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台湾酿酱 物尽其用的哲学

100%台湾酿酱 物尽其用的哲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台湾] 种籽设计 著
图书标签:
  • 台湾酱油
  • 台湾美食
  • 酱油工艺
  • 发酵技术
  • 台湾文化
  • 饮食文化
  • 传统工艺
  • 物尽其用
  • 酱油历史
  • 台湾风味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30228
版次:1
商品编码:1162217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4
字数:6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用35个具代表性的经典魅力食材酽酿成酱,
  这是在台湾生活的气味,也串起了每个人心中的食物情感与回忆
  继销售好评的《二十四分之一挑食》后,种籽设计再次以35个经典代表食材:咸鱼、乌醋、豆豉、豆瓣、酒酿、辣椒红油、酱油、乌鱼子、老菜脯、虾米、绿豆、花生、咸猪肉、香菇、豆浆、药膳、桂圆、凤梨、鱼干、苦茶、葱蒜韭、红曲、豆腐乳、菜干、咸菜、葡萄、破布子、猪油、青草、麻油、油葱酥、黑糖、芋仔蕃薯、米酒、老姜酽酿成酱,用酱来触类旁通,以这料理之魂,带出更多料理滋味。
  酱,虽不是主食,但是透过酱料,就像灵魂找到了躯体,台湾的各色菜肴滋味得以轻易展现。尤其在食安问题充斥的年代,吃自己做的酱,最实在!用它入菜烹煮出多式创意料理,更能画龙点睛,吃出食材新鲜美妙滋味,更在美味中品尝到满满幸福感!

作者简介

  获得“2013世界美食家食谱大奖-台湾区最佳食谱插画”的荣耀,将晋级“世界美食家食谱大奖”。晋级“世界美食家食谱大奖”。
  我们相信情感可以改变商业世界的样貌
  种籽设计·第一个十年
  因为,敏感于当代设计、场所精神、情感触动、生活兴味
  并且喜好将这一种敏感
  转化为一种文化服务和心灵的经营
  热诚地创作一篇篇当代的美好生活
  因为,遭遇的视野、胸襟和传统手艺
  支持我们发现、创新、转绎、传播台湾美好的创业家故事

内页插图

目录

004什么是台湾味
008 物尽其用的哲学
010 我们是种籽

酱缸里的滴滴答答·腌渍类
012 老菜脯  金桔菜脯酱
018 豆 豉  豆豉茄酱
024 破布子  蕃茄破布子酱
030 渍 瓜  荫瓜仔肉酱
036 咸 菜  梅干橄榄酱
042 豆 瓣  丁香辣豆瓣酱
048 豆腐乳  腐乳芫荽酱

太阳与风拂拂晒晒·干燥类
054 虾 米  芋香虾米酱
060 咸 鱼  咸鱼鸡粒酱
066 鱼 干  香菇葱蒜扁鱼酱
072 菜 干  笋干虾蒜酱
078 咸猪肉  咸猪肉芹菜酱
084 香 菇  香菇芹菜辣油酱
090 乌鱼子  乌鱼子蒜苗酱

一样米要饲百样人·米食类
096 米 酒  蒸鱼露酱
102 酒 酿  菊花甜酒酿酱
108 红 曲  玫瑰红曲酱
114 咸 蛋  咸蛋冬菜酱
120 绿 豆  杏仁绿豆酱
126 花 生  花生芝麻蒜酱
132 芋头番薯 地瓜麦芽酱

靠山吃山大地物产·农产类
138 葱蒜韭  葱蒜酥油酱
144 老 姜  老姜树子冬瓜酱
150 青 草  香椿菜脯辣椒酱
156 药 膳  人蔘枸杞料酒
162 凤 梨  凤梨豆豉酱
168 葡 萄  葡萄红茶果酱
174 桂 圆  桂圆红枣酱

谢天谢地吃饱吃巧·人生调味
180 猪油葱酥 猪油葱酥酱
186 麻 油  麻油姜酱
192 乌 醋  五香醋辣酱
198 酱 油  马告清荫油酱
204 黑 糖  香草黑糖酱
210 椒 油  芝麻椒油酱
216 苦 茶  桂花苦茶姜酱

前言/序言


100%台湾酿酱:物尽其用的哲学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台湾传统酿造文化的核心精神——“物尽其用”的哲学思想。这不是一本单纯的食谱或酿造技术指南,而是一部关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节制、尊重自然馈赠,以及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的生活美学探讨。 台湾的酿酱历史,深深植根于这片土地的自然循环与人文智慧之中。从古早的酱油、豆瓣酱、米酒到各式果醋,每一种发酵产物都承载着前人对“不浪费”的深刻理解。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探访台湾各地那些默默坚守传统工艺的酿造场,揭示那些看似简单的发酵过程背后,隐藏的复杂生态学与哲学观。 第一部:土地的馈赠与最初的节制 台湾四面环海,气候湿热,这片土地孕育出独特的农作物与微生物群落。本书从溯源的角度出发,详细描绘了台湾早期农业社会如何应对资源有限的挑战。 原料的选取与敬畏: 台湾酿酱的基础,如黄豆、小麦、米,以及高粱。我们探讨的重点不在于如何“改良”原料,而在于如何“接纳”原料的原始状态。例如,特定季节或因气候变化而略有瑕疵的收成,在酿造的哲学中,并非“次品”,而是需要用时间与技艺去转化的“潜力股”。我们细致描述了传统选豆标准——不是追求完美无瑕,而是要求其具备微生物附着的“活性”。 水质的论断: 在酿造中,水是灵魂。书中将呈现台湾不同地域(如北部的硬水与中南部的软水)水质如何微妙地影响发酵菌群的生长,进而决定了酱油或米酒的最终风味轮廓。这部分强调了顺应自然条件的原则,而非强行改造环境。 微生物的无形契约: 酿造,本质上是与看不见的生命体共舞。本书会详尽介绍台湾传统酿缸中世代相传的“菌种”——那些附着在木器、陶缸壁上的微生物群落。这是一种无言的传承,是物尽其用的最高体现:容器本身,即是活着的工具。我们深入剖析了如何通过清洁与维护,让这些宝贵的“老菌”得以延续,而非依赖外来的、标准化的培养菌。 第二部:从“残渣”到“珍馐”的转化艺术 “物尽其用”的核心,在于对边角料和副产物的重新定义。在酿造过程中,几乎没有什么是真正的废弃物。 酱醪的重生: 制作酱油或豆瓣酱后剩下的残渣(酱醪),在传统中绝非丢弃之物。本章将详细介绍如何将这些富含蛋白质与风味的酱醪,经过二次甚至三次发酵或蒸煮,转化为风味独特的“酱菜”或“调味粉”。我们会展示数个保存完好的家庭秘方,这些方法确保了每一粒黄豆的价值都被榨干到最后一滴。 酒粕的智慧利用: 米酒或高粱蒸馏后的“酒粕”,是台湾物尽其用哲学的另一高峰。书中将详述酒粕如何被用作饲料,以提升牲畜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如何将其转化为著名的“酒糟肉”或“酒糟蛋”,通过微生物的二次作用,提升食材的营养价值和风味层次。这是一种循环经济的早期实践。 时间的投资与耐心: 传统酿造耗时长,但时间本身被视为一种免费的资源。我们探讨了“晒足一百八十日”的意义——它不仅是微生物作用的必要过程,也是一种对急躁人性的矫正。在等待中,原料的复杂分子结构被分解,风味得以沉淀。这种对慢工的坚持,正是对资源投入的尊重。 第三部:器物与空间的永续循环 酿造不仅仅是食材的转化,也是对容器和空间的极致利用。 陶缸的生命周期: 台湾酿造业依赖大量的陶缸。本书会介绍陶缸的制作工艺,以及它们如何随着年份的增长,其内壁附着的微生物群落愈发稳定,反而提升了酿造品质。这展示了一种“时间累积价值”的理念。我们探讨了当一个陶缸“寿终正寝”时,它会被如何处理——碎裂的陶片被用来改善土壤结构,实现从泥土到泥土的闭环。 曲霉的培育与管理: 在酿造前,对曲霉(如制作豆瓣酱所需的红曲或黄曲)的培育至关重要。书中会展示传统家庭如何利用特定的空间(如干燥的阁楼或通风的角落)来控制温度和湿度,以确保曲霉的健康生长,避免使用现代化的恒温设备,体现了对环境能源的最小化依赖。 发酵的噪音与气味: 酿造过程会产生特定的气味和“噪音”(如气泡声、翻缸声)。书中提出,这些感官体验并非“污染”,而是酿造活动存在的证明。在传统聚落中,酿酱的气味是社区生命力的象征,人们学会了共存,而非隔绝。 结语:日常实践中的哲学回响 《100%台湾酿酱:物尽其用的哲学》旨在唤醒读者对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边角料”的重新审视。它并非推崇复古,而是强调一种基于智慧的节制——不是贫穷意义上的节约,而是对资源潜能的深刻理解与最大化利用。通过台湾的酿酱故事,读者将领悟到,真正的富足,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和对待我们所拥有的一切。这种哲学,可以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厨余处理到时间管理,都闪耀着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四)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冲击,在于它颠覆了我对“浪费”的认知。我一直以为,只有购买过多的商品才算浪费,却从未深入思考过,在日常的烹饪过程中,我究竟丢弃了多少本可以被利用的食材。作者以她独特的视角,将台湾的酿酱文化与“物尽其用”的哲学完美结合,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她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制作酱料,更是教你如何“理解”食材,如何“尊重”生命。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边角料,在她的手中却能变幻出令人惊艳的风味。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停下来,回想自己平时厨房里的习惯,不禁为自己的“短视”感到惭愧。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食谱,都充满了作者的用心和智慧,让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启迪。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烹饪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生活哲学的书,一本关于如何与这个世界更和谐相处的指南。

评分

(评价二) 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有点像是在一个充满惊喜的寻宝之旅。起初,我以为它会是一本纯粹的食谱,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它远不止于此。作者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讲述了她与台湾在地食材之间那些充满故事的互动。那些看似平凡的酱料,在她手中却变成了连接人与土地、传承与创新的桥梁。我特别喜欢她对于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特色食材的细致描绘,仿佛带着我走遍了台湾的各个角落,亲身体验了那份质朴的热情。书中所倡导的“物尽其用”的哲学,并不是一种刻意的节俭,而是一种对资源的珍惜,一种对生命力的尊重。这种态度体现在每一个酱料的制作过程中,从选材、烹饪到保存,都充满了匠心和智慧。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台湾的酱料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对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有了更深的思考。它像一股清流,洗涤了都市生活的浮躁,带来了心灵的宁静与满足。

评分

(评价一) 这本书的气质,就像是刚从厨房里端出来的温热菜肴,带着一股实在的手工香气。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不是华丽的辞藻,而是对食材最朴素的尊重。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让那些被我们视为“边角料”的食材,在她的手中焕发出令人惊叹的生命力。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我们丢弃的,并非真的无用,而是我们缺少发现它们价值的眼睛。书中关于如何利用剩馀的蔬菜边角料制作高汤,或是将水果的皮核熬煮成风味独特的调味酱,都让我豁然开朗。这不仅仅是省钱的小技巧,更是一种对自然馈赠的感恩,一种对“物尽其用”的深刻理解。读着读着,我仿佛能闻到那浓郁的酱香,感受到食材在锅中翻滚的活力,也反思了自己生活中有多少不必要的浪费。这种源于生活、回归本真的智慧,让人觉得无比亲切和受用。它让我重新审视厨房,也重新审视自己的消费习惯,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并且能切实应用到生活中的好书。

评分

(评价三) 我一直对“零浪费”的生活理念很感兴趣,所以这本书立刻吸引了我。它提供了一种非常具体且可行的方式,将这种理念融入到日常的厨房生活中。作者不仅仅是提供食谱,更重要的是传递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她教会我们如何去“看见”食材的全部价值,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如何处理鱼骨、虾壳等,这些通常会被丢弃的部分,在书中却能变成美味的调味料。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让我感到非常震撼。而且,书中强调的“台湾酿酱”,不仅仅是一种烹饪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不仅仅是味道的传递,更是情感的连接。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物尽其用”,是一种智慧,一种对生活的热爱,更是一种对环境的责任。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拥有了一套全新的厨房“秘籍”,不仅能做出美味的酱料,更能以一种更可持续的方式生活。

评分

(评价五) 这本书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辈,用最朴实却充满智慧的语言,教会我如何更好地生活。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物质,而是更懂得如何去珍惜和利用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物尽其用”这个概念,在作者的笔下,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充满了生动的实践。我特别喜欢她对台湾在地食材的深入挖掘,以及如何将这些食材的特性发挥到极致。书中的酿酱,不仅仅是调味品,更是承载着记忆和情感的载体。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学会了如何制作出美味的酱料,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以一种更加环保、更加负责任的态度去对待食物,对待生活。这种来自台湾的温暖而实在的智慧,让我深受感动。它提醒我,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要忘记那些最基本的、最珍贵的东西,比如对自然的敬畏,对食材的珍惜,以及对家人的爱。

评分

商品挺好的,最欣赏快递很给力!相信京东。

评分

去时正值周日,大门紧闭,寂静无声。偶有开门,探头望到里面是在打牌麻将。很古老的三层楼建筑,一间挨着一间,像极上海的弄堂。只有房上的老招牌和门口堆着的大量果盒、推车证实了平日的热闹。见到三两组摄影拍照的。此处也成风雅之地。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很好的书。

评分

到手翻了下 这本内容特别详尽 相较之下觉得之前买的同系列台湾渍被坑了…

评分

好书,台湾人的细腻,生活的情趣值得学习

评分

看着有点累,多多学习。

评分

朋友买了觉得好,我也来买了。。|总体来说还行 发货速度也快 。

评分

挺不错的一个系列,全手绘,很多菜谱也很特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