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餐桌上的中——人參
售價:22.00元
作者:葉錦先,史翔 編著
齣版社:金盾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08297613
字數:
頁碼:17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基本信息
書名:餐桌上的中——人參
售價:22.00元
作者:葉錦先,史翔 編著
齣版社:金盾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08297613
字數:
頁碼:17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內容提要
本書為《餐桌上的中》係列,人參有“草之王”的稱號,馳名中外、老少皆知的名貴材,應用曆史悠久。本書簡單介紹瞭人參的基礎常識,括人參的加工、使用、選購、貯藏,以及人參的營養成分與功效、理作用與用經驗等。
文摘
暫無相關內容
作者介紹
暫無相關內容
編輯推薦
暫無相關內容
目錄
章 認識人參
形態特徵
生長習性
神話傳說
曆史文化
人參的種類
炮製同參的種類
主要成分
營養功效
臨床應用
人參作用的雙嚮性
配伍附子
配伍阿膠
配伍雄黃
配伍白術
配伍五味子
配伍石菖蒲、蓮子
配伍當歸
配伍龍骨
配伍磁石
配伍枇杷葉
配伍黃芪
配伍茯苓
配伍蛤蚧
配伍三七
配伍生石膏
配伍牛地黃
配伍升麻
配伍木香
配伍訶子
配伍丹參
配伍鹿茸
配伍蓮子
配伍黃連
配伍十薑
配伍紫蘇、前鬍
配伍大黃
配伍大花、淮山
配伍黃芪、甘草
配伍酸棗仁、黃芪
配伍鬍桃肉
配伍熟地、麥鼕
第二章 養生人參佳肴
第三章 妙用人參調理身體
作者介紹
暫無相關內容
編輯推薦
暫無相關內容
目錄
章 認識人參
形態特徵
生長習性
神話傳說
曆史文化
人參的種類
炮製同參的種類
主要成分
營養功效
臨床應用
人參作用的雙嚮性
配伍附子
配伍阿膠
配伍雄黃
配伍白術
配伍五味子
配伍石菖蒲、蓮子
配伍當歸
配伍龍骨
配伍磁石
配伍枇杷葉
配伍黃芪
配伍茯苓
配伍蛤蚧
配伍三七
配伍生石膏
配伍牛地黃
配伍升麻
配伍木香
配伍訶子
配伍丹參
配伍鹿茸
配伍蓮子
配伍黃連
配伍十薑
配伍紫蘇、前鬍
配伍大黃
配伍大花、淮山
配伍黃芪、甘草
配伍酸棗仁、黃芪
配伍鬍桃肉
配伍熟地、麥鼕
第二章 養生人參佳肴
第三章 妙用人參調理身體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過於古奧和書麵化,讀起來頗有些費勁,完全沒有“餐桌”所應有的那種親切感和溫暖感。作者似乎更傾嚮於使用嚴謹的學術術語和典故,每一個論斷都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中醫藥背景知識纔能完全領會。舉個例子,書中描述人參的“益氣固脫”功效時,引用瞭大量的古代醫案和晦澀的文言文,如果能用一句現代人能立刻理解的話來解釋,比如“當你感到極度疲憊,氣力不濟時,它能幫你迅速恢復活力”,效果會不會更好?我希望這本書能扮演“餐桌上的引路人”,用溫暖、鼓勵的語氣,引導新手走進人參的世界,而不是像一位嚴厲的考官,要求讀者先通過中醫藥學的基礎考試。閱讀的愉悅感因此大打摺扣,我不得不經常停下來查閱一些陌生的專業詞匯,這完全打斷瞭品讀藥膳樂趣的想象過程。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很有吸引力,感覺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傳統智慧的大門,但翻開後我發現,它似乎更側重於宏觀的視角,對具體如何“運用”中藥——尤其是像人參這樣重要的藥材——在日常飲食中進行調理和保健,著墨不多。我原本期待能讀到一些具體的食譜、藥膳搭配的詳盡說明,或者針對不同體質人群如何科學地將人參融入餐桌的實用指南。然而,這本書的敘事綫索更像是在描繪中醫藥文化的一幅廣闊的畫捲,探討瞭其曆史淵源、哲學基礎以及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它花瞭大量的篇幅去構建中醫藥的理論體係,比如陰陽五行、藏象學說等,這些知識固然重要,對於理解中醫藥的底層邏輯很有幫助,但對於一個急切想知道“我今天晚餐該怎麼加點人參來補補氣”的讀者來說,這種理論上的深度略顯空泛。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像“文火慢燉的黃芪燉雞中,人參的放置時機和用量”這種手把手的操作細節,而不是停留在對人參藥性“溫補元氣”的反復強調。感覺這本書更像是一部中藥文化史或理論導論,而不是一本實用的“餐桌指南”。
評分從裝幀和設計上看,這本書試圖營造一種古典的氛圍,但最終效果卻略顯沉悶。封麵設計和內頁排版都偏嚮於傳統的古籍風格,這或許是為瞭襯托“中藥”的厚重曆史感。然而,與“餐桌”這個主題形成瞭鮮明的反差。我們談論餐桌上的食物,自然會期待一些明亮、誘人的視覺元素,能激發我們對美食的渴望。這本書裏缺乏那種能讓人聯想到“美味”和“健康搭配”的色彩和布局。內容上,雖然強調瞭人參的藥用價值,但在如何通過烹飪技巧來最大程度地保留其有效成分、或者如何通過調味來平衡其略帶苦澀的口感等“廚房實戰”問題上,著墨極少。它更像是在講述“人參是什麼”,而不是“人參怎麼吃”。對於追求生活品質和健康飲食的現代讀者來說,這本書更像是一份嚴肅的理論參考資料,而不是一本可以隨時翻閱、即刻下廚的實用手冊。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令我有些摸不著頭腦。它一會兒講人參的藥理作用,一會兒又跳到古代文人雅士飲茶的場景描繪,再穿插一些對現代食品工業的批判。這種跳躍性使得閱讀的連貫性大打摺扣,讀到後麵感覺內容非常零散,不像是一本圍繞“餐桌”主題精心編排的指南。我本來以為會看到一個清晰的脈絡,比如第一部分講人參的選購與鑒彆,第二部分是針對不同病癥的食療方,第三部分是常見誤區。結果,內容仿佛是作者多年來積纍的筆記的隨意匯編,雖然每一小段都有其價值,但缺乏一個強有力的核心主綫來串聯。特彆是關於“餐桌”的部分,我幾乎找不到幾頁是專門討論如何在日常三餐中輕鬆、安全地添加人參的。如果作者能將重點聚焦在“如何讓中藥融入日常烹飪美學”這一核心上,這本書的價值會提升一大截。目前的形態,更像是一本分散的、關於人參的百科全書的節選。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似乎陷入瞭一種過於學術化的泥潭,讓“餐桌”這個充滿煙火氣的詞匯顯得有些疏離。比如,書中用瞭大量的篇幅去考證人參在古代醫籍中的不同名稱演變,以及不同産地人參在炮製工藝上的細微差彆,這些內容無疑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學識,但對於我這個普通消費者而言,閱讀體驗有點像是被迫參加瞭一場高強度的專業研討會。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作者能用更貼近生活的語言,講述人參如何從深山被采摘,經過怎樣的加工最終進入我們的廚房。書中的配圖也大多是古籍的摹本或者抽象的理論圖示,缺乏那種讓人食指大動的、色彩鮮艷的成品藥膳照片,這使得“餐桌”的意象始終未能真正立起來。總而言之,這本書的知識密度很高,但可操作性很低,就像一個理論教授在講解如何做一道菜,所有的理論都講透瞭,但就是沒有告訴你火候該開多大,鹽該放多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