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 慢食,一种正在影响全球的生活实践。在高速发展的时代,别忘了停下来关注食物、环境、心灵和传统。 
2. 从1986年开始,卡洛·佩特里尼在意大利率先推动“慢食运动”。30余年来,“慢食”风潮席卷全球。它让人们不断反思自己的生活,关注食品、美食乐趣以及缓慢节奏的生活,并由此发展出一系列的“慢”生活方式。 
3. 国际慢食协会会员至今已有数百万人,遍布160多个国家。卡洛规划的慢食生活蓝图,是在世界各地正在进行的故事。越来越多的人纷纷加入以慢食为核心的生活实践。 
4. 过快节奏的世界让人变得浮躁,也许慢下来,我们能更用心地体验和完成一些东西。                 
内容简介
   国际慢食运动创始人、30多年来影响全人类生活态度的灵魂人物卡洛?佩特里尼代表作。 
世界上的很多物种濒临灭绝,与它们一起正在消失的,还有人类创造的食品文化和传统。所谓“慢食”,强调食品必须符合优良、清洁和公平三大标准:质量好、美味;清洁,生产过程仁慈,对环境没有破坏;提供食物的系统对所有参与劳动的人员在经济和社会层面上都要公平。 
《慢食,慢生活》详细阐述了慢食运动的观点,告诉读者,慢食运动所保护的不仅是物种和食品、更重要的是在保护一种传统、一种文化,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态度。     
作者简介
   卡洛·佩特里尼(Carlo Petrini)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影响全世界生活态度的灵魂人物。国际慢食协会创始人、主席。 
2004年入选《时代周刊》英雄榜。 
2008年入选英国《卫报》“拯救地球的 50 人”。 
2013年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的“地球奖”。 
1949年6出生于意大利。1977年开始在意大利知名饮食期刊发表有关酒与美食的评论。1986年联合米兰和罗马的知识分子发起慢食运动。1989,来自世界各地2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慢食宣言》,正式成立慢食协会。2004年在意大利成立美食科技大学。20多年来,慢食协会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强调美食味觉教育的重要性,支持物种多样性,在全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精彩书评
   “优质、洁净、公平”的慢食文化,可以让我们了解国际上具有革命性的美食理念,同时也对生态饮食有更深刻的思考。 
——乔凌 大中华区慢食协会主席  
卡洛?佩特里尼颠覆了传统上对美食家的定义,让世界饮食文化多元共生而可持续。 
——温铁军 “三农”问题专家  
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能孜孜不倦探寻美食带给我们的知识乐趣和生存理性! 
 ——张兰英 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主任、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副院长  
从引领消费者改变饮食习惯开始,进而改变从“田间到餐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是对现代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方式的一种变革、引领和回归。 
——陈安华 北京慢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规划总监;住建部特色小镇及村镇规划评审专家组专家  
城乡从来都不是二元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的,只是我们日复一日忙碌的城市生活让我们误以为超市就是食物的源头…… 
——王昱东 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常务副主任  
通过慢食运动,鼓励城市中的年轻人更多地关注农业、农村,给农业与农村创造新的价值、带来新的乐趣。 
——陈冬亮 北京市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主任  
居然之家以及我本人将积极地投身“慢村共建”的项目中,让更多的乡村做到“产品有市场、生活有乐趣、精神有追求”。 
——汪林朋 北京居然之家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快=效率,慢=质量,不反对效率,但质量更重要,拥护慢食! 
——张永和 建筑师   
优质、洁净、公平。欢迎更多的人加入慢食运动的大家庭! 
——林依轮 歌手、演员、主持人,大中华区慢食协会文化传播大使     
目录
   前? 言? 
第 1 章 令人担忧的景象? 
[日记 1]甜椒和郁金香 
[日记 2]墨西哥的特瓦坎苋菜 
[日记 3]法国中部小城拉吉约勒的奶酪 
令人担忧的景象 
命运共同体:大自然、人类和食物 
千年评估报告 
让食物回归中心位置 
工业化农业一定是好的吗? 
地球需要新形态的农业 
美食家的权利 
第 2 章 美食学及新美食学 
[日记 4] 我的美食学良师:组织者、生产者、作家、美食家 
美食学 
[日记 5]我的朋友爱丽丝·华特斯 
[日记 6]佛罗伦萨环保团体的疑虑 
[日记 7]享乐与健康 
新美食学的定义 
第 3 章 以品质为目标 
[日记 8]记忆中的家乡美味 
优质 
[日记 9]印度海岸的明虾—世界救援的悲剧 
洁净 
[日记 10]绿色加州—有机农业的矛盾 
公平 
第 4 章 三个概念的实践 
[日记 11]纽约及“美味工作坊” 
教育 
[日记 12]意大利莫罗佐农产品市集的阉鸡 
共同生产者 
[日记 13]亚伯·霍华爵士—西方植物学家的良心 
不同领域间的对话 
这算是开倒车吗? 
第 5 章 创新? 
[日记 14]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萨米人和蒙古人的交流 
创建新网络 
[日记 15]美国旧金山与意大利巴亚尔多间的文化信息短路 
带来文化的改变:美食家世界的全观愿景 
[日记 16]墨西哥恰帕斯州农民的玉米保卫战、洛克菲勒的有机农场 
创建一个公平、可持续的食物经销系统 
[日记 17]农家的慷慨 
建立美食家网络的新价值体系 
结? 语? 
附? 录? 
后? 记? 
参考文献? 
致? 谢?      
精彩书摘
   期待,“新美食家” 
叶怡兰 
一直以来,我总是十分畏惧一个经常加诸在我身上的称谓——美食家。 
“可以的话,请称我为‘饮食作家’或‘饮食文化工作者’好吗?”如果能有机会开口,我总会微笑如是礼貌更正。 
这是因为,“美食家”的真实面目与意义究竟为何,对我而言,含糊不清;而且,我也从不认为自己真的遍尝天下珍馐、够资格成“家”;甚至觉得这个名称背后所隐隐然流露的精英气味,和我于饮食领域中的真实关注与喜好确实颇有一段距离。 
遂而,相比之下,我更愿意人们称我为“饮食作家”或“饮食文化工作者”,至少与我此刻的工作内容与志向更吻合。 
直到,我读了卡洛·佩特里尼所著的这本《慢食,慢生活》。 
书中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身份:新美食家。 
卡洛心目中的“新美食家”,有着全然不同的定义! 
新美食家不是只耽溺于眼前美味的老饕,而必须知道食物的历史、来源、知识。 
新美食家同时也应该是“餐桌前的农夫”,是食物的“共同生产者”,要具备农业、环境知识和生态意识,懂得维护且能保留本地物种的多样性及本来滋味的耕作方式。 
卡洛铿锵有力地说,新美食家的使命在于“选择”。对食物的选择权利,在这个利润至上的世界,是新美食家强有力的沟通工具。 
“优质”、“干净”与“公平”,是作者所提出的选择食物的三个要素。同时,还应鼓励邻近、本地、或是来自远方但符合以上可持续条件的食物。 
“每当我们购买不尊重不同生产阶段环境的产品时,我们便牵连其中了。” 
他进一步提出了“美食学”这个学说。强调美食学是一种研究食物、饮食文化的科学, 是关于一个人吃东西时所有合乎逻辑的知识。涉及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农业、畜牧业及农艺学、生态学、人类学、社会学、地缘政治学、政治经济学、贸易、科技、烹饪、生理学、医学、哲学……      
前言/序言
   现今仍有许多人和我一样,认为所谓的美食家只是一群毫不在乎周遭世界的自私老饕搞出来的。但其实他们误解了,正是所谓的美食技巧,才能使他们关心周遭的世界,从精准地品尝味道(这种技巧对我们这个口味贫乏的世界具有很深的含义)到掌握食物生产过程的知识, 让他们觉得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是食物的“共同制造者”,是生命共同体的一员。 
如果我们能够时时记住,所有人都居住在同一个地球上,并从中获取滋养,那我们将能更清楚地了解生命共同体的概念。 所以本书将以这个世界目前危急的健康状况调查为切入点, 而引起这种危急状况的主要原因便是食物的制造及消耗系统。 
因此,新美食家必须确认其有足够的优势解析这套系统。借由自己长期以来追寻良善、追寻烹饪的乐趣,他会发现在食物的生产及消耗上有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和目前主导的世界平行,又囊括了孕育出更好的全球系统的种子。 
然而,美食学及其衍生的技巧常常因为各种理由被误解、诋毁,甚至边缘化—当然这其中有一部分是美食家自己的错。 所以只是单纯地坚持理念是不够的, 我们必须重新定义美食学, 给它应得的尊敬和新的位置。我们必须先从历史的角度开始分析,再赋予美食学一个崭新的定义, 这个定义将会涵盖所有与新美食学相关的学科。 
......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城市脉动:现代都市生存指南》的图书的详细简介,该书内容与《慢食,慢生活》完全无关。  ---   城市脉动:现代都市生存指南  作者: 艾伦·维克斯 出版社: 恒宇文创 出版日期: 2024年10月 ISBN: 978-1-23456-789-0   内容简介  在钢铁与玻璃构筑的丛林中,我们是速度的信徒,是效率的奴隶。城市,这个宏大而迷人的巨兽,以其无与伦比的机遇吸引着数以亿计的追梦人,同时也以其无形的压力和复杂的规则,考验着每一个闯入者的神经。《城市脉动:现代都市生存指南》并非一本关于逃离的哲学书,而是一本直面现实的实战手册,它深入剖析了现代都市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为每一个渴望在喧嚣中找到立足之地的个体,提供了一套系统化、可操作的生存策略。  本书的结构如同对城市进行一次精密的扫描,从宏观的城市规划哲学,到微观的职场人际博弈,层层剥开都市生活的复杂表象,揭示其内在的逻辑与脉搏。   第一部分:空间与效率——重新解读你的城市地图  本部分聚焦于城市物理空间的认知与利用。作者艾伦·维克斯认为,不理解你所处的地理和空间结构,就无法真正“拥有”这座城市。  1.1 城市空间叙事学: 探讨了城市规划如何塑造社会行为。从历史上的工业区布局到当代的混合功能社区,我们如何被街道、地铁线路和建筑高度所引导。书中详细分析了“通勤悖论”——为什么我们总是在最拥挤的时刻移动,以及如何利用非高峰时段的“时间窗口”来优化行程。  1.2 隐形基础设施的权力网络: 揭示了城市运行背后不为人知的系统:能源分配、数据流的物理承载(光纤与服务器农场)、以及物流的“最后一公里”挑战。理解这些基础设施的瓶颈,是避免在城市中迷失方向的关键。  1.3 邻里政治与微观社区构建: 现代城市往往是“隔阂的集合”。本章指导读者如何识别和融入具有特定文化资本的“微观社区”,例如共享工作空间、垂直农场联盟或特定的文化街区,以及如何在不侵犯他人边界的前提下,构建自己的安全区。   第二部分:信息洪流与认知防御——在数据噪音中保持清晰  现代都市的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信息的掌握与过滤能力。本部分着重于数字化生存的挑战。  2.1 城市数据素养: 探讨了城市管理者、科技公司如何收集和使用居民数据。书中提供了一系列工具和方法,教导读者如何“反向追踪”自己的数字足迹,并在维护隐私和享受便利服务之间找到平衡点。  2.2 噪音过滤与注意力经济学: 城市环境充斥着持续的感官刺激。本书深入探讨了认知负荷的积累过程,并引入了“注意力预算”的概念。读者将学习到科学的噪音管理技术,包括如何设计“数字断网时段”和物理环境中的声学优化,以确保关键决策时的认知清晰度。  2.3 垂直媒体与群体心理学: 城市化加剧了信息的碎片化和部落化。本章分析了城市社交媒体群组的形成机制、谣言的扩散路径,以及如何在多元且常常对立的观点中,建立基于事实的批判性思维框架。   第三部分:职业动态与资本流动——驾驭职场阶梯  城市是资本与人才交汇的熔炉,职场竞争异常激烈。本部分聚焦于职业发展的策略性布局。  3.1 技能置换与未来职业弹性: 鉴于自动化和行业快速迭代的趋势,本书强调了“可迁移技能”的重要性。它提供了一套评估个人核心能力矩阵的方法,并指导读者如何进行“低风险技能实验”,以保持职业生涯的弹性。  3.2 向上社交的网络工程: 区别于广撒网式的“人脉建立”,本章讲解了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价值交换网络工程”。这包括识别高潜力合作者、在关键节点进行有效的信息投喂,以及如何将非正式关系转化为正式的职业支持。  3.3 创业的城市化陷阱: 许多人梦想在城市中创业。本书冷静地分析了都市创业的固有风险——高昂的启动成本、密集的竞争和资本的周期性收缩。它提供了一系列“城市副业孵化模型”,旨在帮助有志者在保留主业稳定的前提下,逐步测试商业创意。   第四部分:心理韧性与系统维护——个人的可持续性  在高速运转的系统中,个体的心灵和身体是首先可能崩溃的部件。本部分是关于自我维护和长期适应的指南。  4.1 应对“都市倦怠综合征”: 详细描述了慢性压力、疏离感和目标迷失在城市中的特殊表现形式。书中引入了“微恢复策略”,例如在拥挤环境中进行五分钟的正念练习,或利用城市中的“蓝色空间”(如河流、喷泉)进行快速的情绪重置。  4.2 租赁经济与资产负债的权衡: 城市生活往往意味着高昂的居住成本和对租赁服务的依赖。本章从财务规划角度,分析了在不同生命阶段,购买、长期租赁与“居住即服务”模式之间的最优财务决策,帮助读者避免陷入“为居住而工作”的恶性循环。  4.3 城市公民责任与系统参与: 真正的生存不仅仅是个人的抗争,更是对系统的建设性参与。最后一部分鼓励读者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塑造者,通过了解本地政策、参与社区治理和倡导可持续发展,来共同优化生存环境。  《城市脉动:现代都市生存指南》是一本面向21世纪都市人的警世恒言与实操手册,它承诺的不是安逸,而是掌控感——在复杂、快速、永不停歇的城市机器中,保持清醒、高效和最终的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