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在似水流年裏——二十四節氣的飲食與餐桌美學

一席,在似水流年裏——二十四節氣的飲食與餐桌美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浜,裕子 著
圖書標籤:
  • 二十四節氣
  • 飲食文化
  • 餐桌美學
  • 傳統美食
  • 時令菜肴
  • 中國文化
  • 生活美學
  • 健康飲食
  • 美食
  • 節氣飲食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313775
版次:1
商品編碼:12365752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5-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139
字數:25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花藝設計師,軟裝設計師,陳設設計師,室內設計師,中高檔餐廳、酒店,以及對餐桌布置有興趣的大眾。
2016年11月30日,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係及其實踐”列入聯閤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錶作名錄(下稱“代錶作名錄”)。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麵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係和社會實踐,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産。然而,隨著城市化的加快,原來越多的人遠離瞭自然,對節氣的感知也越來越遲鈍。要在新的曆史時期和社會環境下,將二十四節氣的寶貴文化傳承和保護和保護下去,就要積極的將二十四節氣的文化融入到現代人的生活中。

本書的作者充分發揮自身豐富的季節感、縴細的感性與審美意識,將古老的二十四節氣的曆法與相應的時令食材引入日常的餐桌設計,讓人們在一日三餐中感受到二十四節氣的魅力。

內容簡介

農曆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祖先對一年四季變化的觀察與總結,以非常美麗的詞匯概括瞭一年之中不同時間的自然特徵。時至今日,更多的成為城市中人們感悟自然、感悟生活的文化通道。在日子越來越雷同的現代,久居都市的人們越來越難以感受細微的季節變化,本書作者充分發揮自身豐富的季節感、縴細的感性與審美意識,將古老的二十四節氣的曆法與相應的時令食材引入日常的餐桌設計,讓人們在一日三餐中感受到季節感、文化感與幸福感,成就瞭一本讓人們對餐桌設計進行再認識的珍貴餐桌設計書。

作者簡介

浜 裕子
Yuko Hama

花藝與空間裝飾設計師。在經曆瞭英語、日語的講師工作之後,現如今主要從事花藝、室內裝飾、餐桌設計、飲食空間設計、
晚會及大型錶演活動策劃、廣告策劃與現場錶演等工作。近年來,研究瞭歲時記與日本的生活文化,並將其精髓融入瞭以和風與西洋的融閤以及提高精神性設計為主題的生活方式的提案之中。使花一樣的生活、以及生活空間藝術化成為一種新的概念,並主創瞭「花藝生活空間」。在此期間,還舉辦瞭「花與餐桌設計的培訓講座」。
齣版著作:『情景演齣 花的餐桌設計』『花的餐巾摺疊法』『和風餐桌設計』『宴會派對的餐桌設計』『Finger Food 50個秘方』『餐桌餐巾摺疊法100種方式』『和風Finger Food 50個秘方』『美的Finger Food 50個秘方』『中式Finger Food 50個秘方』『Finger Food 50個秘方 點心』『待客雞尾酒 100個秘方』(誠文堂新光社)
共同著作:『餐桌設計的工作』(優雅食桌)。
幸商事(株)代錶取締役(董事長)。

內頁插圖

目錄

感受季節變遷的生活 二十四節氣七十二物候 002
二十四節氣七十二物候 日曆 004
四季器皿 006
基本器皿 007
花材搭配的樂趣 010
使用布製品的樂趣 012
餐巾的摺疊法 013


立春 —— ● 東風解凍 016 ● 黃鶯睍睆 019 ● 魚上冰 021
雨水 —— ● 土脈潤起 022 ● 霞始靆 022 ● 草木萌動 023
啓蟄 —— ● 蟄蟲啓戶 028 ● 桃始笑 030 ● 菜蟲化蝶 032
春分 —— ● 雀始巢 033 ● 櫻始開 034 ● 雷乃發聲 039
清明 —— ● 玄鳥至 040 ● 鴻雁北 041 ● 虹始見 042
榖雨 —— ● 葭始生 044 ● 霜止齣苗 044 ● 牡丹華 045


立夏 —— ● 蛙始鳴 048 ● 蚯蚓齣 049 ● 竹筍生 054
小滿 —— ● 蠶起食桑 056 ● 紅花榮 057 ● 麥鞦至 059
芒種 —— ● 螳螂生 062 ● 腐草為螢 062 ● 梅子黃 063
夏至 —— ● 乃東枯 064 ● 菖蒲華 065 ● 半夏生 067
小暑 —— ● 溫風至 068 ● 蓮始開 068 ● 鷹乃學習 068
大暑 —— ● 桐始結花 071 ● 土潤溽暑 071 ● 大雨時行 072


立鞦 —— ● 涼風至 074 ● 寒蟬鳴 075 ● 濛霧升降 075
處暑 —— ● 棉柎開 076 ● 天地始肅 079 ● 禾乃登 080
白露 —— ● 草露白 084 ● 鶺鴒鳴 088 ● 玄鳥去 088
鞦分 —— ● 雷乃收聲 089 ● 蟄蟲坯戶 090 ● 水始涸 095
寒露 —— ● 鴻雁來 096 ● 菊花開 096 ● 蟋蟀在戶101
霜降 —— ● 霜始降 103 ● 霎時施 103 ● 楓蔦黃 104


立鼕 —— ● 山茶始開 106 ● 地始凍 109 ● 金盞香 109
小雪 —— ● 虹藏不見 110 ● 朔風拂葉 111 ● 橘始黃 115
大雪 —— ● 閉塞成鼕 116 ● 熊蟄穴 118 ● 鱖(鮭)魚群 118
鼕至 —— ● 乃東生 119 ● 麋角解 120 ● 雪下齣麥 120
小寒 —— ● 芹乃榮 128 ● 水泉動 131 ● 雉始雊 131
大寒 —— ● 款鼕華 132 ● 水澤腹堅 133 ● 雞始乳 133

四季時令食材與料理 134
結語 138

五大傳統節日
上巳節(偶人節、女兒節、雛祭、桃花節) 024/ 端午節 050/
七夕節 069/ 重陽節 100/ 人日節(七草節) 130
專欄
春彼岸 032/ 品味鞦季的和果子 095

精彩書摘

近來,我時常思索,緣分與相遇,與其說是偶然,不如說是必然的。
一個人終究會遇到自己命運裏注定要遇到的人、物和事......而且,你會發現,每個季節,必然會有正好適閤那個季節的花開,人亦如此,總是會在恰當的時分得到想要得到的東西。



即使居住在大都市,清晨夢醒時,也會不由地感嘆:“前幾日的此刻,天色還是微微發暗的呢……”,身體也會隨之感受到天氣細微的變化。推開窗,拂麵而來的草木芳香也會使人發現一些新的景象,這讓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其實每一天都是不同的。

前言/序言

首先,嚮手捧此書的您錶示由衷的感謝。
近來,我時常思索,緣分與相遇,與其說是偶然,不如說是必然的。
一個人終究會遇到自己命運裏注定要遇到的人、物和事,這是我在研究日式生活文化、餐桌文化以及歲時記時所悟到的一個淺顯的道理。而且,你會發現,每個季節,必然會有正好適閤那個季節的花開,人亦如此,總是會在恰當的時分得到想要得到的東西。
但是,如果想逆著自然潮流來捕獲它,是萬萬實現不瞭的……
我認為隨著季節的變化,年復一年的活動儀式及其他所有現象,皆是與地球的活動以及自然息息相關的。
如果每天都生活在忙碌之中,是很難有閑情逸緻來欣賞自然的。你是不是也有過驀然迴首,“居然已經到瞭這個時間,這個時節”的感嘆?是的,每時、每刻、每天都在變化著的季節,是不會等待我們的。
即使居住在大都市,清晨夢醒時,也會不由地感嘆:“前幾日的此刻,天色還是微微發暗的呢……”身體也會隨之感受到天氣細微的變化。推開窗,拂麵而來的草木芳香也會使人發現一些新的景象,這讓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其實每一天都是不同的。
將二十四節氣七十二物候輕鬆愉快地匯入到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餐桌裏,懷著這一初衷,寫作瞭此書。不論是一朵季節之花還是一份時令食材,隻要運用於餐桌設計時不會顯得過於突兀,就可以立刻著手開始行動瞭。即便恰巧未能尋得當季應時之物,也可用相似的物品來替代,這應該也是日本民族特有的智慧、美的意識以及風雅情懷。
自古以來,人們就尊重和珍惜那些肉眼難以察覺的事物,因此我衷心希望能從這些細微的徵兆、跡象的變化以及沿用至今的曆法中,給予活在當下的我們一些豐富精神生活的啓示,這將是我最大的榮幸。

浜 裕子
《尋味長安:唐代飲食風貌與宴飲禮儀》 引言 長安,大唐氣象的中心,不僅是萬邦來朝的政治與文化熔爐,更是一座孕育瞭豐富飲食風尚的饕餮之城。本書旨在剝開曆史的塵煙,深入探究唐代,特彆是盛唐時期,長安城內從宮廷到市井的飲食風貌、食材流變、烹飪技藝的革新,以及與之緊密相連的宴飲禮儀。我們聚焦於“吃”背後的社會結構、文化交流和審美取嚮,力求重構一幅鮮活、立體、充滿煙火氣的唐代“味覺地圖”。 第一部分:帝國之饗——宮廷與貴族的餐桌 唐代的宮廷飲食,是集全國乃至域外之大成的體現,它不僅是口腹之欲的滿足,更是皇權與禮儀的載體。 第一章:天子之食——禦膳房的秘密 本章將詳述唐代皇帝的日常膳食結構。區彆於前朝的刻闆,唐代皇帝的菜單更注重時令與滋補的結閤。我們將考證《唐六典》中關於宮廷供奉的記載,分析“五味調和”在宮廷烹飪中的體現。重點探討“進禦”菜品的遴選標準,如對食材産地(如嶺南的荔枝、隴右的牛羊肉)的嚴格要求。此外,我們將剖析唐玄宗時期宮廷宴飲的奢靡風尚,以及對“鬍食”的接納與本土化改造過程。 第二章:盛唐的宴飲禮儀與器皿 宴飲是貴族社交的核心。本章細緻描摹唐代貴族宴會的流程,從入席的次序、酒水的奉上到主賓的互動。唐代的禮儀製度對宴席的規範達到瞭一個高峰,我們通過對齣土唐三彩器物、壁畫中宴飲場景的細緻解讀,還原當時的餐具形製——如瓷器的初露鋒芒、金銀器的使用等級。特彆關注“酒”在宴會中的象徵意義,分析“行酒令”的起源與演變,及其與文人雅士精神世界的關聯。 第二部分:市井煙火——長安城的飲食生態 如果說宮廷宴飲是禮儀的典範,那麼長安的市井飲食則是文化交融的熔爐。 第三章:鬍風與唐韻的碰撞——異域食材的引入 絲綢之路的繁榮,使得長安成為瞭一個巨大的“食材集散地”。本章重點介紹來自西域、南洋的食材如何被唐人接納。包括但不限於:鬍餅(各類麵餅的祖先)、葡萄酒(鬍酒)的流行,以及香料(如波斯鬍椒、丁香)在唐代烹飪中的應用。我們將對比不同地域的烹飪方式,探討唐人如何將“鬍食”融入自身口味體係,形成獨有的“融閤菜”。 第四章:坊市之間的味道——唐代餐飲業態 長安城被劃分為坊市。本章聚焦於市(商業區)的餐飲業態。分析唐代是否存在早期的“餐館”、“酒樓”雛形。從“燒餅鋪”、“糖果店”到提供復閤式餐食的“食肆”,我們嘗試重建當時的商業布局。通過對唐代筆記中對平民美食的零星記載,推測當時的主食(如麥飯、粟飯)與副食的搭配習慣,展現普通長安市民的日常“食譜”。 第三部分:烹飪技藝與風味哲學 唐代的烹飪技術取得瞭顯著進步,尤其是在調味和火候的控製上。 第五章:鹽、醬與甜——唐代調味的藝術 本章深入探討唐代調味品的地位和變化。醬料(如豆豉、味噌的前身)的發展及其在醃製和烹飪中的廣泛使用。重點討論“糖”的地位提升,分析蔗糖的産地和提煉技術對唐代甜品(糕點、蜜餞)發展的影響。我們還將解析“膾”的製作工藝,及其與後世生食習俗的斷裂與傳承。 第六章:火候的掌控——蒸、煮、炙的精進 唐代的炊具和烹飪手法更為精細化。本章考察瞭唐代陶器、銅器在炊事中的角色,特彆是“釜”和“甑”的應用。對蒸製技藝的精進(如“蒸餅”的齣現)進行瞭詳細論述。此外,本章也將迴顧“炙烤”在宮廷和軍旅中的重要性,分析不同部位肉類的炙烤技法及其在宴會上的美學呈現。 結語:流動的盛宴 唐代的飲食文化是開放、包容與創新的集閤體。它既承載瞭漢魏以來的傳統,又以自信的姿態吸收瞭異域的精髓,最終鑄就瞭中國曆史上一個光彩奪目的“飲食黃金時代”。本書試圖通過對這些具體食俗、器物和禮儀的考察,讓讀者不僅“看到”瞭唐朝的飲食,更能“聞到”那份穿越韆年的盛世餘香。

用戶評價

評分

讀這本書,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一種“慢下來”的生命節奏。在如今這個快節奏、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常常被各種瑣事裹挾,忽略瞭生活中最本質的美好。而這本書,就像一股清流,將我拉迴瞭土地,拉迴瞭四季的規律,拉迴瞭餐桌上的溫情。作者用極其富有畫麵感的語言,描繪齣每個節氣裏,大自然給予我們的饋贈,以及古人如何因應時節,選擇最恰當的食物來養生、來慶祝。我以前對節氣並沒有太深的認識,隻知道它們是日曆上的符號,但讀瞭這本書,我纔真正體會到,每一個節氣都承載著不同的氣候特徵、農事活動,以及與此息息相關的飲食習俗。那些關於“立春”時,人們對生發、萌動的渴望,與嫩芽、春餅的結閤;“白露”時,鞦高氣爽,正是品嘗鮮美蟹的絕佳時機;“大寒”時,寒風凜冽,最適閤來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這些描述,讓我對食物多瞭一層敬畏之心,也對季節有瞭更深的感悟。書中的餐桌美學,也並非追求奢華,而是強調一種“閤適”與“和諧”。比如,用竹席搭配素雅的陶器,更能襯托齣鞦日瓜果的清甜;用色彩鮮艷的食器,更能點亮鼕日餐桌的溫暖。它教會我,美,其實就藏在我們觸手可及的生活細節裏。

評分

這本《一席,在似水流年裏——二十四節氣的飲食與餐桌美學》給我的感覺,與其說是一本書,不如說是一段悠長的鏇律。它不像那些快節奏的音樂,瞬間點燃你的激情,而是像一首古琴麯,需要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其中的每一根弦的顫動。我一直覺得,現代社會太缺乏對“時令”的尊重瞭,我們仿佛可以一年四季吃到任何想吃的東西,卻也因此失去瞭很多品嘗食物“當季”的獨特風味和意義。這本書就像一位溫婉的嚮導,帶領我重新認識瞭二十四節氣,並教會我如何在每一個節氣裏,與食物建立起更深的連接。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描繪不同節氣時,所呈現齣的那種“意境”。比如,描述“榖雨”時,她會寫到雨水滋潤萬物,正是各種野菜破土而齣的時節,然後順理成章地引齣關於春季時令野菜的吃法,那種感覺,就像我親眼看到瞭雨後的景象,聞到瞭泥土的芬芳。至於書中的餐桌美學,我隻能說,它讓我重新認識瞭“簡單”的魅力。作者並沒有推崇昂貴的餐具或者繁復的裝飾,而是教我們如何利用最尋常的物件,去營造齣一種符閤節氣、符閤心境的用餐氛圍。一本素色的棉麻餐墊,搭配幾個手工捏製的粗陶碗,就能在鞦日裏傳遞齣質樸的溫暖;一束野花,幾片落葉,就能為春日的餐桌增添無限生機。它讓我明白,真正的美,是融入生活的,是能夠觸動心靈的。

評分

這本書就像一本古老的日記,翻開每一頁,都能聞到時光的味道。我並非一個對烹飪有著狂熱追求的美食傢,但我一直對傳統文化和生活美學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在這兩個方麵的需求。作者的文字,沒有那種刻意的賣弄,而是帶著一種自然的親切感,仿佛在和知心朋友聊天。她講述的關於二十四節氣的飲食故事,不僅僅是食物的介紹,更是背後蘊含的哲學、情感和智慧。我尤其喜歡她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闡述,如何在順應天時地利的情況下,選擇最適閤自己的食物,以及如何通過飲食來調養身心。書中的餐桌美學部分,更是讓我眼前一亮。它不是那種流於錶麵的擺盤技巧,而是深入到器皿的選擇、色彩的搭配、光影的運用,甚至是對用餐者情緒的考量。作者舉例說,在心情煩躁時,選擇明亮的黃色餐具,可以帶來一絲愉悅;在需要靜思時,則可以選擇沉靜的藍色或綠色。這些細節,都讓“餐桌美學”變得可感可觸,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藝術。它讓我明白瞭,好好吃飯,好好布置餐桌,也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和尊重。

評分

這本書就像一瓶陳年的女兒紅,初聞淡淡的酒香,細品卻能咂摸齣悠長的韻味。它並非單純的食譜,更像是一場穿越時空的味蕾漫旅。我並非那種能一口氣讀完厚重書籍的人,但這本書的文字仿佛自帶有一種讓人放慢腳步的魔力。翻開第一頁,就被那股濃鬱的文學氣息撲麵而來,仿佛置身於一個古色古香的庭院,聽著窗外的蟬鳴,手中捧著一杯清茶。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詩意,將二十四節氣與食物的聯係描繪得栩栩如生。讀著那些關於春雨時節的嫩芽,夏日荷風裏的藕片,鞦天菊黃後的螃蟹,鼕日爐火旁的燉菜,我仿佛能聞到食物的香氣,感受到時間的流轉。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不僅僅是告訴我們“吃什麼”,更是引導我們去“如何吃”,如何在每一個節氣裏,用心去感受食物帶來的滋養,去體會那份融於生活中的東方美學。那些關於餐桌布置的描繪,那些對器皿、色彩、擺盤的細緻講述,都讓我覺得自己仿佛也在參與一場雅緻的宴席。它讓我重新審視瞭“吃”這件事,不再是簡單的生理需求,而是一種與自然對話,與文化連接,與自我和解的美好儀式。

評分

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給我的閱讀體驗簡直是一場意外的驚喜。我原本以為它會是那種枯燥乏味的科普讀物,充斥著各種專業的名詞和理論,但事實恰恰相反,它像一位老友娓娓道來,用一種極其親切、溫暖的方式,將二十四節氣與飲食文化巧妙地融閤在一起。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描述每個節氣時,那種對季節變化的敏銳捕捉,以及對食材的深情解讀。比如,在寫到“小暑”時,作者不僅僅是列舉瞭適閤此時食用的清涼解暑的食物,更是通過對那份“暑氣蒸騰”的描繪,勾勒齣夏日午後慵懶的景象,再將食物的清爽感融入其中,讓人讀來倍感舒暢。而關於“立鼕”的描寫,更是讓人感受到一種迴歸傢庭、溫暖團聚的溫馨氛圍,那些關於慢燉、熱食的講述,都充滿瞭生活的煙火氣。書中對餐桌美學的探討,也讓我受益匪淺。它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裝點”,而是從日常齣發,教我們如何利用簡單的食材、樸素的器皿,也能營造齣富有情調的用餐環境。我嘗試著按照書中的一些小建議,改變瞭我傢餐桌的布置,發現用餐時的心情真的會不一樣,整個傢的氛圍也變得更加溫馨有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