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入門學茶藝

輕鬆入門學茶藝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付潔 著
圖書標籤:
  • 茶藝
  • 入門
  • 茶葉
  • 品茶
  • 茶文化
  • 生活方式
  • 休閑
  • 飲品
  • 傳統文化
  • 禮儀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鐵道齣版社
ISBN:9787113239886
版次:1
商品編碼:12325416
包裝:平裝
開本:24開
齣版時間:2018-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88
字數:325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茶藝愛好者、飲茶人士。
本書是為想要學得一門茶藝技能人士進行準備的。現代年輕人中,很多不懂茶,但同時又被茶的口感、高雅的茶藝、茶的文化所吸引,想要接觸茶,本書為年輕人提供這樣一個茶藝教程,通過瞭解和實踐最終習得一手好茶藝。

內容簡介

一本輕鬆入門識茶、鑒茶、泡茶圖文並茂的茶知識、茶藝書。清晰的彩色配圖,簡潔明瞭的文字描述,從茶葉的乾茶樣到衝泡齣來的茶湯,使讀者猶如身臨其境,一眼識彆中國各大茶類,讓鑒茶、泡茶一步到位。除瞭以上內容,本書還詳盡介紹瞭入門茶具的選擇和搭配,及不同茶葉需要用不同的泡茶用具的推薦搭配,書中實用、簡單操作的信息,使讀者不管是在專業場閤的茶藝錶演,還是在傢裏、辦公室的日常飲用,甚至在外旅行途中,都可以享受到泡茶的輕鬆、簡單、自如。

作者簡介

付潔,高級茶藝師,茶生活美學的踐行與傳播者,齣版社、茶周刊特約編輯。她是北京東方茶韻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中國普洱茶博物館)執行總監,也是番茄聯閤國 ?普洱茶院負責人。身兼多職的她,從事茶文化推廣普及工作十年有餘,並廣泛涉獵傳統文化中與茶相關的門類,尤其注重少兒的傳統文化熏陶。因此凝聚瞭一批同好,共同提高,共同推廣美好的茶生活方式。著有《輕鬆茶藝全書》《茶馬古道茶藝濃》等,版權輸齣多國及港颱地區,語言有英文版、法文版、繁體字版。

目錄

目錄
Part 壹 輕鬆選茶
輕鬆鑒茶
一、鑒綠茶……………… 002
西湖龍井………………… 011
碧螺春…………………… 014
黃山毛峰………………… 017
竹葉青…………………… 020
安吉白茶………………… 023
太平猴魁………………… 026
六安瓜片………………… 029
信陽毛尖………………… 032
都勻毛尖………………… 035
濛頂甘露………………… 038
二、鑒烏龍茶…………… 041
鐵觀音…………………… 046
大紅袍…………………… 049
凍頂烏龍………………… 052
鐵羅漢…………………… 055
水金龜…………………… 058
黃金桂…………………… 061
肉桂……………………… 064
白毫烏龍………………… 067
鳳凰單樅………………… 070
三、鑒黑茶……………… 073
普洱散茶………………… 079
普洱熟茶………………… 082
普洱生茶………………… 085
韆兩茶…………………… 088
六堡茶…………………… 091
四、鑒紅茶……………… 094
祁門紅茶………………… 099
滇紅工夫茶……………… 102
坦洋工夫紅茶…………… 105
正山小種………………… 108
紅碎茶…………………… 111
宜紅工夫茶……………… 114
英德紅茶………………… 117
五、鑒白茶……………… 120
白牡丹…………………… 124
白毫銀針………………… 127
壽眉……………………… 130
六、鑒黃茶……………… 133
君山銀針………………… 136
濛頂黃芽………………… 139
霍山黃芽………………… 142
七、鑒花茶……………… 145
茉莉花茶………………… 149
玫瑰花茶………………… 152
碧潭飄雪………………… 155
選購茶葉的技巧
一、看…………………… 158
二、聞…………………… 160
三、嘗…………………… 161
茶葉衝泡
一、衝泡方法的選擇…… 163
二、泡茶用水的溫度…… 163
三、茶葉衝泡用量標準… 164
四、衝泡時間、次數…… 164
五、衝泡技藝…………… 165
六、品飲………………… 167

Part 貳 輕鬆備具、擇水
備具
一、常用泡茶備具……… 170
蓋碗……………………… 170
茶壺……………………… 173
品茗杯…………………… 177
茶盤……………………… 179
煮水器…………………… 182
公道杯…………………… 185
茶道具…………………… 186
過濾網和過濾架………… 189
茶葉罐…………………… 190
茶巾……………………… 193
杯墊……………………… 195
廢水桶…………………… 196
二、辦公室泡茶備具…… 198
傳統杯泡茶……………… 198
時尚飄逸杯……………… 198
三、茶人最愛的茶具搭配… 199
傢庭專設茶區需配備的茶具… 199
普通傢庭茶具配套……… 201
小資情調茶配件………… 201
傢庭旅行茶具…………… 202
選水
一、水為茶之母………… 204
二、古人擇水…………… 205
三、選水有技巧………… 206

Part 叁 輕鬆衝泡、品飲
傢庭泡茶
一、蓋碗泡茶…………… 212
二、玻璃杯泡茶………… 218
三、壺泡茶……………… 220
辦公室泡茶
一、單杯泡茶…………… 228
二、三件套杯泡茶……… 230
浪漫調飲
一、紅茶調飲…………… 231
二、奶茶製作…………… 236

Part 肆 茶在生活中的妙用
茶方妙用
一、護發………………… 240
二、防齲除口臭………… 242
茶肴妙做
一、煮飯………………… 243
二、入菜………………… 246

Part 伍 茶為健康品
茶為國飲
茶的保健功效
飲茶看四季
飲茶因人而異

Part 陸 源遠流長的茶文化
簡單認識茶文化
簡單認識飲茶文化
簡單認識茶藝
簡單瞭解茶禮
簡單認識茶區

前言/序言

前言

取一匙茶葉
於舉手投足間
浸潤一壺清香
裊裊香飄散
煩惱茶中消
……
當整個人被幽幽茶香包圍,心中的饞蟲是否在蠢蠢欲動?
茶未喝,心已被茶香所吸引。
茶是視覺與味覺的綜閤體,茶在沒遇到水之前,乾乾癟癟的毫不起眼。一旦與適閤的水邂逅,它就能綻放魅力,芳香四溢。輕輕捧起,緩緩入口,幽幽清新氣息彌漫身心。茶與水的結閤,孕育齣美妙的茶湯。
茶,優美而悠閑,如何纔能優雅自如地泡茶呢?
《輕鬆入門學茶藝》是愛茶人必備的入門指南,也是新手輕鬆學茶藝寶典。這裏不僅有鑒茶、備具、選水、泡茶等知識,還有傢庭泡茶、辦公室泡茶、小資調飲等簡單易行的創意泡茶方法,此外有關茶的妙用的內容更是貼閤生活。希望通過對相關知識的介紹,使廣大讀者能夠對茶有更加係統和全麵的認識,全方位地知茶、品茶和愛茶。
《茶韻韆載:中華茶道精粹與實踐指南》圖書簡介 一捲在手,領略中華茶道博大精深的韆年風華。 本書並非市麵上常見的“速成”或“入門”指南,而是緻力於為渴望深入理解中華茶道精髓的愛好者、茶學研究者,乃至希望提升個人修養的社會精英,提供的一部內容詳實、考據嚴謹、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指導意義的深度著作。 《茶韻韆載:中華茶道精粹與實踐指南》旨在全麵梳理和係統闡釋中國茶文化數韆年來的演變脈絡、哲學內涵、工藝流程、品鑒標準以及禮儀規範。我們相信,真正的茶道修習,始於對曆史的敬畏和對“道”的探求,而非僅止於如何泡好一杯茶的技巧層麵。 --- 第一篇:茶之源流——曆史的沉澱與文化的基因 本篇深入探究中國茶文化的曆史根基,避免泛泛而談,著重於關鍵曆史節點的深入剖析。 第一章:茶的起源與早期形態(先秦至魏晉) 神農嘗百草的傳說辨析: 結閤考古發現與文獻記載,還原茶樹最早作為藥用植物的真實麵貌。 巴蜀之地:飲茶習俗的萌芽: 探討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特彆是巴蜀文化圈)對茶文化最早的貢獻與初始的飲用方式,區彆於後世文人雅士的飲茶風尚。 魏晉南北朝的“清談”與茶: 分析在玄學盛行的時代背景下,茶如何從藥用轉嚮飲用,並融入士大夫階層的社交活動,探討其作為“遣興之物”的初步定位。 第二章:茶的鼎盛與製度化(唐宋變革) 陸羽《茶經》的革命性意義: 不僅僅是介紹製茶法,更深入剖析陸羽如何構建瞭中國茶道的初始理論框架——“道”的建立。重點解析“七碗茶歌”背後蘊含的禪宗思想對茶道美學的滲透。 唐代貢茶與煎茶法: 詳細描繪唐代茶稅、茶馬互市的製度,以及“煎茶法”的復雜步驟,對比其與後世點茶法的本質區彆。 宋代鬥茶文化的興衰: 聚焦宋徽宗時期的“鬥茶”風尚,探討“茶百戲”(抹茶、點茶)的藝術成就及其背後的審美取嚮——對技藝精湛與形式完美的極緻追求。深入分析宋代《大觀茶論》對茶湯色澤與質地的標準定義。 第三章:茶的轉型與普及(明清的飛躍) 硃元璋禁團茶令的影響: 論述這一重大政策如何徹底改變瞭中國的製茶工藝,促使散茶(芽茶、葉茶)取代團餅茶成為主流。 炒青技術的成熟與綠茶的崛起: 詳述明清時期炒青技術(殺青)的突破,以及由此催生齣的烏龍茶、紅茶等製作工藝的初步形成。 紫砂器的登場與茶具革命: 分析宜興紫砂壺在明代後期取代瓷碗成為主流茶具的原因,探討其對茶湯口感和茶人情感交流的深遠影響。 --- 第二篇:工藝溯源——六大茶類的精深製作解析 本篇是對現代茶葉分類體係的深度溯源與工藝解析,側重於不同發酵程度背後蘊含的科學原理和人文選擇。 第四章:不發酵的極緻——綠茶的“鮮活”之道 殺青的溫度與時間控製: 科學解析不同鍋型(手工炒鍋、滾筒機)對茶葉內含物質(氨基酸、茶多酚)轉化的影響。 名優綠茶的“形”與“韻”: 針對龍井、碧螺春、黃山毛峰等,詳細解析其獨特的整形工藝(如采摘標準、扳條、抖散、理條等)如何決定其最終形態和口感特徵。 第五章:微發酵的藝術——白茶與黃茶的“自然天成” 白茶的萎凋哲學: 深入剖析白毫銀針、白牡丹的“不炒不揉”背後,對自然界微生物和酶促反應的依賴性,以及長期陳放(老白茶)的轉化機製。 黃茶的“悶黃”工藝: 闡釋“悶黃”這一關鍵步驟(濕熱作用)如何使茶多酚溫和氧化,産生特有的“悶甜”味。 第六章:半發酵的智慧——烏龍茶的“做青”與“搖青” “做青”過程的精確控製: 詳細解讀烏龍茶從采摘到渥堆的整個周期內,如何通過環境溫濕度調控,實現對茶多酚部分氧化(半發酵)的精準控製。 岩茶與鐵觀音的工藝分野: 區分閩北武夷岩茶的“走水焙”與閩南安溪鐵觀音的“包揉烘焙”,分析其對“岩韻”和“觀音韻”形成的決定性作用。 第七章:全發酵的醇厚——紅茶的“渥堆”與“萎凋” 紅茶的“紅變”機理: 深入探討茶多酚在酶促氧化下,轉化為茶黃素、茶紅素的化學過程,這是紅茶滋味形成的核心。 祁紅、滇紅、英紅的地域特色: 分析不同産區在萎凋、揉撚、發酵環節的差異,如何塑造齣各自的湯色和香氣特點。 第八章:後發酵的傳奇——黑茶的陳化之道 渥堆工藝的微生物學基礎: 詳述普洱茶、茯磚茶等黑茶的“渥堆”過程,重點探討金花(冠突散囊菌)的形成及其對降脂、助消化的作用。 倉儲環境對茶品價值的影響: 探討乾倉與濕倉的優劣,以及時間如何賦予黑茶愈發醇厚的“陳香”。 --- 第三篇:品鑒之道——審美、技藝與心境的閤一 本篇將審美標準從感官層麵提升至哲學層麵,指導讀者建立係統的品鑒體係。 第九章:茶湯的科學解析與審美標準 “色、香、味、形”的量化與定性分析: 建立一套超越主觀感受的品鑒詞匯庫,如對香氣層次(花香、果香、木質香、陳香)的精細辨識。 苦澀與“化”的平衡: 解析茶湯中苦澀感(主要來自茶多酚)的來源,以及如何通過衝泡技巧(水溫、時間)使之轉化為迴甘與喉韻。 茶湯的“體感”描述: 探討如何準確描述茶湯在口腔中留下的“掛壁感”、“收斂性”和“留香持久度”。 第十章:衝泡技藝的哲學深化(非入門技巧) 水——茶之母的考量: 細緻討論水質(硬度、TDS值)對不同茶類溶解度的影響,以及山泉水、井水、純淨水在衝泡高端茶時的適配性。 溫控的藝術: 闡釋不同溫度如何激活或抑製茶葉中的特定物質,例如高沸點香氣的釋放與低沸點雜味的抑製。 不同茶具對衝泡效果的調控: 深入分析蓋碗(便於觀察)、紫砂壺(吸附聚香)、玻璃壺(便於觀形)各自在特定茶類衝泡中的優勢與局限性。 第十一章:茶禮與茶境——環境對飲茶體驗的塑造 茶席的構建與空間哲學: 探討傳統茶席中“靜、雅、潔”的布局要求,從花卉選擇、茶點搭配到背景音樂的匹配,如何服務於主人預設的品飲心境。 待客之道與等級禮儀: 梳理中國不同地域和特定場閤(如正式會晤、私密宴請)的茶道禮儀規範,強調“敬客”的核心精神。 結語: 本書力求呈現的,是一張中國茶文化宏大而精微的地圖。它要求讀者不僅要掌握衝泡的技巧,更要理解每一種技藝背後的曆史選擇與科學原理。讀完此書,您將不再是一個“會泡茶的人”,而是一個能洞察“茶之萬象”的文化踐行者。

用戶評價

評分

《輕鬆入門學茶藝》這書名本身就挺吸引人的,我一直對茶藝有點好奇,但又覺得門檻很高,不敢輕易嘗試。看到這個書名,就覺得是不是真的能讓我這個小白也能輕鬆上手?我當時是很想瞭解茶具的選擇,比如一套基礎的茶具大概需要多少預算,哪些是必備的,哪些是可以慢慢添置的。還有不同茶葉的衝泡方法,比如綠茶是不是要用比較低的溫度,紅茶是不是要用滾水?書裏有沒有詳細地介紹不同茶類的水溫、茶量、衝泡時間這些關鍵參數?我尤其關心初學者容易踩的坑,比如茶葉會不會被燙壞,或者衝泡齣來的茶湯味道不對。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循序漸進的學習步驟,從最基礎的泡茶技巧開始,然後慢慢過渡到一些進階的品鑒方法,那就太好瞭。我希望它能解答我關於“如何纔能泡齣一杯好喝的茶”的疑問,而不是泛泛而談,讓我覺得學完還是不知道從何下手。當然,如果能附帶一些實操的圖片或者圖解,那對理解肯定會更有幫助。總而言之,我期待的是一本能真正把我從零帶入茶藝世界的實用指南。

評分

我最近被身邊很多朋友安利茶藝,說喝茶能養生,還能提升生活品質。作為一名上班族,我平時工作壓力很大,也想找點方式來放鬆自己。我最關心的就是,這本書會不會介紹一些適閤辦公室場景的泡茶方法?比如,用馬剋杯或者飄逸杯泡茶,是不是也能泡齣不錯的味道?我不需要太復雜的程序,最好是簡單快捷,又不容易齣錯的。還有,關於茶葉的保存,我不太懂,買迴來的散裝茶葉該怎麼放纔能保持新鮮?是需要密封保存,還是放在陰涼乾燥的地方?書裏有沒有介紹一些常用的茶葉種類,比如龍井、鐵觀音、普洱,它們各自有什麼特點,適閤在什麼時間喝?我特彆想知道,有沒有一些茶葉是比較適閤提神醒腦的,或者有助於緩解疲勞的?如果書裏能提供一些日常飲茶的建議,或者根據不同的身體狀況推薦適閤的茶飲,那就太有用瞭。畢竟,我希望的是能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屬於自己的寜靜和健康。

評分

我一直對中華傳統文化有著深厚的感情,茶藝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雖然我還沒有正式接觸過茶藝,但從小的耳濡目染,讓我對它充滿瞭好奇和嚮往。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瞭解茶藝的曆史淵源和發展脈絡。比如,茶在中國是如何起源和傳播的?曆代有哪些著名的茶文化代錶人物和事件?我希望作者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這些曆史知識講解清楚,而不是枯燥的理論堆砌。此外,我也想瞭解,茶藝不僅僅是泡茶,它還包含哪些方麵?比如,關於茶的起源傳說,或者古代文人墨客與茶的故事,這些都能讓我在學習茶藝的過程中,感受到一種文化的魅力。我期待在這本書裏,能夠找到一些能喚醒我對茶文化更深層次理解的內容,讓我不僅僅是學會泡茶,更能體會到茶中所蘊含的東方哲學和生活美學。如果書裏能穿插一些精美的圖片,展示不同時期的茶具、茶畫,那就更好瞭,能幫助我更直觀地感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評分

我是一名資深的“茶齡”不長但熱情不減的茶友,平時也看過一些關於茶的書籍,但總覺得有些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過於泛泛而談。我希望這本《輕鬆入門學茶藝》能提供一些更深入但又不失趣味性的內容。比如,它會不會講解不同茶葉的發酵程度、製作工藝對口感的影響?我一直對烏龍茶的製作過程很好奇,像安溪鐵觀音和武夷岩茶,它們之間在製作上有什麼區彆?如果書裏能有一些關於茶葉品質鑒彆的技巧,比如如何通過乾茶的外形、香氣、葉底來判斷茶葉的好壞,那就太棒瞭。我還想瞭解,除瞭日常衝泡,是不是還有一些其他的飲用方式,比如冷泡茶或者煮茶?這些方法又有什麼講究?我更希望書中能有一些關於茶與健康、茶與養生的科普知識,比如不同茶類對身體有什麼具體的好處,或者有沒有一些禁忌人群?當然,我更期待的是,這本書能幫助我建立起一套更係統的品鑒體係,讓我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賞不同茶葉的獨特風味。

評分

我一直對茶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種泡茶時散發齣的淡淡清香,和那種行雲流水般的衝泡動作,總讓我心生嚮往。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關於茶席布置的靈感。茶席不僅僅是擺放茶具的地方,更是一種意境的營造。比如,在不同的季節,茶席的布置會有什麼不同?需要用到哪些輔助的擺件,像花、香、畫這些,它們在茶席中起到什麼作用?我還在想,是不是不同的茶類適閤搭配不同的茶點?比如,清淡的綠茶配一些口感清爽的小點心,而醇厚的普洱茶又適閤搭配什麼呢?我希望作者能分享一些關於茶席美學和茶點搭配的經驗,讓我的品茶體驗不僅僅停留在茶本身,更能上升到一種感官的享受。我也很好奇,關於茶道的精神內涵,這本書會如何解讀?是僅僅介紹泡茶的技藝,還是會深入探討茶道中所蘊含的哲學思想和生活智慧?我期待能在這本書裏找到一些能啓發我思考人生的內容,讓我在品茶的同時,也能獲得內心的寜靜與啓迪。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