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贝太厨房《甜蜜食堂》
定价:39.80元
售价:27.1元,便宜12.7元,折扣68
作者:任芸丽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50864314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甜蜜食堂》是贝太厨房主编10年经验凝练之作。
《甜蜜食堂》选定的75道甜品由作者《贝太厨房》任芸丽主编微博征集而来,是网友*想念、*想在家尝试一下的甜品。甜蜜滋味,由口及心。75道中式甜品,家常食材,简单工具,轻松家制。小时候,在放学的路上,我们总要在街头拐角甜品小车吃上一些甜品,那里有黑芝麻糊、酒酿荷包蛋、红豆双皮奶、驴打滚、玫瑰红糖膏、双色豌豆黄、罗汉果润肺汁......让我们无比幸福。现在我们长大了,很多小时候吃过的甜品渐渐地从街头消失了,但是每每回老家妈妈亲手做给我们吃的时候,心中甜蜜泛起无限涟漪,一切温暖自然发生。在某个需要甜蜜治愈的午后,你要不要也走进自家厨房,给生活添加一份甜蜜与幸福呢。
序 任芸丽
从小爱吃的经典甜品
12 甜豆花
15 龟苓膏
16 鸭母捻
19 老北京传统奶酪
20 陈皮绿豆沙
23 红豆双皮奶
24 桂花杏仁茶
27 蕃薯糖水
28 黑芝麻糊
31 杨枝甘露
32 烧仙草
35 酒酿荷包蛋
36 红糖糍粑
39 八宝饭
40 姜汁腐竹炖蛋
妈妈家制的治愈甜味
44 核桃仁炖蛋
47 豆沙冻桂圆
48 藕粉水果酪
51 老苏州绿豆汤
52 红枣银耳羹
55 芝麻花生薄撑
56 蛋花甜汤
59 手磨花生糊
60 琥珀核桃
63 苹果酱
64 纯味酒酿
67 冻榴莲冰激凌
68 炖糖梨
71 小豆冰棍
72 竹蔗马蹄水
越吃越美的养颜甜品
76 玫瑰红糖膏
79 蜂蜜大枣茶
80 姜汁撞奶
83 多芒小丸子
84 清补凉糖水
87 四红汤
88 糖渍金桔
91 杏仁豆腐
92 冰糖桃脂
95 薯圆糖水
96 生磨核桃糊
99 牛奶炖雪蛤
100 鲜奶蜜瓜炖苹果
103 双色木瓜盅
104 百合南瓜茸
用点心思做甜蜜点心
108 芒果班戟
111 清润烤梨片
112 驴打滚
115 糯米糍
116 香芒紫米糕
119 手握汤圆
120 双色豌豆黄
123 脆皮炸鲜奶
124 翻沙芋头
127 萨琪玛
128 赤豆沙圆子
131 莲子芋泥
132 南瓜饼
135 空心煎堆
136 马蹄糕
轻松喝到健康小甜头
140 酸梅汤
143 粤港夏桑菊凉茶
144 蜂蜜柚子茶
147 原味奶茶
148 玉米牛奶饮
151 重庆花生露
152 姜汁柠檬可乐
155 冻鸳鸯
156 抹茶拿铁
159 热巧克力
160 香蕉奶昔
163 养乐多绿茶
164 罗汉果润肺汁
167 冬瓜茶
168 菊花蜜姜
170 甜点的秘密
任芸丽:十年来,作为中国发行量*的生活厨艺类月刊杂志《贝太厨房》与“贝太厨房”品牌系列丛书的主编,美食是我和读者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途径。2012年,撰写美食文化畅销书《吃情十物》时,美食是记忆和故事的载体。在网络热播系列厨艺节目“贝太新煮艺”做策划人和主持人时,美食是一个好玩的游戏。随着角色的改变,我对美食有不同的理解。放下这些随着工作而来的角色,回归到一个人,一个女人,美食是爱,与任何一个家庭围坐在温暖的灯光下时发生的平淡的故事一样。
这本关于美食的书,光是翻开封面,就能感受到那种温暖又治愈人心的力量。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叙述烹饪过程时所流露出的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她不仅仅是在教我们如何把食材变成美味的食物,更像是在分享一种对待日常的哲学。比如,她会细致地描绘清晨厨房里光线的变化,或是处理某种香料时指尖的触感,这些细节的描摹,让阅读的过程变成了一种沉浸式的体验。读着读着,我仿佛都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烘焙的香气,那种混合着黄油、糖和面粉的甜美气息,瞬间就能把人从纷扰的现实中抽离出来,带到一个只专注于眼前这一份小确幸的宁静空间。书中对不同季节食材的运用也特别有启发性,教人懂得顺应自然,珍惜当下的丰饶。即便是最简单的家常菜,经过作者的笔触,也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故事感。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技术指导手册,而是像一位亲切的长辈,带着你一步步探索厨房的无限可能,让人感到既踏实又充满期待。每次合上书本,我都会立刻冲进厨房,想尝试那些被描绘得如此诱人的食谱,那种强烈的行动欲望,就是这本书最大的魅力所在。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关注“吃什么”和“怎么做”,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为什么吃”和“为谁而做”的意义。作者在每道菜的引言部分,常常会穿插一些关于家庭、回忆或者某个特定日子的微小片段。比如,提到一道传统的汤品时,她会回忆起小时候生病时母亲熬汤的味道,那种被照顾的温馨感,立马就透过文字传递了过来。这使得我们不再是机械地遵循步骤,而是带着一种情感的连结去烹饪。我尝试着做了一道书中介绍的甜点,边做边想起了我已经很久没有联系的远方亲戚,那一刻,食物就成了连接情感的桥梁。这本书成功地将“吃”这件事从单纯的生理需求,提升到了一种文化传承和情感表达的层面。它提醒我们,厨房是家庭的中心,是爱意最直接的物质化表现。读完后,我更愿意花时间为家人朋友准备食物,因为我知道,我付出的时间和心思,最终会以最美味的方式被接收和回馈。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具有感染力,它有一种让人忍不住想亲近的魔力。作者的文字如同她烹饪出的食物一样,层次丰富,回味悠长。她的叙事节奏掌握得极好,既有大开大合的烹饪流程描述,也有细微入至的感官捕捉,读起来丝毫没有拖沓之感。更难得的是,她总能在看似日常的描述中,巧妙地植入一些哲学思考。比如,关于“时间”在烘焙中的作用,她谈到面粉如何与水融合,酵母如何悄无声息地工作,这一切都是对耐心和信任的考验。这让阅读的过程充满了智性的愉悦,每一次翻页,都像是揭开了一个新的谜底。它教会我,烹饪的最高境界,也许不是技艺的完美,而是心境的平和。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也变得更细腻、更圆融了。它就像一杯精心冲泡的茶,初品甘甜,回味无穷,让人愿意反复品味其中的韵味。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视觉呈现,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享受。我翻阅了很多食谱书,但很少有能做到像它这样,在保持实用性的同时,将美学提升到如此高度的。图片的选择极其讲究,它们不是那种为了炫技而过度修饰的“假食物”照片,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的静物摄影。光影的运用非常高明,很多时候,食物本身并不是焦点,而是光线落在木质餐桌上的那种温暖的色调,或者旁边摆放着的一朵小花的姿态,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即便是看似简单的摆盘,也蕴含着作者对平衡与和谐的深刻理解。这种视觉上的愉悦,使得即使在心情低落的时候翻开它,也能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滋养。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家里的餐具和摆设,不再满足于仅仅把食物填进盘子里,而是思考如何通过视觉的艺术,让平凡的用餐时刻变得更加隆重和值得铭记。这已经超越了一本烹饪书的范畴,更像是一本关于“居家美学”的指南。
评分我一直认为,优秀的食谱书不仅仅是文字和图片的堆砌,它更应该像一部小小的散文集,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的情感和生活态度。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采用那种冷冰冰的、精确到毫克的计量方式,而是更多地强调“感觉”和“经验的累积”。例如,在处理面团松弛的时候,作者会用“温柔地等待它苏醒”这样的比喻,这比起“醒发一小时”要来得更有诗意和温度。我特别欣赏它对“失败”的坦然描述,作者毫不避讳地分享自己曾经烤焦的蛋糕或者做砸的酱汁,并且分析原因,这让初学者感到极大的宽慰——原来大师也会犯错,这大大降低了我们尝试新菜品的心理门槛。这种真实感是机器无法模仿的。它鼓励我们放下对完美的执念,去享受制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为每一次尝试,无论成功与否,都是对味蕾和生活的一次丰富。读这本书,就像在听一个老友絮叨她关于食物的“小秘密”,轻松、接地气,让人觉得厨房里的挑战也没那么可怕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