡萄酒
浓郁的西班牙和葡萄牙葡萄酒
像蜂蜜一样又浓又甜的德国葡萄酒
美国、智利、澳大利亚等新兴国家的葡萄酒
推荐 | 给初学者的各个国家的代表性葡萄酒
03 只有知道名字,才能挑选葡萄酒
揭开葡萄酒名字中隐藏的含义
著名的葡萄酒名字
04 一定要搞清楚酿造年份吗
什么是葡萄酒酿造年份
决定欧洲葡萄酒价格的酿造年份
不用太在意酿造年份的新兴国家葡萄酒
推荐 | 不同酿造年份的葡萄酒
推荐 | 和酿造年份无关的葡萄酒
05 决定葡萄酒味道的十八个葡萄品种
葡萄品种不同,葡萄酒的味道也会有差异
红葡萄酒品种
推荐丨不同红葡萄酒品种的代表性葡萄酒
白葡萄酒品种
推荐丨不同白葡萄酒品种的代表性葡萄
06 你要喝几等的葡萄酒
了解各个国家的葡萄酒等级
葡萄酒等级是怎么形成的
小贴士 | 法定产区酒是什么意思
葡萄酒等级也不是100%准确
小贴士 | 超级托斯卡纳革命(IGT革命)是什么意思
解读法国葡萄酒等级
解读意大利葡萄酒等级
其他等级体系
不同等级葡萄酒之间的差异
07 解读模模糊糊的葡萄酒标签
知道了这些,你也能当品酒师 | 解读法国葡萄酒标签
知道了这些,你也能当品酒师 | 解读意大利葡萄酒标签
第二讲 葡萄酒奥秘大公开
08 葡萄酒选购十大注意事项
选购葡萄酒时要注意这些
推荐 | 1万~10万以上韩元的葡萄酒
09 商场?专卖店?——葡萄酒的购买场所
去哪里买葡萄酒才是明智的选择
单杯葡萄酒、招牌葡萄酒
推荐 | 适合作为“单杯葡萄酒”的酒
10 适合你的葡萄酒价格为多少
1万~2万韩元:价廉味美的葡萄酒
3万~5万韩元:八面玲珑的葡萄酒
10万韩元以上:适于收藏的葡萄酒
11 葡萄酒礼物,挑选得当人你好感翻倍
最适合作为礼物的葡萄酒:法国、意大利葡萄酒
给葡萄酒狂热者送礼,专家建议必不可少
是柔和口味还是浓烈口味
挑选品质好的中高价葡萄酒
12 葡萄酒酒单全攻略
你只要在酒单上找到这些即可
小贴士 |侍酒师
如果你对葡萄酒一无所知
小贴士 |侍酒师开瓶之后展示软木塞的原因
13 是软木塞的浪漫,还是螺旋盖的便捷
保持透气的软木塞vs易开益存的螺旋盖
瓶塞味现象:软木塞若受细菌侵蚀,将殃及葡萄酒
小贴士 |葡萄酒熟化时产生的“酒石”
14 一定要买齐与葡萄酒种类相配的所有酒杯吗
酒杯的选择有讲究
好葡萄酒杯应具备的条件
小贴士 |葡萄酒所具有的数千种香味
郁金香杯、长笛杯、喇叭杯
葡萄酒杯也是科学——力多的名品酒杯
15 葡萄酒检查——试酒
试酒注意事项
熟化程度不同,红/白葡萄酒色泽的变化
能显示酒精度数的“葡萄酒眼泪”
小贴士 | 葡萄酒流的眼泪
16 过酒与醒酒,为陈年葡萄酒注入新活力
醒酒:摇醒沉睡的葡萄酒
小贴士 |什么样的醒酒器合适?
过酒:使葡萄酒焕然一新
小贴士 |何谓“通气”
小贴士 |觉得过酒太难的话就用摇晃代替吧
17 闻香识酒——芳香与酒香
芳香与酒香
能左右葡萄酒香气的橡木桶
小贴士 |橡木桶的内部熏制
知道了这些,你也能当品酒师 |享受双倍的葡萄酒香
18 选择葡萄酒的三种方法:口味、喜好、余味
葡萄酒口味:干、半干、半甜、甜
葡萄酒的轻重等级:轻淡酒体、中性酒体、厚重酒体
小贴士 |“薄酒莱新酒到货”
判断余味持久度的单位:泰奥菲
19 哪些料理适合搭配葡萄酒
材料为先?不,酱汁为先
适于搭配咸辣韩国料理的葡萄酒
知道了这些,你也能当品酒师 |挑选搭配料理的葡萄酒
20 必须遵守的葡萄酒礼节 vs可忽视的葡萄酒礼节
葡萄酒礼节全攻略
别再错吃他人的面包和水了——“左包右水”法则
把葡萄酒带到餐厅喝——开瓶费
可忽视的葡萄酒礼节
21 增进商机的葡萄酒礼节
在商业场合必须遵守的葡萄酒礼节
在商业活动中活用葡萄酒的著名案例
22 葡萄酒应贮藏在哪儿
葡萄酒熟化最佳条件:暗、湿、冷
小贴士 |圣达美利安的波尔多葡萄酒
私人贮藏葡萄酒的好方法
小贴士 |挑选葡萄酒柜
第三讲 领略全球极品葡萄酒
23 预防癌症的涩味——红葡萄酒
对单宁的误解和真相
先从涩味不浓的葡萄酒开始
推荐 | 品酒师推荐的最佳红葡萄酒
推荐 | 适合初学者的红葡萄酒
24 只用葡萄果肉酿制的爽口感觉——白葡萄酒
白葡萄酒不是入门级葡萄酒
白葡萄酒不是夏季用葡萄酒
小贴士 | 颜色浓的白葡萄酒不好
推荐 | 品酒师推荐的最佳白葡萄酒
推荐 | 适合初学者的白葡萄酒
25 浪漫的粉色诱惑——淡红葡萄酒
玻璃杯中的普罗旺斯阳光
不论是颜色、味道还是特性,都是最棒的
推荐 | 品酒师推荐的最佳淡红葡萄酒
推荐 | 适合初学者的淡红葡萄酒
26 用霉菌葡萄、冰冻葡萄酿制的酸甜味道——甜葡萄酒
酸甜红葡萄酒的秘诀是霉菌
小贴士 | 苏特恩村庄的狄康堡葡萄酒
小贴士 |有着奇妙味道的棕色贵腐酒
用冰冻葡萄酿制的冰酒
推荐 | 品酒师推荐的最佳甜葡萄酒
推荐 | 适合初学者的甜葡萄酒
27 葡萄酒遇见白兰地——强化葡萄酒
强化葡萄酒的诞生
波特 vs 雪利 vs 马德拉
推荐 | 品酒师推荐的最佳强化葡萄酒
28 葡萄酒圣地的葡萄酒——法国葡萄酒
波尔多 vs 勃艮第
小贴士 | 波默罗村庄的葡萄酒
29 搭配法国葡萄酒的食物&推荐的法国葡萄酒
推荐 | 品酒师推荐的最佳法国葡萄酒
推荐 | 适合初学者的法国葡萄酒
30 上千个品种的甜蜜香味——意大利葡萄酒
31 搭配意大利葡萄酒的食物&推荐的意大利葡萄酒
32 桶装葡萄酒的第一名——西班牙葡萄酒
33 搭配西班牙葡萄酒的食物&推荐的西班牙葡萄酒
34 白葡萄酒的天国——德国&奥地利葡萄酒
35 搭配德国葡萄酒的食物&推荐的德国葡萄酒
36 用科学方法一决高下——美国葡萄酒
37 搭配美国葡萄酒的食物&推荐的美国葡萄酒
38 低价和优质的新兴势力——智利&南美葡萄酒
39 搭配智利葡萄酒的食物&推荐的智利葡萄酒
40 非洲祖鲁人酿制的甜蜜感觉——南非葡萄酒
41 搭配南非葡萄酒的食物&推荐的南非葡萄酒
42 随意的澳大利亚葡萄酒——纯粹的新西兰葡萄酒
43 搭配澳大利亚葡萄酒的食物&推荐的澳大利亚葡萄酒
44 多亏了香槟的二氧化碳,才有了软木塞
45 007系列电影中詹姆斯?邦德喜爱的香槟——首席法兰西香槟
46 拿破仑制胜的动力——香贝坦
47 纪念温斯顿?丘吉尔的香槟——温斯顿?丘吉尔爵士香槟
48 罗马军队是最早的葡萄酒传教士
49 法国为什么会成为葡萄酒宗主国
50 中世纪的修道院是酿酒厂
51《最后一课》的舞台阿尔萨斯——顶级葡萄酒产地
52 犹太人之王——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葡萄酒爱恋
53 掀起葡萄酒业界不动产热潮的“泰勒瓦”
54 小虫子引发的葡萄酒大危机
55 变为投资对象的膜拜酒葡萄酒
03 只有知道名字,才能挑选葡萄酒
揭开葡萄酒名字中隐藏的含义
挑选葡萄酒时,我们都难以读懂标签上写的葡萄酒名字。葡萄酒名字由生产国家的词语拼凑而成,所以对初学者来说,读懂它有一定的困难。下面就给大家解释一下经常出现在葡萄酒名字中的基本词汇的意思,后文会有更详细的关于葡萄酒标签的内容。
经常出现的"酒庄"是什么意思
在法国,特别是波尔多地区生产的葡萄酒名字里,很常见的一个词是酒庄(chateau)。酒庄是过去贵族或望族拥有的城堡(castle),来源于法语,现在也指葡萄园,即自己酿制葡萄酒然后销售的葡萄园,即酿酒厂(winery)。法国生产的高级葡萄酒的名字中常用酒庄这个词,这说明葡萄园的声誉很高。有声誉的酒庄酿出的葡萄酒,味道和香味都很好。
罗曼尼·康帝是什么意思
罗曼尼·康帝(Romanee Conti)是一个酒庄的名字,以在法国勃艮第地区生产高级葡萄酒而著称。这个地区和波尔多不同,不用"酒庄"这个词,但使用具有同样意思 的"葡萄园"(Domaine)。一般来讲,葡萄园或村庄的名字会标在葡萄酒标签上。以拿破仑最钟情的葡萄酒而闻名的香贝坦(Chambertin),也是法国一个葡萄园的名字。
陈酿,高级陈酿
智利或新兴国家的葡萄酒中,很多标签上都写着陈酿(Reserve)或高级陈酿(Grand Reserve)。这是 "根据成熟度来划分的等级体系"中的两个。陈酿的意思是在橡树桶中酿制到某个程度制成的葡萄酒。相比陈酿,高级陈酿的成熟时间更久,酿制成的葡萄酒品质更好。
喜欢甜味的话,不要选"极干"
起泡葡萄酒标签中常出现的词是极干(brut)。这是按照起泡葡萄酒的糖分分类时使用的词,即"没有甜味,很干"的意思。如果喜欢甜味的葡萄酒,一定要回避叫"极干"的起泡葡萄酒。
著名的葡萄酒名字
记不住葡萄酒名字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生僻的外语混合在一起,不是专家的话,很难记住。
但是像"酒庄小矮人"这种发音容易、又和特定人物相关的,或是在媒体里反复出现的葡萄酒,就相对容易记住了。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比较著名的葡萄酒。
蒙特斯阿尔法M
蒙特斯是1988年在智利建立的新兴酿酒厂,虽然历史很短,但是通过将 "阿尔法M"等优质葡萄酒销往全世界,推动了智利葡萄酒的大众化。在这里酿制的蒙特斯阿尔法M(Montes AlphaM),得名于创始人之一的默里(Murray)。这种酒是波尔多调配葡萄酒,也是代表智利的优质葡萄酒,被选为 2005 年韩国釜山 APEC(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首脑会谈时的宴会酒,由此可见其优质性。它也受到了韩国企业会长们的普遍欢迎。
蒙特斯的葡萄酒为韩国葡萄酒文化的大众化做出了很大贡献,在韩国进口的所有葡萄酒中,高居单一品牌的第一名,占有绝对优势。
第一号作品
对美国纳帕优质葡萄酒(Napa Premium Wine)起着先驱作用的葡萄酒"第一号作品(Opus One)"是法国的木桐·罗斯柴尔德酒庄和美国纳帕葡萄酒产业的巨匠罗伯特·蒙大维(Robert Mondavi)酒庄合资,一起创建的著名品牌。听说过欧洲和美国的两大巨匠相遇的故事吗?他们在美国纳帕谷的奥克维尔(Oakville)地区建立了名为"第一号作品"的酿酒厂,按照波尔多调配方法,酿制葡萄酒。1979 年酿制的第一批酒就受到了瞩目。
意思为"作品"的 opus 和英语的 one 结合,形成"第一号作品"。它是为了庆祝法国和美国的巨匠第一次联手而取的名字。标签上还印有蒙大维和罗斯柴尔德男爵的亲笔签名。
在 1981 年的纳帕谷拍卖会上,每瓶酒都以 20400 美元的高价被拍走,可以称之为当代葡萄酒业界最大的新闻。当然,它到现在也是代表美国纳帕谷的最优质葡萄酒。
阿马维瓦
阿马维瓦(Almaviva)是智利最大酿酒厂之一孔雀酒厂(Vina Concha y Toro)和法国木桐·罗斯柴尔德酒庄合资酿制的葡萄酒。他们在智利米埔的上蓬特(Puente Alto)地区建立了名为"阿马维瓦"的酿酒厂,以赤霞珠品种为材料,用波尔多调配方法酿制最高级的葡萄酒。这样酿制而成的阿马维瓦提高了智利葡萄酒在世界上的排名,也成了智利优质葡萄酒的先驱。阿马维瓦起源于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阿马维瓦伯爵。其标签上印有象征 "王"和"宇宙"的智利古代花纹。阿马维瓦诞生至今,一直是智利最高级的葡萄酒之一。
23 预防癌症的涩味--红葡萄酒
对单宁的误解和单宁的真相
红葡萄酒会有涩味是因为含有单宁成分,红颜色是因为有花青素。但是,你知道发出涩味的单宁对我们身体有抗氧化作用吗?你知道花青素能抗衰老、预防心脏病、促进消化吗?适量的葡萄酒有着激活人体、维持健康、预防各种疾病的良好功效。
被后人尊称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学者希波克拉底说过:"适量的葡萄酒能预防疾病、保持健康。""哲学之父"柏拉图说过:"葡萄酒是老年人的药方。"所以很久以前,葡萄酒就不仅仅是单纯的嗜好品,而是一种良好的健康食品了。
被后人尊称为"微生物之父"的巴斯德也研究过葡萄酒的功效。他发现葡萄酒是通过酵母进行发酵的,并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单宁酸。"葡萄酒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饮料"这句名言也是他说的。
法国人喜欢吃黄油、芝士、肉类等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但是据统计,包括心脏病在内的成人发病率,法国人却远远低于美国人。这种现象被称作"法国矛盾(French Paradox)"。研究结果表明,这是因为法国人每天都喝一定量的葡萄酒。
葡萄酒中含有有助于健康的功臣--多酚(Polyphenol)。多酚是包含在咖啡、绿茶、水果等中的大量抗氧化物质,是为保护植物而形成的物质,能够中和昆虫分泌的毒性,可以说是植物的天然免疫物质。散发酸涩味道的单宁酸以及葡萄皮中含有的散发葡萄酒红色的花青素等,正是典型的多酚成分。
多酚不仅对植物有益,对人体也有着促进抗氧化的作用。导致老化的罪魁祸首是带有剧毒的恶性分子--活性氧,多酚不仅可以抑制活性氧的活动,还可以降低人体内的胆固醇,起到预防动脉化和高血压的作用。除此之外,它还能防止血管的老化,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即所谓的老年痴呆症),抵抗癌症,以及促进消化。
特别是红葡萄酒中的单宁散发出的涩味,不仅使葡萄酒味道好,还可以当药用。所以在吃肉的时候,搭配饮用红葡萄酒,酒中的单宁可以分解肉的蛋白质和脂肪,促进消化,降低胆固醇。这就是"法国矛盾"的秘密。但是也不可以过量饮用葡萄酒!每天喝 1 ~ 2 杯葡萄酒是最合适的。
先从涩味不浓的葡萄酒开始
白葡萄酒是用葡萄的果肉酿制的,但红葡萄酒不同,是用葡萄的皮、籽、果肉酿制的。葡萄皮和籽中含有大量的单宁成分,所以红葡萄酒的涩味很浓。
"法国矛盾"热潮让红葡萄酒重新成为明星产品。它不仅被誉为幸福和健康的社会与科学议题,更是成了现代人饮食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伙伴。曾经被认为是专属于欧洲人的葡萄酒,现在不仅被美国人,还开始被亚洲人认同,成为特殊饮品。
即使葡萄酒对身体有很大好处,但是在文化上,不熟悉葡萄酒的亚洲人还是会觉得红葡萄酒的涩味过重,很多人在喝了一口含有大量单宁的红葡萄酒后,表情立刻像"咬了生柿子"一样。如果是葡萄酒初学者,还是从含有少量单宁、甜度高的葡萄酒开始尝试吧。
一般来说,红葡萄酒使用的葡萄品种是固定的,但有时也会使用白葡萄品种来酿制红葡萄酒。酿制红葡萄酒时,一般都会选择皮厚与含有大量单宁的、可以长期酿制的赤霞珠,或是有着细腻干练味道的墨尔乐,或是有着辣味的华丽的西拉等红葡萄酒专用品种。
但是,单宁并不只是存在于葡萄皮和籽中,酿制葡萄酒时,橡树桶也会融化出单宁。皮和籽中融化出的单宁和橡树桶融化出的单宁融合在一起,不仅可以长久地保存葡萄酒,也可以对人体起到抗氧化作用。
当然,不是所有红葡萄酒都很涩。赤霞珠、墨尔乐、西拉等品种,因为皮厚,所以颜色重、涩味浓。但是随着葡萄酒酿造方式的不同和地区差异,涩味或颜色也会变弱。比如酿造黑比诺或薄酒莱新酒的佳美品种,皮就很薄,所以酿制出的红葡萄酒涩味就没那么浓。不太习惯涩味的朋友或第一次接触葡萄酒的初学者喝这种会比较好。
虽然单宁对身体有好处,但也不要仅因为这点就强迫自己去喝味道太涩的葡萄酒。单宁成分过多,会破坏葡萄酒味道的平衡,作为药、酒、嗜好品,都是失败之作。
这本书的文字功底相当了得,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有一种独特的韵味。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葡萄酒风味时的用词,非常精准且富有画面感。它没有那种陈词滥调的“果香”、“花香”,而是会用更具体的词语来形容,比如“覆盆子和紫罗兰的细腻交织”,或是“淡淡的烟熏味伴随着一丝皮革的气息”。这些描述让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相应的味道和感觉,仿佛我已经身临其境,正在品尝这杯酒。而且,作者在介绍不同葡萄酒的时候,还会根据酒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叙述风格。对于一些年轻、活泼的葡萄酒,语言会显得比较跳跃、充满活力;而对于一些陈年、复杂的葡萄酒,语言则会变得更加沉稳、富有深度。这种“随文而变”的写作手法,让整本书的阅读体验变得非常丰富,一点都不会让人感到单调。我记得书中有一段关于波尔多混酿的描述,作者用了一种非常大气磅礴的语言,将不同葡萄品种的融合比作一场交响乐的盛宴,听起来就让人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就打开一瓶波尔多,去亲身体验那份恢弘。这种文字的力量,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葡萄酒的书,更是一部关于生活品味的艺术品。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真的打破了我之前对葡萄酒的刻板印象。我一直觉得葡萄酒是一件非常“精英”的事情,好像需要很专业的知识和很高的经济门槛才能参与。但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葡萄酒的另一面:它的包容性,它的多样性,以及它所能带来的纯粹的快乐。它并没有去强调那些昂贵的、稀有的酒款,而是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去介绍那些性价比高、适合普通大众的葡萄酒。书里还提到了一些关于葡萄酒的“误区”和“迷思”,比如“越贵的酒越好”之类的说法,作者用理性的分析,一一予以纠正,让我觉得非常受用。而且,它还不仅仅停留在“喝”的层面,还延伸到了“品”和“鉴”的过程,教你如何用更专业的眼光去欣赏一杯酒,如何去感受它细微的变化,如何去发现它隐藏的惊喜。这本书让我觉得,葡萄酒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一种与朋友分享快乐的媒介。它让我对未来的品酒之旅充满了期待,迫不及待地想去实践书中所学,去探索更多未知的风味,去体验葡萄酒带给我的更多惊喜和感动。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书,就被它深沉的色彩和优雅的版式所吸引,感觉就像走进一个古老而神秘的酒窖。我一直对葡萄酒的世界充满好奇,但总觉得它高深莫测,似乎有很多门道是为“懂行”的人准备的。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我这种初学者的空白。它没有一开始就充斥着各种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从葡萄的种类、产区特色入手,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它对不同葡萄品种风味描述的部分,那些细致入微的文字,比如“黑皮诺的精致优雅,如同初恋般的羞涩”,或者“赤霞珠的浓郁奔放,仿佛中年男人的魅力四射”,让我一下子就对这些名字有了鲜活的感知。书中的插图也很精美,色彩搭配和构图都相当考究,让人赏心悦目,仿佛能透过纸页闻到酒的香气,感受到阳光的温度。我最期待的是书中关于如何进行葡萄酒品鉴的章节,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分辨单宁的涩感,如何辨别不同的香气,让我的味蕾不再只是“跟着感觉走”,而是能有更清晰、更专业的判断。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温度和亲和力,它不像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更像是一位耐心而友善的朋友,在引导我一步步探索葡萄酒的奥秘,让我觉得这个看似遥不可及的世界,其实也充满着乐趣和惊喜,触手可及。
评分我一直对葡萄酒的侍酒和搭配方面的东西非常感兴趣,总觉得这才是葡萄酒真正的乐趣所在。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讲解,可以说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它没有简单地列出“什么菜配什么酒”的死板规则,而是从更深层次的角度,解释了食物和葡萄酒之间相互作用的原理。比如,它会讲解为什么高单宁的红酒适合搭配红肉,为什么酸度高的白葡萄酒能解油腻,这些背后的科学原理,让我豁然开朗。更让我惊喜的是,书里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小贴士,比如如何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合适的酒,如何在不了解菜单的情况下,快速找到与菜肴匹配的葡萄酒,甚至是一些关于如何保存葡萄酒的建议。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餐酒搭配的灵活性”的论述,它鼓励读者大胆尝试,去发现自己独特的搭配偏好,而不是被条条框框所束缚。这种开放的、鼓励探索的态度,让我觉得品鉴葡萄酒不再是一种“考试”,而是一种充满乐趣的“游戏”。这本书让我明白,葡萄酒的魅力不仅仅在于酒本身,更在于它能够如何提升我们的饮食体验,如何成为我们生活中的点缀和陪伴,让每一餐都变得更加有仪式感。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真是太巧妙了!我一直以为葡萄酒的书籍要么就是厚厚的专业辞典,要么就是充斥着大量图片但内容浅薄的画册,没想到这本书能完美地兼顾两者。它并没有把所有信息一股脑儿地塞给你,而是按照一种非常合乎逻辑的顺序展开。从基础的葡萄品种介绍,到各个大洲、各个国家的葡萄酒特色,再到具体的酒款推荐和侍酒建议,每一个环节都衔接得非常自然。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介绍不同产区时,不仅仅罗列了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更深入地挖掘了当地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让你在品鉴一杯酒的同时,也能了解到它背后蕴含的故事。比如,在读到关于勃艮第的文章时,我仿佛能感受到那片土地上世代传承的葡萄种植哲学,以及当地人对黑皮诺那份近乎宗教般的虔诚。而当你以为自己已经对基本概念有所掌握时,它又会巧妙地引入一些更深层次的话题,比如橡木桶对葡萄酒风味的影响,或者不同年份的微妙差异。这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编排方式,对于我这样想要系统学习葡萄酒知识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不会让你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而是让你每读完一个章节,都能感觉自己又向葡萄酒的世界迈进了一大步,这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评分这本书内容空洞,不值得购买。
评分应该是正版
评分这本书内容空洞,不值得购买。
评分不错。。。。。。。。。。。
评分这本书内容空洞,不值得购买。
评分送来的时候包装很简单像是之前别人看过的,内容还不错很全面
评分应该是正版
评分不错。。。。。。。。。。。
评分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