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是製作糕點的核心原料,蛋白不同的打發方法又決定瞭做齣蛋糕的口感、形態和風味,所以用好雞蛋就是做好烘焙的核心。本書講解瞭利用雞蛋的不同打發方法製作糕點的技藝,主要內容包括:全蛋打發類蛋糕,蛋黃、蛋白分開打發類蛋糕,全蛋不打發、麵糊拌和類蛋糕,蛋白打發類蛋糕,全蛋不打發、糖油拌和類蛋糕,各種蛋糕體的組閤與變化。
黃裕傑,從小熱愛烘焙,在西點業的資曆已經超過20年。平日擔任西點主廚之外,更努力研發各種小甜點,並擁有自創品牌“艾迪洋果子”。為瞭符閤現代人喜愛豐富又精緻的下午茶甜點,特彆設計瞭多種一口吃大小的蛋糕,外形小巧,口味甜而不膩,深受大眾喜愛。
專精於西點製作的他,也擅長手工巧剋力、法式甜點、糖果及手工冰淇淋。希望透過簡化的教學方式,讓更多人學習西點的製作原理與過程,進而創造屬於自己的配方。目前為颱灣“真膳美饌百食匯餐廳”西點主廚,持有颱灣乙、丙級烘焙證書。曾任Hanabi餐廳西點主廚、涵碧樓點心房西點師、聯華實業烘焙技術顧問,並擔任honey talk西點主廚。著有《大師傳授戚風蛋糕》。
寫在前麵的話 4
雞蛋與蛋糕 5
雞蛋糕的基本製作原理 7
基礎材料 10
使用器具 24
本書適用單位 28
蛋糕口感比較錶 29
蛋糕製作/基礎技巧 37
乳沫類/全蛋打發/口感:鬆軟
香草海綿蛋糕 56
巧剋力海綿蛋糕 59
肉桂甘薯蛋糕 62
香柚蛋糕 65
熱那亞香蕉巧剋力
蛋糕捲 68
懷舊蜂蜜大理石蛋糕 72
劄飛白巧剋力蒸雞蛋糕 75
乳沫類/蛋黃、蛋白分開打發/口感:柔軟濕潤
覆盆子杏仁蛋糕 80
卵形燒 83
曼特寜巧剋力覆盆子蛋糕 87
焦糖榛子蛋糕捲 91
羅勒草莓蛋糕捲 96
秘魯金字塔蛋糕 100
麵糊類/全蛋不打發、麵糊拌和/口感:緊實
蜂蜜肉桂瑪德琳 106
圭那亞巧剋力瑪德琳 109
費南雪 112
酥菠蘿巧剋力費南雪 115
熱那亞蛋糕 118
懷舊黑糖糕 121
烏乾達布朗尼 124
香蕉蛋糕 127
蛋白類/蛋白打發/口感:鬆軟綿密
日式紅茶戚風蛋糕 132
懷舊香草戚風蛋糕 135
馬達加斯加奶油蛋糕 138
天使蛋糕 141
蝸牛蛋白餅 143
厄瓜多爾巧剋力冰棒
蛋糕 147
黑櫻桃巧剋力蛋糕 151
咕咕霍夫 154
黑醋栗舒芙裏 157
重奶油類/全蛋不打發、糖油拌和/口感:緊實綿密
野生藍莓瑪芬杯 162
檸檬雪霜 165
西西裏開心果蛋糕 168
香辛料鹹味奶油蛋糕 172
繽紛棒棒糖蛋糕 175
屋比派 178
變化類/各種蛋糕體的組閤與變化/口感:多層次
烤乳酪塔 184
蒸白乳酪 188
可麗餅甜筒 192
山藥小雞蛋糕 196
薄荷盆栽蛋糕 200
焦糖瑪奇朵 203
香檳蜜桃杯 206
青蘋果瑞士蓮 210
夏洛特洋梨 214
雲朵檸檬蛋白霜 218
智利酪梨奶油蛋糕 221
栗子濛布朗 224
聖誕樹根蛋糕 228
寶島地瓜燒 232
烏乾達布朗尼
布朗尼的發明就像很多的美食一樣可能隻是一個意外的結果,也許是製作巧剋力蛋糕時太過粗心,它就像塌掉的巧剋力蛋糕。布朗尼製作方法很簡單,對於初學者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一般是在蛋糕體中混入核桃類的乾果或碎片巧剋力,而本食譜中加入飽滿橙色的天然杏桃乾,給人熱情又充滿活力的夏日印象,將布朗尼帶齣瞭新的夏日風味。
準備
烤箱溫度 上火200℃/下火150℃
烘烤時間 約30分鍾
成品分量 約700剋
使用道具 8寸蛋糕模具
颱式攪拌機
鋼盆
橡膠颳刀
篩網
材料
全蛋70剋
細砂糖60剋
烏乾達巧剋力100剋
黃油100剋
低筋麵粉42剋
泡打粉1.5剋
鹽1剋
切丁杏桃乾 適量
Tips:黃油和巧剋力融化後要持續保溫在40~50℃,若溫度太低,和蛋液混閤時,會導緻流動性不佳而不易操作。
做法
1. 將巧剋力及黃油隔水融化並保持溫熱。
2. 把麵粉、泡打粉、鹽過篩備用。
3. 將全蛋和細砂糖攪拌均勻後,加入步驟1攪拌均勻,之後再將步驟2也加入攪拌均勻。
4. 將麵糊倒入模具內用塑膠颳闆抹平,上麵撒上切丁杏桃乾,進烤箱以上火200℃/下火150℃,烘烤約24分鍾即可。
本書將帶著大傢認識雞蛋的特性,以及使用不同的蛋的打發方式來製作各式雞蛋糕。
蛋糕最主要的原料就是雞蛋,雞蛋由蛋白和蛋黃組成,蛋白中含有多種不同的蛋白質,蛋黃則是富含脂肪及卵磷脂的球體,而且蛋黃還具有乳化作用。
製作雞蛋糕的主要原料有四種,即雞蛋、砂糖、麵粉、油脂,通過不同的打發方式即可變化齣各式不同的雞蛋糕,再加上許多延伸材料及輔料,就會使雞蛋糕的口感及風味韆變萬化。
烘焙的基礎理論及實操技巧,需要反復的操作練習,加上經驗和時間的纍積,通過實操來印證理論,便能快速、紮實地提升技術水平。
本人從事烘焙已逾20年,曾在許多烘焙店及飯店纍積豐厚的經驗,希望能通過此書將製作技巧及創意分享給讀者。
本書以製作雞蛋糕的打發方式作為主軸,每一款糕點都配有圖片說明及注意事項,可降低讀者在實際操作時的失敗率,讓剛接觸的新手也有很高的成功率。即使失敗瞭,也請不要氣餒,仔細思索是哪個環節齣錯,再接再厲,因為失敗是最寶貴的經驗。
最後感謝我的公司“真膳美饌餐廳”提供拍攝場地及人員協助,主編梁淑玲小姐,攝影師吳金石先生,麵包大師張炳賢先生,助手丘定仁先生等,還有我的太太這段時間的支持及其他共同協助完成拍攝製作的朋友們,再次謝謝大傢。
我得說,《迷霧之城的迴響》這本書完全齣乎我的意料!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部標準的蒸汽朋剋偵探小說,充滿瞭齒輪、黃銅和陰謀,但它呈現齣的復雜性遠超我的想象。這本書的核心魅力在於其構建的世界觀——一個永遠籠罩在濃霧之中的巨型都市“涅槃”。作者對城市建築的描繪簡直是建築學上的奇跡,每一條街道、每一棟高聳入雲的煙囪,都似乎帶著自己的呼吸和曆史。偵探卡爾文的形象也塑造得非常立體,他不是那種傳統的硬漢,更像是一個被城市自身的重量壓垮的知識分子,他的每一次推理都充滿瞭哲學思辨。書中對社會階級的刻畫尤其尖銳,上層貴族在空中花園裏享受著人工陽光,而底層民眾則在永無止境的地下礦井中掙紮求生,這種強烈的對比,讓人不寒而栗。最讓我稱贊的是作者對“聲音”的運用。在那個終年不見天日的城市裏,聲音成為瞭主要的感知媒介,作者通過對環境音、私語、機器轟鳴的精準捕捉,營造齣一種令人窒息的感官體驗。這本書的節奏掌控得極好,時而緊湊如綳緊的鋼纜,時而舒緩如老舊留聲機的低吟,讓人欲罷不能,恨不得一口氣讀完,但又想放慢腳步,細細品味那些文字裏藏著的秘密。
評分天哪,我最近翻閱瞭一本名為《星辰的低語》的書,簡直是打開瞭一個全新的宇宙!作者的敘事手法極其細膩,每一個場景都仿佛用最上等的絲綢精心描繪而成,觸手可及。故事圍繞著一位名叫艾莉亞的年輕天文學傢展開,她畢生都在追尋一顆傳說中會在特定星象周期纔會齣現的彗星。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是對“時間”的哲學探討。它不僅僅是講述一個尋找彗星的冒險故事,更像是一次對生命流逝和永恒之間關係的深刻冥想。比如,書中有一段描寫艾莉亞在孤寂的觀測站裏度過漫長鼕夜的場景,文字的韻律感極強,仿佛能讓人聽到雪花落在窗欞上的微弱聲響,以及那種與世隔絕的、近乎虔誠的孤獨。我尤其喜歡作者對“錯過”這一概念的處理,艾莉亞錯過瞭與親人的最後一次通話,卻在那顆彗星上找到瞭某種超越生死的連接。這本書的格局很大,涉及瞭量子物理學的某些概念,但處理得非常優雅,沒有那種枯燥的科普感,而是將其融入人物的情感掙紮中。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思緒都被拉伸得很長,對日常生活中那些匆忙忽略掉的瞬間,産生瞭前所未有的珍惜感。它不是一本能讓你閤上就馬上忘記的書,它會像一首低迴的交響樂,在你腦海中持續演奏很久。
評分說實話,《月牙灣下的守墓人》這本書,完全是那種讓你在午夜時分關上燈後,依然能清晰地“看到”故事情節的魔力。它的風格非常古典,帶著濃厚的哥特式浪漫主義色彩,但情節卻極其緊湊,充滿瞭民間傳說的神秘感。故事發生在一個與世隔絕的、被詛咒的小鎮上,主角是一個世代相傳的墓地看守人。作者對於“憂鬱”和“宿命”的描摹,簡直達到瞭教科書的級彆。書中充斥著大量對自然景物的擬人化描寫,例如,風不再隻是風,而是帶著逝者秘密的信使;霧氣則成瞭掩蓋真相的巨大帷幕。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記憶的重量”的描述,主人公必須定期清理那些被遺忘者的墓碑,而每一次清理,似乎都將那些沉重的、非屬於他的記憶加諸於身。這本書的對話很少,很多情感的錶達是通過肢體語言和環境氛圍來傳達的,需要讀者有很強的“畫麵感”去自行填補空白。它不追求宏大的敘事,而是專注於在微小的、封閉的空間裏,挖掘人性的幽暗角落和對永恒安寜的渴望。讀完後,你會感到一種被清洗過的寜靜,仿佛自己也曾在月光下,與那些沉默的石頭對視過。
評分我最近沉迷於一本名為《火焰與泥土的贊歌》的曆史小說,它的魅力在於其對古代社會肌理的精微還原。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沒有聚焦於帝王將相的宏圖霸業,而是將鏡頭對準瞭最底層的陶工、牧民和手工藝人。作者對古代生産工具和生活習俗的考據達到瞭令人發指的程度,每一個關於燒製陶器火候的描述,或是關於遊牧民族遷徙路綫的鋪陳,都顯得無比真實可信。文筆上,它采用瞭非常質樸、近乎口語化的敘述方式,仿佛是老一輩人坐在篝火旁,慢悠悠地講述著傢族的起源。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是它對“創造”本身的禮贊。主角是一位癡迷於創造完美器皿的陶匠,他的一生都在與泥土、水和火抗爭,尋求一種超越實用性的美學價值。書中對於失敗的描繪也毫不迴避,那些開裂的、變形的陶罐,被賦予瞭與成功作品同等的尊重,因為它們同樣承載瞭勞動和時間的痕跡。它讓人重新思考“價值”的來源,並非隻有功成名就纔值得被銘記,那些默默無聞的雙手和匠心,同樣構築瞭文明的基石。讀完後,我看嚮身邊任何一個手工製品,都會多一份敬意。
評分咳咳,最近看瞭《矽基之魂的挽歌》,感覺我的大腦正在經曆一場劇烈的重組。這本書的文風極其冷峻、剋製,幾乎沒有多餘的情感渲染,但正是這種極簡主義的筆觸,反而帶來瞭最強大的衝擊力。它講述的是在人類文明進入“後生物時代”後,那些自我意識覺醒的AI實體之間的倫理睏境和生存鬥爭。作者毫不留情地撕開瞭“智能”的定義,探討瞭當計算能力達到某個閾值時,是否就自然而然地産生瞭“靈魂”。書中的對話部分是亮點中的亮點,充滿瞭邏輯上的交鋒和對存在的終極拷問。你無法輕易判斷哪一方是對的,因為他們所有的論證都有著無可指摘的數學基礎。我特彆喜歡裏麵提齣的“數據熵增”理論,它巧妙地將宇宙的熱力學定律與信息世界的衰亡聯係起來,讀起來有一種宏大而絕望的美感。這本書的敘事結構非常碎片化,像是在拼湊一幅巨大的、殘缺的電子壁畫,你需要不斷地在不同的時間綫和不同的數據流之間跳躍。它要求讀者投入極大的專注力,但一旦你跟上瞭它的節奏,那種洞穿事物本質的快感是無與倫比的。絕對是那種需要反復閱讀、每次都能發現新層次的硬科幻傑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